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转移癌论文_苏春晓

导读:本文包含了肝转移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脉,栓塞,疗效,导管,超声,药师,多发。

肝转移癌论文文献综述

苏春晓[1](2019)在《脂肪酸转运酶CD36对肝转移癌的影响及机制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脂肪酸转运酶CD36在实验性肝转移癌中发挥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为改善和治疗肝转移癌提供新的方向和理论依据。方法:第一部分:选取8周龄的C57BL/6背景的雄性野生型小鼠(WT)为对照组,全身性CD36基因敲除小鼠(CD36~(-/-))为实验组,用小鼠Lewis肺癌细胞(LLC细胞)通过脾脏注射构建实验性肝转移模型,分别在12d和18d解剖小鼠收取肝脏组织,统计肝脏表面转移灶数目,并通过HE染色检测肝脏切片中肿瘤转移灶的差异。第二部分:运用Cre/Loxp重组酶系统构建肝脏特异性CD36基因敲除小鼠(CD36~(△hep)),提取鼠尾DNA扩增后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基因型,提取肝脏DNA验证Cre重组酶活性,Q-PCR和Western blot验证CD36~(△hep)小鼠肝脏CD36敲除效率。用LLC细胞在对照组小鼠CD36~(fl/fl)和实验组小鼠CD36~(△hep)中构建实验性肝转移模型,在12d解剖收取肝脏组织通过HE染色统计肿瘤转移灶的相对面积和数目。第叁部分:运用免疫组化和TUNEL染色分别检测肿瘤转移灶中细胞的增殖和凋亡。Q-PCR检测F4/80及与M1和M2型巨噬细胞相关标志物的表达水平。WT和CD36~(-/-)小鼠腹腔注射Clodronate liposomes,观察消耗巨噬细胞后CD36基因缺失对肝转移癌的影响。结果:第一部分:观察LLC细胞构建的肝转移癌模型的肝脏组织,发现12d的CD36~(-/-)小鼠肝脏转移灶数目明显少于WT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CD36~(-/-)小鼠与WT小鼠相比肿瘤转移灶的面积明显降低。对18d的肝脏组织统计发现,CD36~(-/-)小鼠的相对肿瘤面积与WT小鼠相比也明显降低,提示全身性敲除CD36基因抑制肝转移癌的发展。第二部分:与对照组小鼠CD36~(fl/fl)相比,CD36~(△hep)小鼠肝脏Cre重组酶发挥作用,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小鼠肝脏CD36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脂肪和心肌组织CD36蛋白表达水平没有统计学差异,成功构建肝脏特异性CD36敲除小鼠。LLC细胞构建的肝转移癌模型中,CD36~(△hep)小鼠与CD36~(fl/fl)小鼠相比,肿瘤转移灶的数目和相对面积有增加的趋势,但是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肝脏实质细胞上CD36的缺失不影响实验性肿瘤细胞肝转移。第叁部分:免疫组化和TUNEL染色结果显示全身性CD36缺失不影响肿瘤转移灶中细胞的增殖和凋亡。Q-PCR结果测定CD36~(-/-)小鼠的肝脏肿瘤组织中F4/80的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6~(-/-)小鼠的肝脏肿瘤组织中M1型巨噬细胞相关标志物iNOS、TNF-α和IL-1β的表达升高,M2型巨噬细胞相关标志物CD206和CD68的表达降低,说明全身性CD36基因缺失可能是通过增加肿瘤转移灶中M1型巨噬细胞和降低M2型巨噬细胞的数量抑制实验性肝转移癌的发展。消耗巨噬细胞后CD36~(-/-)小鼠不能抑制肝转移癌的进展。结论:全身性CD36缺失明显抑制了肝转移癌的进展,但肝实质细胞CD36缺失不影响肿瘤细胞的定植生长,说明可能是肝脏非实质细胞上CD36缺失发挥了抑制作用;全身性CD36缺失可能是通过影响巨噬细胞极化即增加了M1型巨噬细胞和降低了M2型巨噬细胞的数量,造成不利于肿瘤定植生长的微环境最终抑制肝转移癌的进展。(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毛海燕,刘斯平,汪竹,徐永成,韩芳[2](2019)在《肝转移癌化疗联合沙利度胺治疗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沙利度胺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谷氨酸衍生物,具有抗血管生成及免疫调节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沙利度胺在肝转移癌中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估其抗血管生成作用。