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培养大学生信用素质

浅析培养大学生信用素质

冯昊青[1]2003年在《浅析培养大学生信用素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市场经济本质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是现代信息社会健康发展的灵魂。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用作为一种以主体的信用素质为基础的资源,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开拓利用这种资源显然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然而,现实社会却普遍缺乏信用,社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信用危机”,普遍发生的信用失范已严重的阻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着国家、民族的形象和尊严。本文认为信用问题首先是信用主体的信用素质问题,信用主体的素质归根结底还是落实到人的素质上,说到底还是信用道德问题,这是最重要的,也是被当前理论界所忽略或轻视的。加强道德建设,倡导信用,提高全民的信用素质,打造信用社会已迫在眉睫。而学校德育是社会道德建设的主要阵地,对社会道德起着示范性、引领性作用,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市场经济运转和健康发展的中坚力量。培养大学生的信用素质对大学生、国家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学校德育缺乏信用素质的教育。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实施信用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用素质便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共分叁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在认真吸取现有理论成果的基础之上,经过分析和调查研究阐明了信用的内涵及其含义的演变,以及在今天生活中的应用,突出主体信用素质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之上比较科学地界定了信用素质的内涵,归纳信用素质的特点,即客观性和主观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可塑性叁大特点。第二部分比较深入的分析了培养大学生信用素质对于促进现代社会的健康发展、信用道德风尚的建设、净化教育环境和学术环境等具有的巨大价值,以及对培养合格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叁部分就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信用素质,全面探讨切实可行的富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若干措施,从社会信用环境治理到信用教育的内容安排、组织实施、影响因素监控、他律制度安排等等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对于指导信用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信用素质、建设信用校园、净化育人环境,乃至促进社会信用环境的治理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马林[2]2011年在《道德素质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的研究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健康学、社会学等相关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实地调查研究法等紧紧抓住就业道德素质这一脉络,从大学生就业道德素质的概念界定、大学生道德素质现状、道德素质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分析、提高大学生就业道德素质的建议等四个层面进行了论述。首先,简要介绍了大学生就业道德素质的基本理论,对大学生就业道德进行了概念界定,从规范大学生择业就业行为、完善自我道德责任、推动整个社会风气的进步等等叁个方面论述了大学生就业道德素质的作用。正因为其如此重要,本文才有研究的必要和价值。其次,对所回收的实地调查研究的问卷进行了整理,从中我们可以得发现,目前高校毕业生整体的就业道德素质状况存在着不少问题,诸如强调自我价值、功利化倾向比较严重、事业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比较缺乏、诚信品质较差、奉献精神和集体观念薄弱、好高骛远、缺乏足够的勇气和信心,这些心理道德情况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就业,需要我们加以重视并进一步研究、分析。第叁,从对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应对挫折的能力、遵守合同的成效及长远的人生发展等四个方面说明了道德素质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程度和方式;紧接着从社会、高校、家庭、自身四个层面探讨了影响大学生就业道德素质的因素,不仅有大学生自身的内因更有诸多复杂的外因,这几个方面共同对大学生就业道德素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最后,针对前文分析总结出的大学生就业道德素质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相对应地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就业道德素质水平,并最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建议,需要国家、各级政府、社会媒体、高校、家庭及大学生个人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全社会都积极行动起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道德问题。以期能够尽可能地为广大高校毕业生提供帮助,缓解不断加剧的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更好更快地构建和谐社会。

郭冰冰[3]2017年在《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大学生是我国培养的高素质人才,是未来社会各行各业的精英,应把诚信作为其立身之本,成长之要和创业之源。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人们越来越注重利益的追逐却忽略了诚信在市场经济和日常交往中的重要性,大学生也深受其影响。近年来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频发,在大学生生活、学习、交往等各个领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诚信缺失问题。如不及时予以纠正不仅会严重影响我国大学校园的道德风气,更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与实施。本文旨在通过了解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缺失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以此来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培养诚实守信的大学生为目标,用切实可行的对策来解决大学生的诚信缺失问题。同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使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得到改善,积极推动全社会的诚信道德建设。本文从七个部分来论述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第一章是前言,在这一部分对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进行介绍,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面阐述了本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阐释了本文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及本文的创新之处,并概括性的阐述了本课题研究的方法;第二章对诚信的内涵进行了解读,介绍了中国的诚信思想与西方的诚信思想,并把中西方诚信思想的异同进行了比较,此外还对大学生诚信的内容进行了阐释,这一部分的研究为本文后续问题的研究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是本论文研究的基石;第叁章深刻论述了提高当代大学生诚信品质的五大重要意义,进一步论述了提高当代大学生诚信品质的重要性;第四章通过对长春地区的几所高校进行调查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现状,通过调查和结果分析列举出大学生在学业诚信、交往诚信、职业诚信、经济诚信和考试诚信等五个方面诚信缺失的具体表现。第五章从大学生自身、社会、家庭和高校这几方面论述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所在;第六章针对第五章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也是从大学生自身、社会、家庭和高校这几方面提出对策。因此研究出一套实用又有效的对策来彻底改善大学生诚信缺失行为是本文的最终目标。第七章是结论,在全面分析总结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及提出改进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对策后,针对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旨在为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的解决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本文在借鉴已有的研究结果基础之上,力求对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提出更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以达到真正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的目的。

