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置式膜生物反应器论文-曹琦

分置式膜生物反应器论文-曹琦

导读:本文包含了分置式膜生物反应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外置式厌氧膜生物反应器,餐厨垃圾废水,有机负荷,高通量测序

分置式膜生物反应器论文文献综述

曹琦[1](2019)在《外置式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餐厨垃圾废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餐厨垃圾的量越来越大,生化处理后产生的餐厨垃圾废水量也十分巨大,该类废水仍含有较高的有机污染物,不宜直接排放。本研究以餐厨垃圾废水为研究对象,利用外置式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aerobic Membrane Bioreactor,AnMBR)在中温条件下研究不同有机负荷(OLR)对反应器运行性能的影响,并对不同OLR下反应器与膜表面的污泥进行了高通量测序分析,初步探究了AnMBR中及膜表面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变化。本研究通过复壮、驯化过程的完成顺利进入处理运行过程。整个试验主要获得以下结果:1.运行过程,连续在OLR为10.00、15.00、20.00 gCOD/(L.d)条件下运行,AnMBR基本处于稳定状态。试验结果得出OLR为15.00 gCOD/(L·d)时,各物质去除效果,产气效果以及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均处于最佳状态。pH值稳定在7.00上下波动,VFA浓度稳定在480 mg/L以下,ALK在3000 mg/L上下波动,VFA/ALK 比值基本稳定在0~0.2之间,VFA中乙酸含量占主要,最大比重为97.2%,出水COD、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0%,98%,80%,日平均产气量最大为177.03 L/d。2.随着运行负荷的改变,微生物群落组成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当OLR为15.00 gCOD/(L.d)时,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门水平上,主要优势菌群有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螺旋菌门(Spirochaetae)以及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属水平上,主要优势菌群有球形杆菌属(Sphaerochaeta)、拟杆菌属(Bacteroides)、甲烷杆菌属(Methanobacterium)、甲烷粒菌属(Methanocorpusculum)。反应器内的细菌相对丰度比例高,多样性较高,古菌相对丰度比例低。当OLR为20.00 gCOD/(L.d)时,膜表面球形杆菌属(Sphaerochaeta)占40.23%,古菌属含量为4.42%,可见严重的膜污染与膜表面这些微生物丰度升高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吴安桦,郭新超,宋乐元[2](2018)在《PAC投加量对废水处理分置式厌氧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研究了不同投加量的粉末活性炭(PAC)对分置式厌氧膜生物反应器COD去除效果及膜污染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0.67 g/L的PAC投加量相比,PAC投加量为1.33 g/L时该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对COD的去除率并未明显提升,但后者膜污染速率变慢,总阻力、滤饼层阻力、滤饼层阻力所占比例、混合液黏度、Zeta电位的绝对值、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以及小粒径污泥所占比例均更小,污泥平均粒径更大。在厌氧池水力停留时间(HRT)为32 h,温度为(35±2)℃的情况下,就膜污染控制而言,投加1.33 g/L的PAC比投加0.67 g/L的PAC更有效。(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8年10期)

