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的开拓创新

浅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的开拓创新

孙训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摘要】当今社会,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影响着我们的学习生活、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作为培养人、塑造人的高等院校,如何认识互联网对高校大学生造成的影响,探索与思考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课题,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乃至整个教育改革中一个全新的、亟待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1-0012-02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崛起和迅速普及,人类社会开始迈向信息网络时代。网络的运用使得高校师生获取知识和信息不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高校中接触网络的学生已达90%以上,学生用私人电脑上网也达到了30%。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媒体,正日益成为高校师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手段,并对高校师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和思维心理及行为方式都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既给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一网络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机遇

从网络的特点中我们可以认识到,信息网络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科学技术手段,它给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许多便利和机遇。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要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潜能,满足人们实现自身价值的合理需求。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这一根本目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有效的途径。具体表现在:

1.拓展和延伸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

网络信息覆盖面大,内容丰富,传播速度快,可以为广大学生提供时事政治、成才咨询、就业指导、考研辅导、学校发展等各种信息服务,因此,网络可称为百科全书。学生可以在网络上“畅游”世界、了解国情、认识社会、接受熏陶、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新时期的大学生,好奇心强,精力也比较充沛,很多学生通过上网,讲起国内外形势滔滔不绝,讲起成才之道有板有眼,在与学生交谈中,我们经常会发出“后生可畏”这样的感叹。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使国际化的特点日益明显,许多大学生可以在多媒体终端上,随时了解校内、国内、国外的大量信息。因此,信息网络空间的变大,拓宽了思想教育的空间和领域。

2.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手段

近几年,网络技术发展有力地推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网络的快速发展及其特点,使思想政治工作在内容、形式、方式、方法、手段等诸多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网络所具有的开放性和民主性等特点,要求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既要坚持网络宣传的主旋律,又要研究宣传形式的多样化问题,以适应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改进方式、方法,努力增强说服力、影响力和战斗力。复旦大学辅导员包涵通过一个网上大学生自己的论坛——“痕迹”,和广大的同学建立起了非常深厚的感情,也促进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3.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群体化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主要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面对面地进行,教育内容由教育者向广大学生通过授课、作报告、举办大型活动等实施,大众性、群体化的特征比较明显。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学生涉猎信息的渠道很多,加上大学生独立性、个体性的日益增强,如果我们仍沿用过去大众化和群体化的教育方式,显然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从“面对面”到“键对键”。与此同时,网络也拓宽了学校民主管理、校务公开的渠道。思想政治工作上网,通过局域网开辟专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形势政策和任务教育,并且可以交流思想,上情下达、下情上传。通过设立“领导信箱”、BBS及电子邮件收发,可以反映学生呼声,收集学生建议,开展网上调查,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二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在看到网络技术发展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发展空间等积极影响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网络具有开放性、国际性、两面性、隐蔽性等特点,其庞大的信息资源难免良莠并存、鱼龙混杂。网络社会既是一个有序的社会,也是一个无序的社会。网络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和严峻挑战。江泽民同志说:“互联网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国内外的敌对势力正竭力利用它同我们党和政府争夺群众、争夺少年。”“互联网的‘双刃剑’效应,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具体表现在:

1.社会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更趋向于激烈

网络是一个非常开放、非常迅捷的信息工具,网络对大学生精神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是巨大的,往往超出人们的想象。网络的开放性、分散性、异质性等特点,使得任何组织或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布信息,西方敌对势力更是极力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政治倾向、思想文化的渗透,并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冲击、侵蚀。众所周知,由于技术的原因,现在很难做到对网上信息进行严格审查,也不可能对信息进行逐一核实,人们都是在一个绝对自由的环境下接收和传播信息,这就使得有用与无用的、正确与错误的、先进与落后的信息一并充斥网络,淫秽、色情、暴力、丑恶反动的内容也在网上广为传播。