方法收集2014-01-01-2016-12-31扬州大学附属医院(28例)及扬州市中医院(12例)病理确诊的肝转移癌患者4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单纯化疗组19例和沙利度胺联合化疗组21例,治疗2个周期和4个周期后评价疗效,采用超声造影评估肝转移瘤的血管参数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平均渡越时间(MTT)及峰值强度(PI),酶联免疫法(methods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水平。结果沙利度胺联合化疗组可提高肝转移癌患者总有效率,2组总有效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分别为88.0%和68.4%。超声造影提示治疗后RT、TTP和MTT延长,PI缩短。治疗2个周期后沙利度胺联合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RT分别为(18.59±3.28)和(16.98±4.29)s,TTP分别为(29.85±4.45)和(25.66±4.29)s,MTT分别为(108.82±15.28)和(101.18±18.62)s,PI分别为107.38±34.68和113.26±33.12。治疗4个周期后2组RT分别为(22.39±4.12)和(20.28±4.43)s、TTP分别为(34.25±5.14)和(32.66±4.29)s、MTT分别为(119.18±13.26)和(112.82±17.42)s,PI分别为99.43±32.64和103.12±30.72。与单纯化疗组相比,沙利度胺联合化疗组2、4个周期RT、TTP、MTT和PI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外周血TNF-α、VEGF及bFGF水平均下降。2个周期后外周血TNF-α水平分别为(318.54±107.35)和(340.13±108.28)ng/L、VEGF水平分别为(130.64±30.48)和(140.12±34.29)pg/mL、bFGF水平分别为(20.45±4.39)和(25.29±4.27)pg/mL,治疗4个周期后外周血TNF-α水平分别为(268.19±89.27)和(287.38±90.48)ng/L,VEGF水平分别为(268.19±89.27)和(287.38±90.48)pg/mL,bFGF水平分别为(10.39±2.18)和(13.27±2.67)pg/mL。与单纯化疗组相比,沙利度胺联合化疗组2、4个周期TNF-α、VEGF、bFG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周围神经毒性等,沙利度胺联合化疗组毒性反应均较单纯化疗组高,但便秘及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沙利度胺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可提高肝转移癌的近期疗效,但不良反应有增加趋势。(本文来源于《中华肿瘤防治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郭栋,独建库,李珂,何伟华[3](2019)在《TACE并门静脉灌注热碘油联合CIK免疫治疗肝转移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采用经肝动脉栓塞术(TACE)并门静脉灌注热碘油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悬液免疫治疗肝转移癌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肝转移癌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联合组56例和对照组62例,联合组采用CIK细胞悬液免疫治疗联合经肝动脉TACE并门静脉灌注大剂量热碘油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TACE并热碘油治疗。结果术后复查CT、MRI及T细胞亚群(CD3+、CD4+、CD8+、Treg)水平变化。联合组瘤体缩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联合组总有效率为64.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8.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调节T细胞(Treg)和CD8+细胞比例下降,CD3+、CD4+细胞比例分别上升,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免疫治疗联合经肝动脉TACE并门静脉路径灌注大剂量热碘油治疗肝转移癌疗效比常规TACE联合热碘油治疗方法更有效,能有效缩小瘤体,改善患者细胞免疫抑制状态,是治疗肝转移癌安全有效的选择,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实用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褚佳欢[4](2019)在《结直肠癌多发肝转移癌应用高频电刀烧灼肝转移癌和置入肝动脉化疗泵综合治疗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生活环境及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恶性肿瘤的发生率逐年增长,结直肠癌是世界第叁大恶性肿瘤,而全球每年有超过120万新发病例及60万死亡病例。