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碳物质论文_鞠园华,杨夏捷,彭徐剑,马远帆,郭林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含碳物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气溶胶,元素,物质,氢化物,炉灰,基线,太原。

含碳物质论文文献综述

鞠园华,杨夏捷,彭徐剑,马远帆,郭林飞[1](2018)在《福建省4种主要乔木枝叶燃烧含碳物质排放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森林可燃物燃烧释放的大量含碳物质对大气环境和生态系统碳平衡具有重要影响,揭示森林可燃物燃烧的含碳物质排放特性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运用自主设计的生物质燃烧系统,模拟福建省4种主要乔木树种——马尾松、杉木、樟树、桉树的枝、叶燃烧,分析其在不同燃烧状态(阴燃、明燃)下含碳气体(CO、CO2、CxHy)和PM2.5的排放因子(分别以EFCO2、EFCO、EFCx Hy、EFPM2.5表示)及PM2.5中的碳质组分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马尾松、杉木、樟树、桉树燃烧排放的含碳气体、PM2.5的排放因子及PM2.5的碳质组分在不同燃烧状态下差异较大,阴燃时EFCO2、EFCO、EFCx Hy、EFPM2.5平均值在分别为(1 400.7±76.5)(297.6±16.2)(25.2±3.9)(23.9±4.3)g/kg,明燃时分别为(1 582.8±73.2)(253.6±16.1)(17.2±3.7)(8.4±2.8)g/kg,除CO2外其他多为阴燃显着高于明燃.针叶树种(杉木、马尾松)枝、叶在阴燃时EFPM2.5高于阔叶树种(樟树、桉树),而明燃时差异相对较小.PM2.5中OC(有机碳)、EC(元素碳)、TC(OC+EC)的质量分数阴燃时分别为45.6%、12.0%、57.6%,明燃时分别为42.9%、17.6%、60.5%.EFOC/EFPM2.5、EFEC/EFPM2.5、EFOC/EFEC在两种燃烧状态下具有不同的特征,其特征值可作为区分不同燃烧源或不同燃烧状态的指标;EFOC/EFPM2.5在明燃和阴燃时差异不大,平均值分别为0.49、0.46;EFEC/EFPM2.5明燃显着高于阴燃,平均值分别为0.18、0.12;4种乔木的枝、叶燃烧的EFOC/EFEC明燃低于阴燃,平均值分别为2.59和4.01.在两种燃烧状态下OC与PM2.5的排放因子均呈显着相关.研究显示,不同燃烧条件以及不同燃料燃烧对排放含碳物质具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研究》期刊2018年07期)

蒋韵,华蕾,徐洪俊[2](2017)在《含碳物质燃烧产物的探究实验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沪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对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仅通过文字表述,而缺少实验验证的不足,设计了一套便于观察含碳物质从完全燃烧到不完全燃烧整个过程的实验装置,并通过实验现象和数字化仪器,直观感知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生成。(本文来源于《化学教与学》期刊2017年08期)

王荔,马嫣,郑军,王振,周瑶瑶[3](2015)在《南京北郊PM_(2.5)中含碳物质和水溶性离子的污染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南京市北郊四季细粒子中含碳组分与水溶性离子的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于2012年8月~2013年6月期间在南京北郊采样点采集PM2.5样品。利用DRI Model 2001A热/光碳分析仪对有机碳(OC)与元素碳(EC)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PM2.5、OC、EC的质量浓度均是冬季最高、夏季最低,PM2.5的日平均值为122.7±75.2μg/m3,OC和EC的日平均值分别为(15.4±8.0)μg/m3和(3.6±1.8)μg/m3,含碳物质占PM2.5总质量的11%~40%。OC与EC在秋季和冬季有较好的相关性(r2分别为0.86和0.83),表明其来源相似;春季和夏季的相关性较低(r2分别为0.47和0.53),可能原因是有较多二次有机碳(SOC)生成致其来源复杂。利用EC示踪法对SOC的含量进行了估算,夏季SOC占OC的比例最高,达到了44.6%,可见高温与强烈的光照有利于SOC的形成。利用戴安离子色谱对PM2.5中的阴离子SO42-、NO3-、F-、Cl-、HCOO-、CH3COO-和C2O42-,阳离子Na+、NH4+、K+、Mg2+、Ca2+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溶性离子占PM2.5总质量的20%~60%,SO42-、NO3-、NH4+二次离子是南京市郊PM2.5中主要的无机离子。(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5年17期)

