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动态摩擦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速大功率,湿式离合器,高速带排特性,动态接合,动态强度
动态摩擦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吴鹏辉[1](2019)在《高速大功率湿式离合器摩擦特性与动态强度数值分析及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军用重型履带车辆近年来不断向高转速、高功率密度方向发展,对其高速大功率工况下关键传动部件的性能需求不断提高,湿式离合器的空载线速度已达到60-110m/s,传统设计方法与其高功率密度动力舱所需传动试验及工程设计应用衔接性和完整性急需完善,湿式离合器作为动力传动系统中的关键部件[1],被广泛应用于重型军用车辆。其摩擦特性和动态强度直接关系动力传动系统的平稳性、可靠性。作为重型特种车辆传动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的高速大功率湿式离合器,其摩擦与动态强度特性及其机理的基础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国防意义。本文针对应用于复杂路况条件下高速军用履带车辆高功率密度动力舱的大尺寸湿式离合器摩擦元件,结合实车路测中履带车辆变速箱内湿式离合器零部件早期出现齿部缺陷和整体断裂损坏情况,提出面向高速大功率履带车辆的湿式离合器摩擦特性及动态强度的数值与试验研究,为完善其设计方法体系和其设计数据库提供参考。其中摩擦特性主要围绕含沟槽湿式离合器分离状态下的高速工况带排损失特性和接合状态下的动态接合特性研究,随着高速电机在新型混动履带车辆中的引入,导致按照传统空损功率设计冷却流量失效。因此,需针对高速工况带排损失特性和动态扭矩特性及含沟槽湿式离合器接合特性开展研究,动态强度特性主要模拟实车试验,围绕宽频大振幅(0-200Hz,0-1.5°)可调式动态强度工况设计,利用靶点目标跟踪获取动载运动信息,进行动态应力仿真和试验研究。针对湿式离合器摩擦特性及动态强度特性的研究为完善其高速大功率工况设计体系和设计数据库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主要研究内容总结如下。(1)论文研究了针对高速大功率湿式离合器高速工况下带排特性再次回升变化趋势,提出表征带排特性转折点的第一、第二特定临界转速将其特性趋势结合油膜状态划分为叁个主要阶段。基于VOF两相流模型对表面有、无沟槽湿式离合器在不同转速下的气液两相分布情况进行了动态流体仿真,基于热流固单向耦合仿真方法,针对其不同相对转速、润滑油流量边界条件下对其温度分布进行了仿真分析。并通过数值仿真和试验依次考察了相对转速、冷却润滑油(ATF,Automatic Transmission Fluid)温度、流量、摩擦材料及沟槽形式等因素的对带排空损特性的影响规律,为面向高速大功率履带车辆的湿式离合器带排损失特性机理变化研究及建立其高速(线速度90m/s)试验设计数据库提供参考。(2)论文针对高速大功率湿式离合器动态接合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KE粗糙接触模型,沟槽参数化模型和温度效应的动态接合综合预测模型,对接合过程油膜厚度、温度变化和动态扭矩变化进行了仿真研究,为高速工况动态扭矩特性及含沟槽湿式离合器接合特性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基于正交仿真及试验依次考察了接合压力、润滑油(ATF)温度、相对速度、渗透性和表面沟槽等参数对动态接合特性的影响规律。(3)论文针对大冲击履带车辆实际复杂路况条件下由于车辆动力传动和行驶工况导致扭振、载荷冲击和配合间隙等,会使得湿式离合器摩擦元件出现动态载荷疲劳应力,引起其实车路测试验出现断裂和塑性变形等问题,依据军用履带车辆实际应用现状分析并基于此提出考察其动态强度特性,结合控制模型和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宽频大振幅可调式动态强度工况设计。提出利用视频目标靶点跟踪测试法捕捉其动载运动信息的动态强度测试方法,并据此进行动态应力仿真和试验分析。(4)论文针对高速大功率湿式离合器摩擦和动态强度特性,研制了一套基于柔性模块化设计的面向高速大功率履带车辆高功率密度动力舱内大尺寸摩擦元件的自动化测控平台,可面向基于摩擦特性及动态强度的工程设计方法实现摩擦测控系统、软件流程用户自定义组合,针对面向高速大功率履带车辆的湿式离合器的参数化试验数据库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其关键技术指标包括:工作转速范围0-10000r/min;通过扩展工装实现最大直径550mm被试件;宽频大振幅可调式动态强度工况:0-200Hz,0-1.5°。(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6-01)
