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身份认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身份,哈尔滨,农民工,舆情,芭蕾舞团,华人,马来西亚。
身份认同论文文献综述
本报记者,封娇[1](2019)在《哈芭 积淀百年的城市新名片》一文中研究指出冬日的白雪皑皑中,仙境般的哈尔滨走红全国。就在这样的仙境里,一群足尖上的舞蹈精灵即将迎来初次绽放。在柴可夫斯基美轮美奂的《冬日梦幻》中,颇受瞩目的哈尔滨芭蕾舞团即将面向世界首秀。作为国内第13支芭蕾舞团,哈尔滨芭蕾舞团的创建不仅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本文来源于《哈尔滨日报》期刊2019-12-29)
施碧琛,王芳[2](2019)在《消防员会成为焚书人吗——雷·布拉德伯里《华氏451》中的身份认同主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身份认同理论为中心,对雷·布拉德伯里的《华氏451》进行分析,借此对身份认同过程中的焦虑问题及其对于身份主体的意义进行了探讨。在《华氏451》一书中,作者通过对身份认同意识的启蒙以及病态认同对自我认知的影响两个方面,揭示了认同主体在不同阶段所面临的困境,从而提供了理解作品内涵的另一个独到视角。(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35期)
张大成[3](2019)在《身份认同在高校网络舆情一般参与主体形成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网络舆情的一般参与者具有较强的身份意识与特点,在网络空间形成自我身份认同与社会身份认同。身份认同能带来网络参与群体的稳定,扩大网络参与群体的规模,促进网络舆情的发展,对网络一般参与群体产生的聚集作用,也会对网络一般参与群体产生动员作用。通过身份认同产生的身份克制,造成的群体的分化,对高校网络舆情一般参与主体的形成产生制约作用。(本文来源于《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梁庆标[4](2019)在《“我是中国人”:香港传记中的民族身份认同》一文中研究指出晚清以来,香港对中国历史、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逐渐凸显。香港是20世纪前期中国革命者、爱国知识分子积蓄力量、筹备革命或逃避战乱之地,也是后来呼风唤雨、声名显赫的政商界名人大亨发达之地。非常值得注意的是,从陈君葆、许地山、陈复礼、狄娜、包玉刚、董浩云、董建华等人留存的个人自传或传记看,无论是短暂避居还是长久驻留,虽然身处不同境况,但广大香港华人都深切关怀祖国的发展与命运,特别是在一个重大、紧要问题上思想一致,即面对民族身份认同时,都发出了共同的声音:"我是中国人。"(本文来源于《传记文学》期刊2019年12期)
张翠梅,林嘉悦[5](2019)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身份认同困境及根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城镇化进程中,处于城市和农村边缘的农民工存在严重的身份认同困境。农民工处于被双重边缘化的游离状态,是处于不同劳动力市场的就业人员,在城市中只能区隔性融入,这使得他们对自身的身份认识模糊、不确定,以致造成人格上的矛盾和痛苦。这种复杂的心理表征是人为构建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及其带来的制度性歧视和权利贫困所致。为解决这一困境,需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妥善解决农民工户籍问题;深化分配方式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疏通利益诉求表达渠道,扩大农民工政治参与;推进教育培训事业,增强农民工职业竞争力,从而有效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本文来源于《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毛睿[6](2019)在《明朝公主和亲马六甲:马来西亚华人文学书写、文化记忆及身份认同》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朝公主和亲马六甲的事迹未见于中国的任何一本史籍,它却在马来西亚家喻户晓。故事讲述的是明朝的汉丽宝公主带着五百名中国官家小姐前往马六甲和亲。汉丽宝公主嫁给马六甲苏丹芒速沙(Sultan Mansur Shah)为妻,五百名官家小姐也和当地土着通婚,他们的后代都成了马六甲子民。苏丹芒速沙为汉丽宝公主在中国山(Bukit Cina)修筑了辉煌的宫殿,并愉快地生活在一起。据马来(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文摘》期刊2019年11期)
赵会婷[7](2019)在《《美国佬》的身份认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阿迪契耶有"尼日利亚的托尔斯泰"之称,是一位值得深度挖掘的作家。她对阿契贝思想的传承以及宏大的移民书写使学者可以从身份认同角度对其作品展开分析。本文从身份认同角度对《美国佬》中不同人物进行梳理并得出结论:由于全球化和原乡记忆以及西方文化价值的入侵和传统文化的割裂,小说中人物大都处于非此非彼的跨界身份状态。(本文来源于《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22期)
