导读:本文包含了脊形光波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波导,光学,折射率,聚合物,条件,黏胶,载流子。
脊形光波导论文文献综述
段金燕,张何丽,任一涛[1](2018)在《氧化物单模脊形光波导分束器的优化设计及制作》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改进光波导的有效折射率法(EIM)方法,定义新的归一化参量,得出了脊形光波导模式归一化本征方程及单模条件的简单表达式.新的脊形光波导单模条件突破了以往理论对归一化外脊高(r)的限制,允许脊形光波导的参数r的取值进入r<0.5的范围,据此设计制作了单模工作的氧化物脊形光波导.新定义的归一化参量对分析计算脊形光波导具有通用性,为优化设计脊形光波导及其单模结构参数提供了便利性和更大的灵活性.(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艾琳[2](2018)在《离子注入铌酸锂脊形光波导的倍频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集成光学领域理论和实验技术的进步,基于铌酸锂晶体及波导的集成光子器件在科研和工程上的应用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铌酸锂(Lithiumniobate,LiNbO3,LN)是一种铁电氧化物晶体,它在可见光到中红外波段具有优异的电光、声光及非线性光学性能,是一种常用的集成光学光波导材料。铌酸锂可以通过电场极化在晶体中形成周期极化翻转结构,避免相位匹配中不同偏振光的走离效应,提高非线性过程的转换效率。周期极化反转结构与铌酸锂二维条形光波导结合可以制备出高转换效率的非线性器件,在许多领域,如量子信息处理、激光波长转换等都具有应用价值。本文主要研究碳离子注入周期性极化铌酸锂(Periodically Poled LiNbO3,PPLN)脊形波导的非线性产生及其性能。离子注入(Ion Implantation)可以在银酸锂晶体上制备出平面光波导。注入离子可以调制铌酸锂晶体注入区域的折射率,从而形成多种光波导结构。在已经发表的有关离子注入铌酸锂波导二阶非线性的研究结果中,氧(O)离子注入铌酸锂条形波导在980nm波长附近实现了二次谐波产生,但是具有很高的传输损耗,波导的归一化系数为34.5%/(W.cm2)。由离子注入造成的样品晶格损伤可通过后续的退火处理来降低,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样品非线性转换效率的目的。脊形波导结构因为良好的限光能力和较小的模式体积而具备高的转换效率。铌酸锂中制备脊形波导结构主要通过湿法刻蚀、干法刻蚀等方法实现。湿法腐蚀利用了铌酸锂在氢氟酸溶液中的各向异性腐蚀特性,通过掩膜遮挡实现高质量的微结构制备。干法刻蚀主要有离子束铣(Ion Beam Milling)、反应离子蚀刻(Reactive Ion Beam Etching)以及聚焦离子束刻蚀(Focused Ion Beam Etching)等方法。最近十几年的研究表明金刚石刀精密切割技术(Precise Blade Dicing)也可以在铌酸锂晶体表面制备出低损耗的脊形波导结构。这也是本文所采用的方法。本论文研究高能碳离子注入和金刚石刀切割法在周期性极化铌酸锂晶体上形成脊形光波导,通过光纤波导耦合研究铌酸锂波导的二次谐波产生效率和传输损耗,为铌酸锂集成光器件的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15MeV碳离子注入的周期性极化铌酸锂波导选用碳(C)离子作为注入离子,注入能量15MeV。利用金刚石切割法在掺镁的铌酸锂晶体上制备出周期性极化铌酸锂波导。搭建光纤波导耦合平台,系统研究了不同退火条件后波导的二次谐波波长、转换效率以及波导的损耗。研究结果表明脊形波导在1600nm(基频光)附近产生二次谐波,测量得到的脊形波导的最高转换效率为77.9%/W/cm2,这个效率已经可以与商用质子交换铌酸锂器件相媲美。2、4/7.5MeV碳离子注入的周期性极化铌酸锂波导选取4MeV和7.5MeV的C离子同时注入铌酸锂样品内,再通过金刚石切割技术制备周期极化铌酸锂脊形波导。通过反射法测量了波导二阶非线性系数(d33)在深度方向上的分布。测试结果表明波导区域内准相位匹配的二次谐波产生最高转换效率为30.4%/W/cm2,对应波导宽度为6.9μm。(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05-21)
