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集中供暖分户热计量的实施(论文文献综述)
李世伟[1](2017)在《基于物联网的集中供暖分户计量方法和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集中供暖作为我国北方主要采暖方式,在能源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按供热面积收费的热费计量方式已经难以满足节能减排的需求和终端用户的用热舒适度需求。近几年,一种“等舒适度等热费”的分户计量方法应运而生,然而如何有效地实施“等舒适度等热费”的计量方法是实现集中供暖分户计量的一大挑战。无线传感器技术无疑是实现分户热计量的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因此,本文主要就基于物联网的集中供暖分户计量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基于物联网的集中供暖分户计量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中,往往采用一户一节点的部署形式,相对于低功率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而言是一种较为稀疏的部署形式,而且节点的传输状况与节点的部署位置密切相关,如何在较为稀疏的节点部署环境中实现较为可靠的数据传输是实现分户热计量系统的关键。另外,分户温度采集是实现“等舒适度等热费”的计量方法的基础,如何较为有效地减少或排除各种人为因素的干扰,能够较为准确的采集到终端热用户的温度数据是分户热计量实现过程中另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重点就稀疏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技术和终端热用户的用热行为预测技术展开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RSSI机会路由的数据采集方法,并引入SVM分类算法实现室内温度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基于物联网的集中供暖分户计量方案。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在深入分析稀疏节点部署环境中经典的路由算法的基础上,针对基于物联网的集中供暖分户计量系统中无线终端节点的部署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RSSI机会路由的数据采集方法,并通过实验仿真验证该算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2)终端热用户的用热作弊行为主要包括长时间开窗、主动放热和干扰温度传感器等,为较为准确的采集到每户的用热数据,笔者对终端热用户的用热行为预测技术展开深入研究,引入了基于SVM的分类预测算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降温、升温和保温三种状态下,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阀门开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通过该算法实现了对室内温度的实时分析,为判断终端热用户是否存在用热作弊行为提供了理论支持。(3)依据“等舒适度等热费”的计量原则,给出了一种基于温度面积法的集中供暖分户计量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物联网的集中供暖分户热计量系统。为保障数据传输安全性,引入了管理服务器对远程终端和秘钥的管理机制,同时,设计和实现了基于Web的远程管理系统和基于.Net的服务器软件,实现了远程数据采集和监控。
高长亚[2](2016)在《集中供热分户计量温控一体化实施方法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自2008年以来,我国财政拨付大量资金,用于支持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但迄今为止业内普遍认为供热计量的实施仍存在较多问题,实施过程中不乏热计量装置不能发挥作用、造成浪费的案例。针对影响热计量推广的技术问题和管理办法开展深入调查研究,探寻适合我国国情的供热计量方式和政策,是集中供热产业发展和收费政策深化改革的当务之急。通过对供热计量工程应用的调研,结合理论分析和作者从事集中供热技术管理工作的经验,对热计量的节能效果、适用于热计量供热系统的运行调节方式、热量热费分摊的均衡性及两部制热价制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分户热计量供暖系统及不同分户计量方式的特点,不同的建筑应采用不同的供暖系统形式以及分户热计量方式;如何选择和应用合适的热计量方式,是落实分户热计量供暖收费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认为确定热计量方式时,应核算所选热计量方式的经济成本,根据实施热计量获得的收益大于支出的原则,来确定合适的热计量方法。对供暖管网水力失调的原因以及调控装置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主动质调节与被动量调节组合的调控方式、分阶段改变流量的主动质调节与被动量调节组合的调控方式以及分阶段恒定供水温度与被动量调节组合的调控方式是适用分户热计量供暖系统特征的调控方式。分析研究了不同热费计算方式的特点,在两部制热价的基础上,提出采用三级分摊热费的方式,认为此方式能够有效地解决供热公司生产成本与收入不匹配的问题,使供热公司的生产成本与收入合理地对应起来;另一方面,用热户可以按需用热,按用热量缴费,实现供热成本在各用热户之间公平分配。通过对实际工程进行调研分析,深入探讨了我国供热热计量现存的问题、推行阻力及症结所在,阐明了我国供热计量实践中需要逐步解决的问题;提出了推进我国供热计量发展的建议措施。
