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植物有效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壤,植物,有效性,喀斯特,洛克,紫花苜蓿,层状。
植物有效性论文文献综述
包璇[1](2019)在《小学科学中观察性实验的有效性教学研究——以植物观察日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小学科学的学习中,观察是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要多组织小学生进行观察性活动,提高小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本篇文章以小学生的植物观察日记为例,旨在提升小学科学观察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新课程导学》期刊2019年26期)
Hwang,YH,Park,S,Paik,JW,徐彤[2](2019)在《植物乳杆菌C29发酵大豆DW2009对于改善MCI患者认知能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一项12周、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临床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膳食补充剂对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可有效地缓解患者认知能力损伤。这项研究探讨了植物乳杆菌C29(Lactobacillus plantarum C29)发酵大豆(DW2009)能否作为提高MCI患者认知能力的营养补充刻及其安全性。一百个MCI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口服DW2009大豆,800毫克/天,n=50)和对照组(口服安慰剂,800毫克/天,n=50),实验持续12周。实验主要指标是通过计算机神经认知功能测试,检测两组患者记忆力和注意力相关的认知功能的综合评分的变化,并评估两组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变化与其认.知能力改变的关联性。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综合认知功能评分显着提高((z=2.36,p for interaction=0.02),尤其是有关注意力方面(z=2.34,p for interaction=0.02)。还观察到实验组口服DW2009大豆后认知能力改善与血清BDNF水平升高有关(t=2.83,p=0.007)。该临床实验的结果表明,DW2009大豆可以安全有效地增强MCI患者的认知能力,口服DW2009大豆后,血清BDNF水平升高可能是认知能力改善的潜在机制,这也表明肠脑轴在改善MCI患者认知缺陷中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达能营养中心2019年论文汇编:膳食营养与认知功能》期刊2019-09-01)
王铎[3](2019)在《保留植物神经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保留植物神经的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右半结肠癌患者86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n=43)和对照组(n=43)。其中对照组患者行未保留植物神经的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研究组患者行保留植物神经的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肠癌特异性抗原-2(CCSA-2)、中期因子(MK)等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住院时间等围术期相关指标和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进食时间、留置导管时间等胃肠功能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CCSA-2、MK水平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进食时间、留置导管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住院时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显着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肠梗阻、腹泻、腹痛、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分别为2.33%(1/43)、4.65%(2/43)、2.33%(1/43)、2.33%(1/43)均显着低于对照组的[13.95%(6/43)、16.28%(7/43)、13.95%(6/43)、16.28%(7/43),P<0.05],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保留植物神经的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对肠系膜上动脉血管鞘进行保留,对近期胃肠功能无明显影响,但可明显降低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等并发症。