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文精神论文-任丽梅

中华人文精神论文-任丽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华人文精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优秀传统,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人生修养,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大同,人文关怀,“格物致知”,人生价值观

中华人文精神论文文献综述

任丽梅[1](2019)在《中华人文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虽历经艰难曲折,但前赴后继、励精图治,终于凤凰涅盘,中华民族的崛起和伟大复兴指日可待。中国的跨越式发展并不是单纯的经济行为,在经济现象的背后是中华人文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历史实践证明,一个民族无(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10-30)

蔡劲松[2](2018)在《山水艺术与中华人文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山水艺术,一直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特殊的值得深入探讨的领域。一方面,在中国经典人文艺术的生长延续中,“山水”不仅寓指自然的空间和时间的长度,它从古至今尤其是魏晋以来,就以一种不可替代的艺术表现形态进入源远流长的中华艺术史视野,进而演进为历代文人画家的生命(本文来源于《人民政协报》期刊2018-12-30)

刘跃进[3](2018)在《中华人文精神及其时代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场合深刻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认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纵览世界史,一个民族的崛起或复兴,常常以民族文化的复兴和民族精神的崛起为(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报》期刊2018-12-10)

陈桂蓉[4](2018)在《习近平“两创”方针与中华人文精神的跃升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提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针,深刻揭示了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基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两创"方针的指导和引领下,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实践如火如荼,是近百年来的一次质的飞跃。"两创"方针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把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文化繁荣兴盛的立场和目的,将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支撑,在推动中华人文精神跃升中彰显时代价值。(本文来源于《理论与评论》期刊2018年06期)

李焕有[5](2018)在《乡村旅游元素彰显的中华人文精神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当下,乡村休闲文化旅游方兴未艾。为提高旅游的文化含量,通过旅游达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从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和贵中尚和等四个方面,探索乡村旅游元素所蕴含的中华人文精神,进而提高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本文来源于《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宋冬梅[6](2018)在《礼乐、秩序与中华人文精神——以儒家礼乐思想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儒家的礼乐思想属于政治伦理范畴,从西周时期它就不是单纯的形而上的意识形态,而是规范人们日常生活具体行为的基本规则,也是古代社会的基本法则。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荀子逐步将礼乐文化升华为全社会普遍接受和认可的社会价值观念;历代封建王朝将礼乐思想转化为礼乐制度,起到治国与化民的作用。礼乐文化的本质在于人的生命关怀与秩序要求的融合,是中华文化的根基,汲取传统礼乐文明中与现代精神相契合的部分,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将使礼乐文化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本文来源于《首届“中华传统文化与华夏文明探源”国际论坛论文集》期刊2018-10-01)

田学斌[7](2018)在《中国奇迹与中华人文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叁中全会为肇端,中国经过连续40年的改革开放,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自秦统一中国进入封建社会,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十分缓慢,被称为“超稳定结构”。而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什么呈现出跨越发展的态势(本文来源于《学习时报》期刊2018-08-15)

张维欢[8](2017)在《《中华人文精神》英译实践研究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在经济、军事以及文化方面都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特色传统文化的“走出”显得尤为重要。这其中,作为文化传播的桥梁,翻译的作用更是不容小觑。《中华人文精神》由张岂之先生创作,并于1997年出版发行,本翻译实践报告是在该书第叁、四章内容的中译英翻译实践活动的基础之上形成的。本篇报告由四章内容构成:第一章是关于《中华人文精神》翻译任务的描述,包括翻译内容的概述以及翻译目的及意义;第二章是翻译过程的描述,包括译前准备、翻译过程以及译后事项的处理;第叁章是关于《中华人文精神》翻译行为研究,涉及翻译美学理论的介绍以及该理论在本实践中的具体应用;第四章则是翻译案例的分析与研究,同时也是本实践报告的核心部分。本实践报告中,笔者以翻译美学理论为指导,对中文的章节标题、文化特色词语等词汇的翻译,短句以及古汉语的翻译,修辞中的象征与比喻等方面着手进行研究,力争做到行文流畅。最后,笔者将根据此次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通过此次翻译实践,笔者认识到优秀的译文是建立在译者深厚的汉英两种语言功底之上,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全面完成的翻译实践。在整个翻译活动中,这两个因素缺一不可。(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7-06-30)

孙瑞琪[9](2017)在《大学生中华人文精神培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大学生数量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大学生专业素质很硬,但也缺乏中华人文精神涵养,不仅体现在其精神面貌上,也体现在其行为处事上。在培养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同时兼顾培育其中华人文精神。使之成为真正的全面发展人才,为历史进程做出向前推动的贡献。(本文来源于《祖国》期刊2017年11期)

张岂之[10](2016)在《中华人文精神的精髓及其现代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人文精神的内容很多,她的精髓可以归之于民族精神和创造精神这两点。中华民族经历了几千年时间的考验和兴衰变化,而一直能稳固地凝聚在一起,并保持一个伟大民族的生机与活力。中华民族的历史从来没有中断过,而是连绵不断,经历风雨沧桑,有过兴旺发达和暂时衰落的历史命运。中华民族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在近代几乎遭受过所有列强的欺凌和宰割,但从来没有被任何一个侵略者完全吞并或(本文来源于《月读》期刊2016年10期)

中华人文精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山水艺术,一直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特殊的值得深入探讨的领域。一方面,在中国经典人文艺术的生长延续中,“山水”不仅寓指自然的空间和时间的长度,它从古至今尤其是魏晋以来,就以一种不可替代的艺术表现形态进入源远流长的中华艺术史视野,进而演进为历代文人画家的生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华人文精神论文参考文献

[1].任丽梅.中华人文精神的传承与弘扬[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2].蔡劲松.山水艺术与中华人文精神[N].人民政协报.2018

[3].刘跃进.中华人文精神及其时代意义[N].中国文化报.2018

[4].陈桂蓉.习近平“两创”方针与中华人文精神的跃升实践[J].理论与评论.2018

[5].李焕有.乡村旅游元素彰显的中华人文精神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6].宋冬梅.礼乐、秩序与中华人文精神——以儒家礼乐思想为中心[C].首届“中华传统文化与华夏文明探源”国际论坛论文集.2018

[7].田学斌.中国奇迹与中华人文精神[N].学习时报.2018

[8].张维欢.《中华人文精神》英译实践研究报告[D].西北大学.2017

[9].孙瑞琪.大学生中华人文精神培育研究[J].祖国.2017

[10].张岂之.中华人文精神的精髓及其现代价值[J].月读.2016

标签:;  ;  ;  ;  ;  ;  ;  ;  ;  ;  

中华人文精神论文-任丽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