刘莉莉[3](2018)在《分置式厌氧陶瓷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十年来,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不仅具有厌氧处理的优势,还能够通过膜组件的截留作用保证系统的污泥浓度,实现SRT和HRT的分离,提高出水质量,但是膜污染导致的膜清洗和更换费用是限制该技术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因此有必要从膜材料本身及操作运行方式方面改进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减缓其膜污染速率。相比在废水处理领域应用最多的有机膜材料,陶瓷膜本身具有耐酸碱腐蚀、耐高温和耐污染等优点,因而将其用于处理生活污水或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膜污染。基于此,本论文将陶瓷膜与厌氧反应器耦合,构建分置式的厌氧陶瓷膜生物反应器(Anaerobic Ceramic Membrane Bioreactor,An CMBR),并将其应用于处理实际生活污水,探究其在不同HRT下的运行效能和膜污染特性,并进一步研究了不同反冲洗频率及时间对膜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水为模拟生活污水的条件下,首先厌氧反应器UASB在30℃经60天的运行启动成功,在第109 d将陶瓷膜组件与UASB耦合进行An CMBR系统的启动,仅运行3天,COD去除率就超过95%,启动成功。An CMBR稳定运行期间,膜出水COD平均为28.83 mg/L,总COD去除率达到93.38%。系统运行过程中膜出水VFAs含量始终小于20 mg/L,反应器未出现酸化现象,甲烷日均产率为0.054 m3/kg COD去除。HRT为12 h时,An CMBR膜污染周期为14 d,而且膜污染物主要为EPS。另外,EPS和SMP中的蛋白含量均高于多糖,因此,蛋白对An CMBR膜污染的贡献最大。进水为实际生活污水阶段,随着HRT由18 h缩短至12 h,最后变为8 h,系统有机物去除效果也由84.76%减小为82.21%和73.27%。由于HRT为8 h时膜出水COD仍能维持在50 mg/L左右,因此,综合考虑选择8 h为An CMBR处理实际生活污水的HRT。在叁个HRT条件下,系统均未出现挥发酸大量累积的现象,且UASB出水及膜出水p H均在7.0~8.0之间,系统运行稳定。An CMBR反应器的膜污染周期受HRT影响显着。随着HRT减小,膜污染周期也逐渐缩短,HRT为8 h时膜污染周期最短,仅为6 d。混合液EPS的含量远远高于SMP,且多糖略高于蛋白。滤饼层的SMP含量明显高于EPS,特别是SMPc,且滤饼层SMP中多糖含量明显高于蛋白含量。随着HRT的减小,混合液中SMP和EPS含量均有所增加,多糖和蛋白含量也随之增加。反冲洗频率为每天1次和每天2次时,TMP达到25 k Pa的时间都为7 d左右,而当反洗频率为每天3次时,经过11 d左右TMP才达到25 k Pa;反冲洗频率为每天3次,反冲洗时间分别为1 min、2 min和3 min条件下TMP的增长速率分别为0.14 k Pa/h、0.13 k Pa/h、0.11 k Pa/h,反洗时间为3 min的增长速率相对较慢,但反洗时间为3 min时每天反洗所用水量占比相对较大。综合TMP的变化情况及膜组件的处理效率,认为反洗频率为每天3次、每次反洗2 min为较合适的减缓膜污染的方式。(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刘莉莉,高大文,张明慧[4](2018)在《分置式厌氧陶瓷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模拟生活污水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强化厌氧系统的处理效能,延缓厌氧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速率,采用分置式厌氧陶瓷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结果表明:厌氧反应器UASB经过60 d的启动,可实现对模拟生活污水的良好处理,COD去除率超过90%;耦合膜组件运行后,膜出水COD在22.58 mg·L~(-1)左右,COD总去除率平均为95.53%,甲烷日均产量为352 mL·d~(-1),产率最高达到0.11 m~3·kg~(-1);跨膜压差(TMP)达到26.81 kPa时膜污染严重,周期为14 d,反冲洗能够去除膜表面的泥饼层,有效地延长膜污染周期;对混合液及滤饼层中的多糖和蛋白质浓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是引起膜污染的主要物质.(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原晓玉,郭新超,田昕茹[5](2017)在《温度对分置式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效果及膜污染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温度对分置式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 MBR)废水处理系统处理效果及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与35℃相比,25℃时污泥混合液和滤饼层的EPS都有所积累,且污泥颗粒较小,滤饼层污泥不易被水力冲刷剪切力剥离,膜污染速率较快,不利于对膜污染的控制;滤饼层EPS成分分析表明,蛋白质类是造成膜污染的主要物质,高激发波长类色氨酸是影响膜污染速率的重要因素;在HRT为32 h,温度为35℃时系统COD去除率较高,膜污染速率较低,膜运行周期较长,是较合适的运行温度。(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7年12期)