李丰波[2](2019)在《直升机变速传动摩擦离合器及传动系统动态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变转速传动系统作为未来直升机传动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其内部结构复杂,激励成分较多,动态响应较难评估。本文以某型变转速直升机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核心部件湿式离合器进行了摩擦转矩特性分析;其次研究了系统接合过程中离合器摩擦抖振现象;最后建立了某型变转速直升机传动系统的整体动力学模型,分析了系统的动态特性,为变转速直升机传动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论文主要完成了以下的研究内容:根据湿式离合器接合特点,建立了不同接合阶段的相应接触模型;根据离合器承载力和摩擦转矩计算模型,推导出了油膜厚度、相对转速、摩擦转矩以及滑摩功率的计算公式;仿真分析了湿式离合器接合过程中摩擦转矩响应特性,并研究了接合压力、润滑油粘度、渗透性以及转动惯量对摩擦转矩和滑摩功率的影响。建立了湿式离合器接合过程中系统的等效扭转振动模型,引入Stribeck摩擦系数和Karnopp摩擦转矩计算模型,推导出了湿式离合器接合前后系统的振动微分方程;利用李亚普诺夫第一近似理论,获得了湿式离合器摩擦抖振发生的临界条件;通过仿真分析了摩擦系数、离合器接合参数、轴系参数以及接合油压对离合器接合稳定性的影响。参考国外两级变速传动构型,设计了两级变转速直升机传动系统;利用集中质量法建立了变速系统的动力学模型,模型中考虑其时变啮合刚度、齿面摩擦、行星轮系的啮合相位以及各级齿轮副的综合传递误差等因素;推导了变转速直升机传动系统高速级与低速级路径的振动微分方程,并引入相对坐标,得到了消除刚体位移后的动力学微分方程。利用龙格库塔法分别对系统高速级和低速级的动力学方程进行了仿真分析,对比分析了变转速直升机在相同工况下,高速级与低速级传动路径中系统的固有特性、动载荷、行星轮系的均载以及系统各级齿轮传动之间的耦合响应特性,分析了输入功率、输入转速以及摩擦系数等参数对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9-03-01)
许静,倪敬,陈烨波,金永涛,吴参[3](2019)在《气动调节阀阀套相贯孔与阀芯的微间隙往复式动态摩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压头圆角等效原理和边缘应力集中理论,建立了接触边界形状时刻变化的含单个相贯孔阀套的动态摩擦力计算模型;同时,引入多组相贯孔的耦合原理,建立了含多个相贯孔阀套的摩擦力计算模型,并与其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气动调节阀阀套相贯孔与阀芯密封接触面的微间隙往复式动态摩擦特性.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摩擦力计算模型可行有效;相贯孔所产生的边缘应力集中效应对于摩擦特性的影响较大;含相贯孔阀套的摩擦力高于无孔阀套的摩擦力,且随着相贯孔接触线长度的增加,其摩擦力增大;较大的圆角半径可以减小相贯孔与密封面的摩擦力,而且圆角半径越大,其影响越显着.(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宋慧,王刚,刘娜,张卫星,宋爱利[4](2018)在《液粘摩擦偶合器内部流场动态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液粘摩擦耦合器在大功率机械设备的传动系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针对液粘耦合器内部涡轮与泵轮的结构特点,基于流体分析软件FLUENT建立流体模型,采用滑移网格技术实现耦合器内部流体的运动,得出45%油液载荷和85%油液载荷条件下的压力场、速度场以及油液比例特性,可为液粘摩擦耦合器的关键部件设计与优化提供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机电工程技术》期刊2018年09期)
何培瑜,洪荣晶,王华[5](2018)在《摩擦因数对回转支承动态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ABAQUS建立回转支承局部叁维有限元模型,将有限元计算的滚动体滚动速度与理论计算对比,检验出仿真的合理性,同时对回转支承进行动态分析,研究摩擦因数对回转支承应力应变和疲劳寿命的影响。仿真的结果和赫兹理论对比表明:摩擦力的作用使后接触区的应力大于前接触区的应力,应力中心不完全关于接触点对称分布,随着摩擦因数增大,次表层的最大应力有向滚道表面移动趋势。反映出回转支承的滚道的疲劳损伤萌生随着润滑效果的变差而变浅,为进一步分析回转支承的疲劳失效原因和动态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林玲[6](2018)在《深井摩擦式提升系统安全制动动态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炭行业作为我国的传统行业,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对于煤矿生产运输过程的安全问题从未忽略。这么多年来,对于煤炭行业生产的安全方面的研究也一直都在持续进行着。从动力学的研究角度出发,研究人员及学者一直都在不断地研究提升系统的设计安全性、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制动系统的安全性以及操作和使用维护的安全性等,这些研究为提高生产效率与降低事故的发生率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在本文的研究中,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是矿井用多绳摩擦式提升系统和制动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是基于Udwadia-Kalaba理论的动力学建模的详细介绍。第叁章和第四章主要基于Udwadia-Kalaba理论对塔式摩擦提升系统和落地式摩擦提升系统分别建立七自由度、五自由度模型,动力学分析过程中,考虑提升系统和制动系统在工作过程中的阻尼,得到最终的动力学方程,然后根据动力学方程,找出影响钢丝绳防滑安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钢丝绳的选型、提升钢丝绳及尾绳的数量、各段钢丝绳在运动过程中受力形变量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矿井阻力等。