黄智敏[4](2015)在《某生物质锅炉飞灰含碳量高原因分析与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及对现场运行工况的了解,分析一下造成飞灰含碳量高的原因及应该采取的技术措施。(本文来源于《科技展望》期刊2015年06期)

牛玉芳,姚杰,盛沈俊[5](2014)在《KBr压片法对所测含碳类黑色固体物质红外光谱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含碳类黑色固体样品在红外光谱中的强烈吸收,采用KBr压片法测定此类样品往往信号很弱。首先对图谱进行基线校正可提高样品的表观检测信号,然后必须考虑KBr本身对红外光谱的吸收。通过以KBr作参比可避免其对样品吸收峰所产生的干扰,从而更好地揭示它们的结构信息。(本文来源于《第十八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4-10-31)

吴梦龙[6](2014)在《南京地区大气气溶胶中含碳物质特征及同位素示踪》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2011年1、4、7、10四个月分别代表冬、春、夏、秋四个季节,在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和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分粒径采集了南京地区大气气溶胶样品,研究了气溶胶颗粒物污染特征、细粒子酸度及其与乙二酸和相关离子的关联、有机碳和元素碳组成及粒径分布特征、主要污染源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组成特征以及利用同位素示踪法追踪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南京地区大气气溶胶细粒子和粗粒子浓度水平超过我国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规定的浓度限值,颗粒物污染严重;PM21和PM2.1-10呈现相同的季节变化规律:冬季>春季>秋季>夏季;(2)结合气溶胶细粒子酸度和乙二酸以及相关离子关系表明南京地区大气气溶胶细粒子主要呈现酸性,颗粒物中的盐类增加可以有效降低气溶胶酸度并增加颗粒物对降水酸化的缓冲能力,有效遏制酸雨形成;(3)南京市气溶胶PM21中OC、EC浓度南师低于南化,郊区工业区碳质污染更加严重;南师和南化无论OC还是EC,均在冬春季达到最大值,同时OC、EC均在夏季达到最低;两地细粒子中SOC所占比例均在夏季达到了峰值;两地OC、EC在<0.43μm粒径段中平均质量浓度最高,含碳物质主要集中在细粒径段;基于OC与EC粒径对数分布、OC/EC及相关性分析表明南京地区大气细粒子中OC、EC主要来自尾气排放和燃煤,而粗粒子中OC、EC除与尾气排放及燃煤源有关外,还与生物质燃烧及烹调排放关联;(4)利用δ13C作为气溶胶中碳质的特征化学指纹,结合不同污染源δ13C组成特征,南京市区气溶胶细粒子中碳质主要源于汽油车尾气排放,郊区工业区细粒子中碳质主要源于尾气和工业排放;冬春季还与燃煤排放、C3和C4植物燃烧排放及地质源排放等来源有关;后向轨迹模型显示南京地区冬春两季气溶胶中碳质主要来自本地排放和远距离输送,而夏秋两季气溶胶中碳质以本地排放源贡献为主。(本文来源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14-06-01)

吴广,李建平,王斌斌,卫阳阳[7](2014)在《高喷煤比时期高炉炉尘灰中含碳物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喷煤炉的量一旦增加,重力灰和瓦斯泥里面的碳含量也会随之而不断增加。对高喷煤比时期,高炉炉尘灰中的含碳物质进行研究,可以为高喷煤比时期的高炉顺产、低消耗提高一定的参考依据。笔者根据实际情况,针对高喷煤比时期高炉炉尘灰中含碳物质进行了研究,希望能为广大的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企业改革与管理》期刊2014年06期)

