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防热试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防热,材料,柔性,多维,高温,声速,环境。
防热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韩文龙,逯志国,胡彦平,卫国,张群[1](2019)在《叁维防热振动连接边界及试验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面叁维热振试验能够有效模拟飞行器自由飞状态时的真实载荷环境,因此叁维热振试验技术的研究尤为关键。设计并搭建了一种能够同时满足结构刚度、传力以及具备长时间隔热特性的叁维防热振动试验系统;依据叁维防热振动连接系统几何模型及试验状态建立其结构有限元模型,并根据试验结果对有限元模型的连接边界进行多次设置和调试,通过对试验及模态仿真结果分析,确定了叁轴铰接振动边界具体连接形式,证明此种边界连接形式能够最大限度的模拟产品在天上的自由飞行状态。调研并验证了接触式高温加速度传感器性能,并对高温区及常温区的叁维控制方式进行了对比研究,在国内首次突破了采用高温加速度传感器在高温区进行多维振动试验控制的技术难题,并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叁维热振试验的有效工程应用。(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15期)
[2](2019)在《充气式防热罩获上天试验机会》一文中研究指出"宇宙神"5火箭预计2021年底发射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颗气象卫星时将会搭载一个充气式防热罩飞行验证装置。称为"充气式减速器低地轨道飞行试验"(LOFTID)的该装置所验证的技术有望用于联合发射联盟公司下一代"火神"火箭的发动机回收,还能用来把更重的货物送到火星表面。联合发射联盟公司打算最终利用充气式防热罩和翼伞在半空中对"火神"一级发动机实施回收。充气式防热罩要比载人飞(本文来源于《中国航天》期刊2019年07期)
黄明星,曹旭,唐明章[3](2019)在《充气式再入航天器结构参数优化及防热试验工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工程算法对充气式再入航天器的全展开半径,半锥角,刚性头锥半径与全展开半径之比叁个方面的参数进行了优化计算,获得同时满足航天器质量,刚性头锥及柔性防热系统温度约束条件的充气式再入航天器的设计方案,计算得到了优化设计方案整个再入过程的外热流密度和温度变化规律,并且通过与文献中数据对比,验证了文中工程算法的正确性。针对再入过程的外热流密度和温度条件,参考充气式再入返回试验(Inflatable Reentry Vehicle Experiment,IRVE)典型防热材料,设计不同的柔性防热系统结构试验件。最后,通过热冲击试验,得到了各试验件冷端的温度响应,验证了各试验件在再入温度条件下防热性能。文章提出的柔性防热系统结构的改进方向,可为充气式再入航天器的设计分析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航天器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王亚军,刘树仁,吴义田,刘立新[4](2019)在《运载火箭柔性防热材料隔热性能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知运载火箭二级飞行段尾舱用柔性热防护材料的隔热性能,设计了热真空试验方案,采用石英灯加热器模拟辐射热源,在真空罐内开展了辐射热环境下材料隔热性能的试验研究,得到防热材料内外表层温度测点在20 kW/m2热流下保持800 s时间的试验数据;分析不同材料(组合)的隔热性能及其差异产生的原因,给出辐射热环境下热防护结构的选材建议。在本试验工况下,2层玻璃纤维带+2层硅橡胶布+2层镀铝薄膜的组合可使其内部温度降低到192℃,低于电缆正常工作上限(200℃),满足防热要求。试验结果可为今后的运载火箭在大气层飞行段内的防热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航天器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王国林,孟松鹤,金华[5](2018)在《非烧蚀防热材料地面模拟试验有效性分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流场化学非平衡度与材料表面催化反应的耦合控制着服役于化学非平衡流场中非烧蚀防热材料表面的气动热载荷,若在该类防热材料性能模拟研究中忽略这一耦合效应,地面模拟试验将无法获得材料的有效使用性能。为此,本文依据钝头体高超声速飞行器边界层驻点热流关系式,分析了影响驻点热流的主要流场参数、地面高焓模拟设备所提供的高焓超声速流场特点以及与飞行热环境之间的主要差异,采用CFD分析了"叁参数"模拟方法的有效性。针对化学非平衡边界层驻点传热分析,提出"四参数"模拟方法并分析了"四参数"模拟方法中离解焓无法模拟时的防热材料性能并提出初步解决方法。(本文来源于《实验流体力学》期刊2018年06期)
郭运强,王云霞,孙展鹏,史宏斌,甘晓松[6](2018)在《壳体外防热设计计算及风洞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ANSYS/Workbench平台,二次开发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外防热计算的一维程序算法,开展某发动机外防热仿真计算,获得了壳体与涂层间界面最高温度,对比相应风洞试验测试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最后,建立了某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叁维参数化模型,应用该算法,选取外防热涂层厚度作为设计变量,以壳体与涂层间界面最高温度为目标函数,联合ANSYS/Workbench中目标驱动优化功能(Goal Driven Optimization-GDO)进行设计计算,实现了壳体外防热涂层厚度设计的自主择优。(本文来源于《固体火箭技术》期刊2018年01期)