在以上得到的基于Udwadia-Kalaba理论的提升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基础上,对实际算例利用Matlab进行仿真分析,得到提升系统在工作过程中,摩擦轮两端钢丝绳的张力及张力比,最后结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及实际情况,验证其正确性。在第五章对制动系统安全制动的制动安全研究中,首先考虑制动系统的阻尼,然后基于Udwadia-Kalaba理论的制动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再找出制动系统与提升系统之间的相关联部分(卷筒)的运动学关系,最后得到影响制动系统制动安全的几个相关因素,即提升速度大小、制动器对制动盘的正压力大小以及摩擦因素大小,再利用控制变量法,分别针对提升系统不同的提升速度、卷筒受到的不同的正压力以及接触面间不同的摩擦因素,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不同提升速度、不同的正压力以及不同的摩擦因素时的制动减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最后结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及实际工矿,验证仿真分析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5)
马建平[7](2018)在《金属薄壁管在冲击载荷下动态摩擦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际生产中,成形件的质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摩擦在管材液压成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金属薄壁管的成形性能有着不良影响。冲击液压成形技术是建立在管材液压成形技术基础上改进的一种新型成形技术,它是通过结合普通冲压和液压成形,将薄壁管或薄壁板成形为不同形状零件的先进制造技术。在冲击液压成形过程中,管材受到短时间的冲击液压载荷而发生快速胀形,摩擦系数可能随着管材高速塑性变形而呈现动态变化趋势,此时管材导向区的摩擦特性可能表现得更加复杂。因此,探究冲击液压环境下管材导向区的摩擦特性,进一步揭示不同冲击载荷等参数对摩擦系数的影响规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基于塑性力学、液压成形、先进传感技术和在线检测等技术,开展金属薄壁管在冲击载荷下动态摩擦特性的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为四个方面:(1)对比高速作用下金属塑性变形时摩擦系数的测量方法及原理,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2)利用本课题组所开发的摩擦系数测量装置对SUS304不锈钢管材和TP2紫铜管材进行了冲击液压成形试验,研究了两种管材在冲击加载下管材导向区摩擦系数的变化情况;(3)通过管材冲击液压成形试验,获得了两种管材导向区摩擦系数变化曲线,揭示了冲击速度等参数对摩擦系数的影响规律,并比较了TP2紫铜管材在普通液压和冲击液压环境下摩擦系数的异同与联系;(4)通过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了与试验条件相同的有限元模拟,通过对比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精度。研究结果表明:(1)无论哪种管材,其导向区的摩擦系数在成形过程中一直发生动态变化,均呈现下降的趋势。(2)针对SUS304不锈钢管材,同一长度管材,随着冲击速度的增大,摩擦系数在前面部分下降速度越快,后面部分摩擦系数的下降速度降低;同一冲击速度下,随着管材长度的增加,胀形时间的前面部分摩擦系数的下降速度更快,而成形时间的后面部分,摩擦系数的变化速度变小,基本上不发生变化。(3)针对TP2紫铜管材,随着冲击速度的增大,在成形时间的前面部分摩擦系数的下降速度变大,后面部分的下降速度变小,最终基本保持不变;随着冲击速度的增大,液体压力的曲线变化趋势更陡峭,即液体压力曲线的增加速度变大,成形所需的最大液体压力值也越大。(4)普通液压环境下摩擦系数的下降幅度较小,摩擦系数的变化曲线较为平缓;冲击液压环境下摩擦系数下降幅度较大,即摩擦系数的下降速度较快。(5)通过对比有限元仿真和试验结果发现,所构建的有限元模型的精度满足要求。(本文来源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1)
李峙岳,朱如鹏,李苗苗[8](2018)在《基于鬃毛摩擦理论的环形橡胶减振器动态迟滞特性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环形橡胶减振器的动态特性进行了理论建模。综合考虑材料的高弹特性、频率相关动态特性以及摩擦相关动态特性,并将形状因素的影响考虑在内,提出了一种基于鬃毛摩擦理论的描述减振器动态迟滞特性模型。比较以往的基于库仑摩擦理论的模型,该模型具有对摩擦速度依赖特性的描述能力,且能够预测摩擦应力在零速附近的非线性特征,使得拟合出的动态迟滞特性曲线具有很多微小的波浪特征。开展了测量减振器径向动态迟滞特性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环形橡胶减振器的实际动态迟滞曲线并非光滑的椭圆环,而是具有很多细微波浪的近似椭圆环,且在激振频率偏高时,波浪特征相对明显,验证了基于鬃毛摩擦理论的理论模型与实际情况的规律和趋势一致、特征相似。