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菽园论文-张人凤

邱菽园论文-张人凤

导读:本文包含了邱菽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邱菽园,陈宝琛,陈璧,曾宗彦

邱菽园论文文献综述

张人凤[1](2019)在《陈宝琛、陈璧等致邱菽园信札释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就南洋侨界着名诗人邱菽园(炜萲)外孙王清建寄存新加坡国家图书馆邱氏所遗文献内晚清四位福建籍高官陈宝琛、陈璧、曾宗彦及叶大焯致邱菽园信札进行释读,从中可以了解当时国内政治、福建省社会的某些情况,特别是福建省水灾后的艰难境地,以及华人华侨对故国故乡的热爱和关心。(本文来源于《中国四库学》期刊2019年01期)

张人凤,戎默[2](2017)在《康有为致邱菽园书札八通》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加坡国家图书馆藏有邱氏家藏资料一批,在这批资料中,康有为致邱菽园信札和诗作是颇为重要的近代史文献。尝试将其中的八通康有为书信及一篇佚文进行整理,并加入适当解读,以期能对目前学界关于康有为海外流亡生涯的研究有所禆益。(本文来源于《嘉兴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李海涛,曲晓范[3](2016)在《新加坡华侨邱菽园救国维新思想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加坡华侨邱菽园救国维新思想的形成轨迹,契合19世纪末传统知识分子在接受近代新思想,回应西方强烈冲击时,把保种、保教、保国、保皇作为应激反应核心的心路历程,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其救国维新思想由于时代背景、生活地域、环境变化和传奇经历等因素影响,呈现出鲜明的个性,是我国近代维新史中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近代维新思想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来源于《史学集刊》期刊2016年06期)

金进[4](2016)在《新加坡侨寓文人邱菽园南洋汉诗主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晚清政府内外交困,社会不安定使得很多中国知识分子侨寓南洋寻找生路,其中以新马两地为多。邱菽园有着举人功名、丰厚家产和个人学识的优势,加上办报兴学和雅集诗社,很快成为19、20世纪之交新加坡文坛领袖。他曾因巨额援助维新派起义受到政治牵连,又因经济破产备感世态的炎凉。困顿时期的邱菽园依然保持着知识分子的岗位意识,继续培植新加坡本土文化,他的岗位意识越来越在地化,诗文中出现了更多的本土关怀。纵观其一生的诗文创作和文学活动,一方面邱菽园毕竟根在中国,爱国情结是割舍不断的,与同期南来的左秉隆、黄遵宪等人一样,邱菽园的诗文中有着挥之不去的感时忧国情怀;另一方面,其诗文中开始描摹新加坡在地风土人情,也开始经营本土文人的交际圈。邱菽园丰富的文人交游经历及文人间诗文唱和,在在展示着汉诗在南洋地区的传播历程,同时,也勾勒着海外知识分子从花果飘零的无奈到自觉落地生根的移民心路。(本文来源于《东南亚研究》期刊2016年05期)

谭勇辉[5](2016)在《邱菽园诗歌的南洋地理文化底蕴》一文中研究指出星洲大诗人邱菽园凭借着长期寓居南洋的经验,努力开拓南洋诗境。他的诗歌以新加坡为立足点,将地理空间扩展至与之相连接的马六甲海峡,并赋予历史文化底蕴,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此外,通过岛居生活的描写,邱菽园也传达了南渡诗人对中国传统审美意趣和生命关怀的坚守情操。(本文来源于《中国韵文学刊》期刊2016年02期)

谭勇辉[6](2014)在《南洋华人诗坛发展史的重要基石:邱菽园和他的“诗话叁部曲”》一文中研究指出邱菽园是最受人们关注的一位南洋华族诗人。邱菽园,名炜萲,字菽园,以字行,号星洲寓公,1874年出生于福建海澄,襁褓时随母寓居澳门,八岁随双亲远赴星洲,入私塾受学,十五岁返乡参加童子试,中秀才,后于弱冠之年中举,光绪廿一年(1895)赴北京参加会试,落第,遂絶意仕途。翌年,父逝,返南洋继承家业,顿成富豪,"以此挥金结客,倾身下士,屡削其产无悔,而天下豪杰多称道"~①。邱菽园与维新派人士善,1900年,以千金邀康有为往南洋避难,并成立保皇党新加坡分会,筹集巨款助唐才常勤王起义。起义失败后,与康有为交恶,退出保皇党,然仍继续关心中国之局势。1907年,因投资地产失败而破(本文来源于《古典文献研究》期刊2014年02期)