并在我国,结直肠癌也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生率约为31.39/10万,随着人们生活习惯、食物谱的改变,其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肝脏结直肠癌常见的血行转移部位,而肝脏是否发生转移,是影响患者生存及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CRLM)也是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未经治疗的结直肠癌多发肝转移癌中位生存期低于12个月,5年生存率接近于0。目前结直肠癌肝转移可分为同时性肝转移以及异时性肝转移。而根据2018年国际指南和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癌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指出,同时性肝转移(synchronous liver metastases)是指结直肠癌确诊前或确诊时发现的肝转移;而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的肝转移称为异时性肝转(metachronous liver metastases)。而手术切除是唯一的治愈结直肠癌肝转移癌的方法,但相对比于异时性肝转移癌而言,同时性肝转移癌具有一个独特的优点是可以一期手术切除原发病灶及肝转移癌病灶,但能接受手术治疗的仅仅只有少数患者受益,绝大多数(80.0%~90.0%)的肝转移灶无法获得根治性切除。故及时的诊断结直肠癌可减少肝转移的发生、以及发生肝转移癌时即时准确的了解患者肝转移癌的状态,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结直肠癌肝转移癌的治疗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手术的治疗中根据术前是否应用化疗药物及其他手段可分为直接手术、新辅助化疗后手术切除,暂不可切除肝转移癌的转化治疗,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仍不可完全切除的状态称之为永久性不可切除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故术前的准确评估患者的原发灶、肝转移癌的状态及选取何种的术前的治疗方法,可大大降低患者围手术期间的死亡率,提高患者术后远期生存率。本文对不可切除结直肠癌多发肝转移癌进行高频电刀烧灼和置入肝动脉化疗泵进行疗效的分析,及对患者术后的生存期的探讨。目的探讨不可切除结直肠癌多发肝转移癌进行高频电刀烧灼及置入肝动脉化疗泵进行疗效的分析,及对患者术后的生存期的探讨。万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8年6月在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普外肿瘤科收治的46例结直肠癌同时性多发肝转移癌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并将全部研究对象划分为手术组、非手术组,进行对照研究。手术组通过相应的结直肠癌根治术、高频电刀烧灼肝转移癌和置入肝动脉化疗泵的方法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癌的患者,非手术组行全身化疗。结果应用高频电刀烧灼肝转移癌及置入肝动脉化疗积极处理结直肠癌肝转移癌对比非手术治疗有积极的影响,可显着的提高疗效,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而手术组患者的死亡原因注射化疗及栓塞药物对肝脏转移瘤基本无作用导致肝脏转移瘤的发展,手术组及非手术组的患者死于均肝功能衰竭。二组的术后1、2、3年的生存率,结果存在统计差异。而两组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患者5年生存率均为0%。结论非手术组的患者绝大多数患者于1年内死亡,而应用高频电刀烧灼肝转移癌及置入肝动脉化疗积极处理结直肠癌肝转移癌的患者生存期几乎超过1年,对比非手术治疗有积极的影响,可显着的提高疗效,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手术组及非手术组的患者均死于肝转移癌的发展从而导致肝功能衰竭。二组的术后1、2、3的生存率,结果存在统计差异。而两组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患者4、5年的生存率均为0%。(本文来源于《沈阳医学院》期刊2019-01-01)