(本文来源于《陕西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黄连喜,魏岚,姚丽贤,何兆桓,周昌敏[4](2019)在《洛克沙胂代谢物在土壤中的累积及其植物有效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考察有机胂饲料添加剂降解转化后其含砷代谢物在土壤和蔬菜中累积及其植物有效性,利用鸡只喂饲含洛克沙胂饲料后排泄的粪便作为有机肥应用于茼蒿的种植,收获后测定土壤及茼蒿植株不同部位砷形态化合物的组分及含量。结果表明,洛克沙胂的降解产物主要为亚砷酸盐[As(Ⅲ)]、砷酸盐[As(Ⅴ)]、二甲基砷(DMA)、一甲基砷(MMA)、4-羟基苯胂酸(4-HPA)及少量其他未知形态含砷代谢物。经检测,茼蒿地上部的砷化合物仅为As(Ⅲ),地下部为As(Ⅲ)及As(Ⅴ)。施用对照鸡粪及含洛克沙胂代谢物鸡粪的茼蒿可食用的地上部As(Ⅲ)及总砷含量均低于我国规定的限量标准,与对照鸡粪相比,施用含洛克沙胂代谢物鸡粪显着提高茼蒿地上部As(Ⅲ)、地下部As(Ⅲ)及地下部As(Ⅴ)含量,提升率分别为13.8%±0.4%~37.4%±6.5%、112.9%±4.5%~123.2%±6.5%及44.4%±2.6%~78.0%±5.1%。添加洛克沙胂代谢物鸡粪显着提高土壤中可提取的As(Ⅲ)及As(Ⅴ)含量,提升率分别为49.1%±4.4%及33.4%±2.3%。3个不同生长阶段茼蒿采收后,添加洛克沙胂代谢物鸡粪土壤中可提取的As(Ⅲ)及As(Ⅴ)仍然比对照处理提高4.9%±1.0%~20.0%±1.2%及11.7%±2.4%~18.0%±4.7%。添加含洛克沙胂代谢物鸡粪的土壤中As(Ⅲ)及As(Ⅴ)的茼蒿吸收率分别比对照鸡粪处理提升25.8%及14.3%。综上所述,砷可通过有机胂→饲料→畜禽→畜禽粪便→土壤途径传递并被蔬菜吸收累积,当季施用含有机胂代谢物鸡粪对蔬菜是安全的,但会增加土壤中含砷代谢物的含量,因此不可忽视连续施用时的累积风险。(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玉相[5](2019)在《尝试构建高等植物细胞的叁维结构模型——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是科学研究中对复杂事物的一种简单的描述方法,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述。尝试构建高等植物细胞的叁维结构模型,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读写算》期刊2019年14期)
Dinh,Quang,Toan[6](2019)在《有机肥施用对土壤—植物体系中硒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及其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硒(Se)是人类和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人体中的硒含量直接取决于日常硒摄入量,间接取决于从土壤进入食物链的有效硒含量。土壤硒有效性受外源硒种类、土壤理化性质和农艺措施等影响,施用有机肥是维持或提高土壤肥力的一种传统方法,这一过程会影响土壤中硒的形态转化,进而影响其生物有效性。但迄今为止,有关有机肥施用对土壤中硒生物有效性影响的研究很少。本研究利用盆栽试验和培养试验相结合,系统研究了有机肥与外源硒在土壤中相互作用过程对硒形态转化及有效性的影响,结合傅里叶红外、3-D荧光技术等揭示了其可能的机理。此外,结合单一浸提和连续浸提技术,探究了DGT技术用于评估富含有机土壤中硒生物有效性的可行性。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1.施用牛粪和鸡粪显着降低了土壤中外源硒的生物有效性,且在外源亚硒酸盐处理下降更为显着。牛粪和鸡粪对硒的有效性的影响受到外源硒种类的影响:施用鸡粪显着降低了亚硒酸盐处理硒的有效性(P<0.05),而添加牛粪显着降低了硒酸盐处理硒的有效性(P<0.05)。与此相一致,当施用亚硒酸盐时,添加牛粪芥菜硒浓度显着高于鸡粪处理,而当施用硒酸盐时,添加鸡粪的芥菜的硒浓度高于对应的牛粪处理,这主要与牛粪和鸡粪的性质和组成的不同所致。2.施入有机肥对土壤硒有效性的影响与施入的时间有关。在有机质分解的初期(0-30天),牛粪和鸡粪快速分解释放出大量的有机质,可作为微生物的底物被消耗,使得溶解性有机碳的降解和降解产生的有机碳接近平衡状态。有机肥释放的小分子有机酸的量,与硒竞争吸附位点,导致土壤中SOL-Se的量增加,从而提高其溶解度和迁移率。此后,大量具有较强还原性的有机碳官能团或微生物将四价硒还原为较低的价态(0价和-2价),从而使可利用硒转化为不可利用硒,或从小分子DOM结合硒(HY-Se,FA-Se)转化为芳香族大分子(HA-Se,HON-Se),导致土壤中硒有效性下降。3.植物的根系分泌物可通过竞争或氧化作用提高土壤有效硒含量,促进植物对硒的吸收。但有机肥的施用可能通过芥菜根际与硒的相互作用来调节芥菜的硒的生物有效性。施用牛粪或鸡粪会降低土壤pH值,从而增强了土壤颗粒对硒的吸附作用,使得硒被还原为较低的价态,从而降低其生物有效性。此外,从牛粪和鸡粪中提取的有机物(DOM)含有较多的芳香和疏水性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含有的C-O、C=O和C=C官能团为硒提供了反应位点,从而将硒从可利用态还原为有效性较低的形态或者将其固定,进而抑制了芥菜对硒的吸收。4.磷酸盐缓冲液浸提法(PBS)和连续浸提法(SEP)提取的有效组分中的低分子量的有机结合硒具有较强的移动性,是DGT-Se的主要来源。