林钺[4]2013年在《高职院校国家助学贷款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家助学贷款是我国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来完善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资助政策体系,加大对普通高等学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而采取的一项意义重大的措施。国家助学贷款的实施,对于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它体现了国家公平教育机会、公平社会福利、加快高校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但目前,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仍处于探索阶段,高职院校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根据自身特点,加强高职院校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开发出符合高职院校实际的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体系,建立起良好的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使国家助学贷款能够惠及更多家庭贫困的高职大学生,这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这也是本文选择国家助学贷款作为研究内容的原因所在。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收费增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凸显,在此背景下,国家推出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试点工作正式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沈阳、武汉、西安、南京等八个城市启动。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部分贫困家庭学子解决了现实的经济问题,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然而,由于社会制度、社会氛围、技术创新、经济发展、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制约,暴露出高职院校国家助学贷款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只有通过国家助学贷款各参与方的不断努力,转变各相关主体原有的观念、明确合作治理的理念,加强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管理的研究,从而促进国家助学贷款机制顺畅运行。本文通过阅读大量国家助学贷款文献,并与国家助学贷款相关参与主体进行交流,了解国家助学贷款实施的现状,分析现存的问题和问题出现的根源,借鉴国外先进理论和方法,探索符合我国高职院校的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对策。本文旨在对高职院校国家助学贷款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以促进高职院校国家助学贷款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健康持续发展。

舒涛[5]2007年在《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推行及其信用体系构建完善研究》文中指出国家助学贷款是在我国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和推进高校收费方式改革的现实背景下,在人力资本理论、教育成本分担理论、教育公平(教育机会均等)理论的推动下,国家利用金融手段加大对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进一步完善高校资助政策体系的新探索。它是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财政和高校共同给予银行一定风险补偿金,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的专门帮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银行贷款,具有准公共物品性、政策性和福利性、商业性和风险性以及主体多元性等特征。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推行以来,在解决贫困生上学难,促进高等教育公平,保障高等教育投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政策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难题:“贷款难回收,政策难落实,操作难统一,学校难管理;学生不主动(还贷),银行不积极(放贷)”。究其原因,“违约与失信”行为是其焦点所在。国家助学贷款的核心是信用贷款,因此“信用”瓶颈是制约该政策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积极构建并完善其信用体系具有现实紧迫性。国家助学贷款信用体系是指保障学生按时还款、银行按时付款及收回贷款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制度措施、信息管理与服务、环境支持等框架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然而,目前该体系面临基础薄弱、观念落后、法制和保障机制不健全、投入成本巨大、管理水平低下和信息化建设滞后等困难,因此,该信用体系构建完善是一庞大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鉴于此,本文从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推行历程、运行现状入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存在的困境、难点。并围绕该信用体系的建构,探讨国家助学贷款信用体系的构建完善。本文认为,助学贷款信用体系建构完善的关键在于明确定位各相关主体的职责和作用:政府作为调控主体,应发挥主导作用(政策法规制定、宏观风险调控、财政投入);社会作为支持主体,应发挥保障作用(就业保障、舆论宣传监督、信息资源共享);高校作为教育主体,应发挥基础作用(诚信教育、综合素质教育、大学生信用档案建设,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质量的提高);银行作为操作主体,应发挥监管作用(还款机制、违约惩戒机制、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学生作为核心主体,应发挥自律作用(道德修养、诚信意识和能力提高)。上述各主体需要在相关制度的约束保障下,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信用防线,以推进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目标的实现。