闫世明,孟昭阳,王雁,张怀德[8](2013)在《太原冬季大气颗粒物中含碳物质与气象条件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2005年12月至2006年2月在太原市区持续观测了气溶胶细粒子PM_(2.5),并应用Sunset碳分析仪进行了元素碳(Elemental Carbon,EC)和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的测定。并对观测同期的各种气象条件对PM_(2.5)、OC和EC的浓度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气象条件对PM_(2.5)、OC、EC浓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大雾天气、能见度、相对湿度、风速和降雪是影响碳气溶胶浓度变化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期刊2013-08-01)

曹琳琳[9](2013)在《金属氢化物催化含碳氧双键类物质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人类活动(如化石燃料的燃烧)影响,近年来二氧化碳含量猛增,导致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因此把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用的化学品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课题主要研究过渡金属铱螯合络合物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成甲酸和新型铁螯合络合物催化二氧化碳的氢化反应。甲酸可以作为储氢材料,一种转化为甲醇的先驱,或者一种燃料。本论文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了过渡金属氢化物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的反应机制,揭示了催化循环反应历程,解释与实验相关的现象,讨论了催化剂的结构和活性关系,为设计高效、新颖的催化剂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有机锡氢化物在某些有机合成反应具备可操作性强、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此外,它的外层轨道较容易接受电负性比较强的原子,所以更广泛的应用于自由基环化反应,并且使得环化反应具有高效的区域选择性。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我们使用密度泛函(DFT)理论模拟了过渡金属铱的螯合络合物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成甲酸盐反应,及其对机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计算结果显示,整个催化循环反应包括了叁个步骤。第一步是Ir-H键上的负氢转移到二氧化碳中的中心碳原子上生成含有甲酸配体的铱螯合物。第二步是甲酸根阴离子从Hydridoformatoiridium络合物中离去,生成阳离子络合物[(POCOP)IrH(MeCN)_2]+和[(PCP)IrH(MeCN)_2]+。甲酸根阴离子的生成在气相中不发生反应,而溶剂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氧化碳转化成甲酸根阴离子的反应这一过程中,水和甲酸根阴离子形成了氢键。最后一步是催化剂的再生。催化剂再生过程,自然价键轨道理论(NBO)验证了非经典共价氢键的存在。目前我们所做的理论计算已经很好的解释了实验观察到的有关现象。我们希望这些理论计算结果可以为科学家们设计新型高效的催化还原二氧化碳成甲酸或者甲酸盐反应的电催化剂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2)我们采用了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trans-[(tBu-PNP)Fe(H)_2(CO)]催化二氧化碳的氢化反应,并对机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理论计算结果表明,整个催化循环反应可分为叁个步骤。第一步生成含有甲酸配体的新型铁螯合物。这一步是通过二氧化碳插入反应实现的。第二步铁螯合物[(tBu-PNP)Fe(H)(CO)(η1-OOCH)]络合物发生消去反应,甲酸根阴离子脱离,生成水分子配位的阳离子Int3。甲酸根阴离子的生成在气相中不发生反应,而水溶剂起到了重要作用。最后一步是催化剂的再生。双氢分子取代水分子配位到Int3的中心铁原子生成Int4,当OH-靠近Int4发生脱芳构化作用和随后的质子迁移,释放出催化剂Fe-Cat。(3)我们用密度泛函(DFT)理论对N-环己烯基-N-苯甲基乙酰胺旋转异构及Bu3SnH催化的五桥环化自由基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对于N-cycloalkenyl-N-benzyl乙酰胺,N-alkenyl键的旋转对手性转移和反应产物及产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此体系中,单键的旋转加强了反应的立体选择性。通过控制单键的旋转来达到获得高选择性及产率的产物是有可能的。理论计算表明,此体系存在两种竞争性反应,双分子捕获和环化反应,环化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小于双分子捕获过程。且2b的环化通道是最优反应通道,反应遵循:cycb>cyca>bim。(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3-04-06)

