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黄绿绿僵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蛴螬,菌落,阿维菌素,金龟,发病率,切片,鉴定。
黄绿绿僵菌论文文献综述
张珏锋,陈建明,李芳,钟海英,吴鸿[1](2019)在《黄绿绿僵菌侵染褐飞虱的电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扫描电镜与半薄切片结合的方式观察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flavoviride)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虫体、卵块的侵染过程,并比较黄绿绿僵菌处理不同时长对褐飞虱卵块孵化率,及成虫、幼虫发育历期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绿绿僵菌在寄主褐飞虱体表不同结构区的入侵行为存在差异,易先从节间膜、体表的褶皱凹陷等部位产生附着胞,在体表长出菌丝和产孢,随后入侵寄主血腔,借助寄主的营养快速繁殖,导致菌体大量堆积在褐飞虱腹部引发其死亡。喷施于稻株表面的黄绿绿僵菌无法侵染产于稻株叶鞘组织内的褐飞虱卵块,但黄绿绿僵菌菌体可在离体褐飞虱卵块体表定殖并繁殖。黄绿绿僵菌处理褐飞虱种群的卵块孵化率集中在61.10%~72.67%,延长处理时间并未使寄主褐飞虱的卵块孵化率降低。不同处理时间的褐飞虱成虫、若虫历期与对照种群相比并无显着差异,说明黄绿绿僵菌处理并未对褐飞虱成虫、若虫发育历期造成影响。推测黄绿绿僵菌可侵染褐飞虱及其卵块,但所需时间较长,易受外界因子影响。因此,黄绿绿僵菌对褐飞虱的田间防控需结合外界影响因子制定合理的使用策略。(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刘思雨,薛锐,陈斌,杜广祖,李正跃[2](2018)在《黄绿绿僵菌Ma130821对暗黑鳃金龟幼虫的室内毒力及毒杀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浸渍法测定了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flavoviride菌株Ma130821对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幼虫的毒力,采用室内盆栽拌土法、环施法和穴施法施用黄绿绿僵菌Ma130821分生孢子粉,测定了该菌株对暗黑鳃金龟幼虫的毒杀效果。结果表明:黄绿绿僵菌菌株Ma130821对暗黑鳃金龟3龄幼虫的侵染致病效应可利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和参数估计分析,侵染效应常数为0. 597。接种后第3天该菌株对暗黑鳃金龟3龄幼虫的致死剂量LC_(50)和LC_(90)的对数值分别为9. 2182±0. 2968和11. 2291±0. 4385。在6. 20×108孢子/m L黄绿绿僵菌菌悬液对暗黑鳃金龟幼虫侵染致病的LT_(50)和LT_(90)分别为1. 5 d和3. 8 d。室内盆栽拌土法、环施法和穴施法施用黄绿绿僵菌菌株Ma130821分生孢子粉对暗黑鳃金龟3龄幼虫均具有良好的毒杀作用,其中拌土法施用后对暗黑鳃金龟幼虫的毒杀效果高于其他两种方法,拌土法、环施法和穴施法施用后对暗黑鳃金龟3龄幼虫的累积死亡率分别为95. 69%、84. 35%和57. 43%,累积僵虫率分别为99. 65%、98. 65%和99. 37%。综合以上结果,黄绿绿僵菌Ma130821对暗黑鳃金龟幼虫具有良好的毒力和毒杀作用,在暗黑鳃金龟的生防制剂开发中具有良好潜力。(本文来源于《环境昆虫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张珏锋,陈建明,舒金平,李芳,钟海英[3](2018)在《黄绿绿僵菌侵染对褐飞虱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测定了3个不同浓度(1.0×10~7、1.0×10~8和1.0×10~9孢子/m L)黄绿绿僵菌孢悬液处理的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体内的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 E)、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酚氧化酶(phenoloxidase,PO)以及尿酸与6种必需氨基酸含量随侵染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3个浓度绿僵菌溶液处理的褐飞虱种群体内Car E与GST含量在处理72 h后均呈现显着下调趋势;而CAT与SOD含量随着处理时间延长,呈现上升趋势,其中SOD 3个浓度处理至72 h时分别达到430.87、377.64和376.16 U/mg显着高于对照的276.63 U/mg;酚氧化酶PO含量在24和48 h内均无显着变化,直至72 h,1.0×10~9孢子/m L浓度处理褐飞虱种群体内PO含量上升至316.43 U/mg。