孙留华[6]2009年在《当代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浅析》文中研究表明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受到人们的颂扬。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诚信状况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令人担忧的问题。其中大学生的诚信缺失状况也十分严重,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和重视。高校作为大学生诚信品质培养的重要的场所,在提高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品质方面,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要切实加强和提高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品质,不但要全面审视当代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品质现状以及其在平时表现出来的各类诚信问题,还要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导致当代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各种原因,并积极有针对性寻求能够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方式和方法。按照这样的思路,本论文对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进行研究,目的是能通过研究,为加强和改进当代高校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教育提供理论的支持和实践的指导。本论文共分四个部分:论文的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中国传统诚信道德思想的内涵、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的诚信道德观及其思想特点和启示;西方古代诚信道德思想、西方近现代诚信道德思想及西方诚信道德思想的特点和启示。论文的第二部分从学习诚信道德缺失、经济诚信道德缺失和交往诚信道德缺失叁个主要方面方面论述了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现状。论文的第叁部分通过对第二部论述的当代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现状的分析出得出当代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原因——外部因素和主体因素,并对其进行论述。论文的第四部分,在前几部分论述的基础上提出应从树立与时俱进的高校诚信道德教育教育理念、改进高校诚信道德教育方式、拓展高校诚信道德教育空间、建立完善的高校诚信道德体系四个维度来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

景亚萍[7]2015年在《地方财经类院校大学生综合能力评价与培养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的人数与规模不断扩大。根据国家教育部的统计(http://www.moe.gov.cn),2014年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6593671人,招生数量7213987人。其中,财经类高校毕业生为627185人,所占总体比例为9.51%;招生数量为708136人,所占总体比例为9.82%。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将达到749万人,历史就业人数及招生规模将达到一个新高点。大学生扩招有利于提高国民的素质。如何提升大学生培养质量成为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广泛关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综合能力进行培养是提升大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自从高等院校扩大招生规模以来,根据中国首家高等教育管理数据与咨询的专业公司麦克思对本科大学生综合能力及就业情况的调查来看,自2011届本科毕业生以来逐届呈下降趋势,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仅为53%,呈现应届毕业生找不到满意专业岗位,企业找不到合适人才的尴尬局面。麦克思的《2011年就业蓝皮书》调查财经类院校大学生能力情况显示,大学生所具备的综合能力达不到工作的实际要求,大学生综合能力不足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综合能力亟待提升。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将有助于大学生今后的发展。本文以财经类高校为例,选取12所地方财经类高校,对其在校本科大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对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模式等问题进行探索性和创新性地研究,有着较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另外,本文所涉及到的大学生综合能力研究,都是指财经类院校本科大学生综合能力研究。本文进行的主要研究如下:(1)大学生综合能力结构体系构建研究基于多因素理论,从多层面和多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大学生综合能力指标体系要素,结合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相关定义以及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发展的需求,从教师、学生、社会视角考察研究大学生应具备的综合能力,并征询相关来自高校、企业以及政府机关单位方面的专家意见,根据综合能力指标体系的确立原则,构建了具有22个二级能力指标的本科大学生综合能力结构体系。(2)大学生综合能力评价研究在建立大学生综合能力结构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方法确定能力指标(基本素质与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权重,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特征聚类方法建立集成评价方法,来对大学生综合能力进行评测。(3)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模式研究本文基于能力培养视角,设计实验教学软件,强调采用实验教学方法来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以财经类高校会计学专业实验教学软件为例,研究了其设计理念、功能模块以及实验流程、功能界面的实现、系统的实施过程,设计了基于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软件。利用Probit模型,对基于实验教学软件的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模式的绩效进行了评价。本文深入研究了采用虚拟实验方法对大学生综合能力中的创业能力进行培养的问题,并构建了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虚拟实验对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效果。(4)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对策研究针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结构体系中的各个综合能力指标,提出了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与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对策。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1)从社会、用人单位和高校及社会评价的角度出发探索新的大学生综合能力结构体系,将高校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体系与社会评价体系相联系,从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构建了大学生综合能力结构体系,打造了以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贵州财经大学经济管理系统仿真综合实验课程。该课程于2011年在贵州财经大学开始实施,现参加本课程学生人数已达17000余人,在贵州省高校乃至全国都有较大的影响力。(2)本文在主成分分析法的基础上,结合德尔菲法,采用加权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提出了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集成评价方法。(3)本文提出了采用实验教学系统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开发设计了实验教学系统,并于2012年在贵州财经大学首次实施,同用友新道科技公司进行联合开发进一步整合实验教学系统。此成果在贵州省大学城进行了较好的推广应用,受到同行高校、政府机构、企业等单位的一致好评。在此基础上,利用Probit模型评价了基于实验教学系统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的绩效。(4)针对网络调查问卷容易存在缺失数据的问题,本文将最大期望值算法(EM)与朴素贝叶斯算法(NB)进行结合,提出EM-NB算法,运用EM-NB算法处理网络调查的缺失数据。

