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活性测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活性,噻唑,乙酰胆碱,光热,测试,丙醇,苯甲酸。
活性测试论文文献综述
仵春祺,马琳,刘新,雷凯,刘国强[1](2019)在《铬系预聚合物活性测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使用小型聚合反应器对铬系预聚合物活性进行测试的方法,以确定该预聚合物是否适用于聚合反应器。该方法操作简便,分析精度较高,非常适合生产过程中的分析。(本文来源于《分析仪器》期刊2019年06期)
邢达杰[2](2019)在《以花粉为范铸造微球及其载酶活性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利用天然花粉作为模具,通过微铸造的方式制备微球的一种新方法。微球制备过程中,选用葵花、山茶花及玫瑰花3种粒径及形状不同的花粉作为模具。使用时先去除花粉内部细胞后形成中空结构作为模具,再注入海藻酸钠溶液后,经CaCl_2溶液浸泡固化成型,最后在果胶酶和纤维酶联合作用下去除花粉壁即可以得到形状规则,粒径均一的3种海藻酸钠微球。该方法制备微球简便易行、条件温和、对设备要求低且适用范围较广。此外,对该方法所制备负有载碱性蛋白酶的微球进行活性测试结果还显示出保留花粉壁结构可以使微球活性更有优势。(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9年10期)
杨元勇,程铖,李应贤,周顺,郑丹丹[3](2019)在《长链酰胺衍生物对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抑制剂的抑制活性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菌的生物膜是细菌耐药性产生的重要原因。文章通过对信号分子进行结构改造,将高丝氨酸内酯环进行替换和改变以合成一系列高丝氨酸内酯结构类似物,并对其进行生物膜抑制活性测试。课题组成功合成了9个化合物,经高分辨质谱、氢谱和碳谱解析其结构。9个化合物对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均有抑制作用,生物膜降低了26%~57%。(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9年28期)
张海莉,于旭东,赵秋凤,林秋霞[4](2019)在《海南栽培肾茶的19种抗菌活性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海南栽培肾茶的抗菌活性,采用96孔板法对栽培肾茶乙酸乙酯部分粗提取物进行19种抗菌活性测试,发现肾茶粗提取物对结核分枝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鲍曼不动杆菌BAA 1605、鲍曼不动杆菌(BAA 1605+Col 0.1μmol/L)、鲍曼不动杆菌(BAA 1605+Rif 0.1μmol/L)、绿脓杆菌27853、绿脓杆菌(27853+Sceptrin 0.1μmol/L)有大于100%的抑制活性。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700699、粪链球菌ATCC 29212、粪链球菌ATCC 51299、屎肠球菌ATCC 35667、屎肠球菌ATCC 700221、鲍曼不动杆菌BAA 747、肺炎克雷伯氏菌13883、大肠杆菌25922、白色念球菌(酵母形态)、白念球菌(菌丝形态)、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无抑制率。研究对栽培肾茶中19种抗菌活性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9年09期)
倪梦嘉,汪凤毅[5](2019)在《含活性肽护肤霜的抗衰老功效测试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含活性肽护肤霜的保湿、抗衰老效果,选取30名有效受试者为研究对象,连续8周早晚各使用一次含活性肽护肤霜,且停用其他抗皱护肤品。选用无创仪器检测方法,分别测试使用0周、2周、4周、6周和8周的皮肤角质层水分含量和皮肤弹性参数,并用VISIA-CR面部图像拍照系统拍摄左右脸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使用含活性肽护肤霜对皮肤角质层水分含量的提高、皮肤弹性的增强、面部皱纹的减少具有显着作用,即含活性肽护肤霜具有良好的抗衰老功效。(本文来源于《香料香精化妆品》期刊2019年04期)
