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草属论文-付文龙,李治中,刘洋,操瑜,李伟

苦草属论文-付文龙,李治中,刘洋,操瑜,李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苦草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苦草属,命名,形态学,鉴定

苦草属论文文献综述

付文龙,李治中,刘洋,操瑜,李伟[1](2019)在《中国苦草属(Vallisneria)植物命名考及区分要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苦草属(Vallisneria L.)植物的繁殖器官微小,营养器官相似且变异较大,使该属植物的鉴定和命名较混乱。笔者通过对有关文献的考证和长期跟踪观察,对我国记载的苦草属3种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 (Lour.) Hara)、刺苦草(V. spinulosa Yan)、密刺苦草(V. denseserrulata Makino)的命名历史进行了梳理,并对这3种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根据种间形态差异,可为苦草属植物的分类鉴定和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植物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田丹,石正驰,张友,邹序安,王先华[2](2019)在《沉水植物苦草属在农村污水治理中的作用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污水治理目前面临瓶颈,寻找投资少、易维护、净化效果好的治理方法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利用水生植物的生理作用对污水进行治理的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而水生植物中的沉水植物因其独具的优点而备受关注,其中常用的沉水植物苦草属就是一类生命力强、生长迅速、净化效果好的品种。本文阐述水生植物、沉水植物以及苦草属在污水治理中起到的作用,旨在突出苦草属在环境治理中的优势,探讨将其运用在农村水污染治理中的优势以及实际工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为广大农村污水的治理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河北农机》期刊2019年05期)

张嵘梅,马博馨,杨志杰,张英,李溯[3](2016)在《沉水植物苦草属在水体环境修复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掌握具水生态修复功能的沉水植物苦草属的研究现状,综述了国内外近30年关于该属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与各类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在工程中的具体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已有研究结果表明,有序地种植苦草属植物,并与其他水生植物进行合理搭配,既形成优美的景观,又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修复意义。同时,为使苦草属植物发挥良好的生态恢复效益,指出现有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的3个研究重点:(1)加大教育宣传,扩大应用范围;(2)规范种植管养,开发实用工具;(3)提倡资源化利用,实现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6年28期)

范坤,巩江,倪士峰,赖智捷,路锋[4](2010)在《苦草属药用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广泛检索文献的基础上,对苦草的生物学特性、成分及生物活性等进行了综述,为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0年14期)

陈磊,叶其刚,潘丽珠,徐立铭,黄宏文[5](2008)在《长江中下游湖泊两种混生苦草属植物生活史特征与共存分布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长江中下游流域湖南、湖北、江西和安徽4省25个湖泊苦草属(Vallisneria)植物种群进行广泛的取样调查、鉴定和查明种间共存格局的基础上,结合同园种植实验,对该属两个混生近缘种刺苦草(V.spinulosa)和苦草(V.natans)有性和无性生活史特征进行了定量测定和比较研究,探讨了种间生活史差异对种间共存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刺苦草是长江中下游湖泊的优势物种,苦草为常见种,而密刺苦草(V.denseserrulata)仅有很少分布;2)苦草和刺苦草常混生于这些湖泊中,形成共存分布格局:刺苦草和苦草种间呈明显的的带状相间分布格局,或苦草只零星分布于刺苦草群落中;3)刺苦草和苦草有性和无性生活史特征显着不同:刺苦草为多年生,主要以无性繁殖为主,只有有限的有性繁殖投入;相反,苦草在调查的地区为一年生,以有性繁殖为主,只进行微弱的克隆生长,且不能产生克隆繁殖器官(冬芽)。刺苦草和苦草在有性和无性繁殖生活史对策上的权衡,导致种间资源利用和竞争能力的分异而使这两个近缘种得以共存。(本文来源于《植物生态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沈显生[6](2001)在《安徽苦草属一新种》一文中研究指出描述了 1个新种 ,即安徽苦草 ,并提供了该属全部已知国产种的分种检索表。(本文来源于《植物分类学报》期刊2001年06期)

沈显生[7](2001)在《安徽省苦草属种子的扫描电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苦草属植物的多样性 ,对安徽省董铺水库和六安市新河大塘产的水鳖科刺苦草和长梗苦草种子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 研究发现刺苦草种子的翅 2~ 5枚 ,较短 ,为种子的 1/ 2~2 / 3;而其另一个居群种子的翅 2~ 3枚 ,与种子近等长 ,并且翅较厚 长梗苦草种子有许多腺状突起 ,而其另一个居群种子光滑 本文将刺苦草和长梗苦草各建立一个新变种 ,即 :长翅刺苦草 (Val lisneriaspinulosavar.longalis)和细果长梗苦草 (V .longipedunculatavar.linearicarpa)(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期刊2001年01期)

熊秉红,李伟[8](2000)在《我国苦草属(VallisneriaL.)植物的生态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苦草是水鳖科(Hydrocharitaceae)苦草属(Vallisneria)沉水草本植物,无直立茎,叶基生,线形或带形,常被称为扁担草、蓼萍草、水韭菜、面条草、扁子草和鸭舌条等,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本属植物有6~10种〔1,2〕,我国的苦草属植物依《(本文来源于《武汉植物学研究》期刊2000年06期)

沈显生[9](2000)在《中国苦草属一新种》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梗苦草 新种 图 1Vallisneria longipedunculata X.S.Shen.sp.nov.TYPE:Anhui(安徽 ) ,Hefei(合肥 ) ,in the Dongpu Reservoir(董铺水库 ) ,alt.60 m,1(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00年05期)

苦草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农村污水治理目前面临瓶颈,寻找投资少、易维护、净化效果好的治理方法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利用水生植物的生理作用对污水进行治理的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而水生植物中的沉水植物因其独具的优点而备受关注,其中常用的沉水植物苦草属就是一类生命力强、生长迅速、净化效果好的品种。本文阐述水生植物、沉水植物以及苦草属在污水治理中起到的作用,旨在突出苦草属在环境治理中的优势,探讨将其运用在农村水污染治理中的优势以及实际工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为广大农村污水的治理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苦草属论文参考文献

[1].付文龙,李治中,刘洋,操瑜,李伟.中国苦草属(Vallisneria)植物命名考及区分要点[J].植物科学学报.2019

[2].田丹,石正驰,张友,邹序安,王先华.沉水植物苦草属在农村污水治理中的作用的探讨[J].河北农机.2019

[3].张嵘梅,马博馨,杨志杰,张英,李溯.沉水植物苦草属在水体环境修复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J].中国农学通报.2016

[4].范坤,巩江,倪士峰,赖智捷,路锋.苦草属药用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

[5].陈磊,叶其刚,潘丽珠,徐立铭,黄宏文.长江中下游湖泊两种混生苦草属植物生活史特征与共存分布格局[J].植物生态学报.2008

[6].沈显生.安徽苦草属一新种[J].植物分类学报.2001

[7].沈显生.安徽省苦草属种子的扫描电镜观察[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01

[8].熊秉红,李伟.我国苦草属(VallisneriaL.)植物的生态学研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0

[9].沈显生.中国苦草属一新种[J].西北植物学报.2000

标签:;  ;  ;  ;  

苦草属论文-付文龙,李治中,刘洋,操瑜,李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