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最适条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条件,大竹,固氮菌,温度,白蜡,乙烷,正交。
最适条件论文文献综述
王明珺,王昌吉,陈晓雅,李沅秋,梁娇娇[1](2019)在《长足大竹象内切葡聚糖酶最适反应条件的确定及其关键基因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阐明长足大竹象Cyrtotrachelus buqueti内切葡聚糖酶最适反应条件,并挖掘长足大竹象消化道内切葡聚糖酶关键基因。【方法】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设置以羧甲基纤维素钠(MC)为反应底物的单因素和正交优化试验测定内切葡聚糖酶反应的最适条件。通过对长足大竹象发育转录组内切葡聚糖酶编码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将基因表达量与酶活性数据进行关联分析,筛选出发育时期中关键内切葡聚糖酶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不同发育时期长足大竹象消化道内切葡聚糖酶关键基因表达量进行验证确定。【结果】研究表明,长足大竹象成虫内切葡聚糖酶的最适反应条件为:温度45℃,pH 5.6,底物浓度2%,酶比活力59.85 U/mg(雌)和52.87 U/mg(雄);幼虫内切葡聚糖酶的最适反应条件为:温度35℃,pH 4.8,底物浓度2%,酶比活力38.34 U/mg。筛选出长足大竹象消化道内切葡聚糖酶关键基因c64192_g1和c57057_g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c64192_g1和c57507_g1基因在成虫时期表达量高于幼虫。【结论】长足大竹象雌雄成虫的内切葡聚糖酶比活力均高于幼虫,存在两个影响内切葡聚糖酶活性的关键基因c64192_g1和c57507_g1。这些研究成果丰富了内切葡聚糖酶来源,并为长足大竹象内切葡聚糖酶异源表达提供数据参考,进而为木质纤维素预处理和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谢春芹,凡军民,宋振潇,许俊齐,曹正[2](2019)在《牛樟芝液体发酵培养最适营养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台湾省(原产地)牛樟芝菌株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碳源和氮源对牛樟芝菌株液体发酵培养菌丝体生长的影响,以期探索出牛樟芝菌株液体发酵培养最适的营养条件。结果表明:单因素试验中牛樟芝液体发酵最适碳源为乳糖和酵母粉,其菌丝球密度大,生长均匀;分别以牛樟芝菌丝体鲜质量及总叁萜含量为评价指标的正交实验中乳糖为3 g·(100mL)~(-1)、维生素B_1为6.5 g·(100mL)~(-1)、酵母粉为1.0 g·(100mL)~(-1)的液体发酵培养液中菌丝体鲜质量为(15.86±0.22)g·(100mL)~(-1),总叁萜含量(35.25±0.14)mg·g~(-1),明显优于其它试验组。(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9年19期)
吴晨,刘晓玲,黄水秀,盛寿日[3](2019)在《正交试验法探究溴乙烷消去反应的最适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1 背景通过溴乙烷的消去反应去认识有机化合物官能团之间的转换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的基本要求,然而不同版本教材涉及内容编排不尽相同。人教版教材只给出了溴乙烷的消去反应机理,并未设计演示或探究性实验;苏教版则提供了该反应的演示实验,但实验过于简单,副产物过多,收集到的乙烯量太少,定性检测不明显,往往导致课堂演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在收集文献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新的实验反应装置(如图1所示),并通过正交试验法,对溴乙(本文来源于《中小学实验与装备》期刊2019年04期)
李相君[4](2019)在《基于蛋白质序列的表示学习和最适条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蛋白质是具有复杂结构的化合物,是生命体细胞中重要的组成成分。酶是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其只能在例如:酸性环境,高温环境等特定的环境条件中发挥催化作用。能够使酶发挥最大催化作用的环境条件称为最适条件。自然界中的野生型酶不能在研究人员预期条件下发挥良好的催化作用。因此获得酶的最适条件,并利用蛋白质工程使突变体能够在预期环境中发挥催化作用,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生物研究人员通常使用梯度试验获得野生型酶的最适条件。然后,利用叁级结构分析结构与最适条件的关系,通过定向突变获得野生型酶的多种突变体。最后,通过筛选找到能够在预期环境条件种发挥催化作用的突变体。但梯度试验过程繁琐,单次实验只能对单个酶进行实验,获得最适条件的效率较低。定向突变虽然能够获得满足需求的酶,但对野生型酶的突变是不可控的,生物研究人员需要对一种酶执行多种突变方案从中筛选预期的突变体。因此,使用传统的生物学方法获得满足预期的突变体酶是困难且低效的。