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广东-广州510620
摘要:面对日益严格环境保护政策环境和绿色、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成品长输管道项目需要在建设期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的措施,本文从管道项目建设期对周围环境的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土壤、水土保持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详细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项目特点从工程技术和项目管理方面采用相对应的防范措施,确保成品油长输管道项目建设期环境保护措施到位。
关键词:环境保护;技术措施;水;土壤;措施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十四条坚持”中就明确地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具体论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时,报告前所未有地提出了“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等论断。成品油长输管道施工明显的特点就是线路长、穿越平原、农田、沟渠、河流、山岭等各种地貌,涉及面非常广。在施工期的对沿线的环境保护措施非常重要,本文针对长输管道施工特点对施工期环保措施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和管理策略,确保各项环保到位。
一、施工期对环境影响分析
(一)环境空气
长输管道管线施工过程中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有:施工带开挖及运输车辆、施工机械走行车道所带来的扬尘;施工建筑材料(水泥、石灰、砂石料)的装卸、运输、堆砌过程以及开挖弃土的堆砌、运输过程中造成扬起和洒落;各类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所排放的废气。其中,由于扬尘所形成的环境空气影响为主要因素。
(二)地表水环境
长输管道工程往往穿越大型河流、灌溉渠及一些小型河流、养殖塘、沟渠等。根据沿线河流、沟渠、养殖塘不同的水文、地质和环境特征,分别采用定向钻、大开挖等方式进行施工。大开挖施工将会使河道在短时间内在开挖断面产生河道地表的破坏,围堰(一般用土石方袋堆置等)作业过程中会短时增加河道泥沙含量,对河流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定向钻施工则会涉及到泥浆排污等问题。
(三)地下水环境
长输管道建设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施工活动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为管沟开挖对地下水补径排条件以及对水质的的影响。施工活动潜在污染源有施工生活污水、施工过程中的辅料、废料和生产废水。施工期管道清管和试压过程中排放的废水主要污染物为少量铁锈、泥沙等悬浮物。
(四)声环境
管道线路施工由专业队伍采用机械化方式完成,对声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由施工机械、车辆造成的。通过将各种施工机械近似为点声源,仅考虑距离衰减进行计算,可得到施工期各种机械等在不同距离处的噪声贡献值,其结果见下表。
表1:主要施工机械在不同距离处的噪声估算值
(五)固体废物
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建筑垃圾和少量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主要有弃土、混凝土、废弃焊条、防腐补口套、石英喷砂、纸板等。
(六)土壤环境
建设施工期会对管道线路上的部分地段进行开挖和定向钻施工,会对表层土壤带来物理性变化。参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根据建设项目所属行业对土壤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程度,将所属行业类别分为Ⅰ类、Ⅱ类、Ⅲ类,见下表:
表2: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影响行业类别判别表
从上表可知,长输管道建设属于Ⅰ类。
长输管道项目工程在农田地区开挖管沟时,需要采取将表层耕作土和底层生土分开堆放,回填时存在先填生土熟土混合,不便于施工后复耕的情况,同时,施工期开挖区域土壤将会剥离。
(七)水土流失
通过对项目区水土流失预测分析,工程建设期间会产生扰动地表,导致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造成水土流失的情况。
二、施工期环保保护技术措施
(一)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成品油长输管道施工废气主要来自地面开挖、定向钻施工和运输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及施工机械(柴油机)排放的烟气。