井晓东[6](2016)在《外置式膜生物反应器污泥絮体破碎行为对膜污染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膜生物反应器(MBR)作为新型高效水处理工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外置式膜生物反应器RMBR因其运行方便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垃圾渗滤液、工业废水等处理,然而膜污染问题严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现有研究关于MBR膜污染主要集中在一体式,而对RMBR中污泥絮体特性对膜污染的影响研究较少。本文采用“缺氧+好氧+外置式膜过滤”工艺,主要研究RMBR循环模式下污泥絮体的破碎行为及其对膜污染的影响,分析絮体特性变化对膜污染影响,以探索污泥絮体破碎行为引起的污泥絮体特性变化对膜污染的影响。本课题通过对RMBR膜污染理论研究,为实际运行中减缓膜污染提供指导,得到如下结论:(1)分别研究RMBR中离心泵和膜管内的剪切力作用絮体破碎行为。采用混凝搅拌试验研究速度梯度与絮体粒径关系,并通过理论推导出离心泵剪切作用下絮体粒径d与水泵转速n和叶轮直径D的近似关系:d n0.63 D1.05--??;利用双方程-壁面函数理论分析膜管内剪切力与絮体粒径关系,结果表明该理论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膜管内剪切力对絮体粒径影响。并针对运行中存在絮体破碎现象,考察机械破碎污泥絮体重新凝聚过程,表明破碎污泥絮体在一定条件下可达到与初始相似的粒径分布。(2)研究污泥絮体特性对膜污染影响。采用SPSS软件分析污泥絮体特性与膜污染阻力相关性,得到污泥絮体粒径、Zeta电位、胞外聚合物EPS浓度与膜污染阻力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726,-0.784,0.875。其中絮体粒径在20~50um时絮体粒径对膜污染阻力影响较为显着;并从EPS结构出发分别研究松散型EPS(LB-EPS)和紧密型EPS(TB-EPS)与膜污染阻力相关性,比较膜污染阻力随LB-EPS、TB-EPS浓度增长速率,表明TB-EPS对膜污染贡献更大。(3)探索絮体破碎行为对膜污染影响。对絮体破碎率与EPS增加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絮体中EPS主要源于絮体破碎过程。絮体破碎是膜污染的主要原因。絮体破碎行为使得污泥絮体粒径减小并释放出EPS,从而产生更为严重膜污染。(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6-05-01)

慕银银[7](2015)在《水力停留时间对分置式厌氧膜生物反应器污泥混合液性质和膜污染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aerobic Membrane Bioreactor,AnMBR)是将厌氧生物处理技术与膜分离技术有效结合的一种新型、高效、稳定的污水处理工艺,实现了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污泥停留时间(SRT)的完全分离,具有甲烷转化率高、污泥龄长、污泥产率低、污泥浓度高、耐冲击负荷强、占地面积小、工艺设备集中以及易于自动化控制等特点,是极具潜力的厌氧处理技术。目前,随着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和膜分离技术的日益成熟,已有一些学者针对分置式及一体式AnMBR的操作条件和膜污染状况进行研究,但仍未有一致的结论。本文以西安市汉斯啤酒厂废水为小试分置式AnMBR进水,探究该反应器的最佳运行工况及HRT对污泥混合液性质和膜污染的影响,尝试为通过控制HRT实现AnMBR工艺优化和控制膜污染提供参考。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在启动阶段,An MBR运行良好。控制反应器温度在35±2℃,HRT为48 h,进水COD浓度在1000~3000 mg/L的条件下,仅17天就完成了反应器的启动。系统对COD的去除率在83.33~96.94%之间,反应器内各项指标均处于合理的范围内。但是系统基本不具备脱氮除磷效果。(2)在稳定运行阶段,HRT为40 h时,有机负荷(OLR)为2.24 kgCOD/(m3·d),污泥负荷(F/M)为0.58 kgCOD/(kgMLVSS·d)的条件下,系统可以获得较好的处理效果和较低的膜污染速率,确定此工况为最佳运行条件。(3)HRT在40~16 h之间逐渐缩短时,产生较高的OLR和F/M,影响了厌氧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使胞外聚合物(EPS)、微生物代谢产物(SMP)和污泥粒径增加;EPS和SMP中的蛋白质及污泥粒径对泥饼层阻力(Rc)的影响较大,它们的增加促使膜面滤饼层形成,增加Rc,继而增加膜过滤阻力(Rt),导致跨膜压差(TMP)快速增长,加快了膜污染的进程。(4)HRT对厌氧膜生物反应器污泥混合液性质和膜污染进程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优化HRT可以便于保障处理效果和控制膜污染。(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5-06-01)