余明兰[8](2019)在《《外婆的日用家当》中文化身份认同缺失与文化自信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外婆的日用家当》是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早期最优秀的短篇小说。通过讲述家庭成员对待外婆留下的日用家当的不同态度,探讨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主人公Dee的文化身份认同缺失问题,探讨我国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应从中获得什么启示,最后指出对待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不能像主人公那样妄自菲薄,要树立文化自信,并加以发扬光大。(本文来源于《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祝仲坤,冷晨昕,陶建平[9](2019)在《社区场域与农民工城市身份认同》一文中研究指出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组织载体与空间场域。本文依托布迪厄提出的场域理论,基于社区场域这一独特视角,解析社区影响农民工城市身份认同的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利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开展的2014年社会融合与心理专项调查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社区状况是影响农民工城市身份认同的重要因素,居住在高端社区、社区内邻居以本地市民为主、社区内已建立健康档案有助于农民工认同城市身份。在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逆向概率加权法纠正潜在的选择性偏误后,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来讲,社区状况对农民工城市身份认同的影响存在代际差异。社区类型、邻居构成情况对老一代农民工影响更大,健康档案、社区文体活动则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影响更为明显。这表明,老一代农民工更加关注社区类型、邻居构成情况等社区的基础条件,新生代农民工则更加关注公共服务资源等社区软环境。(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孙文凯,李晓迪,王乙杰[10](2019)在《身份认同对流动人口家庭在流入地消费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流动人口在城市的社会融合是健康城市化的重要内容,并且其本身也产生众多经济影响。文章利用2014年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与心理健康专题调查"的调查数据,分析流动人口不同的本地城市人身份认同对其家庭消费水平、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由于身份认同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具有内生性,因此我们在OLS基准回归之外,采用流动人口"本地话掌握水平"及"流出地土地面积"作为工具变量处理可能的内生性问题。我们也进行了替代变量的稳健性检验以及各种异质性检验。我们发现流动人口不同的身份认同程度对家庭消费水平、家庭消费结构有显着影响:更认同本地城市人身份的流动群体消费更高、恩格尔系数更低。同时,身份认同的消费影响在不同群体间存在一定异质性:这种效应对于年长的流动人口以及农村户籍流动人口更显着,这些异质性发现也符合预期。文章也进行了影响的可能机制检验,发现认可本地人身份的流动人口更倾向于在本地买房、长期工作生活和落户,减少在老家购房和生活的可能。研究结果对认识身份认同经济影响有一定学术价值;同时,文章的政策含义是,促进流动人口本地身份认同可以促进城市消费活力和居民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南方经济》期刊2019年11期)
身份认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身份认同理论为中心,对雷·布拉德伯里的《华氏451》进行分析,借此对身份认同过程中的焦虑问题及其对于身份主体的意义进行了探讨。在《华氏451》一书中,作者通过对身份认同意识的启蒙以及病态认同对自我认知的影响两个方面,揭示了认同主体在不同阶段所面临的困境,从而提供了理解作品内涵的另一个独到视角。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身份认同论文参考文献
[1].本报记者,封娇.哈芭积淀百年的城市新名片[N].哈尔滨日报.2019
[2].施碧琛,王芳.消防员会成为焚书人吗——雷·布拉德伯里《华氏451》中的身份认同主题[J].名作欣赏.2019
[3].张大成.身份认同在高校网络舆情一般参与主体形成中的作用[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梁庆标.“我是中国人”:香港传记中的民族身份认同[J].传记文学.2019
[5].张翠梅,林嘉悦.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身份认同困境及根源分析[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
[6].毛睿.明朝公主和亲马六甲:马来西亚华人文学书写、文化记忆及身份认同[J].社会科学文摘.2019
[7].赵会婷.《美国佬》的身份认同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
[8].余明兰.《外婆的日用家当》中文化身份认同缺失与文化自信的启示[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9].祝仲坤,冷晨昕,陶建平.社区场域与农民工城市身份认同[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10].孙文凯,李晓迪,王乙杰.身份认同对流动人口家庭在流入地消费的影响[J].南方经济.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