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显微结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二氧化钛,晶面,羟联,降解
显微结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丁晓坤,陈芳,裘雅渔[1](2019)在《锐钛矿相二氧化钛晶粒的形貌调控及其显微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简单水热反应,通过在弱酸性条件下引入氟离子,促使晶体的生长方式发生改变,使得其形貌由十面体转化为块状立方体,主要暴露晶面由常规的(101)晶面转变为(001)晶面,最终形成两种尺寸均一,但形貌不同的锐钛矿相二氧化钛晶体颗粒。通过两者罗丹明B光降解实验比较可以发现主暴露面为(001)面的非常规块状立方体二氧化钛晶粒的光催化性能要高于主暴露面为(101)的十面体结构晶粒。这被归因于(001)晶面具有的较高表面能及其可能存在的缺陷结构和氧空位密度。(本文来源于《电子显微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任静宇[2](2019)在《蛇足石杉孢子及孢子囊显微结构及发育相关基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Thunb.)Trev.)又名千层塔,因体内含石杉碱甲的成分而备受关注。石杉碱甲来源于野生的蛇足石杉植株,目前尚未出现可以替代石杉碱甲的其他天然产物,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石杉碱甲药物开发的瓶颈。本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对蛇足石杉孢子及孢子囊的发生和发育进行显微结构观察,对人工培养的蛇足石杉孢子进行生活力及生理指标测定,同时筛选出与孢子生长相关基因HsKNOX1、HsKNOX2;除此之外,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在蛇足石杉近缘物种中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确立了蛇足石杉、皱边石杉、四川石杉、小杉兰之间的亲缘关系,研究结果如下:(1)对蛇足石杉孢子及孢子囊的显微结构观察可以看出,蛇足石杉的孢子囊壁分为内层和外层,成熟期的细胞壁达到4-5层;蛇足石杉的孢子从生长初期到孢子成熟的整个过程中,孢子囊中孢子的数量不断增加,后释放;绒毡层作为孢子囊壁的最内一层,紧靠孢子内壁,对孢子的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孢子成熟期,绒粘层开始退化断裂,这也说明了在发育的后期,绒粘层发挥的作用较少。(2)对不同培养时期蛇足石杉孢子的活力进行了测定,首先对测定方法进行了筛选,最终确定为亚甲基蓝法,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增长,蛇足石杉孢子的活力呈现下降的趋势。同时对培养过程中蛇足石杉孢子的SOD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及脯氨酸的含量进行测定,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增长呈现急剧下降的趋势,脯氨酸的含量也是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逐渐下降。SOD酶活性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也随之增强。(3)成功克隆出蛇足石杉HsKNOX1、HsKNOX2基因,HsKNOX1基因的ORF区共有1524个碱基,HsKNOX2基因共有756个碱基。利用软件对这两个基因对应的蛋白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预测结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HsKNOX1蛋白由507个氨基酸组成,HsKNOX2蛋白由25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将蛇足石杉的HsKNOX1、HsKNOX2蛋白的序列与数据库中同源序列比对,得出蛇足石杉与小杉兰的亲缘关系最近;HsKNOX1蛋白属于KNOX蛋白家族的KNOXⅡ类,而HsKNOX2蛋白属于KNOX蛋白家族的KNOXⅠ类;通过对两种蛋白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得出两者均属于典型的KNOX蛋白家族;通过在线软件分预测叁个蛋白的亚细胞定位,两个蛋白均定位在细胞核中,通过在线软件分析可以为后期深入蛋白层次研究奠定理论基础。(4)通过对蛇足石杉不同居群中SSR引物的筛选,并在其近缘物种皱边石杉、四川石杉、小杉兰共3个物种天然居群的15个个体进行SSR验证,得出每个基因位点中全部是多态的,即多态位点比率达到100%。各基因位点在四种石杉属植物中的主要基因片段大小初步显示了四种石杉属植物的种间关系密切,其中小杉兰与蛇足石杉亲缘关系最近。通过验证,进一步筛选出可用于石杉科石杉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的多态性引物。(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01)