廖进昆,唐雄贵,高原,万文杰,张晓霞[3](2015)在《聚合物脊形光波导TM模色散特性的偏振修正》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聚合物脊形光波导的色散特性对聚合物光子学器件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标量变分理论计算脊形光波导的有效折射率,其用到的近似光场分布运用变分有效折射率法获得。考虑折射率分布的横向变化,基于导模满足的矢量波动方程,利用微扰法对标量变分理论所得有效折射率进行偏振修正,求得精度更高的色散特性。对聚合物多模脊形光波导基模和高阶模的色散特性进行分析,研究了波导结构参数对色散特性的影响,分析了单模波导TM、TE基模的偏振色散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本征方程分析TM模的色散特性误差大,必须加以修正;而对于TE模,其误差相对较小。(本文来源于《发光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黄晖[4](2015)在《SOI脊形光波导1550 nm波长单模条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硅基光子学的发展,高密度集成光学器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对于单个光器件,满足单模传输是最基本的要求,这可以避免模式间耦合、色散等负面效应;此外,光器件的输入输出端也应便于与单模光纤进行耦合,如果端口波导的尺寸太小,与光纤耦合的难度就很大,会影响光器件的性能。在集成光学领域,绝缘体上硅(SOI)材料被广泛运用,其导波层硅(即顶层硅)和下包层(即二氧化硅)的折射率差很大,由它们组成的脊形光波导在垂直方向上对光的限制作用很强,但是在水平方向上对光的限制较弱,高阶模会随着光的传输迅速衰减,波导中最终只能存在基模,从而实现单模传输。因此,SOI脊形光波导在比较大的截面尺寸下仍能保持单模特性。本文旨在保证单模传输的前提下,设计出截面尺寸尽可能大的脊形光波导,提高与单模光纤的耦合效率。本文从电磁波的麦克斯韦方程着手,采用模式匹配法(Film-mode-matching method,FMM),有限元法(Finite-elements method,FEM),有限差分法(Finitedifference method,FDM),有效折射率法(Effective-index method,EIM)分析了SOI脊形光波导中第一个高阶模的传播特性。同时利用FIMMWAVE软件分析了内脊高为2μm,3μm,和5μm的SOI脊形光波导,提出了更加精确适用的单模条件,并与经典的脊形波导单模条件进行了比较,即Soref单模条件和EIM单模条件。研究发现,在单模条件公式中,并不存在一个固定不变的常数α,使得改公式满足所有几何参数的脊形光波导。因此,针对这叁种不同内脊高的波导,修改了对应的α值,使其与模拟的结果吻合,同时提供了更大的尺寸选择范围。对于TE偏振来说,如果内脊高超过5μm,α的值为0.3,与Soref公式相同;如果内脊高为2μm,3μm,和5μm,对应的α的值分别为0.45,0.4和0.35。对于TM偏振来说,α的值则是固定的,即0.25。利用本文的单模波导设计条件,成功应用于硅基马赫-曾德尔热光开关的研制。本文成功制备了四组不同刻蚀深度的脊形光波导,每组均包含不同宽度的波导,涵盖了单模波导和多模波导。在波导的测量方面,本文介绍了观测波导模式的流程以及如何判断光纤与波导是否成功耦合的方法,并讨论了测试中出现的问题。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本论文的研究对今后工程设计工作于光纤通信C波段大截面单模SOI脊型光波导及相应的光子集成器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期刊2015-05-01)
