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西文化会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中西文化,中西,崇祯,文化,耶稣,哲学,数学。
中西文化会通论文文献综述
张金玲,丁凌,徐小萍[1](2019)在《从中西文化会通视角看“数学核心素养”》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中西文化会通视角看"数学核心素养",可以正本清源,可能正是我们具体界定"数学核心素养"的一条基本途径。本文将从素养教育的终极目的岀发,以康德哲学的两种理性分划理论,并会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尝试提出一种以目的为宗旨的"十"字打开型的科学和人文充分融合的核心素养结构。(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50期)
詹纯新[2](2018)在《中西会通 促进跨文化融合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联重科是一个深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的企业。26年来,中联重科变化很大,主营业务从工程机械占100%,变为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装备制造和金融服务联动发展的格局。员工和管理团队,由100%的中国人变为有50个国籍员工融合的大家庭。我们从零起步学习经营,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基石,探索商道的原则和路径。企业管理从最初的"拿来主义",逐步过渡(本文来源于《经济导刊》期刊2018年08期)
柴孙乐子,韩江洪[3](2017)在《严复中西文化会通研究——以严译《群学肄言》为透析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严译《群学肄言》为研究对象,考查严复对西方社会学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的融会贯通,主要表现在文体、换例、增译、评注等方面。本文通过细读群学肄言,探讨严复通过翻译会通策略,以西方社会学思想反证中国传统文化价值。(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7年31期)
刘仲林[4](2017)在《中西会通创造学——两大文化生新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书是在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中国创造学概论》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此书曾获得中国创造学会"创造成就奖",中国科技大学"优秀教材奖",被列入《新世纪教育文库》"大学生阅读推荐书目100种"。本书的学术价值在于在认真评价儒释道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以《周易人传》生生日新为源,转化形(本文来源于《天津人大》期刊2017年09期)
黄书光[5](2017)在《徐光启与马相伯的中西文化教育会通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中国天主教史上的双子星",徐光启和马相伯分别是第一次及第二次"西学东渐"浪潮中的着名爱国教育家。系统考察和比较他们对西方文化教育精神的认知与理解、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评判与摄取,感受其学术文脉相续及其微妙差异,探讨其中西会通的不同着力点,对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外文化教育交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来源于《学术界》期刊2017年06期)
刘仲林[6](2017)在《中西会通创造学:建设兼有两大文化基因的新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西文化会通,是在中西文化的交会点上,建设兼有两种文化基因的新文化。以"创之道"为交会点,致力于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现代创造学会通,承启了两个不同学科领域的"照着讲"和"接着讲"。其中,创造学领域:在"照着讲"现代西方创造学的基础上,"接着讲"以中华文化"道"为最高追求的"中西会通创造学",其中心是"西学技法"与"中学道境"的会通。中国哲学领域:在"照着讲"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上,"接着讲"以"创造"为核心的"中国新哲学",其中心是传统"仁学"与现代"创学"的会通。(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1期)
史习隽[7](2016)在《徐光启:中西文化会通的上海第一人》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朝并非始终是一个闭塞的王朝。明成祖朱棣曾派郑和率宝船“七下西洋”,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也是中外交流史上的盛事。但由于倭乱等问题,明朝之后又几度实行海禁。嘉靖年间尤甚,甚至到了闭关锁国的境地,外国人无法轻易入境,中国人也不得西行。与此相对(本文来源于《解放日报》期刊2016-12-06)
丛坤赤[8](2016)在《论中西会通语境下林语堂文化理想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叁四十年代,处于中西会通语境中的林语堂,遵循"半半哲学"的思维方式,以是否"近情"作为评价标准,杂取中西文化各家之长建构起积极乐观又超然清逸的文化人格。林语堂的文化理想不完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或者中西方文化融合的问题,而是现代人如何利用古今中外的一切文化资源来安顿自己灵魂的问题。他站在人的立场反思文化,以理想人格的建构推动文化的建设和转型,他的探索对我们当下的文化建设与对外交流不无启示。(本文来源于《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8期)
樊林洲[9](2015)在《惟适之安——严复会通中西文化的惯习》一文中研究指出严复调和中西文化的惯习始初于儒学和科技知识,酝酿于留学教育和阅历,激发于仕途的失意、思考和奋斗,成就于人生目标的调适,而这一切都和他的惯习辅车相依。严复在其惯习的驱动下,在社会理论、自由思想、法制理念、经济规律和逻辑科学方面致力于熔中西思想和文化于一炉,引领国人探索富国强民的发展道路。布迪厄的惯习概念可以解释严复上述实践轨迹的内在理路,揭示严复翻译实践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本文来源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李奭学[10](2015)在《中西会通新探:明末耶稣会着译对中国文学与文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之际耶稣会文献对中国传统文人的影响有多大,这些文献和明清士子的关系如何?这类问题,20世纪陈垣与方豪等人曾经撰文深论过,其后又有不少学者有所发现,扩大了我们的视野。本文不打算重弹上个世纪的老调,重点所在为近年来个人的发现或同好转知所得。由于个人学识所限,文中重点以文学为主,其他相关知识为辅,所论则由动物寓言之译述经说部评点迄修辞学的建立与善书文化的浸染等等,终而止于耶稣会的文学译作与华籍司铎的转化挪用,期能在20世纪学者奠定下来的基础上,为我们的认识加砖添瓦,再开一境。(本文来源于《国际汉学》期刊2015年01期)
中西文化会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联重科是一个深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的企业。26年来,中联重科变化很大,主营业务从工程机械占100%,变为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装备制造和金融服务联动发展的格局。员工和管理团队,由100%的中国人变为有50个国籍员工融合的大家庭。我们从零起步学习经营,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基石,探索商道的原则和路径。企业管理从最初的"拿来主义",逐步过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西文化会通论文参考文献
[1].张金玲,丁凌,徐小萍.从中西文化会通视角看“数学核心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
[2].詹纯新.中西会通促进跨文化融合发展[J].经济导刊.2018
[3].柴孙乐子,韩江洪.严复中西文化会通研究——以严译《群学肄言》为透析视角[J].文教资料.2017
[4].刘仲林.中西会通创造学——两大文化生新命[J].天津人大.2017
[5].黄书光.徐光启与马相伯的中西文化教育会通之比较[J].学术界.2017
[6].刘仲林.中西会通创造学:建设兼有两大文化基因的新文化[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7].史习隽.徐光启:中西文化会通的上海第一人[N].解放日报.2016
[8].丛坤赤.论中西会通语境下林语堂文化理想的构建[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9].樊林洲.惟适之安——严复会通中西文化的惯习[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10].李奭学.中西会通新探:明末耶稣会着译对中国文学与文化的影响[J].国际汉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