结果显示,虽然低浓度处理褐飞虱种群体内产生大量尿酸的囤积,但同一处理褐飞虱种群体内的6种必需氨基酸含量未呈现显着降低趋势,当处理72 h后,1.0×10~7孢子/m L处理褐飞虱种群体内赖氨酸(Lys)与苏氨酸(Thr)含量反而突然上升至204.68和112.38μg/g。结果显示绿僵菌的侵染会对褐飞虱体内解毒酶、保护酶以及氨基酸含量等造成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薛锐,刘思雨,赵丽媛,王小云,葛文超[4](2018)在《黄绿绿僵菌Ma130821菌株的分子鉴定及产孢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鉴定从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塔甸镇玉米田自然罹病蛴螬分离培养获得的绿僵菌Ma130821种类,明确该菌株在害虫生防制剂开发应用的潜力。【方法】根据微生物菌落培养特征和产孢结构特征,结合ITS-5.8S DNA序列,对绿僵菌Ma130821进行种类鉴定,同时对其产孢特性进行研究。【结果】绿僵菌Ma130821为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flavoviride),该菌株Ma130821在大米、麦麸、玉米粒和稻壳基质上固相培养后均能生长和产孢,但产孢量不同。其中在大米基质上,黄绿绿僵菌的每克孢子含孢量和每克基质产孢数均为最高,同时所产孢子萌发率极显着高于其他培养基所产孢子(P<0.01),由此以大米为基质,系统研究了黄绿绿僵菌Ma130821菌株的产孢特性。发现在25℃条件下,黄绿绿僵菌在大米基质上每克孢子含孢量最高达到1.47×109个,极显着高于28℃和30℃(P<0.01),所产孢子在48 h时的萌发率达到100%;16 L∶8D光照条件下每克孢子粉产孢量高达5.07×108个,极显着高于14 L∶10 D光照条件下的产孢量,在第48小时时,16 L∶8 D条件下所产孢子的萌发率达到100%。【结论】从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塔甸镇玉米田自然罹病蛴螬分离培养获得绿僵菌Ma130821为黄绿绿僵菌(M. flavoviride)。以大米为固相产孢基质,在25℃、16 L∶8D的培养条件下最适宜该菌株分生孢子扩大培养。(本文来源于《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郑庆伟[5](2018)在《共生菌Arsenophonus能显着抑制黄绿绿僵菌对褐飞虱的致病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共生菌Arsenophonus、水稻和温度对褐飞虱黄绿绿僵菌发病率的影响,揭示影响褐飞虱黄绿绿僵菌发病的重要因子。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通过共生菌Arsenophonus(感染和未感染)与水稻品种(TN1、IR56和Mudgo)以及Arsenophonus与温度(21℃、23℃、25℃、27℃、29℃和31℃)两个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观察了喷黄绿绿僵(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8年03期)
朱欢欢,陈洋,万品俊,王渭霞,赖凤香[6](2017)在《共生菌Arsenophonus、水稻品种和温度对褐飞虱黄绿绿僵菌发病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共生菌Arsenophonus、水稻和温度对褐飞虱黄绿绿僵菌发病率的影响,揭示影响褐飞虱黄绿绿僵菌发病的重要因子。【方法】通过共生菌Arsenophonus(感染和未感染)与水稻品种(TN1、IR56和Mudgo)以及Arsenophonus与温度(21℃、23℃、25℃、27℃、29℃和31℃)两个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观察喷黄绿绿僵菌孢子悬浮液后不同时间褐飞虱黄绿绿僵菌的发病率。【结果】喷黄绿绿僵菌孢子悬浮液后,不同水稻品种上褐飞虱发病率均以含Arsenophonus的试虫较低,而不同温度下的褐飞虱发病率则仅喷菌处理后第3 d和5 d时在25℃、27℃和29℃时含Arsenophonus的试虫发病率显着较低,其他温度下无显着差异。双因素方差结果表明,Arsenophonus与水稻品种双因素试验中均以含Arsenophonus褐飞虱黄绿绿僵菌的发病率显着较低,而Arsenophonus与温度双因素试验中仅在喷菌处理后第3 d、5 d以含Arsenophonus褐飞虱黄绿绿僵菌的发病率显着较低。