赵方方,韩丙军,吕岱竹,谢德芳,罗金辉[6](2019)在《海南胡椒蔓提取物活性测试及化学成分分离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胡椒全株富含生物活性成分,胡椒蔓是其修枝整形后的废弃物,产量巨大,具备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本文研究比较了胡椒蔓和胡椒根的抗炎、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石油醚和水相提取物活性相对较差,而胡椒蔓乙酸乙酯提取物抗炎抗氧化活性最强,效果与胡椒根相当,具备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潜力。进一步利用硅胶柱层析、凝胶层析、制备色谱等多种分离手段,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手段进行鉴定,明确了其结构,包括黄酮类、甾醇类、生物碱、木质素和酸酯类等多种化合物。本研究为胡椒蔓抗炎、抗氧化活性提供了重要的化学基础,也为胡椒废弃物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张黎明,张慧鑫,郁洁,王德传[7](2019)在《新型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和药理活性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防控流感,设计合成新型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并进行药理活性测试。方法基于苯甲酸类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结构,拼合具有抗病毒活性的酰基硫脲片段,利用前药原理设计并合成了I和II系列共28个新型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并进行药理活性筛选。药理活性测试选用流感病毒菌株A/FM/1/47(H1N1),分别进行神经氨酸酶单一浓度(10μmol·L~(-1))抑制率和病毒抑制活性测试。结果药理结果显示化合物I-2,I-5,I-11和I-12具有较好的病毒抑制活性,其中I-11的活性最佳,病毒抑制率达到70.50%,优于oseltamivir。结论通过对28个化合物进行初步构效关系研究,为后续此类新型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研究提供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期刊2019年13期)
张小忠[8](2019)在《4-芳基噻唑-2-胺的结构优化及生物活性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认知缺陷和行为障碍。目前,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AChEIs)是临床上治疗AD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但是,现有的AChEIs只能缓解部分AD患者的症状,还无法满足临床需要,因此,寻找新的高效、低毒的AChEIs仍然是科研工作者的努力方向。本论文基于胆碱能假说为指导原则,在已经报道的活性较好的化合物N-(4-(4-甲氧基苯基)噻唑-2-基)-3-(吡咯烷-1-基)丙酰胺的基础上,分别以4-甲氧基苯乙酮和2-乙酰基吡啶为原料合成了新的4-芳基噻唑-2-胺衍生物。同时采用Ellman分光光度法测试了它们对乙酰胆碱酯酶的体外抑制活性。本文中制备的4-芳基噻唑-2-胺衍生物的化学结构均经核磁共振氢谱、质谱、红外等波谱技术进行了确证。它们的体外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测试结果表明:4-苯基噻唑-2-胺衍生物大多数化合物具有一定的体外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5g的IC_(50)为5.84μmol/L,优于对照药利斯的明,同时它对丁酰胆碱酯酶几乎没有抑制活性;4-吡啶基噻唑-2-胺衍生物同样具有一定的体外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11b的IC_(50)为5.72μmol/L,优于对照药利斯的明,同时它对丁酰胆碱酯酶几乎没有抑制活性,专一性较好。此外,对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较好的化合物5g和11b进行了酶抑制动力学实验,通过绘制Lineweaver-Burk的V~(-1)-[S]~(-1)双倒数曲线图,表明化合物5g和11b对AChE的抑制方式均为混合型抑制。