2.大学生的社会道德感和责任意识日益淡化

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为人们提供了便利,但信息良莠混杂,其中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宣传迷信、黄色甚至反动的内容。面对这些信息,思想单纯、缺乏阅历和辨别力较弱的大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极易受到网上信息的影响、迷惑,“认为没见过的就是好的,全盘接受效仿。你越提倡的他越反感,你越不提倡反对的,他越要看看、试试。”同时,网络生活的隐蔽性和匿名性,张扬了道德个体的个性和自由,却忽视了传统道德内容的基本要求,同时也导致了人的随意性。由于不需要或者很少承担道德责任和义务,导致了大学生网络犯罪案件时有发生。此外长时间的网络交流使人际情感疏远,网络间的人际对话使得人与人之间直接见面交流的机会大为减少,这必将导致人际冷漠。如果长期缺乏沟通与接触,大学生就极易产生紧张、孤寂和冷漠的心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对其社会化造成阻碍。

三网络文化背景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由于网络文化对高校学生有双重影响,因此,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关键是如何做到扬长避短,发挥其积极作用,消除、限制其负面影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以适应网络时代发展的需要。

1.构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首先,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网络媒体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借助网络,使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新手段、新阵地。积极开展网上正面宣传和正确信息的传播,强化网络的教育功能和服务功能,提高网络的吸引力。同时,要加强网络的服务功能,提高网络的吸引力,强化交互功能,让网络充满魅力,拉近学生与正面网站的距离,增进学生对其中包含的政治思想内容的认同,取得学生的理解和支持;其次,开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利用网络,交换、传输包括文字、数据、声音、图形等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激励和引导。同时网络也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率、利用率,把一些专家的辅导、电视教育讲座等直接引入网络课堂。总之,要占据网上教育的主动权,积极出击,变被动防御为主动占领,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巨大优势。

2.积极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做到“三个结合”

第一,自律与他律相结合。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加强对上网师生的自律教育,把自律与他律结合起来,培养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自觉构筑抵制不良冲击的“防火墙”。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大学生如果缺乏道德自律,很可能会放纵本我的欲念,偏离道德的轨道。因此,养成大学生道德自律,学会“思想保健”,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辨别能力,是网络道德教育的基础工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二,疏导与堵截相结合。这是因为由于网络的特征,使得网络中人的身份具有隐匿性,对内容具有自由选择性。如果一味地采取“围、追、堵、截”的方法,这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另外,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解决思想的认识问题,而对于这类问题,不能用简单否定、批判、封杀等方法去解决,而应采取动之以情、晓之以礼的分析、启发、比较、鉴别,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在网络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疏导为主;第三,主动引导与平等交流相结合。互联网上每个网民之间都是平等的关系。现实社会中的等级、特权、财富、身份、背景等因素在网络中都失去了效应,也不存在主体与客体之分,其受众的概念也发生了变化。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寻找交流对象,网民之间的交往和交流完全是基于自愿和平等的原则。因此,面对大学生这个网络群体,思想政治教育者决不能以居高临下的教育者自居,而应以平等的心态,以交互的方式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3.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素质与水平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面对网络文化的渗透,必须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与水平。第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具备更高的政治责任感、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具备更强的文化意识特别是网络文化意识,善于对网络文化进行分析、鉴别、判断和引导;第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努力学习网络知识,熟练地掌握网络,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心理特别是网络心理有一定的研究。只有如此,才能走进网络及学生的世界,才能发现并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思想问题;第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把网络教育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网络应贴近生活:设立学生生活网络信箱,收集学生对教学、宿舍、教室、食堂、图书馆等涉及到学生生活、学习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加以采纳和解决,提高教学和服务质量。同时网络还要贴近管理:在网上发布学生工作的最新状态、校园重大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日程安排、校园的热门话题、组织纪律和规章制度、就业动态和信息等,使学生能了解到学校的管理措施和要求,并对照制度规范自己的言行,养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习惯。网络贴近心灵:开展网络心理咨询室,及时快捷地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和障碍,引导他们走出心理困惑,从而养成良好的心态、健康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杨克平.试论互联网的挑战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J].湖北社会科学,2003.5

[2]刘洪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社会科学版),2000.4

[3]陈震.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J].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5

[4]安少华.谈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04.12

〔责任编辑:李锦雯〕

标签:;  ;  ;  

浅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的开拓创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