温度显着影响褐飞虱的发病率,23℃~29℃条件下褐飞虱的发病率较高,LT50较短,为黄绿绿僵菌侵染褐飞虱的适温范围。其中,27℃时发病率最高,LT50最短,最为适宜;31℃和21℃条件下褐飞虱发病率较低,LT50较长,不利于黄绿绿僵菌对褐飞虱的侵染。温度还影响含Arsenophonus与不含Arsenophonus试虫LT50的相对大小。其中,含Arsenophonus试虫LT50在27℃、29℃时相对较长,在其他温度下则相同甚至较短。【结论】共生菌Arsenophonus显着抑制黄绿绿僵菌对褐飞虱的致病力,且该作用受到温度的显着影响;温度亦显着影响褐飞虱的黄绿绿僵菌发病率,而水稻品种以及Arsenophonus和水稻品种间、Arsenophonus和环境温度间的交互作用均无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水稻科学》期刊2017年06期)
刘思雨,杜广祖,户艳霞,王新中,肖关丽[7](2017)在《暗黑鳃金龟幼虫生防黄绿绿僵菌Ma130821菌株的室内培养条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云南省玉溪市塔甸镇玉米地自然罹病的暗黑鳃金龟幼虫僵虫上分离纯化获得了黄绿绿僵菌Ma130821,为了弄清该菌株培养条件,为蛴螬生物制剂开发应用提供依据,本研究在室内测定了该菌株在PDA和SDAY培养基上的生长繁殖情况及在不同pH、温度、光照条件下培养特征及产孢特性。结果表明:黄绿绿僵菌Ma130821菌株在PDA和SDAY两种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但在PDA培养基上产孢时间早于SDAY,其中在PDA和SDAY培养基上分别于第6天和9天开始产孢。在25℃时生长最好,平均直径日增量为0.24 cm/d,第4天时就开始产孢且产孢量最高,为1.091×10~7孢子/cm~2。在16 L∶8 D的光周期条件下菌落生长最快,产孢时间最早,且产孢量最大。pH 6.5最适宜该黄绿绿僵菌菌株的生长及产孢。综合以上结果,PDA培养基可用于黄绿绿僵菌Ma130821菌株的室内培养,最适培养条件为pH 6.5、25℃、16 L∶8 D。该研究结果将为蛴螬生防黄绿绿僵菌Ma130821制剂的开发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环境昆虫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朱欢欢[8](2017)在《褐飞虱内共生菌Arsenophonus对黄绿绿僵菌毒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是我国水稻上的主要害虫,黄绿绿僵菌是其重要的病原真菌。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褐飞虱内生共生菌Arsenophonus可抑制黄绿绿僵菌对褐飞虱的毒力。已有研究表明,影响黄绿绿僵菌毒力的因素较多,除病原菌自身毒力外,还有环境温度、菌株保存方法等因素。此外,水稻品种抗性不利于宿主昆虫——褐飞虱的生长发育,是否进而影响黄绿绿僵菌对褐飞虱的毒力也值得关注。为此,本研究在筛选黄绿绿僵菌菌株和探索其保存方法的基础上,就共生菌Arsenophonus对黄绿绿僵菌毒力的影响及其与环境温度、水稻品种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通过褐飞虱体内血细胞类型与数量的观察初步探讨了共生菌Arsenophonus影响黄绿绿僵菌毒力的机制。1、黄绿绿僵菌菌株的分离鉴定、毒力测定及保存方法比较:从田间病虫分离到一株褐飞虱黄绿绿僵菌菌株,利用ITS4/ITS5进行基因的克隆、测序和序列比对,从而确定该菌株与黄绿绿僵菌ARSEF 1764相关序列的相似性为99%,可确定为ARSEF 1764菌株。该菌株对褐飞虱有较强的毒力,处理后9 d的褐飞虱发病率达73.5%。比较了滤纸片法和PDA平板法对黄绿绿僵菌的保存效果,发现采用两种方法保存的F_4代菌株对褐飞虱的毒力有明显差异,褐飞虱喷菌处理后7d发病率分别为63%和23%,表明滤纸片法的保存效果明显较好。2、Arsenophonus对黄绿绿僵菌毒力的影响及其与水稻品种和温度的关系:喷施黄绿绿僵菌孢子悬浮液后,不同水稻品种上黄绿绿僵菌发病率均以含Arsenophonus的褐飞虱(下文简称BPH++)较低,而不同温度下的黄绿绿僵菌发病率则仅在25℃、27℃和29℃时于喷菌后第3 d和5 d时BPH++的发病率显着较低,其它温度下无显着差异。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Arsenophonus与水稻品种双因素试验中均以BPH++黄绿绿僵菌的发病率显着较低,而Arsenophonus与温度双因素试验中仅在喷菌处理后第3 d、5 d以BPH++黄绿绿僵菌的发病率显着较低。