刘珊,沈祥,徐铁峰,陈昱,陈芬[5](2013)在《Ge_(20)Sb_(15)Se_(65)硫系脊形光波导的色散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有限差分方法计算出Ge20Sb15Se65脊形波导的有效模式折射率,系统地分析了1550nm光通信波长上的波导准TM基模的群速度色散特性与波导关键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大量模拟结果表明:较大的材料色散可以通过设计亚微米波导结构得到降低。在脊宽和脊高分别控制在500~900nm和400~1000nm范围内的情况下,通过增大波导的刻蚀深度能获得零色散甚至反常色散。另外,波导脊高变化比脊宽变化对色散的影响更大。研究结果为应用于非线性全光器件的硫系光波导提供了尺寸设计和色散管理的依据,对用于全光信号处理的硫系玻璃光波导器件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周钰杰[6](2012)在《掺镁铌酸锂脊形光波导设计及制备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铌酸锂光波导以其超快响应速度和超宽响应带宽,无自发辐射噪声以及非线性效应丰富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全光信号处理技术中,世界上已经有许多科研团队都能制作铌酸锂光波导,但目前适用于全光信号处理的铌酸锂光波导制作在国内尚属空白,制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铌酸锂波导器件在全光通信中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掺镁铌酸锂晶体为研究对象,对直接键合铌酸锂脊形光波导,黏胶键合铌酸锂脊形光波导,退火质子交换铌酸锂脊形光波导的结构进行设计,优化波导结构参数,并实验研究直接键合,黏胶键合,研磨抛光和ICP干法刻蚀脊形结构相结合制备铌酸锂脊形波导以及退火质子交换与金刚石划片机精密切割脊形结构相结合制备铌酸锂脊形波导的制备工艺,并对所制备的铌酸锂光波导性能进行测试,得出具有较高二阶非线性转换效率的铌酸锂波长转换器件。概括全文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非耗尽近似条件下推导出二阶非线性倍频转换光输出光功率的近似解析表达式。分析影响转换光输出光功率的波导参数,如波导长度,波导光场有效作用面积,准相位匹配条件,晶体非线性系数等,得出提高转换光输出光功率的方法。并得出铌酸锂波导中中o光入射对应TE模式传输,e光入射对应TM模式传输。另外比较周期极化铌酸锂晶体与周期极化掺镁铌酸锂晶体的抗光折变性能,选取具有较高抗光折变性能的掺镁铌酸锂晶体做为铌酸锂波导的衬底。从材料选取以及波导尺寸选择方面为铌酸锂波导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2)编写有限差分法计算波导本征光场及有限差分光束传播法计算波导传输光场的Matlab程序,并对不同工艺方法制备掺镁铌酸锂脊形波导结构进行模拟设计。模拟得到直接键合掺镁铌酸锂脊形波导最佳波导尺寸,以及在最佳尺寸下1550nm基频光和775nm倍频光的基模光场分布,基模有效折射率以及传输模场分布,从而得到直接键合掺镁铌酸锂脊形波导最佳设计参数(准相位匹配周期,波导宽度,波导高度等)。模拟常用制备退火质子交换波导工艺条件下,宽度为8μm的退火质子交换掺镁铌酸锂脊形波导结构下,基频光和倍频光基模光场分布及有效折射率,从而得到退火质子掺镁铌酸锂脊形波导准相位匹配周期等设计参数。(3)针对直接键合掺镁铌酸锂脊形波导的不足,利用黏胶键合中间胶层折射率与波导层较大折射率差,实现了特殊结构下黏胶掺镁铌酸锂脊形波导基频光和倍频光的单模传输,同时降低波导中光场有效作用面积,增强转换光的输出光功率。(4)对直接键合掺镁铌酸锂脊形波导的制备工艺进行实验研究。对直接键合法和ICP干法刻蚀相结合制备掺镁铌酸锂脊形波导流程中的各项工艺,如掺镁铌酸锂晶体和钽酸锂晶体的直接键合工艺,键合晶圆片中掺镁铌酸锂波导层的减薄抛光处理工艺以及ICP干法刻蚀掺镁铌酸锂晶体工艺进行细致实验研究,通过对工艺原理和影响因素分析,优化实验参数,初步制成脊形的掺镁铌酸锂波导。并选取合适的黏合剂,实现了掺镁铌酸锂/钽酸锂晶体的黏胶键合。