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磷矿脱镁废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磷矿,废水,离子交换,动力学,绵竹,酸性,溶质。
磷矿脱镁废水论文文献综述
闫成硕,朱家文,范先国,武斌,陈葵[1](2014)在《磷矿酸性废水脱镁化学反应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绵竹磷矿和钛白酸性废水为原料进行磷矿脱镁反应过程研究,通过实验获得了绵竹磷矿酸性废水脱镁较适宜pH条件;通过对酸性废水脱镁前后磷矿进行化学和物相分析,以及分析纯硫酸脱镁后液相化学分析,研究了酸性废水体系下磷矿各组分的反应行为,建立了磷矿酸性废水脱镁化学反应模型和相关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宜的反应温度、时间、矿粉细度等条件下,绵竹磷矿酸性废水脱镁较适宜pH为2.0;主反应物为白云石,次反应物为磷灰石,微量反应物为粘土矿物和铁质矿物,铝和硅无溶出;模型数学式适用于pH在1.8~3.0范围的反应pH值、耗酸量和脱镁量3者间的调优,经验证,实验值与理论值相对偏差<5%,研究结果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调节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化工矿物与加工》期刊2014年02期)
闫成硕[2](2013)在《钛白酸性废水用于中低品位胶磷矿脱镁及制取湿法磷酸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磷矿资源储量大,但中低品位矿多、富矿少,由于中低品位的磷矿杂质含量高,常规浮选难度大,对湿法磷酸生产影响严重,因此,在技术和经济上对磷化工产生了极大制约。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文以中品位的四川绵竹磷矿为矿源,在矿相学研究基础上,将磷化工与钛化工产业嫁接,以生产钛白粉产生的酸性废水作为化学脱镁(选矿)剂,代替传统物理选矿,开发并优化了磷矿酸性废水脱镁工艺,进而优化该“深度脱镁”磷矿湿法磷酸工艺。本文对绵竹磷矿进行矿相学研究得到:P2O5含量28.16%,属中品位镁硅质磷矿;主要物相为氟磷灰石、白云石、石英、粘土矿物、铁质矿物等,并根据推导得到的修正矿物计算方法可求得具体含量。在反应温度45℃±1℃、反应时间2h、矿浆65%固含量条件下,绵竹磷矿酸性废水深度脱镁的最优矿粉细度为86%-100目65%-200目、反应pH为2.0,可获得高脱镁率90.40%和低磷损失率0.0054%。进一步建立了磷矿酸性废水脱镁化学模型,并对比研究了脱镁后磷矿的表观品位和实际品位。以深度脱镁磷矿为原料,通过实验室条件下“无回浆”和“有回浆”间歇磷矿萃取工艺研究,获得了“回浆”改善萃取过程的机理,并得到了有回浆间歇萃取最优工艺条件:反应温度85℃、液相SO3浓度30~40g/L、回浆比4:1、液固比3.0,可获得97.81%的高萃取率和粒度较优、利于过滤的磷石膏,并研究得到了磷石膏晶习及其成分特征。上述研究成果为磷矿化学选矿和湿法磷酸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技改建议和指导,其中部分内容已得到生产转化。(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3-12-02)
文衍宣[3](2004)在《磷矿脱镁废水中Mg~(2+)的离子交换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对数经验模型描述了磷矿脱镁废水中Mg2+在001×7×7型强酸铵型离子交换树脂上的有限浴离子交换动力学,Mg2+-NH4+交换过程属扩散控制,Mg2+的表观反应级数为0.70,活化能为23.99kJ/mol.(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4年01期)
文衍宣,王励生,金作美[4](2003)在《离子交换分离磷矿脱镁废水中镁离子的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动边界模型积分方程描述了0017树脂脱除磷矿脱镁废水中的Mg2+的有限浴交换动力学,得到了动力学总方程. Mg2+的交换过程属颗粒扩散控制,表观活化能为24.11 kJ/mol,[Mg2+]的表观反应级数为1.0.(本文来源于《过程工程学报》期刊2003年06期)
文衍宣,王励生,金作美[5](2003)在《模拟磷矿脱镁废水中镁离子的交换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动边界模型积分方程描述模拟磷矿脱镁废水中Mg2+在001×7×7型树脂上的有限浴交换动力学,得到了动力学总方程.Mg2+的交换过程属颗粒扩散控制,表观活化能为23.45kJ·mol-1,Mg2+的表观反应级数为0.68.(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03年10期)
文衍宣[6](2000)在《磷矿脱镁废水中Mg~(2+)-NH_4~+交换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用对数经验模型描述磷矿脱镁废水中Mg2+在铵型强酸树脂(001×7树脂)上的离子交换动力学,Mg2+-NH+4交换过程是扩散控制,活化能为25.11kJ·mol-1。(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期刊2000年01期)
