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的二次剩余论文_熊洪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模的二次剩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剩余,素数,函数,余数,欧拉,不等式,渐近。

模的二次剩余论文文献综述

熊洪斌[1](2011)在《模m二次剩余系之Wilson定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研究了模m二次剩余系之Wilson定理,研究表明,若模m有原根,-1为模m的二次剩余,则模m的二次剩余系全体元素之积modm的同余数为-1;若不然,则模m二次剩余系全体元素之积modm的同余数为1。且模m二次非剩余系全体元素之积与二次剩余系全体元素之积modm的同余数相反。若m无原根,则模m二次剩余系全体元素之积与二次非剩余系全体元素之积modm的同余数相等。(本文来源于《江西科学》期刊2011年02期)

刘红艳[2](2008)在《一个二次剩余与其关于模p的逆之差》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特征和估计及Dirichlet-L函数的均值定理来研究一个二次剩余与其关于模p的逆之差的渐近性质,给出了一个有意义的二次均值公式,并对该公式进行了证明。(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3期)

李鹤年[3](2000)在《二次剩余函数与正整数模的原根》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二次剩余函数r(m)这一新概念,重新给出了正整数模m的原根的定义,按照这个新定义,整数m>2时模m都有原根,这与现有的原根的定义得出的结论——只有m=2,4,P~α,2P~α,其中P是奇素数时,模m才有原根——大不相同,但是,二者并不矛盾,所不同的是新定义把有原根的正整数模m的范围大大扩大了,从而对正整数模m的原根的认识进一步完善了.(本文来源于《宜春师专学报》期刊2000年02期)

李鹤年[4](1999)在《二次剩余函数与正整数模的特征数》一文中研究指出定义一个新概念:对一切与整数m>1互素的整数a而言,使as=1(modm)成立的最小正整数S称为模m的特征数.证明了大于2的整数m的标准分解式是  时,模m的特征数,其中是二次剩余函数值.(本文来源于《宜春师专学报》期刊1999年05期)

邓波[5](1995)在《关于素数模的素数二次非剩余(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讨论了素数模P的一简化剩余系1,2,……,P—1中素数二次非剩余的个数,获得了一个均值不等式.(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5年01期)

模的二次剩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特征和估计及Dirichlet-L函数的均值定理来研究一个二次剩余与其关于模p的逆之差的渐近性质,给出了一个有意义的二次均值公式,并对该公式进行了证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模的二次剩余论文参考文献

[1].熊洪斌.模m二次剩余系之Wilson定理[J].江西科学.2011

[2].刘红艳.一个二次剩余与其关于模p的逆之差[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8

[3].李鹤年.二次剩余函数与正整数模的原根[J].宜春师专学报.2000

[4].李鹤年.二次剩余函数与正整数模的特征数[J].宜春师专学报.1999

[5].邓波.关于素数模的素数二次非剩余(Ⅰ)[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

论文知识图

素数生成器二区沙二段34层网格模型0.91单侧边墙跳槽施工分步示意(单位:cm)秘密信息嵌入流程图信息的提取载体分存图像

标签:;  ;  ;  ;  ;  ;  ;  

模的二次剩余论文_熊洪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