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酶的氨基酸序列出发,探讨酶的最适条件与氨基酸序列的关联关系。提出了一种将氨基酸以及序列结构信息转化为隐式空间中多维向量的表示学习方法。氨基酸和序列位点的向量中包含了氨基酸与序列位点的相容性关系以及氨基酸和序列位点与最适条件的关联关系。利用这些向量,本文设计了一个相容性得分来评估氨基酸与序列位点的相容性。本文利用相容性得分做了一下几点尝试:(1)分析酶的保守区和非保守区:若某些序列片段或位点与不同种类氨基酸的相容性得分均高于其他片段或位点,表明该序列片段或位点能够影响最适条件,则该序列片段或位点为非保守区;反之,则为保守区。(2)预测给定酶的最适条件:将氨基酸序列位点与该位点氨基酸的相容性得分作为该位点的特征值,将氨基酸序列转化为蛋白质的特征向量,利用回归模型预测酶的最适条件。(3)给定预期条件,对野生型酶进行突变指导:在非保守区中找到相容性得分最低的位点,通过替换氨基酸改善该位点的相容性得分,使替换后的突变体的最适条件更加接近预期条件。(4)给定预期条件,设计氨基酸序列:参考生物学知识与规范,将相容性得分转化成在某个位点出现某种氨基酸的概率。根据氨基酸的概率分布为每个位点选择合适的氨基酸,从而生成新的氨基酸序列。为了方便实际应用,本文爬取了CAZY数据库中糖化水解酶GH11家族的氨基酸序列,并从相关文献中收集125条氨基酸序列的最适pH。由于从机器学习的角度来看,本实验样本量较小,因此本文引入了一种面向小样本的概率生成方法来实现对小样本的表示学习。与生物传统方法相比,本文的表示学习方法速度更快,效果更好;与其他计算方法相比,本文方法输入更少且更加有效。为了方便生物研究人员对本文方法的使用,本文开发了一款面向蛋白质家族表示学习的可视化工具。该工具提供了简易的模型调试操作以及可视化的模型评估界面,使得生物研究人员不需要了解计算知识即可对模型进行修改和使用。(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0)
胡帅,王小艺,杨忠岐,陈然[5](2019)在《人工繁育白蜡吉丁肿腿蜂的最适温度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温度对白蜡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pupariae Yang et Yao寄生情况、子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在室内21、24、27、30和33℃共5个恒温条件下,以麻竖毛天牛Thyestilla gebleri幼虫为寄主,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白蜡吉丁肿腿蜂的寄生率、寄生成功率,产卵前期、卵、幼虫、茧蛹和整个幼期阶段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子代数量以及性比等生物学参数。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白蜡吉丁肿腿蜂对寄主幼虫的寄生率和寄生成功率有所提高,寄生率在30℃时达到最高,为100%,寄生成功率在27℃和30℃均达到最高,为93.33%;当温度超过30℃时,二者均分别下降至73.3%和60%。随着温度升高,子代数量从58头/窝(21℃)显着增多至91.14头/窝(30℃);当温度高于30℃时,羽化数量开始大幅度下降至52.5/窝(33℃)。在21~33℃范围内,白蜡吉丁肿腿蜂的产卵前期随温度升高呈递减趋势;幼虫、茧蛹及整个幼期阶段的发育速率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而卵的发育速率在27℃时最快。表明人工繁殖白蜡吉丁肿腿蜂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7~30℃,研究结果为提高该蜂的人工繁育效率以及优化野外释放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邱辉[6](2018)在《委内瑞拉重质原油水热裂解最适条件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委内瑞拉重油为原料,对低温水热裂解反应可行性进行研究,对基本性质进行表征,并探究水热裂解反应最适反应条件。通过改变水热裂解时间、水热裂解温度、水热裂解水含量等反应条件,并对反应前后基本性质进行测定来确定水热裂解最适反应条件,为水热开采原油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8年11期)
葛江丽,施汉钰,刘桂棋,刘芳,曹昊[7](2018)在《水稻根际固氮菌分离及最适培养条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从水稻根际土壤中筛选高效固氮菌,通过乙炔还原法选出一株固氮能力较强的菌株G3,其固氮酶活性为1.875μmol·ml-1·h-1。通过革兰氏染色和形态观察发现,G3为革兰氏阴性菌。对G3的最适培养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G3生长的最适温度是35℃;最适生长pH是7;1%的NaCl为G3的最佳生长浓度;当铵离子浓度达到1 mmol/L时,能够很好地生长。(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周显青,吕晶,张玉荣,暴洁[8](2018)在《谷蠹最适生长条件和生长发育阶段的划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准确地了解不同发育阶段的谷蠹在储粮过程中的危害情况,以谷蠹为研究对象,河南普通矮抗58小麦(储藏时间1 a)为其饲料,培养于人工气候箱中,采用染色法和剖粒法对小麦的害虫感染情况进行测定,研究谷蠹的最适生长条件和不同生长期的划分。