杨和月[3](2019)在《TLP连接过程中Cu/(Ni,Sn)/Cu,Ni/(Ni,Sn)/Cu,Ni/(Ni,Sn)/Ni及Si/(Ni,Sn)/Cu接头的显微结构演化及可靠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由于对功率器件高温服役性能要求的提高,电子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宽禁带半导体如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能够在300℃甚至更高的温度下工作,在航空航天、核能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一个关键的问题是这些半导体功率器件中使用的粘接材料是否能承受如此高的工作温度。传统的粘接材料如无铅共晶焊料、纳米材料等,都因各自的缺陷而被限制了应用。瞬时液相(Transient liquid phase,TLP)扩散连接方法,由于能够在相对低的温度下形成具有高熔点金属间化合物(Intermetallic compound,IMC)的焊接接头,具有较大的优势。目前关于倒装芯片中普遍形成的Cu/钎料/Cu,Ni/钎料/Ni或Cu/钎料/Ni封装接头的显微结构和可靠性对比研究较少,本文利用TLP连接方法,研究了这叁种结构接头的显微结构演化及可靠性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Cu原子含量对接头显微结构演化和可靠性的影响规律。最后分析了实际封装结构Si/(Ni,Sn)/Cu中Ni-Sn接头的显微结构演化并评估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主要内容如下:(1)研究了Cu/(Ni,Sn)/Cu接头在350℃下烧结3 h~5 h过程中,接头中Cu原子含量的变化,及其对显微结构演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烧结3 h后,Cu/(Ni,Sn)/Cu接头中上下Cu板与接头的交界面处的平均Cu原子含量分别38.66 at%和61.77 at%,在界面处各形成一层锯齿状Cu_3Sn并向Cu板内侧推进。Cu、Ni、Sn原子间的扩散反应优先在界面处发生,造成体积收缩,使接头中部产生空洞并残存部分熔融Sn。接头中部的Cu原子平均含量为23.89 at%~33.42 at%,形成(Cu,Ni)_6Sn_5。烧结5 h后,上下界面处Cu原子平均含量显着降低为4.77 at%和4.62 at%。接头中部Cu原子平均含量3.55 at%~4.14at%,整个接头由(Ni,Cu)_3Sn_4构成,接头与Cu板交界面趋于稳定并由锯齿状变得平直光滑,接头中空洞数量大幅降低。(2)研究了Ni/(Ni,Sn)/Cu接头在350℃下烧结3 h~5 h过程中,接头中Cu原子含量的变化,及其对显微结构演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烧结3 h后,接头中下Cu板与接头的交界面处Cu原子平均含量为7.35 at%,在界面处形成(Cu,Ni)_6Sn_5并呈锯齿状向Cu板内侧推进。接头中部由Cu原子含量在2.91 at%~3.35 at%的(Ni,Cu)_3Sn_4构成,无明显空洞和裂纹形成。烧结5 h后,界面处Cu原子含量降低为5.80 at%,由(Cu,Ni)_6Sn_5转变为(Ni,Cu)_3Sn_4,界面由锯齿状变为平直光滑状。接头中部由Cu原子含量在2.57at%~3.85 at%的(Ni,Cu)_3Sn_4构成。在整个烧结过程中,接头的显微结构(空洞裂缝等)未发生明显的变化。(3)探讨了Cu原子含量对接头显微结构的影响规律。当Cu含量?7.35 at%时,形成(Ni,Cu)_3Sn_4,界面呈平直光滑状;当7.35 at%≤Cu含量?38.66 at%时,形成(Cu,Ni)_6Sn_5,界面呈锯齿状向Cu板内侧推进;当Cu含量≥38.66 at%时,形成Cu_3Sn,Cu板界面处Cu、Ni、Sn原子发生剧烈的扩散反应,界面呈明显锯齿状向Cu板内侧推进。(4)观察了Ni/(Ni,Sn)/Ni接头在350℃下烧结2 h~5 h过程中接头的显微结构演化。结果表明在烧结3 h~5 h的过程中,接头完全由Ni_3Sn_4构成,空洞数量较少,显微结构无明显变化。(5)对比了叁种结构接头的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在350℃下烧结3 h的Cu/(Ni,Sn)/Cu、Ni/(Ni,Sn)/Ni和Ni/(Ni,Sn)/Cu接头的抗剪强度分别为20.33 MPa、13 MPa和10.33 MPa。Ni/(Ni,Sn)/Cu接头的变形性能优于Ni/(Ni,Sn)/Ni接头。经过96 h的热时效处理后,Cu/(Ni,Sn)/Cu接头的抗剪强度只呈现略微降低的趋势。在100个热循环试验(Thermal cycling test,TCT)后,Cu/(Ni,Sn)/Cu接头的抗剪强度从20.33 MPa略微降低至15.92 MPa。Cu/(Ni,Sn)/Cu接头在热时效和热循环处理后,保持了较高的可靠性。(6)研究了实际封装Si/(Ni,Sn)/Cu结构中,Ni-Sn接头的显微结构演化和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在350℃下烧结3 h,接头的抗剪强度达到了15.4 MPa,并在250℃下热时效处理72 h后下降至10 MPa,随后强度趋于稳定。在150个TCT循环后,接头抗剪强度降至8.7 MPa。相比于商业应用的SiC/nano-Ag/Cu封装结构中的纳米Ag连接,本实验采用的Ni-Sn接头在150个TCT循环后保持了相对较高的接合强度。(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11)