王小林,郭新超,慕银银[8](2014)在《分置式厌氧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啤酒废水》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采用分置式厌氧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啤酒废水,主要研究反应器在不同运行工况条件下对COD、总氮等的去除效果及系统产气特性。试验过程中反应器COD容积负荷为2~7.5 kg/(m3·d)、水力停留时间为16~40h。试验结果表明:废水COD浓度为4 000 mg/L,水力停留时间为24 h,COD平均去除率为97.46%,TN平均去除率为58.64%,沼气产率为0.138 m3/kg。(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4年11期)

李小利,张玉洁,赵继红[9](2012)在《外置式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孔径为30μm的工业滤布、硬质PVC管支撑体、不锈钢管套构造外置式膜生物反应器,观察不同过滤压差对动态膜形成及出水通量和浊度的影响,并研究其对生活污水的处理能力.结果表明,过滤压差对动态膜的形成及出水通量的影响比较复杂,10min~2h出水通量随过滤压差增大而增大,但48h后出水通量随过滤压差增大而减小.研究还发现,系统稳定运行后出水通量随膜表面错流速度增大而增大.综合分析,本试验选取过滤压差为0.04MPa为最优过滤压差,动态膜40min内可形成且保持稳定.反应器稳定运行后,出水水质良好,对COD、NH3-N、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6.68%、96.64%、71.46%、57.80%,出水浊度1.0以下.(本文来源于《膜科学与技术》期刊2012年04期)

李小利,张玉洁,赵继红[10](2012)在《新型外置式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孔径为30μm的工业滤布,由钢材制造的圆形板式膜组件外壳,铁网支撑体构造外置式膜生物反应器,观察动态膜形成期间出水通量和浊度的变化,并研究反应器对生活污水的处理能力。结果表明,动态膜成膜时间大概为30~60 min;反应器稳定运行后,出水水质良好,对COD、NH3-N、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6.38%、87.29%、79.91%、89.02%,出水浊度1.0 NTU以下;动态膜对有机物有一定的截留和降解作用,但大部分有机物的降解过程发生在反应器内。(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2年07期)

分置式膜生物反应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主要研究了不同投加量的粉末活性炭(PAC)对分置式厌氧膜生物反应器COD去除效果及膜污染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0.67 g/L的PAC投加量相比,PAC投加量为1.33 g/L时该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对COD的去除率并未明显提升,但后者膜污染速率变慢,总阻力、滤饼层阻力、滤饼层阻力所占比例、混合液黏度、Zeta电位的绝对值、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以及小粒径污泥所占比例均更小,污泥平均粒径更大。在厌氧池水力停留时间(HRT)为32 h,温度为(35±2)℃的情况下,就膜污染控制而言,投加1.33 g/L的PAC比投加0.67 g/L的PAC更有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置式膜生物反应器论文参考文献

[1].曹琦.外置式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餐厨垃圾废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2].吴安桦,郭新超,宋乐元.PAC投加量对废水处理分置式厌氧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特性的影响[J].环境工程.2018

[3].刘莉莉.分置式厌氧陶瓷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4].刘莉莉,高大文,张明慧.分置式厌氧陶瓷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模拟生活污水试验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8

[5].原晓玉,郭新超,田昕茹.温度对分置式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效果及膜污染的影响[J].环境工程.2017

[6].井晓东.外置式膜生物反应器污泥絮体破碎行为对膜污染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6

[7].慕银银.水力停留时间对分置式厌氧膜生物反应器污泥混合液性质和膜污染的影响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8].王小林,郭新超,慕银银.分置式厌氧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啤酒废水[J].环境工程.2014

[9].李小利,张玉洁,赵继红.外置式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J].膜科学与技术.2012

[10].李小利,张玉洁,赵继红.新型外置式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2

标签:;  ;  ;  ;  

分置式膜生物反应器论文-曹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