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金菊湖南省石门县宝峰街道中心学校415300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学科的两大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语文教学不能只重视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还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什么是非智力因素?从广义上说,凡智力因素(注意、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统称为非智力因素,是相对于人的智力因素而言的。从狭义上来说,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情感能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激励学习的内在动力。如果具有高度的学习热情,就会如饥似渴地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单一重视语文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略了学习语文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语文课变成了生硬呆板的习题课,毫无主动性可言。久而久之,学生对最具有生命力的语文这一学科也失去了兴趣,甚至于厌恶语文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注重学习动机的激发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有内需才有动机。巴班斯基指出:“任何活动(其中包括学习活动)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具有积极的学习动机。”而学习动机的培养首先在于培养学生具有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有“内需”的欲望;其次,要教给学生应有的知识,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那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动机?首先要强化学习目的,增强求知的欲望。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与我们未来的学习、工作、理想紧密相关,在社会各个领域都有不可缺少的实用价值。其次,在语文教学中,要用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和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诱发学生的求知欲。看到我们初中教材,同学们感觉到同小学所学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有很大的差异,课文内容多了,人物更鲜明,情节更复杂,手法更多样,内涵更丰富。在比较中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引起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
二、注重学习兴趣的调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学生只要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能自觉地去克服困难,认真地学习,深入探究学习内容,获得知识。怎样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呢?关键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很多教师用说、议、诵、辩、唱、演等形式调动着学生的兴趣,用音乐、图像、颜色、动画强有力地吸引着学生,学生在参与中激发了兴趣,带着新奇走进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巧设疑问,创设合理的情境,开启学生心智,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积极投入到学习思维活动中。
我在教学《故乡》时,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后为小说再取一个“名”,并说出你取这个“名”的理由。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课堂气氛便活了,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而来。当然,语文学习不仅仅在课堂上,还需要走向社会,让学生积极参加有兴趣的课外活动,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心理学证明:早期的兴趣对未来的活动有明显的准备作用。
三、注重学生情感的培育
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学习的原动力。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可见,教学中情感问题是多么重要,它也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教材蕴含情感,教师富有情感,都是可以交流、感染学生的,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只有在积极健康的情感驱使下,学生才不会视学习为畏途,才能在书中求得快乐;有了乐趣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如《孔乙己》是一个充满笑声的悲剧,学生读后感觉到孔乙己这个人物既可笑又可怜,对他的悲剧命运表示同情。但是,仅仅停留在这种情感体验上是很不够的,还必须让学生进一步探讨分析,在“变”与“不变”中认识到造成孔乙己悲剧的根源,就能很好地理解作者对孔乙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产生共鸣。
四、注重学生意志力的培养
意志是一个人重要的思想品质,是指为实现某种目的,在行动上自觉克服困难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意志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增强语文学习的自觉性、持久性。语文学习有很大的难度,非下苦功不可。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是完成语文学习任务的必要条件。语文学习中的意志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立志着眼。宋代张载指出:“学者不宜志小气轻,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王守仁说得更明确:“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因此,语文学科要教育学生立大志,树立远大目标,才具有战胜学习困难的坚强意志。首先要让学生学会从小事做起,习惯于每一项语文训练活动、每一个学习环节、每一次作文练习,正如新课标要求那样“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并持之以恒。这样,在语文学习中,有了这种坚强的意志,何愁学生的语文成绩上不来呢?
以上所说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综合地、纵横交错地发生影响。在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到自己就是发现者、探索者,就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效率。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