石娇,李爽,李晋川[4](2019)在《结膜吸吮线虫显微结构描述与子宫蒂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结膜吸吮线虫(Thelazia callipaeda,T. cp)雌雄成虫标本,分析雌虫"子宫蒂"特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为寄生虫形态学研究和虫种鉴定积累资料。方法翻开结膜吸吮线虫患者眼睑,用棉签粘取活动虫体,置生理盐水载玻片上,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虫体形态。然后用酒精固定虫体,分段定位拍照,采用Adobe Photoshop软件拼接处理,得到完整虫体照片,描述其显微结构,并对子宫蒂功能进行了分析。结果通过显微摄影获得清晰的T. cp雌雄成虫完整结构照片,清楚地显示虫体形态及各内部器官之间的比邻关系。雄虫中段可见条索状密集排列的精原细胞,其末端可见呈半透明状的交合刺。在雌虫中段子宫内,可见大量相互缠绕在一起的幼虫;虫体后段的输卵管内可见不同发育期虫卵,其中多数为卵细胞,部分已发育成含蚴卵或幼虫;卵巢呈条索状,位于虫体末端,内含大量卵原细胞;在虫体前段的生殖道内,规律地排列着数十条呈螺旋状盘曲的幼虫。结论本研究详细观察描述了T.cp雌雄成虫显微结构,包括从卵原细胞发育成卵细胞、含蚴卵以及幼虫的形态特点,认为T.cp雌成虫"子宫蒂"的特殊结构,与其幼虫在产道内规律排列的机制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林磊[5](2018)在《AFM在钢铁冶金材料显微结构分析领域的应用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AFM(Atomic Force Microscope),原子力显微镜,这一显微镜技术是扫描力探针显微镜的重要组成部分,AFM在纳米材料的表征中具有很广泛的应用,此外,在钢铁冶金材料的纤维结构分析中也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良好的技术性能促进了AFM的良好发展。本文就AFM的性能和工作原理进行介绍,并探究其在钢铁冶金材料显微结构分析领域的具体应用情况,研究这一显微镜技术在钢铁冶金材料显微结构分析中的应用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8年19期)
张铉哲,郭衍锦,李璐,李媛媛[6](2018)在《SOL生物制剂对黄瓜白粉病的超显微结构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SOL生物制剂作为试验药剂,采用曲利苯兰染色法和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SOL生物制剂对黄瓜白粉病菌的抑菌作用,以期为生物制剂对黄瓜白粉病抑菌机理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采用曲利苯兰染色法对SOL药剂预防效果进行显微层面初探,观察发现经SOL处理后白粉菌分生孢子与阳性对照甲基托布津及清水处理相比产生芽管时间明显延长,具有预防作用。扫描电镜技术表明了SOL对白粉菌有抑菌作用,SOL作为保护性药剂时,白粉菌分生孢子出现干瘪、皱缩,芽管生长受抑制,无法继续形成侵入钉侵染寄主植物;SOL作为治疗性药剂时,已形成的芽管难以继续生长,白粉菌分生孢子出现干瘪、坍塌,芽管出现断裂、内含物外泄。(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8年17期)
魏秋实,杨帆,陈哓俊,何敏聪,陈镇秋[7](2018)在《激素性与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骨标本坏死区域病理与显微结构特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激素性和酒精性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患者骨标本坏死区域的病理和显微结构特点。方法收集2015年8月—2016年4月因ONFH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头标本30个,其中男22例,女8例;酒精性15例,激素性15例;两组国际骨循环协会(ARCO)分期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143,P=0.143)。取激素性与酒精性ONFH患者骨标本不同区域(坏死区、硬化区、正常区)骨组织,行大体观察、HE染色并计算空骨陷窝率。将完整股骨头标本行Micro-CT扫描,并进行骨微结构定量分析以下参数:骨小梁相对体积(bone volume to total volume,BV/TV)、骨表面积与骨骼体积比(bone surface area to bone volume ratio,BS/BV)、骨矿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矿容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结构模型指数(structure model index,SMI)、骨小梁数目(trabecular plate number,Tb.N)、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plate thickness,Tb.Th)、骨小梁间隙(trabecular spacing,Tb.Sp)。