(5)对退火质子交换周期极化掺镁铌酸锂脊形波导的制备工艺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对退火质子交换法和金刚石划片机精密切割相结合制备退火质子交换周期极化掺镁铌酸锂脊形波导流程中的各项工艺进行细致实验研究,如掺镁铌酸锂晶体的周期极化工艺,掺镁铌酸锂晶体的退火质子交换工艺以及金刚石划片机精密切割周期极化掺镁铌酸锂晶体工艺,制备出具有波长转换性能的退火质子交换周期极化掺镁铌酸锂脊形波导器件。(6)对制备的退火质子交换周期极化掺镁铌酸锂脊形光波导性能进行测试。搭建精密光纤耦合对准平台,用截断法测试波导的传输损耗。然后用紫外点胶法将波导进行耦合封装,测试封装后波导器件的插入损耗及准相位匹配波长。基于此种退火质子交换周期极化掺镁铌酸锂脊形波导中同时级联倍频差频和级联和频差频效应实现可调谐广播式全光波长转换。(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2-09-01)
温昌礼,季家镕,冯向华,宋艳生,窦文华[7](2011)在《多模脊形光波导的制备及其耦合对准和损耗测量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目前在光互连中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是一种波长为850 nm的多模激光器,其光输出截面达50μm×50μm,为了更好的匹配该器件,需要研制大截面多模脊形波导,并且为了满足芯片间光互连的需求,对互连波导长度具有较高的要求。通过改进制备工艺,研制了直线长度为21 cm的多模聚硅氧烷脊形波导,并成功完成了通光实验;搭建了一套对波导完全无损伤的测量系统,实现了对多模脊形光波导的无损伤测量,测得损耗平均值为约0.18 dB/cm,并利用传统的截断法进行了验证。此外,该系统还可以用于不可见光波段的耦合对准。(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刘军[8](2010)在《SOI脊形光波导损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SOI(Silicon-On-Insulator)脊形光波导由于其优异的电学和光学性能成为集成光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光互连与光计算等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而光波导的损耗问题一直以来被视为其实现商业化的主要问题。本论文中,我们代表性地就SOI脊形波导的设计、制备、表征以及损耗问题的产生机制、解决途径和分析实验等相关问题作了系统的研究。主要工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理论推导分析了SOI脊形光波导的模式传输特性和损耗特性。采用有效折射率方法分析了SOI脊形光波导的模式特性,获得了不同尺寸范围内SOI脊形光波导的单模传输条件。利用有限差分光束传输(FD-BPM)方法进行数值模拟,获得了不同尺寸脊形光波导的横场分布,相同结构下得到的准TE和准TM模模拟结果表明准TE模受到波导侧壁粗糙度更大进而具有更大的散射损耗,波导结构特性的模拟结果为波导优化设计和以后相关损耗的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2.利用ISE-CAD软件中Dios和MDraw两个工艺仿真模块对SOI脊形光波导和PIN结的制备工艺以及二氧化硅乳胶扩散掺杂的杂质分布和结深进行了模拟,获得了PIN结构两掺杂区的参考间隔宽度和工艺参数;采用半导体激光模拟软件Sim Windows分别对热平衡状态下和正、反向偏压下PN结和PIN结的电学特性进行了模拟,获得了各自内建电场的分布和自由载流子分布情况,在引入光强后获得了光强与载流子复合速率之间的制约关系,其中PIN反向偏压下的模拟结果为利用PIN结构实现载流子吸收损耗控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3.分析了SOI脊形波导内部损耗的主要物理机制,给出了波导侧壁粗糙度引起的散射损耗和自由载流子吸收损耗的控制途径。对于散射损耗,我们重点分析了粗糙度标准差和波导尺寸与散射损耗的关系,指出尺寸一定的波导,可以通过热氧化等工艺降低散射损耗;利用Comsol软件重点分析了SOI脊形波导的本征区宽度、偏置电压以及入射光功率对自由载流子吸收损耗的影响情况,证明利用反向偏压下的PIN结构是解决损耗问题的有效方法,同时指出了这一方法有限的损耗控制能力以及利用正向偏压制作硅调制器的局限性,所获得的模拟结果为确立相关的损耗控制实验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4.