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湿热瘀结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湿热,盆腔炎,灌肠,桂枝,茯苓,清热解毒,中药。
湿热瘀结型论文文献综述
杜叁维,黄雪梅,庄春霞[1](2019)在《中医四联法在湿热瘀结型盆腔炎中的治疗效果和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中医四联法在湿热瘀结型盆腔炎中的治疗效果和机制。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9月~2018年3月收治的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抗炎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四联法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的症状、体征积分以及B超检查结果,同时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效果(95.00%)高于对照组(77.50%),同时观察组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B超检查盆腔积液、盆腔包块以及附件增粗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医四联法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能有效改善病情,进而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北方药学》期刊2019年12期)
李海霞[2](2019)在《清盆汤辅治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清盆汤辅治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清盆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腰骶部酸痛、腹胀下坠、带下量多的积分均降低(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4、TGF-β1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评分均提高(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盆汤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对血清IL-4、TGF-β1水平及生活质量影响显着。(本文来源于《实用中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林广锋,陈远群[3](2019)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当归贝母苦参丸合桂枝茯苓丸联合西药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深圳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深圳市第二人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妇科、中医科门诊辨证为湿热瘀结型的慢性盆腔炎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对照组采用口服甲硝唑片联合头孢呋辛酯片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中药当归贝母苦参丸合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比较、局部体征和中医证候分数的变化以及治疗后1、3、6个月的复发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81.67%,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治疗后,两组局部体征、中医证候积分水平均有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局部体征和中医证候积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均有1例慢性盆腔炎复发,治疗后3、6个月,观察组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当归贝母苦参丸合桂枝茯苓丸联合西药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预后,减少复发率。(本文来源于《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21期)
邝姮,郭燕玲[4](2019)在《中医外治法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旧称慢性盆腔炎,是一种由于盆腔炎性疾病未能得到及时、恰当的诊疗而遗留的病变,其主要病变表现为盆腔组织的破坏、粘连、增生以及瘢痕形成,病程缠绵难愈、反复发作,使患者存在慢性盆腔痛、性交痛等不适,甚至导致不孕症及异位妊娠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殖功能,增加患者及家庭的经济负担~([1])。因此发掘更多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王翠平[5](2019)在《红藤败酱汤保留灌肠法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使用红藤败酱汤保留灌肠法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方法 :将近几年江苏省宿迁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00例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口服组(n=50)和灌肠组(n=50)。让口服组患者口服桂枝茯苓胶囊进行治疗。为灌肠组患者使用红藤败酱汤保留灌肠法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治疗开始至临床症状改善的时间及病情复发的情况。结果 :治疗后,灌肠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口服组患者,其治疗开始至盆腔肿块明显缩小的时间、治疗开始至进行白带常规检查的结果恢复正常的时间、治疗开始至腰腹疼痛消失的时间及治疗开始至下腹坠胀消失的时间均短于口服组患者,其术后半年内病情的复发率低于口服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使用红藤败酱汤保留灌肠法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显着,可快速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其病情的复发率。(本文来源于《当代医药论丛》期刊2019年19期)
刘长新[6](2019)在《清热解毒方在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方在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80例进行观察,使用我院自制的清热解毒方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与常规检查指标,判断治疗是否有效。结果治疗结束后,患者在腰腹痛、宫颈痛等方面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所缓解改善,在症状总评分中下降明显(P<0.05)。患者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的常规检查指标总分对比治疗前明显较优(P<0.05)。结论采用清热解毒方针对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有很好的疗效,同时能改善常规检查指标,值得临床上的推广与使用。(本文来源于《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27期)
陈蔚[7](2019)在《联疗法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医叁联疗法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入选合格病例180例按1︰1︰1的比例随机分为A、B、C组,分别予以口服中成药、中药口服+灌肠、中药口服+灌肠+中药外敷治疗盆腔炎,疗程为3周。结果:中药口服+灌肠+中药外敷叁联疗法治疗盆腔炎效果显着,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医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27期)
窦娅玲[8](2019)在《清热解毒方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清热解毒方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2016年12月至2019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采取清热解毒方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积分,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水平,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14.01±2.70)mm/h、(8.50±1.47)g/L,各症状积分(月经紊乱、腰腹酸痛、宫颈举痛、盆腔脓肿),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显着(P<0.05)。结论:清热解毒方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临床效果显着,能有效降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水平,改善症状和体征,促进患者康复。(本文来源于《名医》期刊2019年09期)
李萍[9](2019)在《不同体位中药保留灌肠法作用于湿热瘀结型盆腔炎后遗症患者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体位进行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后遗症患者的疗效性。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中药保留灌肠后体位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每组各为30例患者。为3组患者均采用紫花盆腔炎汤进行中药保留灌肠,对照组1患者采用常规左侧卧位进行灌肠治疗,对照组2患者采用体位改变法进行灌肠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抬臀提肛肌训练法联合体位改变干预进行灌肠治疗,观察3组患者进行中药保留灌肠后治疗效果的观察。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的患者。结论:抬臀提肛肌训练联合体位改变法对湿热瘀结型盆腔炎后遗症患者进行中药保留灌肠能够提高其治疗的总有效率。(本文来源于《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9-24)
冯优优,张大伟[10](2019)在《张大伟教授治疗湿热瘀结型抗精子免疫性不孕症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张大伟教授为中原庞氏妇科第七代传人,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叁十余载,经验丰富,对湿热瘀结型抗精子免疫性不孕症的诊治有独到的见解,撰写学术着作数篇。中原庞氏妇科将湿热瘀结型抗精子免疫性不孕症的病因病机概括为湿热瘀邪,阻滞胞宫,与精相搏,产生抗体。湿热瘀邪与精邪阻滞胞宫,胞宫冲任失调,失其纳精之力,使精瘀难动,两精不得相合而胎孕难成。治疗本病擅用清热祛湿化瘀周期疗法,将月经周期分为月经期、经后期、经前期3期论治,月经期以活血化瘀、理气通经为治则,经后期以清热祛湿、健脾疏肝为治则,经前期以清热祛湿、调和气血为治则,遣方用药,配伍精当,变通有度。除采用药物治疗外,亦注重调整患者心态,疏泄情绪,指导其生活。(本文来源于《中医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湿热瘀结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清盆汤辅治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清盆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腰骶部酸痛、腹胀下坠、带下量多的积分均降低(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4、TGF-β1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评分均提高(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盆汤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对血清IL-4、TGF-β1水平及生活质量影响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湿热瘀结型论文参考文献
[1].杜叁维,黄雪梅,庄春霞.中医四联法在湿热瘀结型盆腔炎中的治疗效果和机制研究[J].北方药学.2019
[2].李海霞.清盆汤辅治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9
[3].林广锋,陈远群.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4].邝姮,郭燕玲.中医外治法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19
[5].王翠平.红藤败酱汤保留灌肠法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探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9
[6].刘长新.清热解毒方在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
[7].陈蔚.联疗法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9
[8].窦娅玲.清热解毒方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名医.2019
[9].李萍.不同体位中药保留灌肠法作用于湿热瘀结型盆腔炎后遗症患者的效果观察[C].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2019
[10].冯优优,张大伟.张大伟教授治疗湿热瘀结型抗精子免疫性不孕症经验[J].中医研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