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果戈理

鲁迅与果戈理

李明艳[1]2004年在《鲁迅与果戈理》文中指出俄国古典现实主义大师果戈理是对鲁迅文学创作影响最大的外国作家之一,本文通过对鲁迅与果戈里笔下《狂人日记》中“狂人”形象、以及果戈理《死魂灵》中和鲁迅的《祝福》、《阿Q正传》中“地主”形象的比较分析,论述了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二者不同的创作历程、思想深刻程度及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客观地评价了鲁迅与俄罗斯文学、鲁迅与果戈里的“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的“取法”与创新的渊源关系,突出阐述了鲁迅文学艺术在借鉴、吸收、继承、创新基础上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文学创作道路。

肖向东[2]1999年在《影响·借鉴·创新──鲁迅与果戈理《狂人日记》比较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鲁迅与果戈理曾分别以同名《狂人日记》震动世界文坛。两篇小说取同一篇名,用同一体裁,皆塑造了“这一个”狂人形象。二者是模仿还是借鉴,是类同还是发展,本文从比较文学角度,分析了两篇小说各自产生的本土化背景、人物特征、艺术优劣以及消长变化、发展流向,从而廓清了两位不同时代的作家对所处时代的文学所作的不同贡献,并对其文学地位分别给予了历史的肯定。尤其是对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在20世纪中国现代小说创制中所表现出的民族特质和艺术特性,以“史笔”方式给予了客观而准确的历史定位。

王晗[3]2017年在《鲁迅与果戈理〈狂人日记〉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果戈理的《狂人日记》创作于1834年,对中国文学产生过较大的影响。时隔84年之后,鲁迅创作了自己的同名小说。一般认为,鲁迅的《狂人日记》在题目、体裁、结构等方面受到了果戈理《狂人日记》的影响。我们认为,影响是存在的,但是,二者之间又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在主题及其深化方面。鉴于两部作品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既有同一性,又有差异性,我们认为它们具有可比性。本文拟通过两部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形象、主题思想、结构与体裁四个方面的对比,发掘二者之间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从而加深对二者之间关系的认识。论文题目为:《鲁迅与果戈理<狂人日记>的比较研究》。论文包括引言、正文、结束语叁个主要部分。各部分内容如下:引言部分交待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研究的目的及理论意义、现实意义。第一章简要阐述本文所依托的比较文学相关理论:1、比较文学及其可比性;2、影响研究与直接影响。第二章《创作背景对比》指出两位作家的创作个性和在不同时期创作同名作品的动因,分为四个小节,分别为:1、尼古拉·果戈理的生平与创作;2、鲁迅的生平与创作;3、两部作品创作的国内环境;4、两部作品创作的国际环境。第叁章《艺术形象对比》分为叁小节:第一小节分别从发狂的诱因、发狂程度以及对未来的态度叁个方面对两部作品中狂人形象进行对比分析;第二小节和第叁小节分别对狗的形象和月亮的形象进行对比分析。鲁迅的狂人忧国忧民,反抗旧的制度。果戈理的狂人因私利不得致狂,寻求同情;鲁迅的狗是封建帮凶的走狗,果戈理的狗是普通家狗;鲁迅的月亮代表希望,果戈理的月亮是污秽的载体。因此,鲁迅的《狂人日记》中的艺术形象更深刻、具有更高的革命性和战斗性。第四章《结构与体裁对比》分别从结构和体裁方面对比分析两部作品的异同之处:鲁迅《狂人日记》的环形结构首尾呼应,比果戈理的同名小说形式更胜一筹;两部作品都是日记体,但鲁迅的《狂人日记》在单纯的日记之外,还有叙述者的第叁人称叙事。第五章《主题思想对比》分为两小节:1、揭露现实与批判社会程度的异同;2、革命性和战斗性的异同。两部作品都揭露和批判了黑暗的社会现实,但是鲁迅选择上层社会的知识分子为狂人,果戈理选择无力改变社会的小人物;鲁迅的狂人以个人为原型,直击社会弊端,果戈理结合自身,以社会经验为原型;鲁迅的狂人呼吁“救救”下一代,关注的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果戈理的狂人呼吁母亲“救救你的孩子”,关注的是个人命运。因此,鲁迅的《狂人日记》比果戈理的更加忧愤深广、更有革命性和战斗性。结束语总结全文内容,得出以下结论:鲁迅和果戈理的《狂人日记》存在着内在联系,鲁迅的小说在题材、艺术形象、结构和体裁方面受到了果戈理小说的直接影响,但是鲁迅在这几方面都进行了创新,同时,由于创作个性、创作背景等方面的影响,鲁迅《狂人日记》的艺术形象具有更高的革命性与战斗性,其主题思想比果戈理的《狂人日记》更为深刻,更为忧愤深广。

王鹏[4]2008年在《鲁迅与果戈理《狂人日记》艺术比较》文中认为果戈理的作品以揭示下层人物命运和巧妙运用讽刺着称,对鲁迅产生了重要影响,后者的同名作《狂人日记》在借鉴果氏作品的同时,在主题、结构、修辞等方面表现出了独特的突破,然而却在肩负社会使命的同时弱化了作品的艺术性。