1.施工扬尘
相比其它施工废气而言,长输管道施工扬尘是造成周围大气环境污染最严重的,为减少施工工程中扬尘的产生量,需要切实采取如下措施:
(1)开挖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采用洒水车定期对作业面和土堆洒水,使其保持一定湿度,降低施工期的粉尘散发量。
(2)在施工现场进行合理化管理,统一堆放材料,设置专门库房堆放水泥,尽量减少搬运环节。
(3)施工现场设置围栏或部分围栏,缩小施工扬尘的扩散范围。
(4)当风速过大时,应停止施工作业,并对堆存的沙粉等建筑材料采取遮盖措施。
(5)保持运输车辆完好,不过满装载,尽量采取遮盖、密闭措施,减少沿程抛洒,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扬尘。
(6)对施工临时堆放的土方,应采取防护措施,如加盖保护网、喷淋保湿等,防止扬尘污染。
(8)尽量使用商品混凝土,减少施工现场搅拌作业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9)车辆及施工器械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扰动原始地面、碾压周围地区的植被,不得随意开辟便道,严禁车辆下道行驶,并对施工集中区进行喷洒作业,以减少大气中浮尘及扬尘来源,减轻对动植物的干扰。
施工扬尘量随管理手段的提高而降低,如果管理措施得当,扬尘量将降低50~70%,大大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柴油机排放尾气
首先选用符合国家卫生防护标准的施工机械设备和运输工具,确保废气排放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对于施工机械(柴油机)排放的尾气,主要产生在定向钻施工现场,作业穿越点场所需要选择周围地势开扩,远离敏感点,有利于废气的扩散。
(二)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废水主要来自施工人员在施工作业中产生的生活污水及管道安装完后清管、试压中排放的废水。
施工期生活污水需要充分依托当地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清管试压水废水中主要含少量铁锈、焊渣和泥砂,因此,经收集进行沉淀处理后回用。另外,采用定向钻方式穿越敏感河流时须强化施工环境管理,将定向钻施工产生的废弃泥浆存在泥浆池内,施工结束后进行妥善处置;规范设置泥浆池,预留足够容积,并做好防渗处理,防止溢流对地表水和下渗对地下水产生影响。
(三)噪声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噪声源主要来自施工作业机械,如挖掘机、电焊机和定向钻等,其强度在85~105dB(A)。施工期需要采取的噪声防治措施包括:加强施工场地应噪声控制,适时采用临时声屏障措施,避免夜间施工;在施工中使用低噪音设备,并严格控制作业时间,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提高操作水平,与周围居民做好沟通工作,减少对敏感地点的影响,防止发生噪声扰民现象;运输车辆应尽可能减少鸣号,尤其是在晚间和午休时间。
根据现场踏勘,本项目沿线经过的地区主要为农田、河流等,基本为空旷地区,距离居民区等敏感点较远。
(四)固体废物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废弃泥浆、工程弃土和施工废料等。
1.生活垃圾
其废水及垃圾处理需要充分依托当地的处理设施,不能依托的,收集起来统一送环卫部门处理。
2.废弃泥浆
本项目产生的废泥浆在施工结束后作为废物收集在泥浆坑中,经当地环保部门同意,自然风干处理后就地埋入防渗的泥浆池中,上面覆盖40cm的耕作土,保证恢复原有地貌。泥浆池位置应保证不能让泥浆进入所穿越河流的水体,泥浆池应利用防渗布对池底和池壁采取临时防渗措施,池子容积留有一定富裕量,防止泥浆随意溢流。
3.工程弃土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土主要为管道在陆地开挖敷设时或穿越公路、铁路敷设时多余的泥土和碎石。在耕作区开挖时,熟土(表层耕作土)和生土(下层土)土分开堆放,管沟回填按生、熟土顺序填放,保护耕作层。回填后管沟上方留有自然沉降余量(高出地面0.3~0.5m),多余土方就近平整;在穿越公路、铁路时,顶管产生的多余泥土和碎石用于地方乡道建设填料或道路护坡。
4.施工废料
施工废料主要包括焊接作业中产生废焊条、防腐作业中产生的废防腐材料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混凝土等。施工废料部分可回收利用,剩余废料依托当地职能部门有偿清运。
(五)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活动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为管沟开挖对地下水补径排条件以及对水质的的影响。施工活动潜在污染源有施工生活污水、施工过程中的辅料、废料和生产废水。
长输管道采用埋地敷设方式,管沟挖深尽可能小于地下水水位,不直接穿越地下含水层,减少对对地下水补径排的影响,避免区域地下水外露;采用水平定向钻方式施工时,一般采取泥浆护壁的方式施工,可有效维持钻孔及其周围粘土层的平衡,不会导致地下水涌出(仅有部分地下水外渗),不会引起地下水质的变化。
(六)土壤影响防治措施