基于Fabry-Perot腔理论建立了一种简单有效的SOI光波导损耗测量方法。有异于传统的F-P腔透射功率谱测试,该方法采用端面耦合,通过测试波导反射功率谱并利用傅立叶频谱信息,完成波导损耗的测量,推导中指出了无法直接利用反射谱F-P峰峰谷值求解损耗的限制因素。整个测量系统包括了波导端面实时监视对准部分,从而很好地保证了测量的精度和较高的实验重复性。该测量方法为亚微米SOI脊形波导损耗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手段,损耗测量结果为今后在相同工艺条件下进行损耗研究确立了基本的衡量标准。5.利用自建的半导体掺杂和测试平台进行了二氧化硅乳胶扩散掺杂的实验,利用该平台实现了SOI脊形波导两侧PIN结的制作。所建掺杂实验平台可以实现硼、磷元素的硅基可控掺杂,测试平台可以实现较高掺杂浓度样品方块电阻的测试;具体实验中,根据本文中波导结构统一的设计要求成功实现了高浓度、浅结深以及高分辨率的一步掺杂,较传统的“二步掺杂法”对硅基底晶格结构破坏更小并且更易控制、成本低且成品率高。实验制备的PIN结构为有关SOI脊形波导非线性损耗控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器件基础。(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0-11-01)
李岩,王春霞,陈弘达,孙德贵[9](2010)在《SOI亚微米脊形光波导模式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波导的小型化研究对于减小光波导分立器件的体积和提高其集成度至关重要,纳米级波导光传输特性对其横截面的几何尺寸非常敏感。本文讨论和分析了高、宽都小于500nm的脊形光波导的单模条件和偏振无关条件。研究表明,绝缘体上硅(SOI,Silicon-on-Insulator)亚微米脊形波导的模式特性与脊形微米级光波导是十分不同的,传统的有效折射率法等数值计算方法有其局限性,这里我们采用了快速准确的叁维束传播(beampro pagation method,BPM)算法,得到亚微米脊形光波导满足单模和偏振无关条件的重迭截面尺寸参数。尤其,当波导高度为300nm,单模条件与400nm高度的波导开始有显着不同。因此,这些研究结论为构筑基于亚微米尺寸波导的光电子器件结构设计提供一定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3期)
廖进昆,唐雄贵,陆荣国,李和平,刘永智[10](2008)在《聚合物脊形光波导的变分有效折射率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脊形光波导是聚合物集成光电子器件的重要构成单元。利用有效折射率法计算聚合物脊形光波导的横向折射率分布及有效折射率,将各区域中的光场分布近似用分段函数表达。基于导模满足的标量波动方程,利用变分法确定变分参量,以求得准确的横向光场分布。对聚合物脊形多模光波导基模和高阶模的色散特性与横向场分布进行分析,研究了波导结构参数对色散特性的影响,计算出TM基模和高阶模的光场分布,得出了聚合物脊形光波导的单模传输条件。研究表明,该方法计算量小、精度高,对聚合物光电子器件中脊形光波导的理论分析与设计优化提供了简单高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08年12期)
脊形光波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集成光学领域理论和实验技术的进步,基于铌酸锂晶体及波导的集成光子器件在科研和工程上的应用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铌酸锂(Lithiumniobate,LiNbO3,LN)是一种铁电氧化物晶体,它在可见光到中红外波段具有优异的电光、声光及非线性光学性能,是一种常用的集成光学光波导材料。铌酸锂可以通过电场极化在晶体中形成周期极化翻转结构,避免相位匹配中不同偏振光的走离效应,提高非线性过程的转换效率。周期极化反转结构与铌酸锂二维条形光波导结合可以制备出高转换效率的非线性器件,在许多领域,如量子信息处理、激光波长转换等都具有应用价值。