DGT、PBS中的活性组分(HY-Se和FA-Se)和SEP活性组分(SOL-HY-,-FA-Se,EXC-HY-,-FA-Se)均可以很好地预测芥菜对硒的吸收。另外,DGT法适用于对施用牛粪、鸡粪等有机物的高有机质含量土壤硒生物有效性的评价。,为了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在利用化学浸提法法预测硒的生物有效性时需要考虑有机结合态硒中有效硒组分的贡献。5.不同的小分子有机酸对自然富硒土壤硒的活化能力存在显着差异,其主要取决于小分子有机酸的类型和土壤的性质。一般来说,外源添加硒的土壤的活化率高于自然富硒土壤。土壤小分子有机酸释放硒的机制主要有叁个:配体溶解增强,与硒竞争吸附位点,以及促进土壤中硒的吸收;在铁和有机质含量较高的酸性土壤中,小分子有机酸的强度影响硒的活化程度,而在含有小分子有机酸的碱性土壤中,酸的强度却并非控制硒活化的关键因素。与其他小分子有机酸相比,草酸具有较强的活化富硒土壤中硒的能力,这与它和金属(氢氧化)氧化物表面形成环状络合物的能力较强,使得其与硒的竞争效率超过其他小分子有机酸有关。醋酸和柠檬酸对富硒土壤中硒的活化率较低,这可能与它们促进了土壤对硒的吸附有关。综上所述,施用有机肥对土壤-植物中硒有效性的影响是个复杂的过程,有机肥的种类、施入时间、外源硒的种类等等因素影响影响到有机肥源的DOM与硒的相互作用而影响着土壤中硒的有效性,在实际的生物强化中要综合考虑。(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张浩,马楠,宋照亮[7](2019)在《喀斯特关键带土壤硅形态与植物有效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喀斯特关键带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相互耦合。同时,硅是地壳中含量第二大元素,硅元素有助于植物的生长,对于缓解植物非生物胁迫和生物胁迫具有一定的作用,如干旱、高温、洪水、倒伏、冻害、紫外线辐射、盐、金属毒性和病害。目前,喀斯特关键带区域对于硅形态与植物有效性的研究较少。因此,进一步研究喀斯特关键带硅形态与植物有效性,对于理解喀斯特区域硅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意义。采样区位于中国贵州省普定县陈旗村(26°15′N,105°46′E)。陈旗村地势东高西低,平(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4-19)
胡心悦[8](2019)在《层状土壤水分对植物有效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层状土壤水分运动因为土壤质地的变化而被改变,进而影响到植物根系吸水。利用室内土柱系统,研究了不同层状土壤条件下的紫花苜蓿的耗水特征及其光合作用,结果表明苜蓿在生长初期,根系主要分布在土柱上部,黄-沙-红和沙-黄-砒型层状土因毛管障碍作用强烈,下层水分向上运动受到抑制,可供苜蓿蒸腾的水分有限,苜蓿受到干旱胁迫,从而减小蒸腾作用;待根系长到下层土时,可以继续利用下层土的水分维持生存。而黄-红-沙和黄-砒-沙型层状土上的苜蓿一直维持较高的蒸腾速率,待受到干旱胁迫时,土柱已无水可用。所以黄-沙-红和-沙-黄-砒型层状土苜蓿群体光合作用速率一直大于黄-红-沙和黄-砒-沙苜蓿的群体光合作用,有更多的植物有效水。因此,黄-沙-红和沙-黄-砒型层状土因为下层粘土层的保水作用而更适宜植物生长。(本文来源于《陕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冯盼[9](2018)在《氮化合物添加对草地土壤植物系统微量元素有效性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陆地生态系统中氮素输入增加会导致土壤酸化,进而影响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生物有效性。然而,目前关于不同氮化合物添加对半干旱草甸草地土壤微量营养元素有效性影响尚缺乏系统研究。本研究依托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额尔古纳森林草地过渡带生态系统研究站2014年建立的不同氮化合物添加田间控制实验平台,开展了氮添加对土壤和植物系统微量元素有效性影响的研究。实验涉及3种氮化合物类型,即:碳酸氢铵(NH_4HCO_3)、硝酸铵(NH_4NO_3)和缓释尿素(SRU),包括6个氮添加梯度(0、2、5、10、20、50 g N m~(-2) yr~(-1))、刈割与不刈割2种管理方式,共设置36个处理,8次重复。测定了2016年土壤DTPA-浸提态微量元素Fe、Mn、Cu、Zn及4种优势植物物种羊草(Leymus chinensis)、针茅(Stipa krylovii)、寸草苔(Carex duriuscula)和糙隐子草(C leistongenes squarrosa)物种植株体内Fe、Mn、Cu、Zn含量。获得如下主要研究结果:(1)土壤有效态Fe含量随NH_4NO_3添加量增加而增加,其他2种氮化合物添加对土壤有效Fe含量无显着影响;土壤有效态Mn含量随氮添加量增加而升高,且影响强度为缓释尿素>硝酸铵>碳酸氢铵;不同氮化合物类型和不同氮添加量对土壤中有效态Cu和Zn含量无显着影响。同种氮化合物在相同的加氮水平下,刈割与不刈割处理之间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无显着差异。土壤有效态Fe、Mn、Zn含量与土壤pH呈显着负相关,有效态Cu含量与土壤pH无显着相关关系。土壤有效Fe与有效阳离子交换量呈显着负相关,有效Mn在不刈割处理下与土壤有效阳离子交换量呈显着负相关。(2)优势植物物种对微量元素的吸收因物种而异。羊草、寸草苔及糙隐子草对微量元素吸收受氮化合物添加的响应比针茅敏感;随氮添加量的增加,4种优势植物Mn和Zn含量显着增加,羊草Cu含量增加;随着氮添加量的增加以及表土层pH的降低,植物Mn含量显着增加,而植物体内Fe含量下降,表明植物对Mn的吸收抑制了对Fe有吸收,二者存在拮抗作用;相同氮添加量下,刈割处理与不刈割处理相比,优势植物物种Fe、Mn、Cu的含量无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沈阳大学》期刊2018-12-29)