结果大体观察示激素性和酒精性ONFH均有骨小梁连续性中断,骨小梁吸收区域有囊变被肉芽组织取代,激素性ONFH肉芽组织内有血管新生的痕迹,酒精性ONFH肉芽组织内血管新生痕迹不明显。HE染色示激素性和酒精性ONFH坏死区均有骨质结构紊乱、骨髓坏死、骨陷窝空虚,其中激素性ONFH骨小梁结构和连续性破坏更严重,酒精性ONFH骨小梁更粗,连续性较激素性ONFH好。激素性ONFH坏死区的空骨陷窝率明显高于酒精性ONFH(P<0.05),但两种ONFH硬化区和正常区空骨陷窝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性与酒精性ONFH坏死区与硬化区之间区域在Micro-CT图像中均是低密度区,但前者形态不规则,对应部位大体标本可见富含血运的肉芽组织形成,后者对应部位大体标本见无血运的纤维肉芽组织形成。骨微结构定量分析显示,激素性ONFH坏死区和硬化区BV/TV、BMD、BMC、Tb.N、Tb.Th明显低于酒精性ONFH,BS/BV、SMI、Tb.Sp显着高于酒精性ONF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ONFH正常区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素性和酒精性ONFH标本坏死区的骨小梁连续性均破坏。但两种ONFH有不同的坏死表现形式,激素性ONFH以多发灶性溶骨性骨质破坏为特点,酒精性ONFH是以凝固性骨质坏死为特点。(本文来源于《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洪建国,张琼,周宁生[8](2018)在《干熄焦炉斜道用Si_3N_4结合SiC砖的显微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干熄焦本体内衬的薄弱环节集中在斜道区,常用的刚玉-莫来石-SiC砖使用15个月左右后出现开裂剥落情况,被迫进行炉修。对此,国内通常采用Si_3N_4结合SiC砖代替刚玉-莫来石-SiC砖来延长寿命,但Si_3N_4结合SiC砖种类较多,难以区别,研究指出对于干熄炉斜道牛腿部位用耐火材料而言,热态抗折强度而非冷态强度是其关键性能之一。本文通过显微结构分析当前适用几种材料的性能指标,Si_3N_4结合SiC砖的热态强度和冷态强度明显高于刚玉-莫来石-SiC砖;在Si_3N_4结合SiC砖中,Si_3N_4结合相的发育和形貌是影响制品热态抗折强度的主要因素。Si_3N_4的发育良好呈板片状时有利于获得高热态强度。本文研究取得的结果可为干熄焦牛腿部位用耐火材料的合理选材提供技术依据。(本文来源于《第十六届全国耐火材料青年学术报告会论文集》期刊2018-05-09)
翟晓光[9](2018)在《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519A花药亚显微结构观察和线粒体基因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杂种优势的利用对提高单产、品质和适应性有重大意义,雄性不育是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小麦雄性不育产生的机理依然没有清晰系统的解释。本研究主要探讨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败育与花药亚显微结构变化的关系以及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差异分析。为揭示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败育发生时期和败育机制,以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519A和其同型保持系519B为试验材料,采用半薄和超薄树脂切片方法对花药发育过程进行显微和亚显微结构观察,并对孢粉素转运相关基因RAFTIN1和绒毡层细胞降解相关基因APs在不同生育时期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不育系和保持系线粒体基因组进行拼接组装和比对分析。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与保持系相比,不育系花药绒毡层在四分体时期提前降解,部分绒毡层细胞脱离中层侵入药室内,发育至二核和叁核期绒毡层细胞只剩下细胞轮廓和少量附着的乌氏体。不育系小孢子细胞壁在单核期开始增厚,是同时期保持系小孢子细胞壁厚度的2.35倍,发育至二核期小孢子细胞壁继续增厚,但叁核期不育系小孢子细胞壁比保持系小孢子细胞壁薄,仅是保持系花粉粒细胞壁厚度的0.89倍,并且叁核期不育系花粉粒出现畸形和质壁分离的异常现象。以上结果表明,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519A的败育可能发生在四分体期和二核期。败育原因可能是由于绒毡层细胞提前异常降解,一方面四分体时期部分绒毡层细胞侵入药室内,侵占了小孢子正常发育的空间,导致部分小孢子在此时期败育;另一方面绒毡层细胞提前降解,释放的营养物质为小孢子提供营养,使得单核期小孢子细胞壁增厚,但发育至二核及以后时期对小孢子营养供应不足,孢粉素合成减少,导致小孢子细胞壁较薄和花粉败育。