温度显着影响褐飞虱的发病率,23℃~29℃为黄绿绿僵菌侵染褐飞虱的适温范围,其中27℃时最为适宜;31℃和21℃条件时黄绿绿僵菌对褐飞虱毒力相对较弱。温度还影响BPH++与BPH--(不含Arsenophonus)试虫LT_(50)的相对大小,其中27℃、29℃时BPH++试虫的LT_(50)长于BPH--,在其它温度条件下则相同甚至较短。由上可知:共生菌Arsenophonus显着抑制黄绿绿僵菌对褐飞虱的毒力,且该作用受到温度的显着影响;温度亦显着影响黄绿绿僵菌对褐飞虱的毒力,而水稻品种以及Arsenophonus和水稻品种间、Arsenophonus和环境温度间的交互作用均无显着影响。3、Arsenophonus对黄绿绿僵菌处理的褐飞虱血细胞的影响:明确褐飞虱的3种血细胞种类,即浆血胞、粒血胞和脂血胞,其中浆血胞最多,粒血胞次之,脂血胞最少。BPH++、BPH--试虫的血细胞构成种类一致,褐飞虱体内3种血细胞数量均以浆血胞最多,粒血胞次之,脂血胞最少。黄绿绿僵菌处理后不同时间,不同血细胞数量的变化规律明显不同,其中,浆细胞数量在喷菌处理后1~5 d的褐飞虱体内显着升高,且BPH++试虫高于BPH--试虫,并在第2 d两者之间差异极显着;粒细胞和脂细胞数量则仅在黄绿绿僵菌处理初期有显着差异,且第0 d和1 d BPH--试虫显着高于BPH++试虫。推测浆细胞在褐飞虱应对黄绿绿僵菌感染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且Arsenophonus能进一步激发该作用;粒细胞和脂细胞的作用较不明显。综上所述,本文分离获得了对褐飞虱有较高毒力的黄绿绿僵菌ARSEF 1764,滤纸片法适合其长期保存;褐飞虱感染Arsenophonus对黄绿绿僵菌的毒力有明显抑制作用,且该作用受环境温度的显着影响,但似与水稻品种无关。褐飞虱体内的浆细胞可能参与Arsenophonus对黄绿绿僵菌的褐飞虱毒力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Arsenophonus在黄绿绿僵菌致病褐飞虱过程中作用和机制,进而为利用黄绿绿僵菌控制褐飞虱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7-05-01)
刘刚[9](2016)在《黄绿绿僵菌分生孢子悬乳剂与低剂量阿维菌素联合防治Q型烟粉虱效果好》一文中研究指出烟粉虱是重要的入侵农业害虫,已对众多常规杀虫剂产生了高度抗性。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中国烟草总公司青州烟草研究所、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等单位合作,针对烟粉虱的高效治理问题,通过室内和田间联合应用昆虫病原真菌与化学农药,评价其是否对烟粉虱防治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以便为烟粉虱的有效防控提供新的途径。研究人员在前期试验已经筛选到一株对Q型烟粉虱毒力较高的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flavoviride)菌株(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6年19期)
李茂业,陈德鑫,林华峰,李世广,潘敬[10](2016)在《黄绿绿僵菌悬乳剂与低剂量阿维菌素对Q型烟粉虱的联合防治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烟粉虱(Bemisia tabaci)是重要的入侵农业害虫,已对众多常规杀虫剂产生了高度抗性。论文针对烟粉虱的高效治理问题,通过室内和田间联合应用昆虫病原真菌与化学农药,评价其是否对烟粉虱防治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为烟粉虱的有效防控提供新的途径。【方法】在前期试验已经筛选到一株对Q型烟粉虱毒力较高的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flavoviride)菌株Mf96基础上,先于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喷雾法,在3个浓度梯度(1.0×10~8、1.0×10~7、1.0×10~6个孢子/mL)的黄绿绿僵菌(Mf96)分生孢子悬乳剂中添加1.8%阿维菌素WP,分别配制成含0、15、30、45和60μg·mL~(-1)剂量的1.8%阿维菌素WP溶液,并喷到Q型烟粉虱2龄若虫体表,检测其死亡率。在体视显微镜下记录单位面积内的孢子沉积数量。田间试验中,分别将黄绿绿僵菌Mf96菌株悬乳剂(1.0×10~8个孢子/mL)和1.8%阿维菌素WP(60μg·mL~(-1))单用和混用后喷施于NC95烟草上,评价其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结果】实验室条件下,Mf96菌株悬乳剂从第4天到第8天对"Q型"烟粉虱2龄若虫的LC50从1 376降至183个孢子/mm~2。