姜勇,李天鹏,冯雪,王汝振,张玉革[10](2019)在《外源硫输入对草地土壤-植物系统养分有效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外源硫输入增加是草地生态系统土壤酸化的一种重要诱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壤有机质的矿化从而有利于有机碳积累,但可导致石灰性土壤中碳酸盐的分解;硫输入可提高土壤中氮及微量元素铁、锰、铜、锌、硼的有效性,降低钼的有效性;导致交换性盐基离子淋失并降低钙、镁、钾的有效性;增加石灰性和中性土壤磷的有效性,而降低酸性或强酸性土壤磷的有效性。外源硫输入可促进草地植物对氮和磷的协同吸收,总体上可以促进草地植物对金属微量元素的吸收,但土壤酸化可能引起植物锰毒害,增加植物锰吸收的同时抑制了对铁的吸收。高量硫输入及土壤重度酸化可导致草地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降低;低剂量硫输入对草地生产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稳定性的影响目前尚缺乏系统的研究资料。(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植物有效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使用膳食补充剂对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可有效地缓解患者认知能力损伤。这项研究探讨了植物乳杆菌C29(Lactobacillus plantarum C29)发酵大豆(DW2009)能否作为提高MCI患者认知能力的营养补充刻及其安全性。一百个MCI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口服DW2009大豆,800毫克/天,n=50)和对照组(口服安慰剂,800毫克/天,n=50),实验持续12周。实验主要指标是通过计算机神经认知功能测试,检测两组患者记忆力和注意力相关的认知功能的综合评分的变化,并评估两组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变化与其认.知能力改变的关联性。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综合认知功能评分显着提高((z=2.36,p for interaction=0.02),尤其是有关注意力方面(z=2.34,p for interaction=0.02)。还观察到实验组口服DW2009大豆后认知能力改善与血清BDNF水平升高有关(t=2.83,p=0.007)。该临床实验的结果表明,DW2009大豆可以安全有效地增强MCI患者的认知能力,口服DW2009大豆后,血清BDNF水平升高可能是认知能力改善的潜在机制,这也表明肠脑轴在改善MCI患者认知缺陷中的重要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植物有效性论文参考文献
[1].包璇.小学科学中观察性实验的有效性教学研究——以植物观察日记为例[J].新课程导学.2019
[2].Hwang,YH,Park,S,Paik,JW,徐彤.植物乳杆菌C29发酵大豆DW2009对于改善MCI患者认知能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一项12周、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临床实验[C].达能营养中心2019年论文汇编:膳食营养与认知功能.2019
[3].王铎.保留植物神经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9
[4].黄连喜,魏岚,姚丽贤,何兆桓,周昌敏.洛克沙胂代谢物在土壤中的累积及其植物有效性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
[5].玉相.尝试构建高等植物细胞的叁维结构模型——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J].读写算.2019
[6].Dinh,Quang,Toan.有机肥施用对土壤—植物体系中硒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及其机理[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7].张浩,马楠,宋照亮.喀斯特关键带土壤硅形态与植物有效性研究[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8].胡心悦.层状土壤水分对植物有效性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9
[9].冯盼.氮化合物添加对草地土壤植物系统微量元素有效性影响[D].沈阳大学.2018
[10].姜勇,李天鹏,冯雪,王汝振,张玉革.外源硫输入对草地土壤-植物系统养分有效性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