张人凤[7](2014)在《庚子勤王前后康有为致邱菽园信札》一文中研究指出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流亡海外,1900—1901年在新加坡和马来亚槟榔屿居住。新加坡国家图书馆保存的南洋侨界着名诗人、社会活动家邱菽园的外孙王清建收藏的文献中有多件康有为在此期间致邱菽园的信札。通过对其中未公开发表的十件信札所作的整理和解读,可以深入了解康有为在南洋的生活和活动状况以及康、邱之间基于通过维新、拥戴光绪复辟而使中国走上现代道路这一共同理念的友谊。(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6期)

张海荣[8](2014)在《晚清举人邱菽园对“公车上书”的两次追忆》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起,黄彰健、孔祥吉等众多学者相继对"公车上书"提出质疑,他们认为当时都察院并无阻碍举人上书的举动,千余公车集会松筠庵的说法不可信,就连《公车上书记》在上海刊行,也是"康党"有计划的自我宣传。2005年茅海建发表《"公车上书"考证补》,从政治决策层的角度重新审视了"公车上书"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力,以更加丰富翔实的档案史料(本文来源于《历史档案》期刊2014年01期)

陈小英[9](2012)在《邱菽园旧体文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邱菽园(1874-1941),福建海澄(今漳州龙海)人,一名旅居新加坡的爱国华侨。他一生以自己的方式在异地坚持用古文创作,着述丰富,并被誉为“南洋诗宗”。对于邱菽园的研究主要以新加坡的学者为主,研究其文学创作也只以诗歌为主,对于其旧体文学未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特别其笔记作品的价值未被重视甚至几乎不曾提及。本文试图通过梳理论述邱菽园的生平、诗学思想,解读邱菽园的旧体文学创作的诗歌、笔记作品,并以其诗话作品《五百石洞天挥麈》为个案研究,以期从整体和局部分析邱菽园旧体文学的特点及价值。而且以附录的形式整理邱菽园作品中提及的家乡文人轶事,以体现其对家乡文学的关心与贡献。(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2-06-01)

茅海建[10](2012)在《张之洞策反邱菽园》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所藏"张之洞档案",可以知道光绪二十六年(1900)至二十七年邱菽园与康有为决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很可能是主要原因)是张之洞的策反。张之洞通过清朝驻英公使罗丰禄、驻新加坡领事罗忠尧、两广总督陶模对邱菽园进行了劝说的工作。在张之洞通缉与劝说的两手交并使用下,邱菽园选择了纳金免灾的办法,公开登报与康有为决裂。(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1期)

邱菽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加坡国家图书馆藏有邱氏家藏资料一批,在这批资料中,康有为致邱菽园信札和诗作是颇为重要的近代史文献。尝试将其中的八通康有为书信及一篇佚文进行整理,并加入适当解读,以期能对目前学界关于康有为海外流亡生涯的研究有所禆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邱菽园论文参考文献

[1].张人凤.陈宝琛、陈璧等致邱菽园信札释读[J].中国四库学.2019

[2].张人凤,戎默.康有为致邱菽园书札八通[J].嘉兴学院学报.2017

[3].李海涛,曲晓范.新加坡华侨邱菽园救国维新思想探究[J].史学集刊.2016

[4].金进.新加坡侨寓文人邱菽园南洋汉诗主题研究[J].东南亚研究.2016

[5].谭勇辉.邱菽园诗歌的南洋地理文化底蕴[J].中国韵文学刊.2016

[6].谭勇辉.南洋华人诗坛发展史的重要基石:邱菽园和他的“诗话叁部曲”[J].古典文献研究.2014

[7].张人凤.庚子勤王前后康有为致邱菽园信札[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8].张海荣.晚清举人邱菽园对“公车上书”的两次追忆[J].历史档案.2014

[9].陈小英.邱菽园旧体文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10].茅海建.张之洞策反邱菽园[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标签:;  ;  ;  ;  

邱菽园论文-张人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