结果表明:在(30±1)℃、RH(75±2)%条件下,小麦的谷蠹最大接种密度为8 000头/kg;在8 000头/kg的接种密度和RH(75±2)%条件下,谷蠹最适生长环境温度为30℃;在(30±1)℃,8 000头/kg的接种密度条件下,小麦的谷蠹最佳感染相对湿度为70%。由响应面分析可知:谷蠹的接种密度是影响小麦感染率的主要因素,空气相对湿度次之,温度对小麦的感染率影响最小。谷蠹的接种密度、空气相对湿度和温度的影响都极为显着(P<0.01)。温度与湿度、温度与虫口密度和湿度与虫口密度之间交互作用明显,最佳落点在试验考察的区域内。经过响应面回归分析得到的谷蠹最佳感染条件为温度30.28℃、空气相对湿度78%和虫口接种密度为8 000头/kg;在此条件下谷蠹对小麦感染率的预测值为90.30%,通过验证试验谷蠹对小麦的感染率为90.64%,预测值与实际结果相对误差为0.38%<0.5%,与理论值拟合度较好,预测值具有可参考性。在最适条件下,谷蠹的平均发育历期为32.64 d,卵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的平均发育历期6.15、16.56、6.98、2.85 d。(本文来源于《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孙学武[9](2018)在《诸葛菜种子最适发芽条件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等指标,探讨了温度、发芽床和消毒方法对诸葛菜种子发芽的影响,以确定其最适发芽条件。结果表明,诸葛菜种子最适发芽条件为:温度26℃,8 h光照16 h黑暗,体积比为75%的酒精浸泡30 s,初次计数时间为发芽后第4天,末次计数时间为发芽后第12天。(本文来源于《亚热带农业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孙晨雨,王飞,张建玲,李长婷,闫杨[10](2018)在《银耳多糖最适提取工艺条件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用复合酶浸提法提取银耳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以及系统地阐述银耳多糖的提取纯化研究概况,在复合酶添加量为1.5%的情况下,以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银耳浸泡的状态为影响因素,用硫酸-蒽酮法测定银耳多糖的含量,对银耳多糖的浸提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复合酶浸提法提取银耳多糖的最适条件为浸泡前呈粉碎状态的银耳,复合酸添加量1.5%,80倍的加水量,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1 h,在该条件下所获到银耳多糖含量最高。因此,采用复合酶在银耳中提取银耳多糖的最适条件研究,可以为银耳多糖在医药、化妆品等方面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农产品加工》期刊2018年08期)
最适条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台湾省(原产地)牛樟芝菌株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碳源和氮源对牛樟芝菌株液体发酵培养菌丝体生长的影响,以期探索出牛樟芝菌株液体发酵培养最适的营养条件。结果表明:单因素试验中牛樟芝液体发酵最适碳源为乳糖和酵母粉,其菌丝球密度大,生长均匀;分别以牛樟芝菌丝体鲜质量及总叁萜含量为评价指标的正交实验中乳糖为3 g·(100mL)~(-1)、维生素B_1为6.5 g·(100mL)~(-1)、酵母粉为1.0 g·(100mL)~(-1)的液体发酵培养液中菌丝体鲜质量为(15.86±0.22)g·(100mL)~(-1),总叁萜含量(35.25±0.14)mg·g~(-1),明显优于其它试验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最适条件论文参考文献
[1].王明珺,王昌吉,陈晓雅,李沅秋,梁娇娇.长足大竹象内切葡聚糖酶最适反应条件的确定及其关键基因的筛选[J].昆虫学报.2019
[2].谢春芹,凡军民,宋振潇,许俊齐,曹正.牛樟芝液体发酵培养最适营养条件优化[J].北方园艺.2019
[3].吴晨,刘晓玲,黄水秀,盛寿日.正交试验法探究溴乙烷消去反应的最适条件[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9
[4].李相君.基于蛋白质序列的表示学习和最适条件分析[D].山东大学.2019
[5].胡帅,王小艺,杨忠岐,陈然.人工繁育白蜡吉丁肿腿蜂的最适温度条件[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9
[6].邱辉.委内瑞拉重质原油水热裂解最适条件探究[J].当代化工.2018
[7].葛江丽,施汉钰,刘桂棋,刘芳,曹昊.水稻根际固氮菌分离及最适培养条件研究[J].东北农业科学.2018
[8].周显青,吕晶,张玉荣,暴洁.谷蠹最适生长条件和生长发育阶段的划分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9].孙学武.诸葛菜种子最适发芽条件筛选[J].亚热带农业研究.2018
[10].孙晨雨,王飞,张建玲,李长婷,闫杨.银耳多糖最适提取工艺条件探析[J].农产品加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