本文主要研究碳离子注入周期性极化铌酸锂(Periodically Poled LiNbO3,PPLN)脊形波导的非线性产生及其性能。离子注入(Ion Implantation)可以在银酸锂晶体上制备出平面光波导。注入离子可以调制铌酸锂晶体注入区域的折射率,从而形成多种光波导结构。在已经发表的有关离子注入铌酸锂波导二阶非线性的研究结果中,氧(O)离子注入铌酸锂条形波导在980nm波长附近实现了二次谐波产生,但是具有很高的传输损耗,波导的归一化系数为34.5%/(W.cm2)。由离子注入造成的样品晶格损伤可通过后续的退火处理来降低,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样品非线性转换效率的目的。脊形波导结构因为良好的限光能力和较小的模式体积而具备高的转换效率。铌酸锂中制备脊形波导结构主要通过湿法刻蚀、干法刻蚀等方法实现。湿法腐蚀利用了铌酸锂在氢氟酸溶液中的各向异性腐蚀特性,通过掩膜遮挡实现高质量的微结构制备。干法刻蚀主要有离子束铣(Ion Beam Milling)、反应离子蚀刻(Reactive Ion Beam Etching)以及聚焦离子束刻蚀(Focused Ion Beam Etching)等方法。最近十几年的研究表明金刚石刀精密切割技术(Precise Blade Dicing)也可以在铌酸锂晶体表面制备出低损耗的脊形波导结构。这也是本文所采用的方法。本论文研究高能碳离子注入和金刚石刀切割法在周期性极化铌酸锂晶体上形成脊形光波导,通过光纤波导耦合研究铌酸锂波导的二次谐波产生效率和传输损耗,为铌酸锂集成光器件的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15MeV碳离子注入的周期性极化铌酸锂波导选用碳(C)离子作为注入离子,注入能量15MeV。利用金刚石切割法在掺镁的铌酸锂晶体上制备出周期性极化铌酸锂波导。搭建光纤波导耦合平台,系统研究了不同退火条件后波导的二次谐波波长、转换效率以及波导的损耗。研究结果表明脊形波导在1600nm(基频光)附近产生二次谐波,测量得到的脊形波导的最高转换效率为77.9%/W/cm2,这个效率已经可以与商用质子交换铌酸锂器件相媲美。2、4/7.5MeV碳离子注入的周期性极化铌酸锂波导选取4MeV和7.5MeV的C离子同时注入铌酸锂样品内,再通过金刚石切割技术制备周期极化铌酸锂脊形波导。通过反射法测量了波导二阶非线性系数(d33)在深度方向上的分布。测试结果表明波导区域内准相位匹配的二次谐波产生最高转换效率为30.4%/W/cm2,对应波导宽度为6.9μm。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脊形光波导论文参考文献
[1].段金燕,张何丽,任一涛.氧化物单模脊形光波导分束器的优化设计及制作[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2].艾琳.离子注入铌酸锂脊形光波导的倍频效应研究[D].山东大学.2018
[3].廖进昆,唐雄贵,高原,万文杰,张晓霞.聚合物脊形光波导TM模色散特性的偏振修正[J].发光学报.2015
[4].黄晖.SOI脊形光波导1550nm波长单模条件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15
[5].刘珊,沈祥,徐铁峰,陈昱,陈芬.Ge_(20)Sb_(15)Se_(65)硫系脊形光波导的色散特性[J].光学学报.2013
[6].周钰杰.掺镁铌酸锂脊形光波导设计及制备工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7].温昌礼,季家镕,冯向华,宋艳生,窦文华.多模脊形光波导的制备及其耦合对准和损耗测量系统[J].光学学报.2011
[8].刘军.SOI脊形光波导损耗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
[9].李岩,王春霞,陈弘达,孙德贵.SOI亚微米脊形光波导模式特性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10].廖进昆,唐雄贵,陆荣国,李和平,刘永智.聚合物脊形光波导的变分有效折射率法分析[J].光学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