解晓芳[7](2016)在《NASA试验SLS重型运载火箭新型防热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NASA和主承包商波音公司开始对SLS重型运载火箭使用的复合防热材料进行试验,以验证材料性能,确定合适的防热材料。NASA针对SLS火箭的低温贮箱研发了3种类型的泡沫防热材料。这3种先进的环保材料内部均为封闭小格结构,相较于传统材料质量更轻,对热流和水汽的阻隔作用更好,而且能够耐火。防热材料通常厚2.54cm,但火箭不同部位的泡沫厚度略有不同。技术人员在马歇尔航天中心高温气体试验设备上对数百(本文来源于《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期刊2016年05期)
何振威,王伟,王智勇,胡由宏,罗俊青[8](2016)在《箭上电缆防热设计及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箭上电缆热环境进行总结,从对电缆热防护机理的分析着手,依据传热模式建立复合传热网络。调查并评价目前常用的防热材料和防护结构,提出了一体化系统结构设计理念。设计针对电缆防热考核系统的地面热结构试验,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典型防护结构的温度响应。通过上述分析和总结,形成一套完善的设计、分析和验证流程。(本文来源于《强度与环境》期刊2016年02期)
吴大方,商兰,蒲颖,王怀涛,高镇同[9](2016)在《1700℃有氧环境下高超声速飞行器轻质防热材料隔热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需面临极端高温有氧热环境以及舱体表面单侧面受热的特点,建立了由硅钼发热体作为热源的红外辐射式超高温、时变、单侧面加热试验测试系统,开展了高达1700℃的有氧环境下高超声速飞行器轻质防热材料的隔热性能试验。另外,为了研究和优选高效隔热方式,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用单层轻质陶瓷隔热材料和陶瓷/纳米材料迭层复合结构在1700℃高温有氧环境下的隔热特性进行了试验测试;通过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陶瓷/纳米材料复合迭层结构比单层轻质陶瓷材料的隔热效果提高近50%。(本文来源于《航天器环境工程》期刊2016年01期)
刘强,崔赢午,陈志会,李妍[10](2016)在《高气动加热环境下运载器局部防热设计与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航天运载器在高速飞行时所经受的气动热环境十分严酷,然而由于应用的要求,在其结构上不得不安排一些突起物和缝隙等局部结构,它们会干扰周围的流场,使其局部热环境异常严酷—"局部过热"。根据高气动加热环境下引发"局部过热"问题为背景,提出利用电弧加热器湍流平板试验手段进行防热材料筛选试验,根据运载器局部结构特点进行针对性防热设计,通过电弧风洞热试验技术考核防热层性能、验证局部防热设计方案的正确性,为热防护结构设计提供支撑。(本文来源于《强度与环境》期刊2016年01期)
防热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宇宙神"5火箭预计2021年底发射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颗气象卫星时将会搭载一个充气式防热罩飞行验证装置。称为"充气式减速器低地轨道飞行试验"(LOFTID)的该装置所验证的技术有望用于联合发射联盟公司下一代"火神"火箭的发动机回收,还能用来把更重的货物送到火星表面。联合发射联盟公司打算最终利用充气式防热罩和翼伞在半空中对"火神"一级发动机实施回收。充气式防热罩要比载人飞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防热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1].韩文龙,逯志国,胡彦平,卫国,张群.叁维防热振动连接边界及试验技术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9
[2]..充气式防热罩获上天试验机会[J].中国航天.2019
[3].黄明星,曹旭,唐明章.充气式再入航天器结构参数优化及防热试验工程方法[J].航天器工程.2019
[4].王亚军,刘树仁,吴义田,刘立新.运载火箭柔性防热材料隔热性能的试验研究[J].航天器环境工程.2019
[5].王国林,孟松鹤,金华.非烧蚀防热材料地面模拟试验有效性分析(英文)[J].实验流体力学.2018
[6].郭运强,王云霞,孙展鹏,史宏斌,甘晓松.壳体外防热设计计算及风洞试验研究[J].固体火箭技术.2018
[7].解晓芳.NASA试验SLS重型运载火箭新型防热材料[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16
[8].何振威,王伟,王智勇,胡由宏,罗俊青.箭上电缆防热设计及试验研究[J].强度与环境.2016
[9].吴大方,商兰,蒲颖,王怀涛,高镇同.1700℃有氧环境下高超声速飞行器轻质防热材料隔热性能试验研究[J].航天器环境工程.2016
[10].刘强,崔赢午,陈志会,李妍.高气动加热环境下运载器局部防热设计与试验研究[J].强度与环境.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