王杨君,董亚萍,冯加良,管晶晶,赵伟[10](2010)在《上海市PM_(2.5)中含碳物质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上海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中含碳物质的浓度及其影响因素,于2007年12月~2008年12月间在上海市的市区(徐家汇)和工业区(宝山)采样点分别采集了130多个PM2.5样品,应用DRI碳分析仪采用IMPROVE-TOR方法测定了样品中的有机碳(OC)、元素碳(EC)的含量.结果显示,OC和EC的季节平均浓度值冬季最高,夏季最低.上海市市区采样点PM2.5中OC和EC的年平均浓度为8.10μg.m-3和3.91μg.m-3,而工业区为11.91μg.m-3和4.69μg.m-3,高于市区;OC/EC比值在市区和工业区分别为2.01和2.42.OC和EC在4个季节都有较强的相关性(R2为0.52~0.87),其中冬季的相关性最高(R2为0.87,0.80),春季最低(R2为0.52,0.58),这与春季时上海的风向多变、污染物来源复杂有关.应用OC/EC比值法对二次有机碳(SOC)的含量进行了估算,SOC的年平均浓度在市区和工业区分别为2.72和5.07μg.m-3,占OC含量的30%左右,SOC对OC的贡献率夏季最高(约40%),这与夏季温度高、光照强烈有利于光化学反应进行的情况一致.降水对OC和EC的浓度有较明显的影响,冬季无降水天气的OC和EC平均浓度是雨雪天气时的2倍以上,而夏季有降水和无降水天气时OC和EC的浓度没有明显区别,这可能与夏季降水发生时大气稳定度较高有关.降水天气时OC/EC及SOC/OC比值明显降低.(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0年08期)

含碳物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沪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对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仅通过文字表述,而缺少实验验证的不足,设计了一套便于观察含碳物质从完全燃烧到不完全燃烧整个过程的实验装置,并通过实验现象和数字化仪器,直观感知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生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含碳物质论文参考文献

[1].鞠园华,杨夏捷,彭徐剑,马远帆,郭林飞.福建省4种主要乔木枝叶燃烧含碳物质排放特性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18

[2].蒋韵,华蕾,徐洪俊.含碳物质燃烧产物的探究实验设计[J].化学教与学.2017

[3].王荔,马嫣,郑军,王振,周瑶瑶.南京北郊PM_(2.5)中含碳物质和水溶性离子的污染特性[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

[4].黄智敏.某生物质锅炉飞灰含碳量高原因分析与对策[J].科技展望.2015

[5].牛玉芳,姚杰,盛沈俊.KBr压片法对所测含碳类黑色固体物质红外光谱图的影响[C].第十八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4

[6].吴梦龙.南京地区大气气溶胶中含碳物质特征及同位素示踪[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4

[7].吴广,李建平,王斌斌,卫阳阳.高喷煤比时期高炉炉尘灰中含碳物质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

[8].闫世明,孟昭阳,王雁,张怀德.太原冬季大气颗粒物中含碳物质与气象条件关系[C].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2013

[9].曹琳琳.金属氢化物催化含碳氧双键类物质的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10].王杨君,董亚萍,冯加良,管晶晶,赵伟.上海市PM_(2.5)中含碳物质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科学.2010

论文知识图

甲基硅酸钠的红外光谱图锂离子电池结构示意图碳钢在水体中不同形态含氮物质中的腐...–4纤维素生物质直接酸催化醇解转化合成...纯物质和有机物合金凝固组织复合物热裂解残余物的...

标签:;  ;  ;  ;  ;  ;  ;  

含碳物质论文_鞠园华,杨夏捷,彭徐剑,马远帆,郭林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