另外,为了更好地了解它们对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的作用机制,以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必须的四点药效团模型为原则,对活性较好的化合物进行了构象分析和分子对接研究。判断这些化合物是否有可能成为临床药物,并深入了解其药代动力学特征,又对它们的分子性质和ADMET(吸收、分配、代谢、排泄和毒性)利用Molinspiration和PreADMET做了在线预测。(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9-06-01)
潘佳宝[9](2019)在《具有光动力治疗/光热治疗协同作用的酞菁类纳米材料的合成与生物活性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传统治疗方法的局限性,人们越来越关注新的癌症治疗方式。光动力治疗(PDT)作为新型的治疗方式之一,具有微创,对肿瘤的靶向性强,可重复治疗并且毒副作用小等优点。然而,肿瘤的典型特征之一是缺氧,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PDT的治疗效率。因此,将PDT与其他疗法结合以提高疗效正受到更多的关注。光热治疗(PTT)通过将吸收的光能转化为热量来达到损伤肿瘤细胞的目的。当在癌细胞中同时进行光动力治疗与光热治疗时,随着肿瘤部位温度的升高,血液循环加快,能够增加癌细胞内的含氧量,从而提升PDT的治疗效果。因此将两种治疗方法相结合能够得到1+1>2的治疗效果。将两种治疗方式相结合最直接的和有效的方法是将光敏剂与光热材料相结合。硅酞菁(SiPc)具有非常好的光物理和光化学性质和生物相容性,中心的硅元素使其可以在轴向上引入配体进行修饰,从而满足不同的构型要求,以增加硅酞菁在水中的溶解性和在生物体内的稳定性等。相对于贵金属光热材料,氧化石墨烯(GO)的成本低,制备方便,水溶性较好并且具有丰富的表面官能团(如竣基,环氧基和羟基等)便于修饰,是较为理想的制备联合治疗药物的光热材料。根据上述背景,在本论文中设计并合成了胺基轴向取代硅酞菁,分别通过自组装和共价键连接的方法制备了单一组分的硅酞菁纳米球(NanoSiPc)和共价键连接的硅酞菁-氧化石墨烯复合纳米材料(SiPc-GO)两种能够进行荧光成像和协同光动力和光热治疗的纳米材料。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 合成胺基硅酞菁,通过核磁谱图、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手段测试了样品结构。将得到的胺基硅酞菁通过自组装的方法得到NanoSiPc。用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方法得到了NanoSiPc的电镜照片,直观的观测了纳米粒子的形貌和大小。通过测试其在水中的单线态氧产率和光热效果,评估了其光动力治疗和光热治疗效果。通过细胞毒性实验和细胞内荧光成像实验检测了样品对癌细胞的致死率和荧光标记能力。细胞实验结果表明,NanoSiPc能够在细胞中进行光动力治疗和光热治疗,导致癌细胞凋亡;同时能在细胞内产生红色荧光,对癌细胞进行荧光标记。通过尾静脉注射的方式将药物引入荷瘤小鼠体内测试了样品的生物相容性和活体治疗效果。实验结果表明,NanoSiPc能够有效的抑制小鼠体内肿瘤。2 通过酰氨反应用共价键将胺基硅酞菁与氧化石墨烯连接在一起,形成硅酞菁-氧化石墨烯纳米材料(SiPc-GO)。测试了样品的紫外、红外、拉曼等光谱,表征了共价键的形成;用原子力显微镜和动态光散射等方式观测了样品的形貌和大小。测试了样品在溶液中的单线态氧产率和光热效果,并进一步测试了其在癌细胞中的协同治疗和荧光标记效果。通过细胞实验发现,SiPc-GO能够在细胞中有效地进行光动力治疗和光热治疗和细胞内荧光成像。通过尾静脉注射将纳米材料引入荷瘤小鼠体内,观测其活体治疗效果。实验结果表明,SiPc-GO能够有效的抑制小鼠体内肿瘤的生长。(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7)