采用挖沟埋管为主的管道施工中,管沟挖过程中实施“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和分层回填”的措施,开挖过程中生熟土分开堆放,管线建设完毕后及时尽量恢复沿线地表原貌,比如种植新的草地和其他与新环境相宜的植物,使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得到有效的控制。
(七)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1)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及施工时间,施工时选择无雨、小风的季节进行,避免扬尘和水土流失。在河流和沟渠开挖段施工时应做到随挖、随运、随铺、随压,不留或尽可能少留疏松地面,废弃土方要及时清运处理;尽量缩短施工期,使土壤暴露时间缩短,并快速回填。
(2)开挖穿越河流及农用灌渠时,应选择枯水期或非集中灌溉期间进行,开挖的土方不允许在河道长时间堆放,应将回填所需的土方临时堆放在河道堤岸外侧,多余弃土方直接用于固堤;管道敷设回填后的地表应保持与原地表高度的一致,严禁改变河床原有形态,严禁将弃土方留在河道或由水体携带转移;围堰施工结束后应逐段拆除,并运至弃土场堆放或合理利用,不得随意乱弃。
(3)穿越河流施工时,对原有护砌的河渠,应采取与原来护砌相同的方式恢复原状;对穿越段土体不稳固的河岸要增加浆石护砌工程;对于粘性土河岸,可采取分层夯实回填土措施。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清理恢复河道原状,清运施工废弃物及工程弃土方。
(八)定向钻施工方式采取的措施
长输管道施工对穿越大中型河流一般采用成熟的定向钻施工方式,避免了对生态环境的切割和破坏,同时也避免了大量的弃土及水土流失,并保证了水运、陆运交通的畅通。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定向钻施工对穿越水体的环境影响,施工中针对各种环境实施相应的环保措施,见下表。
表3:定向钻施工实施的环保措施
三、施工期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一)建立高效、务实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1.建设单位临时成立本项目安全环保管理机构,制定相应的环境管理办法。
(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成果,制定系统的、分阶段环境管理目标、方针,确定与项目建设有关单位的环境保护义务、职责和管理办法。
(2)确定环境管理措施实施效果的监督体系,制定激励和奖惩措施。
(3)开展施工期的环境保护知识普及和宣教活动。
(4)监控、评价和改进施工期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2.委托有资质的环境监测单位进行施工期污染监测,落实施工期污染
控制措施,建立完善的监测报告编制、上报制度。
3.促使施工期建设管理与环境管理的有机结合,为实现工程的环境管理目标提供充足的资源保证,包括合格的环境管理人员、管理和治理资金的到位等。
4.充分利用工程支付的调节手段,将工程的环境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5.做好工程施工期环境保护工作文档管理工作。
(二)加强工程的环境保护监理工作
1.建设单位
(1)加强工程监理的招投标工作,保证合理的监理费用,使工程监理单位能够独立开展工程质量、环境保护的监理工作。
(2)通过招标选择优秀的监理队伍,严把监理上岗资质关、能力关,明确提出配备具有一定环保素质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相应的检测设备的要求。
(3)保证工程监理工作的正常条件和独立行使监理功能的权利,并将其包括环境监理在内的监理权力的内容明确通告施工单位。
(4)建立工程监理监督的有效体制,杜绝监理人员的不端行为。
2.工程监理单位
(1)按监理合同配备具有一定的环保素质的监理人员,并就监理服务的内容强化所有现场监理人员的环境保护知识培训,提高监理人员的环保专业技能。
(2)监督符合环保要求的施工组织计划的实施,工程变更必须经过环保论证,经监理单位审批后方可实施。
(3)监理单位应加大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土方工程监理力度,包括有肥力土层的剥离和临时储存等,避免土壤资源浪费和土壤侵蚀现象的发生。
(4)在施工单位自检基础上,进行其环境保护工作的终检、评定和验收,确保工程正常、有序地进行。
3.施工单位
(1)施工单位必须自觉遵守和维护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做好培训教育。在施工前对施工平面图设计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物,以尽量少占农田、防护林为原则,施工中严禁乱挖乱弃,做到文明施工,规范施工,按设计施工。
(2)施工单位应合理进行施工布置,精心组织施工管理,严格将施工作业活动控制在施工作业带范围内,在管沟开挖作业中,尽量减小和有效控制对施工作业区生态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3)合理安排施工季节和作业时间,优化施工方案,减少废弃土方的临时堆放,并尽量避免在雨天进行开挖作业活动,避免加重沿线水土流失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