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接受美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美学,图像,视野,修辞,开放性,商业性,文学艺术。
接受美学论文文献综述
李佳琪[1](2019)在《从接受美学分析《罗拉快跑》》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罗拉快跑》这一影片中,读者与其开放的叙事结构相交互,追求个人意愿在其叙事时空和结构中实现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作者与读者共同追求的目标,其开放的结局也使读者的阅读与影片共同构成作品。再者,作为商业影片的《罗拉快跑》,自身就具备了其被读者接受的重视因素,并在读者阅读过程中不断指引读者,是一部重视接受理论的、成功的商业影片,同时也是一部成功的探索类影片。(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9年22期)
赵楠[2](2019)在《从梁启超“四力”说之“提”力看其接受美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中提到了"四力",分别为熏、浸、刺、提。四力中,"提"反映了读者接受程度的至高点,是四力中最为核心的观念,这是因为"提之力,自内而脱之使出"、"文字移人,至此而极","提"力满足了读者接受心理中突破现有生存状态的要求,是对自我狭隘世界的对抗和超越。同时,梁启超认为,关注读者接受心理是"提"力产生作用之重要条件,即作品应该具有趣味性——但决不包含"下等趣味","趣味"既是激发读者阅读兴味的具体方式方法,又是实现的目标,"提"的整个过程是以"趣味"为本质思维特征的。同时,作品应具有平易性、开放性。另外,"提"力的发生应以"崇高"为指向,注重社会功用,以发挥"新民"之作用。(本文来源于《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文佳丽,魏家文[3](2019)在《接受美学视域下的《流浪地球》电影改编》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影《流浪地球》在2019春节期间上演后,受到观众的热捧,荣登中国电影史上票房榜第二位的宝座,成为继电影《战狼》之后又一受到各方好评的国产电影。作为一部科幻题材的灾难片,电影在尊重原着基本精神的基础上,从电影艺术的特殊规律和观众审美趣味的变化出发,对原着进行了创造性改编。突破了传统好莱坞灾难片模式,将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融入到电影中,满足了观众审美趣味的变化。通过对电影叁个层面的分析,探究接受美学视域下的《流浪地球》电影改编。(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下)》期刊2019年10期)
贾蒙蒙[4](2019)在《接受美学视阈下《小偷家族》中空镜头留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日本最重要的独立导演之一,是枝裕和凭借着为数不多但却震撼人心的电影作品赢得了国际殊荣。其作品《小偷家族》斩获了戛纳国籍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奖,该影片巧妙运用空镜头留白。从接受美学的理论视野将研究视角从主体分析转到了观众接受的角度,对影片中空镜头留白进行解读,可以窥见空镜头留白对观众期待视野的重构和对观众的深层召唤,以及观众对空镜头留白的审美体验。(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下)》期刊2019年10期)
张晓黎,李天贤[5](2019)在《接受美学视角下广告语修辞的汉译策略研究——以欧美化妆品广告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国际贸易中,化妆品广告汉译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广告修辞的汉译尤其如此。正确传达化妆品广告中的修辞效果,是实现成功翻译、实现广告效果的关键。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翻译理论已经无法满足日益丰富多样的广告语翻译需求,而以接受美学视角的翻译不仅注重观众的审美体验,更追求文本的文化价值和审美艺术。本文根据接受美学理论视角,探索分析欧美化妆广告语中各种修辞手段的翻译策略,为目的语读者和译者解读化妆品广告提供一种新视角。(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20期)
胡丁文[6](2019)在《从沉迷到惊醒:《一一》后现代创作美学与接受审美之探》一文中研究指出1981年春,杨德昌回到台湾,开始了他的电影工作。先后拍摄了《光阴的故事》《指望》《海滩的一天》《青梅竹马》《恐怖分子》,展现了30年以来台湾社会的面貌。创建独立制片公司后,《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应运而生,之后的《独立时代》《麻将》,都用激烈的镜头、语言,直刺台湾剧烈变动时期人心的强烈颤动,寻求美已不再是电影的追求,低俗、反叛、无趣、荒唐成为了电影中的现实,这是接受西方教育后归国的杨德昌不得不忍受的现实,他对台湾的无奈与绝望,构筑起了他的电影的基本色调。2000年,杨德昌的集大成之作《一一》诞生了,在(本文来源于《电影评介》期刊2019年12期)