吴绍锋,李柳生,黄智勇,罗文高,魏达友[5](2018)在《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肝转移癌患者对临床疗效及局部复发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肝转移癌患者给予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局部复发率。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诊治的74例肝转移癌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研究组进行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CEA(49. 23±14. 51) ng/ml、CA199(38. 52±12. 31) KU/L、KPS(88. 47±12. 26)分,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完全消融率92. 86%、局部复发率7. 14%,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 40%,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对肝转移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显着,可有效降低血清标志物水平,提高功能状态,且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本文来源于《现代医用影像学》期刊2018年08期)

孟文爽,王曙照[6](2018)在《临床药师肝转移癌痛患者的药学监护1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女,67岁,因"纳差1年余,发现肝占位3个月余,恶心呕吐3 d"于2017年8月13日入院。体重58 kg,身高164 cm。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纳差,胸背部疼痛,未治疗。4个月前发现肝转移癌,3个月前胸背部疼痛无明显诱因加重,间断服用氨酚羟考酮5 mg每6h 1次控制疼痛,并行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1次,术后稳定出院。3 d前无明显诱因恶心、呕吐,无法进食,就诊于我院急诊,为行进一步诊治收入肿瘤介入科。(本文来源于《北京医学》期刊2018年10期)

董增辉,殷占新,王常富,吕婷[7](2018)在《肝动脉化疗灌注术与化疗栓塞术对肝转移癌患者近期疗效和生存率的影响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分析肝动脉化疗灌注术与化疗栓塞术对肝转移癌患者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肝转移癌患者7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化疗灌注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治疗前后的肿瘤直径和Child-Pugh评分;观察两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发热、肝功能受损以及肝区疼痛等并发症情况;并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观察其半年生存率以及1年生存率。结果研究组的有效率为63.38%(23/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89%(14/36)(P<0.05);治疗后两组的肿瘤直径和Child-Pugh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更为明显(P<0.05);两组恶心呕吐、发热、肝功能受损以及肝区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半年生存率相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的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化疗灌注术相比,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可以明显提高肝转移癌患者近期疗效,改善肝功能、缩小肿瘤面积(体积),且提高远期生存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肝脏》期刊2018年07期)

陈英[8](2018)在《立体定向放疗在肝转移癌中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肝脏是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手术是肝转移癌的首选局部治疗手段,但临床实践中约80%患者因各种原因不能手术。非手术方式包括化疗、射频消融、放射治疗等。传统二维放疗因肝脏自身对放疗耐受剂量的不足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而近年来伴随着4D-CT、图像引导放疗技术、呼吸门控技术等放疗辅助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将立体定向放疗应用于肝转移癌患者的报道逐渐增多,其在肝转移癌患者综合治疗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探索其最佳的适应人群、剂量和分割方式、安全性成为了时下的研究热点。(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1)

吴建兵[9](2018)在《肝转移癌经动脉介入治疗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肝脏是多种恶性肿瘤的血行转移器官,其中以胃肠道肿瘤最为常见。肝转移瘤源于结直肠癌、肺癌和胃癌分别占50%~60%~([1])、 38%~44%~([2])和4%~11%~([3])。患者一旦发生肝转移后预后差,肺癌肝转移患者生存期仅有7个月,胃癌发生肝转移后5年生存率不超过10%~([3]),而未经治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6~18个月~([4])。目前,手术切除胃肠道癌原发灶及肝脏转移灶仍是首选,但多数患者因为肿瘤多发或伴有其他脏器的转移而无法手术切除。研究发现胃癌肝(本文来源于《肝癌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陈英,覃俭,王颖,张涛[10](2018)在《立体定向放疗在肝转移癌中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肝脏是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手术是肝转移癌的首选局部治疗手段,但临床中约80%患者因各种原因不能手术。非手术方式包括化疗、射频消融、放射治疗等。传统二维放疗因肝脏自身对放疗耐受剂量较低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而近年来伴随着4D-CT、呼吸门控技术等放疗辅助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将立体定向放疗应用于肝转移癌患者的报道逐渐增多,其在肝转移癌患者综合治疗中也越来越重要,探索其最佳的适应人群、剂量和分割方式、安全性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来源于《中国肿瘤临床》期刊2018年02期)