文衍宣[7](1999)在《磷矿脱镁废水综合利用应用基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弱酸脱镁工艺可使我国大量的高镁磷矿得到利用,但脱镁废水的治理和综合利用成为其推广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也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首先研究了脱镁废水中镁离子在铵型001×7树脂上的交换平衡和动力学。发现Mg~(2+)的交换平衡是有利平衡,且可用液——固体系中溶质计量置换吸附模型描述。镁离子交换动力学受颗粒扩散控制,可用运动界模型的颗粒扩散控制方程描述,其表观活化能为25.12KJ/mol,Mg~(2+)的反应级数为0.98,动力学常数(k_0)为9.60×10~7;动力学总方程可表示为:1-3(1-F)~(2/3)+2(1-F)=9.60×10~7×r_0~(-2)·[Mg~(2+)]~(0.98)·exp[-25120/RT]·t 在MSMPR结晶器中班究了氯化铵介质中氢氧化镁的结晶力学,得到了生长速率、成核速率、稳态晶核粒数密度和主粒度方程。 自脱镁废水中制备了电子陶瓷用氧化镁粉体(含MgO:99.37%,粒径:0.2~0.3μm)。其纯度优于MgO分析纯标准(GB9857-88),纯度和粒径达到Konoshima公司电子陶瓷用氧化镁HP-10的标准。 在系统研究脱镁废水中镁离子的交换平衡及动力学、镁离子的交换和洗脱工艺、氯化铵洗脱液中氢氧化镁的结晶动力学和沉淀工艺以及纯化氢氧化镁制备高纯氧化镁粉体的基础上,提出了磷矿脱镁废水综合利用原则流程:脱镁废水中的镁离子用来制备电子陶瓷用氧化镁粉体;含硫、磷的交换余液返回磷酸系统。该流程基本上无二次废水排放;其中氧化镁的总收率是87.7%。本流程不仅治理了脱镁废水,而且使脱镁废水中的磷、硫、镁资源得到了综合利用。(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1999-05-01)
文衍宣,王励生,金作美,周惠南[8](1999)在《磷矿脱镁废水中的 Mg~(2+) 交换平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磷矿脱镁废水和MgSO4溶液中的Mg2+在001×7型树脂和001×7×7型树脂上的交换平衡。测定了溶液组成对Mg2+吸附量的影响和25℃下Mg2+交换平衡曲线,并用液—固体系中溶质计量置换吸附模型描述Mg2+交换平衡关系。(本文来源于《四川联合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期刊1999年01期)
磷矿脱镁废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磷矿资源储量大,但中低品位矿多、富矿少,由于中低品位的磷矿杂质含量高,常规浮选难度大,对湿法磷酸生产影响严重,因此,在技术和经济上对磷化工产生了极大制约。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文以中品位的四川绵竹磷矿为矿源,在矿相学研究基础上,将磷化工与钛化工产业嫁接,以生产钛白粉产生的酸性废水作为化学脱镁(选矿)剂,代替传统物理选矿,开发并优化了磷矿酸性废水脱镁工艺,进而优化该“深度脱镁”磷矿湿法磷酸工艺。本文对绵竹磷矿进行矿相学研究得到:P2O5含量28.16%,属中品位镁硅质磷矿;主要物相为氟磷灰石、白云石、石英、粘土矿物、铁质矿物等,并根据推导得到的修正矿物计算方法可求得具体含量。在反应温度45℃±1℃、反应时间2h、矿浆65%固含量条件下,绵竹磷矿酸性废水深度脱镁的最优矿粉细度为86%-100目65%-200目、反应pH为2.0,可获得高脱镁率90.40%和低磷损失率0.0054%。进一步建立了磷矿酸性废水脱镁化学模型,并对比研究了脱镁后磷矿的表观品位和实际品位。以深度脱镁磷矿为原料,通过实验室条件下“无回浆”和“有回浆”间歇磷矿萃取工艺研究,获得了“回浆”改善萃取过程的机理,并得到了有回浆间歇萃取最优工艺条件:反应温度85℃、液相SO3浓度30~40g/L、回浆比4:1、液固比3.0,可获得97.81%的高萃取率和粒度较优、利于过滤的磷石膏,并研究得到了磷石膏晶习及其成分特征。上述研究成果为磷矿化学选矿和湿法磷酸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技改建议和指导,其中部分内容已得到生产转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磷矿脱镁废水论文参考文献
[1].闫成硕,朱家文,范先国,武斌,陈葵.磷矿酸性废水脱镁化学反应模型研究[J].化工矿物与加工.2014
[2].闫成硕.钛白酸性废水用于中低品位胶磷矿脱镁及制取湿法磷酸工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
[3].文衍宣.磷矿脱镁废水中Mg~(2+)的离子交换动力学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4].文衍宣,王励生,金作美.离子交换分离磷矿脱镁废水中镁离子的动力学[J].过程工程学报.2003
[5].文衍宣,王励生,金作美.模拟磷矿脱镁废水中镁离子的交换动力学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2003
[6].文衍宣.磷矿脱镁废水中Mg~(2+)-NH_4~+交换动力学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0
[7].文衍宣.磷矿脱镁废水综合利用应用基础研究[D].四川大学.1999
[8].文衍宣,王励生,金作美,周惠南.磷矿脱镁废水中的Mg~(2+)交换平衡研究[J].四川联合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