(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赵亚东,梁兴[9](2017)在《搅拌摩擦焊电主轴动态特性及灵敏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搅拌摩擦焊电主轴的设计水平,获得最佳的搅拌摩擦焊接质量,运用有限元理论和模态频率灵敏度理论对搅拌摩擦焊电主轴进行动态特性分析。将电主轴密度、泊松比、弹性模量、轴承刚度以及结构参数作为设计变量,电主轴模态频率作为响应,通过APDL语言建立搅拌摩擦焊电主轴的参数化有限元模型,利用半分析灵敏度方法,计算响应对各设计变量的灵敏度,并进一步对电主轴的动态特性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电主轴结构设计合理、满足要求。电主轴密度和弹性模量对其模态频率的影响较大,结构参数和轴承刚度对电主轴模态频率的影响取决于焊接质量所需的电主轴转速。通过对电主轴进行优化设计,在提高模态频率并保证焊接质量的前提下,减轻了电主轴质量。(本文来源于《制造技术与机床》期刊2017年12期)
杨远航[10](2017)在《金属钻杆动态摩擦学特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钻杆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列举了几种常见的磨损形式,分析了磨损产生的原因。其次,对当前相关磨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并总结了几种常见的、有效的减缓磨损的方法。最后对于减缓钻杆磨损,提高使用寿命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展望。(本文来源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动态摩擦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变转速传动系统作为未来直升机传动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其内部结构复杂,激励成分较多,动态响应较难评估。本文以某型变转速直升机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核心部件湿式离合器进行了摩擦转矩特性分析;其次研究了系统接合过程中离合器摩擦抖振现象;最后建立了某型变转速直升机传动系统的整体动力学模型,分析了系统的动态特性,为变转速直升机传动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论文主要完成了以下的研究内容:根据湿式离合器接合特点,建立了不同接合阶段的相应接触模型;根据离合器承载力和摩擦转矩计算模型,推导出了油膜厚度、相对转速、摩擦转矩以及滑摩功率的计算公式;仿真分析了湿式离合器接合过程中摩擦转矩响应特性,并研究了接合压力、润滑油粘度、渗透性以及转动惯量对摩擦转矩和滑摩功率的影响。建立了湿式离合器接合过程中系统的等效扭转振动模型,引入Stribeck摩擦系数和Karnopp摩擦转矩计算模型,推导出了湿式离合器接合前后系统的振动微分方程;利用李亚普诺夫第一近似理论,获得了湿式离合器摩擦抖振发生的临界条件;通过仿真分析了摩擦系数、离合器接合参数、轴系参数以及接合油压对离合器接合稳定性的影响。参考国外两级变速传动构型,设计了两级变转速直升机传动系统;利用集中质量法建立了变速系统的动力学模型,模型中考虑其时变啮合刚度、齿面摩擦、行星轮系的啮合相位以及各级齿轮副的综合传递误差等因素;推导了变转速直升机传动系统高速级与低速级路径的振动微分方程,并引入相对坐标,得到了消除刚体位移后的动力学微分方程。利用龙格库塔法分别对系统高速级和低速级的动力学方程进行了仿真分析,对比分析了变转速直升机在相同工况下,高速级与低速级传动路径中系统的固有特性、动载荷、行星轮系的均载以及系统各级齿轮传动之间的耦合响应特性,分析了输入功率、输入转速以及摩擦系数等参数对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态摩擦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吴鹏辉.高速大功率湿式离合器摩擦特性与动态强度数值分析及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9
[2].李丰波.直升机变速传动摩擦离合器及传动系统动态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
[3].许静,倪敬,陈烨波,金永涛,吴参.气动调节阀阀套相贯孔与阀芯的微间隙往复式动态摩擦特性[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9
[4].宋慧,王刚,刘娜,张卫星,宋爱利.液粘摩擦偶合器内部流场动态特性分析[J].机电工程技术.2018
[5].何培瑜,洪荣晶,王华.摩擦因数对回转支承动态特性的影响[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6].林玲.深井摩擦式提升系统安全制动动态特性分析[D].安徽理工大学.2018
[7].马建平.金属薄壁管在冲击载荷下动态摩擦特性的研究[D].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8
[8].李峙岳,朱如鹏,李苗苗.基于鬃毛摩擦理论的环形橡胶减振器动态迟滞特性模型[J].航空动力学报.2018
[9].赵亚东,梁兴.搅拌摩擦焊电主轴动态特性及灵敏度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7
[10].杨远航.金属钻杆动态摩擦学特性研究进展[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