张小燕[8]2007年在《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其培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实施,提高全体国民的法律意识已显得越来越紧迫。大学生是当代青年中的佼佼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的法律意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步伐,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顺利发展。因此,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迫在眉睫,任重而道远。这需要学校、家庭及社会的共同努力。目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探讨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途径和规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论述了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内涵,以多视角对目前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成因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以期达到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目的。本文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研究主要包括:第一,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概念、结构和内容叁个方面阐述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内涵,论述大学生法律意识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身运行和发展规律的要求,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第二,分析总结目前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其成因。应该肯定的是,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依法治国已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了共识,他们对法律认识、理解和把握更加理性化。与此同时,大学生法律意识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法律知识水平普遍不高;法律观点偏差;权利义务的认识片面化;崇尚权力,对法治缺乏信心;诉求法律维护权利的意识不强;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等。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既有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和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曲折的影响,也有受中国现行法制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更有受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这种现实状况即不适合中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实际需要,也不利于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第叁,在以上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若干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包括: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和改进学校法制教育和增强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此推进高等学校素质教育和公民法律素质提高的进程,推动良好法治社会环境的营造,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赵锋[9]2011年在《当代大学生诚信素质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学生诚信素质是指大学生经过诚信教育、诚信实践及诚信环境等影响而形成的关于诚信知识、诚信意识、诚信道德观念和运用诚信的能力的综合素养。它是大学生在对待社会诚信要求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心理特征和人格特征,是大学生品德的重要内容。大学生诚信素质的状态对整个社会的诚信素质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大学生诚信素质培养已经成为当前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视野着手,详细阐明了大学生诚信素质和诚信素质培养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大学生诚信素质培养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一步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最后就开展大学生诚信素质培养的原则、大学生诚信制度体系构建以及途径探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期为大学生诚信素质培养活动的开展提供有益参考。全文由叁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本部分从思想政治教育视野出发,论述了诚信的含义、大学生诚信素质的基本内容、大学生诚信素质培养的含义以及当代大学生诚信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这是全文写作的逻辑点。第二部分:当代大学生诚信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首先,从大学生政治诚信素质、经济诚信素质、学习诚信素质和人际交往诚信素质四个方面论述了大学生诚信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从学校德育中诚信素质培养弱化、家庭诚信素质培养教育的偏失、社会诚信制度管理体制不健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的匮乏和缺乏大学生个人诚信纠错环境等方面论述了当代大学生诚信素质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第叁部分:本部分是论文的重点和落脚点。针对前面所指出的问题,提出了坚持大学生诚信素质培养的基本原则、完善大学生诚信制度体系构建,拓宽当代大学生诚信素质培养途径等建议,以期待为日后的研究提供有益的探讨。

朴丽莎[10]2017年在《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诚信,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一直弘扬和传承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沉淀和积累而成的优秀遗产资源,从古至今一直被奉承为中华民族做人的基本准则之一。“人无信不立”,诚信是我们立足于社会的根本,诚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思想道德建设却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诚信缺失行为的现象成为了社会道德层面上严峻的问题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社会的信任危机。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高素质人才,是推进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是被所有人寄予厚望的青年群体,所以他们诚信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目前,一些高校大学生存在诸多失信的行为,因此提出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解决对策,迫在眉睫。对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进行研究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不仅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诚信校园的构建的重要保障,也是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现实基础。本文对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以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辅以访谈的形式对大学生的诚信认知以及大学生诚信缺失现状和表现进行了实证研究,力争对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对策上有所突破。本文主要从以下五个部分展开研究:第一部分,对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论文创新和不足之处进行了简单的阐述。第二部分,对诚信的内涵分别从传统诚信的溯源与发展和现代诚信的内涵与特点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对大学生诚信的内涵以及其重要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第叁部分,对问卷调查设计和结果进行了讲解和分析,并结合问卷调查结果总结出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为下文分析原因,寻求解决对策做了铺垫。第四部分,主要论述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别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个人四个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第五部分,集中分析了如何解决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主要从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强化学生管理,转变家庭教育以及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养四个方面提出了更为实际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 浅析培养大学生信用素质[D]. 冯昊青. 华中师范大学. 2003

[2]. 道德素质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D]. 马林. 西安工业大学. 2011

[3]. 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及对策研究[D]. 郭冰冰. 吉林农业大学. 2017

[4]. 高职院校国家助学贷款管理研究[D]. 林钺. 华南理工大学. 2013

[5].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推行及其信用体系构建完善研究[D]. 舒涛. 西北大学. 2007

[6]. 当代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浅析[D]. 孙留华. 华东师范大学. 2009

[7]. 地方财经类院校大学生综合能力评价与培养体系研究[D]. 景亚萍. 电子科技大学. 2015

[8].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其培养研究[D]. 张小燕. 山西财经大学. 2007

[9]. 当代大学生诚信素质培养研究[D]. 赵锋. 西南大学. 2011

[10].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对策研究[D]. 朴丽莎. 长春师范大学. 2017

标签:;  ;  ;  ;  ;  ;  ;  ;  ;  ;  

浅析培养大学生信用素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