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丹青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检验科浙江杭州310016)
【摘要】目的:探讨检验尿液蛋白质的方法及结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检查的600例患者的尿液标本作为检测物,采用尿液分析仪检测尿蛋白,对尿液分析仪检测结果为“-”和“+”的检测标本,采用免疫投射比浊法检测微量白蛋白,比较两者的检测结果。结果:通过比较,尿微量蛋白测定结果和尿液分析仪检测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和尿液分析仪相比,尿微量蛋白检测尿蛋白的结果更加准确,特异性强,反应也十分灵敏。
【关键词】尿液;蛋白质;检验
【中图分类号】R44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0-0199-01
正常肾小球滤液中存在小分子量蛋白质,可以从肾小球滤膜的微小孔中滤出,不过,这些滤出的蛋白质经常在近端肾小管被再次吸收,从而使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一般情况下,24h尿中排出总量平均为40mg。当尿蛋白含量增加时,采用常规定性方法检测为阳性或者定量检验高于150mg/24h时,即被称为尿蛋白。
1.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检查的600例患者的尿液标本作为检测物,其中男315例,女185例,年龄最大为58岁,最小为25岁,平均年龄为(46.54±12.43)岁。将所有患者的尿液标本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病例各30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A组采用尿液分析仪检测尿蛋白,根据检测结果可以分为五类,即“-”、“±”“+”、“++”、“+++”。之后在每类检测结果中,用相对应的B组标本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仔细记录两者的检测结果。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得数据,计量资料用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卡方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2.结果
对尿微量白蛋白进行检测时,其正常范围值要≤22.5mg/L,若尿微量白蛋白>22.5mg/L,则结果为阳性。计算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结果和尿液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吻合情况,见表所示。在尿液分析仪检测出的394例阴性标本中,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时,小于等于22.5mg/L的标本有306例,两种检测结果吻合率为77.67%;在检测结果为“±”的79例标本中,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时有70例和尿液分析仪检测结果吻合,吻合率为88.61%;在检测结果为“+”的52例标本中,有49例吻合,吻合率为94.2%;在“++”、“+++”标本中,吻合率均为100%。通过比较,尿微量蛋白测定结果和尿液分析仪检测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3.讨论
通常,尿蛋白异常情况可以分为两种,即生理性尿蛋白和病理性尿蛋白。生理性尿蛋白为泌尿系统未发生器质性病变,而尿内出现蛋白,即功能性蛋白尿。受剧烈运动、高热、严寒或者精神高度紧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肾血管容易出现充血或者痉挛,从而增加了肾小球的通透性,产生蛋白尿。尿蛋白定性一般在(+)以下,定量试验结果为每24h低于0.5g;病理性尿蛋白是泌尿系统出现器质性病变之后,导致尿内持续出现蛋白。因此,可以将尿蛋白的含量作为病情判断的指标之一,不过,蛋白量的多少,并不会准确反映肾脏病变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微量白蛋白属于中分子蛋白,非特殊情况下,无法通过肾小球滤过膜足突间隙,因此,其在肾病早期阶段容易渗漏在尿液当中,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显得更加重要。由于尿液分析仪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尿液标本进行检测时方便、简单、快速,并可以获得多种实验参数,减少了实验室工作量,方便临床诊断。由于在尿常规检测过程中,容易受多个环节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尿液自动化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也受到较大影响,进而影响临床诊断,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能够更好的测定微量白蛋白,具有很强的特异性及灵敏性。本文通过比较两种检测方法,显示对“-”和“+”的标本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时,两种检测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和尿液分析仪相比,尿微量蛋白检测尿蛋白的结果更加准确,特异性强,反应也十分灵敏,对各种原因造成的早期肾损伤进行诊断时,可以为临床提供更为可靠的尿液检测依据。
【参考文献】
[1]赵国顺,赵兴绪,张勇等.尿液蛋白质组学[J].动物医学进展.2013(02).
[2]张亚男.尿液蛋白质检测定性试验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