曾小桐[7](2019)在《艺术中的接受美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接受美学理论出发,讨论接受美学在造型艺术和美术作品方面的意义和作用,用接受美学的理论阐释观者在观赏艺术时的接受状态,举例分析了欣赏画作的叁种心理。(本文来源于《美术大观》期刊2019年10期)
王新[8](2019)在《论“图像吁请”:一种接受美学视角下的交互生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西视觉思想史上,"图像吁请"是一个意义饶深却常常被忽视的问题。"图像吁请",即意味着图像边框的打破与穿越,但这起源于图像边框的设定,中西方图像边框差异明显,背后受制于完全不同的时空观与哲学观。"图像吁请"可分为"审美吁请""直接吁请""暗示吁请"与"移情吁请"四大类型。可以说,人类视觉艺术史就是一段不断打破边框、不断加强吁请的历史,其背后最重要的支撑,是日新月异的图像制作技术发展;最根本的动力,是人类宗教的、政治的、商业的与审美的意识形态的需求。"图像吁请"是一种图像行为,是图像主体性的重要呈现。图像主体性的实现,有赖于与观者个体的交互对话生成,且此过程富有"曲折"感。在交互生成的"曲折"中,一幅伟大的吁请图像,往往能让观者入画,同时入神,既创造出作品的全新意境,又创造出观者的全新人格。更一步,"图像吁请"实质上深契阿尔都塞所谓的意识形态运作机制,成为意识形态询唤"主体"具体而微的一种形式。(本文来源于《江汉学术》期刊2019年06期)
朱武英,向冰凝[9](2019)在《你看,你看,作文的脸悄悄地在改变——接受美学观照下师生“同作互评共改”作文教学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接受美学所提出的"读者中心论""期待视野论""空白理论"等理论应用于初中写作教学中,采用"同作互评共改"作文教学模式,打破当前初中写作教学的困境,从而开辟一条新的写作教学之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积极性,切实可行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期刊2019年29期)
王婷婷[10](2019)在《基于“接受美学”对高中阅读教学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高中阅读教学在学生的高中语文学习中占据很重要的比例及影响,"接受美学"的引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拓宽学生的阅读视角,改变学生固有的阅读模式,对于教师开展阅读教学也有很大的帮助,可以拉开教师对于阅读教学的教学视野,对于高中的阅读教学具有不容忽视的借鉴及参考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华少年》期刊2019年29期)
接受美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中提到了"四力",分别为熏、浸、刺、提。四力中,"提"反映了读者接受程度的至高点,是四力中最为核心的观念,这是因为"提之力,自内而脱之使出"、"文字移人,至此而极","提"力满足了读者接受心理中突破现有生存状态的要求,是对自我狭隘世界的对抗和超越。同时,梁启超认为,关注读者接受心理是"提"力产生作用之重要条件,即作品应该具有趣味性——但决不包含"下等趣味","趣味"既是激发读者阅读兴味的具体方式方法,又是实现的目标,"提"的整个过程是以"趣味"为本质思维特征的。同时,作品应具有平易性、开放性。另外,"提"力的发生应以"崇高"为指向,注重社会功用,以发挥"新民"之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接受美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李佳琪.从接受美学分析《罗拉快跑》[J].明日风尚.2019
[2].赵楠.从梁启超“四力”说之“提”力看其接受美学[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文佳丽,魏家文.接受美学视域下的《流浪地球》电影改编[J].美与时代(下).2019
[4].贾蒙蒙.接受美学视阈下《小偷家族》中空镜头留白研究[J].美与时代(下).2019
[5].张晓黎,李天贤.接受美学视角下广告语修辞的汉译策略研究——以欧美化妆品广告为例[J].大众文艺.2019
[6].胡丁文.从沉迷到惊醒:《一一》后现代创作美学与接受审美之探[J].电影评介.2019
[7].曾小桐.艺术中的接受美学[J].美术大观.2019
[8].王新.论“图像吁请”:一种接受美学视角下的交互生成[J].江汉学术.2019
[9].朱武英,向冰凝.你看,你看,作文的脸悄悄地在改变——接受美学观照下师生“同作互评共改”作文教学模式研究[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
[10].王婷婷.基于“接受美学”对高中阅读教学的启示[J].中华少年.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