2.自小孢子母细胞时期至单核期,不育系中RAFTIN1和AP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都显着高于保持系,但在二核期不育系中的相对表达量显着低于保持系。RAFTIN1和APs基因的表达模式与细胞学的观察结果正好契合,故推测这两个基因很可能参与了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519A的不育过程。3.拼接组装出完整的不育系和保持系线粒体基因组。不育系K519A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全长为420543 bp,AT含量55.86%,其中包含34个已知的蛋白编码基因,23个tRNA,3个rRNA,并预测出138个长度大于300bp的ORFs;保持系519B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全长为433560 bp,AT含量55.86%,包含35个已知的蛋白编码基因,24个tRNA,3个rRNA和预测出148个长度大于300bp的ORFs。4.对不育系和保持系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发现,除nad1、atp4、atp8以及rpl16基因外,大部分蛋白编码基因的序列是比较保守的。共鉴定出21个SNP位点分布在10个蛋白编码基因中,其中14个为非同义突变,7个为同义突变。不育系中含有K-atpA-like和K-ndhB-like两个小麦叶绿体同源基因,但在不育系线粒体基因组中没有注释到atp6、ccmB和rps13基因,另外筛选出21个差异ORFs。综上,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519A花粉败育可能出现在四分体时期和二核期,败育机理与绒毡层活动异常有关;RAFTIN1和APs基因可能参与K型不育系K519A的不育过程;不育系和保持系线粒体基因组存在较多差异,这些差异可能是导致K型不育系K519A败育的关键因子。(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刘金洋[10](2018)在《硬质合金显微结构的图像分析及力学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硬质合金是由性质差异较大的硬质相WC和黏结相Co组合而成的复合材料,因此其力学性能受体积分数、晶粒度、邻接度及其晶粒分布等信息的重要影响。所以WC-Co硬质合金的微观结构表征显得十分重要,在传统的二维微观结构表征中,在扫描电子显微照片(SEM)上的线性截取是测定WC-Co硬质合金中碳化物晶粒尺寸和邻接度的最常用测量方法,但是这需要繁琐和主观的测量,并且严格依赖于显微照片的质量以及晶界的确定和定义。在本文的研究中,已经成功的开发运用了具有两种关键技术的自动图像分析程序,即最大类别方差法和改进的分水岭算法,用这种方法对WC-16Co硬质合金的图像分析很容易获得一致的微观结构参数。然后采用数量加权与面积加权两种不同方法表征WC平均晶粒尺寸。根据实验的结果,发现了一系列的经验关系。不管是采用数量加权还是面积加权,WC晶粒大小的变化和Co粘结剂的平均自由程对硬质合金邻接度几乎无影响;WC的平均晶粒尺寸与Co粘结剂的平均自由程λ程线性相关;硬质合金的硬度与WC平均晶粒尺寸的平方根倒数成线性相关关系,并且符合Chermont和Osterstock的模型。虽然现在还不能判定,数量加权和面积加权测得的WC平均晶粒尺寸(以及后面的平均自由程λ),那种效果更好。但是通过本文的研究表明:面积加权比数量加权得到的WC平均晶粒尺寸及Co粘结剂的平均自由程,更加符合Chermont和Osterstock的硬度模型。虽然很难得出哪种方法更加合适,但是有必要研究两种方法所获得的关键参数,哪种能够更好地诠释合金的微观结构以及硬质合金的力学行为建模。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对4种不同晶粒大小的WC-Co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在拉伸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及应变进行了数值分析。并统计结果,模拟了等效杨氏模量及其等效泊松比的数值,所得到的参数分别符合Hashin-Shtrikman和Zimmerman的模型,因此证明了结论的一致性。并从技术层面探索解决了有限元方法的准确性,为WC-Co硬质合金的微观参数模拟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广东工业大学》期刊2018-05-01)
