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新新疆沙湾县第五小学832100
一、创造条件,奠定学生操作的基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体现在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依据实际生活中的经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的实践是有条件的,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和良好的物质条件基础。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为此,在教学中主要通过直观操作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
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运用直观演示、操作,按照“感知操作——建立表象——形成概念”这一认识规律。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来强化感性知识,为理解知识奠定基础,并运用知识实践操作。
二、创造情景,激发学生操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全神贯注地投入。有的教育专家评价说:没有兴趣拆钟表的孩子不是好孩子。这说明学生有兴趣的操作,已经超过了钟表自身的价值。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创造触发学生情感的环境,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激发学生实践操作的兴趣。
三、加强指导,教给学生操作的方法
学生有了动手操作的欲望,还需要引导他们会动脑,去思考采用什么方法、怎样少走弯路,灵活地选择操作方法,有所创造地去操作。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掌握。
四、层层诱导,调动学生操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让学生充分地动手、动眼、动脑,由“学会”到“会学”,需要长时间的实践操作。
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学生由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推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后,接着让学生思考,还能不能用其他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启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有的用一个梯形剪拼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的底为梯形的上底加下底的和,商不变),推导出梯形求面积的方法。
学生很有兴趣地在思考中操作、在操作中思考,从而让学生明确,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有多种方法,不只书上的一种,从而发散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借助语言,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要借助语言,加深学生对数学认识及操作的理解。学生思考凭借其对材料的感知表象,进而组织内部语言,认识事物的特点。这个认识是否正确,必须让学生把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并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