肝转移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沙利度胺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谷氨酸衍生物,具有抗血管生成及免疫调节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沙利度胺在肝转移癌中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估其抗血管生成作用。方法收集2014-01-01-2016-12-31扬州大学附属医院(28例)及扬州市中医院(12例)病理确诊的肝转移癌患者4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单纯化疗组19例和沙利度胺联合化疗组21例,治疗2个周期和4个周期后评价疗效,采用超声造影评估肝转移瘤的血管参数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平均渡越时间(MTT)及峰值强度(PI),酶联免疫法(methods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水平。结果沙利度胺联合化疗组可提高肝转移癌患者总有效率,2组总有效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分别为88.0%和68.4%。超声造影提示治疗后RT、TTP和MTT延长,PI缩短。治疗2个周期后沙利度胺联合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RT分别为(18.59±3.28)和(16.98±4.29)s,TTP分别为(29.85±4.45)和(25.66±4.29)s,MTT分别为(108.82±15.28)和(101.18±18.62)s,PI分别为107.38±34.68和113.26±33.12。治疗4个周期后2组RT分别为(22.39±4.12)和(20.28±4.43)s、TTP分别为(34.25±5.14)和(32.66±4.29)s、MTT分别为(119.18±13.26)和(112.82±17.42)s,PI分别为99.43±32.64和103.12±30.72。与单纯化疗组相比,沙利度胺联合化疗组2、4个周期RT、TTP、MTT和PI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外周血TNF-α、VEGF及bFGF水平均下降。2个周期后外周血TNF-α水平分别为(318.54±107.35)和(340.13±108.28)ng/L、VEGF水平分别为(130.64±30.48)和(140.12±34.29)pg/mL、bFGF水平分别为(20.45±4.39)和(25.29±4.27)pg/mL,治疗4个周期后外周血TNF-α水平分别为(268.19±89.27)和(287.38±90.48)ng/L,VEGF水平分别为(268.19±89.27)和(287.38±90.48)pg/mL,bFGF水平分别为(10.39±2.18)和(13.27±2.67)pg/mL。与单纯化疗组相比,沙利度胺联合化疗组2、4个周期TNF-α、VEGF、bFG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周围神经毒性等,沙利度胺联合化疗组毒性反应均较单纯化疗组高,但便秘及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沙利度胺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可提高肝转移癌的近期疗效,但不良反应有增加趋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肝转移癌论文参考文献

[1].苏春晓.脂肪酸转运酶CD36对肝转移癌的影响及机制探讨[D].重庆医科大学.2019

[2].毛海燕,刘斯平,汪竹,徐永成,韩芳.肝转移癌化疗联合沙利度胺治疗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观察[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9

[3].郭栋,独建库,李珂,何伟华.TACE并门静脉灌注热碘油联合CIK免疫治疗肝转移癌[J].实用医药杂志.2019

[4].褚佳欢.结直肠癌多发肝转移癌应用高频电刀烧灼肝转移癌和置入肝动脉化疗泵综合治疗的疗效分析[D].沈阳医学院.2019

[5].吴绍锋,李柳生,黄智勇,罗文高,魏达友.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肝转移癌患者对临床疗效及局部复发率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

[6].孟文爽,王曙照.临床药师肝转移癌痛患者的药学监护1例报告[J].北京医学.2018

[7].董增辉,殷占新,王常富,吕婷.肝动脉化疗灌注术与化疗栓塞术对肝转移癌患者近期疗效和生存率的影响对比[J].肝脏.2018

[8].陈英.立体定向放疗在肝转移癌中的应用进展[D].重庆医科大学.2018

[9].吴建兵.肝转移癌经动脉介入治疗进展[J].肝癌电子杂志.2018

[10].陈英,覃俭,王颖,张涛.立体定向放疗在肝转移癌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2018

论文知识图

在巨大肝细胞癌复发转移组...正常胰腺星状细胞肝动脉相和门脉相重迭分布单发与多发肝转移癌患者超声造影...富血管性肝转移癌(黄色曲线)以...造影前肝转移癌内彩色血流声像...

标签:;  ;  ;  ;  ;  ;  ;  

肝转移癌论文_苏春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