显微结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Thunb.)Trev.)又名千层塔,因体内含石杉碱甲的成分而备受关注。石杉碱甲来源于野生的蛇足石杉植株,目前尚未出现可以替代石杉碱甲的其他天然产物,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石杉碱甲药物开发的瓶颈。本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对蛇足石杉孢子及孢子囊的发生和发育进行显微结构观察,对人工培养的蛇足石杉孢子进行生活力及生理指标测定,同时筛选出与孢子生长相关基因HsKNOX1、HsKNOX2;除此之外,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在蛇足石杉近缘物种中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确立了蛇足石杉、皱边石杉、四川石杉、小杉兰之间的亲缘关系,研究结果如下:(1)对蛇足石杉孢子及孢子囊的显微结构观察可以看出,蛇足石杉的孢子囊壁分为内层和外层,成熟期的细胞壁达到4-5层;蛇足石杉的孢子从生长初期到孢子成熟的整个过程中,孢子囊中孢子的数量不断增加,后释放;绒毡层作为孢子囊壁的最内一层,紧靠孢子内壁,对孢子的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孢子成熟期,绒粘层开始退化断裂,这也说明了在发育的后期,绒粘层发挥的作用较少。(2)对不同培养时期蛇足石杉孢子的活力进行了测定,首先对测定方法进行了筛选,最终确定为亚甲基蓝法,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增长,蛇足石杉孢子的活力呈现下降的趋势。同时对培养过程中蛇足石杉孢子的SOD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及脯氨酸的含量进行测定,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增长呈现急剧下降的趋势,脯氨酸的含量也是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逐渐下降。SOD酶活性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也随之增强。(3)成功克隆出蛇足石杉HsKNOX1、HsKNOX2基因,HsKNOX1基因的ORF区共有1524个碱基,HsKNOX2基因共有756个碱基。利用软件对这两个基因对应的蛋白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预测结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HsKNOX1蛋白由507个氨基酸组成,HsKNOX2蛋白由25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将蛇足石杉的HsKNOX1、HsKNOX2蛋白的序列与数据库中同源序列比对,得出蛇足石杉与小杉兰的亲缘关系最近;HsKNOX1蛋白属于KNOX蛋白家族的KNOXⅡ类,而HsKNOX2蛋白属于KNOX蛋白家族的KNOXⅠ类;通过对两种蛋白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得出两者均属于典型的KNOX蛋白家族;通过在线软件分预测叁个蛋白的亚细胞定位,两个蛋白均定位在细胞核中,通过在线软件分析可以为后期深入蛋白层次研究奠定理论基础。(4)通过对蛇足石杉不同居群中SSR引物的筛选,并在其近缘物种皱边石杉、四川石杉、小杉兰共3个物种天然居群的15个个体进行SSR验证,得出每个基因位点中全部是多态的,即多态位点比率达到100%。各基因位点在四种石杉属植物中的主要基因片段大小初步显示了四种石杉属植物的种间关系密切,其中小杉兰与蛇足石杉亲缘关系最近。通过验证,进一步筛选出可用于石杉科石杉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的多态性引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显微结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丁晓坤,陈芳,裘雅渔.锐钛矿相二氧化钛晶粒的形貌调控及其显微结构分析[J].电子显微学报.2019
[2].任静宇.蛇足石杉孢子及孢子囊显微结构及发育相关基因分析[D].西北大学.2019
[3].杨和月.TLP连接过程中Cu/(Ni,Sn)/Cu,Ni/(Ni,Sn)/Cu,Ni/(Ni,Sn)/Ni及Si/(Ni,Sn)/Cu接头的显微结构演化及可靠性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9
[4].石娇,李爽,李晋川.结膜吸吮线虫显微结构描述与子宫蒂功能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9
[5].林磊.AFM在钢铁冶金材料显微结构分析领域的应用探讨[J].内燃机与配件.2018
[6].张铉哲,郭衍锦,李璐,李媛媛.SOL生物制剂对黄瓜白粉病的超显微结构变化分析[J].北方园艺.2018
[7].魏秋实,杨帆,陈哓俊,何敏聪,陈镇秋.激素性与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骨标本坏死区域病理与显微结构特点分析[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8
[8].洪建国,张琼,周宁生.干熄焦炉斜道用Si_3N_4结合SiC砖的显微结构分析[C].第十六届全国耐火材料青年学术报告会论文集.2018
[9].翟晓光.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519A花药亚显微结构观察和线粒体基因组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10].刘金洋.硬质合金显微结构的图像分析及力学仿真[D].广东工业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