高长舒[5]1983年在《鲁迅与果戈理》文中认为果戈理是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是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的创始人。他们是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两位文化伟人。比较研究他们的思想及艺术的异同,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两位大师的艺术,尤其是对于探讨文艺创作中的某些现象及规律是很有意义的。鲁迅在长达叁十多年的文学生涯里,翻译介绍了俄国、苏联、波兰、西班牙、日本、法国、德国等十几个国家的一百多位作家的作品,在这众多的作家作品中,果戈理及其作品占有显着的地位。一九○七年,鲁迅在着名论文《摩罗诗力说》中,就有对果戈理的评价和赞赏。在日本留学时,鲁迅“最爱看的作者,是俄国的果戈理(N·Gogol)和波兰的显克微支(H.Sienkiewitz)。”一九一八年,鲁迅写的《狂人日记》就曾借鉴了果戈理的同名小说。一九叁四年七月,鲁迅在《〈译丛

孙郁[6]2013年在《鲁迅与果戈理遗产的几个问题》文中指出果戈理之于鲁迅,不仅是打量国民性问题的参照,也是智慧表达的引导者。在摄取俄国作家的资源时,鲁迅的问题意识一直缠绕在当下中国的矛盾之中,也纠葛着历史的难题。面对灰暗的存在,他和果戈理一样,不都只是控诉,还有超脱于苦难的从容和俯视。叙述者不但承担着道德的义务,还有对非道德世界的多样性的理解。较为难得的是,在面对果戈理遗产的时候,鲁迅一直以悖论的笑意,拷问存在的意义,像果戈理那样成为度苦的智者。

王洪艳[7]2009年在《浅谈鲁迅与果戈理同名小说《狂人日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分析和探索鲁迅与果戈理同名小说《狂人日记》的相异之处,对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划时代作品,深刻地认识鲁迅小说与外国文学的关系有很深远的意义。

黄红玉[8]2017年在《鲁迅与果戈理《狂人日记》之比较》文中指出对于现代文学来讲,开山之作应当属于鲁迅创作的《狂人日记》。长期以来,很多文学家对此都给予了关注。从比较文学入手探析鲁迅以及俄国文学家果戈理创作的上述同名小说,在全方位对比的前提下即可归纳出二者的共性与差异性。具体来讲,《狂人日记》在主题、人物情节以及其他要素上都呈现了显着差异性,然而其中也蕴含了深层次的共性。经过上述比较,可以透彻体会小说本身承载的深层历史价值。

宋炳辉[9]2014年在《从中俄文学交往看鲁迅《狂人日记》的现代意义——兼与果戈理同名小说比较》文中提出作为中国现代小说滥觞,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与俄国小说家果戈理的同名小说有着直接的借鉴关系,但这并不妨碍其独创性才华的呈现,也不意味着这种事实联系对鲁迅作品的文本阐释和文学史意义的确认具有决定性,更不能把鲁迅的创作发生限定在与果戈理或中俄之间的某一条线索。不过从另一方面说,这一直接的借鉴关系,可以为我们分析鲁迅的创作及其意义提供了一个发生学意义上的切入点。我们本文拟通过两个跨文化文本的对比分析,讨论鲁迅作品作为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小说)标志性成就的意义,其发生因素的多元性及其创造性,进而分析中国现代先锋文学的特点,也借此为跨文化的文学关系研究提供一个案例。

缑广飞[10]1997年在《两颗悲苦的灵魂──鲁迅与果戈理》文中研究表明前人研究鲁迅与果戈理多从二人的政治思想、艺术追求方面进行比较。实际上鲁迅与果戈理精神的真正契合点是:他们都比较关注人,对人性有深刻的洞察,对人的生存现状感到不满和悲哀。

参考文献:

[1]. 鲁迅与果戈理[D]. 李明艳. 天津师范大学. 2004

[2]. 影响·借鉴·创新──鲁迅与果戈理《狂人日记》比较论[J]. 肖向东.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1999

[3]. 鲁迅与果戈理〈狂人日记〉的比较研究[D]. 王晗. 辽宁大学. 2017

[4]. 鲁迅与果戈理《狂人日记》艺术比较[J]. 王鹏.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8

[5]. 鲁迅与果戈理[J]. 高长舒. 外国文学研究. 1983

[6]. 鲁迅与果戈理遗产的几个问题[J]. 孙郁. 文学评论. 2013

[7]. 浅谈鲁迅与果戈理同名小说《狂人日记》[J]. 王洪艳. 青年文学家. 2009

[8]. 鲁迅与果戈理《狂人日记》之比较[J]. 黄红玉. 知音励志. 2017

[9]. 从中俄文学交往看鲁迅《狂人日记》的现代意义——兼与果戈理同名小说比较[J]. 宋炳辉. 中国比较文学. 2014

[10]. 两颗悲苦的灵魂──鲁迅与果戈理[J]. 缑广飞. 南都学坛. 1997

标签:;  ;  ;  ;  ;  ;  ;  

鲁迅与果戈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