洪毅[10](2019)在《以炔丙醇为原料的串联环化反应研究及β-咔啉的生物活性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炔丙醇为底物,在绿色化学理念的引导下,使用廉价、环保、符合原子经济性的方法去构建出各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稠环类化合物,如β-咔啉化合物、脱氢-α-拉帕醌、二环辛二酮并二氢呋喃化合物、7H-苯并[c]芴(BcF)。并分别测试其构建方法的普适性。同时对其中的14种β-咔啉化合物进行了简单的生物活性测试,研究β-咔啉化合物是否具有生物活性并探究不同取代基对其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1)以炔丙醇为底物与其他活性物质发生串联环化反应。(2)根据文献,初步划定反应条件的范围,例如催化剂种类、溶剂种类、催化剂用量和温度,然后通过实验,筛选出反应的最优条件。(3)使反应在最优条件下进行,通过更改原料上的取代基,测试不同取代基的原料对反应的影响,验证合成方法的普适性。(4)为测试β-咔啉化合物的生物活性,通过培养胃癌细胞HGC-27,使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的变化。结果:(1)以FeCl_3·6H_2O为催化剂,催化炔丙醇与肟基取代吲哚在温和条件下合成β-咔啉化合物。(2)采用叁氟甲磺酸锌(Zn(OTf)_2)催化剂,在温和条件下使炔丙醇与2-羟基-1,4-萘醌发生串联环化反应,一锅法形成脱氢-α-拉帕醌类化合物——苯并[g]苯并吡喃-5,10-二酮结构。(3)以2-羟基-1,4-萘醌与炔丙醇为底物,以FeCl_3为催化剂,使之以较快的速率和较高的产率合成出一系列结构较为复杂的二环辛二酮并二氢呋喃化合物。该反应中两分子的炔丙醇经历了Meyer-Schuster重排,先后与2-羟基1,4-萘醌发生串联环化反应、狄尔斯-阿尔德反应以及重排反应,最终形成二环辛二酮并二氢呋喃类化合物。(4)介绍了一种全新的合成7H-苯并[c]芴(BcF)骨架的方法。该方法以叁氟甲磺酸钪(Sc(OTf)_3)作为催化剂,在氧化剂2,5-二羟基-1,4-苯醌(2,5-dihydroxy-1,4-benzoquinone)的氧化下,炔丙醇发生串联环化反应反应合成了7H-苯并[c]芴(BcF)骨架结构。(5)通过生物活性实验,筛选出5种β-咔啉类化合物对胃癌细胞HGC-27的存活率有着显着的统计学意义。结论:(1)本文以炔丙醇为底物,与不同的活性结构发生环化反应,分别合成了咔啉、脱氢-α-拉帕醌、二环辛二酮并二氢呋喃、7H-苯并[c]芴这四类共45种新的稠环化合物。并证明了其普适性。(2)利用CCK-8法简单探究了咔啉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本文来源于《皖南医学院》期刊2019-05-01)
活性测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介绍了利用天然花粉作为模具,通过微铸造的方式制备微球的一种新方法。微球制备过程中,选用葵花、山茶花及玫瑰花3种粒径及形状不同的花粉作为模具。使用时先去除花粉内部细胞后形成中空结构作为模具,再注入海藻酸钠溶液后,经CaCl_2溶液浸泡固化成型,最后在果胶酶和纤维酶联合作用下去除花粉壁即可以得到形状规则,粒径均一的3种海藻酸钠微球。该方法制备微球简便易行、条件温和、对设备要求低且适用范围较广。此外,对该方法所制备负有载碱性蛋白酶的微球进行活性测试结果还显示出保留花粉壁结构可以使微球活性更有优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活性测试论文参考文献
[1].仵春祺,马琳,刘新,雷凯,刘国强.铬系预聚合物活性测试的研究[J].分析仪器.2019
[2].邢达杰.以花粉为范铸造微球及其载酶活性测试[J].功能材料.2019
[3].杨元勇,程铖,李应贤,周顺,郑丹丹.长链酰胺衍生物对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抑制剂的抑制活性测试[J].化工管理.2019
[4].张海莉,于旭东,赵秋凤,林秋霞.海南栽培肾茶的19种抗菌活性测试[J].食品工业.2019
[5].倪梦嘉,汪凤毅.含活性肽护肤霜的抗衰老功效测试与分析[J].香料香精化妆品.2019
[6].赵方方,韩丙军,吕岱竹,谢德芳,罗金辉.海南胡椒蔓提取物活性测试及化学成分分离鉴定[J].热带作物学报.2019
[7].张黎明,张慧鑫,郁洁,王德传.新型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和药理活性测试[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9
[8].张小忠.4-芳基噻唑-2-胺的结构优化及生物活性测试[D].河北大学.2019
[9].潘佳宝.具有光动力治疗/光热治疗协同作用的酞菁类纳米材料的合成与生物活性测试[D].山东大学.2019
[10].洪毅.以炔丙醇为原料的串联环化反应研究及β-咔啉的生物活性测试[D].皖南医学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