Mf96菌株与阿维菌素(60μg·mL~(-1))混合作用7 d后,真菌LC50从378降至46个孢子/mm~2。低剂量的阿维菌素对黄绿绿僵菌Mf96菌株的分生孢子和菌丝生长没有影响。不同浓度黄绿绿僵菌(低、中、高)孢子悬乳剂分别与不同浓度阿维菌素(0、15、30、45和60μg·mL~(-1))复配处理后,Q型烟粉虱2龄若虫有不同僵虫率,其中以阿维菌素30μg·mL~(-1)与黄绿绿僵菌高浓度悬乳剂复配处理Q型烟粉虱2龄若虫产生的僵虫率最高,达86.8%。对照(悬乳剂基础配方)和单独喷施阿维菌素处理中未见到僵虫。田间喷施真菌孢子悬乳剂、药剂和菌药混剂后5 d和10 d,菌药混用的Q型烟粉虱若虫虫口减退率均最高,分别为53.6%和85.7%;5个随机抽查时间得到校正防效变化趋势与虫口减退率趋势一致,25 d菌药混用的校正防效在所有处理中最高,达88.9%;5个随机抽查时间得到的对照组虫口减退率均为负值。【结论】黄绿绿僵菌Mf96菌株与阿维菌素联合在实验室和田间防治Q型烟粉虱均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因此,利用黄绿绿僵菌Mf96分生孢子悬乳剂与低剂量1.8%阿维菌素WP联合防治Q型烟粉虱是一项新的有效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13期)
黄绿绿僵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浸渍法测定了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flavoviride菌株Ma130821对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幼虫的毒力,采用室内盆栽拌土法、环施法和穴施法施用黄绿绿僵菌Ma130821分生孢子粉,测定了该菌株对暗黑鳃金龟幼虫的毒杀效果。结果表明:黄绿绿僵菌菌株Ma130821对暗黑鳃金龟3龄幼虫的侵染致病效应可利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和参数估计分析,侵染效应常数为0. 597。接种后第3天该菌株对暗黑鳃金龟3龄幼虫的致死剂量LC_(50)和LC_(90)的对数值分别为9. 2182±0. 2968和11. 2291±0. 4385。在6. 20×108孢子/m L黄绿绿僵菌菌悬液对暗黑鳃金龟幼虫侵染致病的LT_(50)和LT_(90)分别为1. 5 d和3. 8 d。室内盆栽拌土法、环施法和穴施法施用黄绿绿僵菌菌株Ma130821分生孢子粉对暗黑鳃金龟3龄幼虫均具有良好的毒杀作用,其中拌土法施用后对暗黑鳃金龟幼虫的毒杀效果高于其他两种方法,拌土法、环施法和穴施法施用后对暗黑鳃金龟3龄幼虫的累积死亡率分别为95. 69%、84. 35%和57. 43%,累积僵虫率分别为99. 65%、98. 65%和99. 37%。综合以上结果,黄绿绿僵菌Ma130821对暗黑鳃金龟幼虫具有良好的毒力和毒杀作用,在暗黑鳃金龟的生防制剂开发中具有良好潜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黄绿绿僵菌论文参考文献
[1].张珏锋,陈建明,李芳,钟海英,吴鸿.黄绿绿僵菌侵染褐飞虱的电镜观察[J].浙江农业学报.2019
[2].刘思雨,薛锐,陈斌,杜广祖,李正跃.黄绿绿僵菌Ma130821对暗黑鳃金龟幼虫的室内毒力及毒杀作用研究[J].环境昆虫学报.2018
[3].张珏锋,陈建明,舒金平,李芳,钟海英.黄绿绿僵菌侵染对褐飞虱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
[4].薛锐,刘思雨,赵丽媛,王小云,葛文超.黄绿绿僵菌Ma130821菌株的分子鉴定及产孢特性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8
[5].郑庆伟.共生菌Arsenophonus能显着抑制黄绿绿僵菌对褐飞虱的致病力[J].农药市场信息.2018
[6].朱欢欢,陈洋,万品俊,王渭霞,赖凤香.共生菌Arsenophonus、水稻品种和温度对褐飞虱黄绿绿僵菌发病率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2017
[7].刘思雨,杜广祖,户艳霞,王新中,肖关丽.暗黑鳃金龟幼虫生防黄绿绿僵菌Ma130821菌株的室内培养条件的研究[J].环境昆虫学报.2017
[8].朱欢欢.褐飞虱内共生菌Arsenophonus对黄绿绿僵菌毒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
[9].刘刚.黄绿绿僵菌分生孢子悬乳剂与低剂量阿维菌素联合防治Q型烟粉虱效果好[J].农药市场信息.2016
[10].李茂业,陈德鑫,林华峰,李世广,潘敬.黄绿绿僵菌悬乳剂与低剂量阿维菌素对Q型烟粉虱的联合防治作用[J].中国农业科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