王俐[3](2016)在《城市供热企业绩效标杆评价研究》文中认为据国家统计年鉴,2014年末,我国集中供热面积已达61.1亿平方米,供热管道已达18.7万公里。随着每年人口新增,房地产持续发展,我国供热面积及惠及人口也在不断增加。于此同时,我国整个城市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的。供热系统方面,供热技术过于老旧,“跑、冒、滴、漏”是老建筑供热常见的问题,不仅如此,我国所采用的传统的大换热站技术及定流量计量系统,导致供热常常出现大流量小温差、二级管网失调及能源利用效率极低的问题难以解决。供热体制方面,城市供热行业中的供热企业一直处于“自然垄断”地位,占据供热市场的优势地位,热价上涨常常遭到老百姓的强烈不满,抵制缴纳供热费也是常有的事。加上我国供热费收费流程不合理,导致供热企业连年亏损,国家巨额补贴。虽然国家自2000年起开始,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但是由于于其配套的改革体制不完善,实施强制力也不够,导致我国供热改革改了13年,却13年如一日,未见明显的改革成效。基于我国供热行业的以上现状,本文认为对于供热企业而言,纵向的绩效评价方式并不适用,而需要重新采取新的绩效评估方式,借于城市的技术经济体征为自然垄断型,自身的成本弱增性再加上政府规制,导致一方面城市供热企业没有激励进行改革,另一方面,政府难以把握放开市场的边界在哪里。然而,我国供热行业绩效低下有目共睹,政府也在巨大的财政压力和民怨下进行了十多年的改革,然而改革一直不能有效推进,为了分析其原因,本文将详细归纳了我国供热改革的经历,并将其与欧洲发达国家的成功改革经历进行了对比,总结出一直以来阻碍我国供热改革步伐的因素主要是供热系统改革和供热体制改革无法同步,加上缺少强有力的监管机制和激励性的优惠政策。尽管的改革中存在诸多制约因素,本文认为供热行业仍然可以通过有效竞争来逐步推动供热改革。最后,本文为了论证观点,共搜集了194个城市的供热产能及财务的相关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利用Max DEA Basic 6.6软件,进行了绩效标杆的评价分析,试图让城市间的供热企业进行横向竞争;为了保证分析的有效性,本文在绩效分析之前,还利用了SPSS Statistics 20对196个城市进行了经济环境的聚类分析,此后,再根据不同聚类城市分别进行了无导向技术效率分析、投入导向绩效分析以及产出导向的绩效分析,并通过实证分析结果进一步说明了我国城市供热企业渐进式改革的方向。并且绩效标杆的评价分析方式还未曾应用于供热行业中,因此,这也是本文的创新所在。
陈茵茵[4](2016)在《集中供暖的温度控制和热计量技术的分析》文中提出在集中供暖过程中,分户热计量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计量方式,那我主要针对集中供暖中的温度控制和热计量技术进行相应的阐述和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和分析能够有效的为我国的热计量发展贡献力量。
张晨杰[5](2015)在《康顺公司热计量项目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政府不断加强对热改的力度,热能的分户消费也将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模式。而热计量产品也将形成一个新的巨大的市场。而在这个市场中,由于产品的同质化高、准入门槛低,因此,在这个行业中的微新企业如何通过产品和营销的创新形成差异化优势,将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难题。解出来,则能够快速占领市场;解不出,则迷失在更大的资金、更低的成本链和无数的竞争对手中。本文从介绍了热改的发展历程到热计量市场存在的意义,引出了康顺公司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现状,找到所需选择的市场并为本公司定位,最终通过4P策略找到属于自身的互联网差异化营销策略,并提出了针对自身现状实施产品升级、渠道开发、品牌建设、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战略。本论文希望通过此番的研究结论,对康顺公司在热计量市场中的表现有所启迪,并希望其他新进企业在相关的市场环境下能够获得一定的借鉴。
李娜[6](2014)在《住宅集中供暖系统分户热计量和收费的探索》文中研究指明在社会的发展下,住宅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也开始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这就有效推动了建筑供暖计量型收费模式的发展。实施计量型收费模式,不仅仅是对传统采暖收费制度的变革,也使得采暖设计方式开始朝着新模式发展,但是,在分户热计量推行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必须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对分户热计量系统进行科学有效的改革,本文主要分析住宅集中供暖系统分户热计量和收费的问题与改革措施。
张兵,田雨忠,王逸雪,迟媛[7](2012)在《关于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的几点思考》文中研究表明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不仅仅是采暖收费制度的改革,也导致了传统采暖设计方法的转变。本文介绍了分户热计量的主要目的与基本条件,分析了其与传统集中采暖系统的区别,对不同的分户热计量户内采暖系统形式进行了比较,指出了推行分户热计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叶本利[8](2012)在《集中供暖系统节能控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集中供暖系统都存在热源效率低、缺乏高效的系统控制策略、室温不能自动调节和分户热计量难以得到推广使用等问题,不仅造成了能源的大量浪费,还降低了用户热舒适性。因此,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并以实际项目“某社区设备设施智能化管理与节能控制”为依托,对相关的集中供暖系统节能控制技术进行研究。本文分析了三北地区集中供暖系统的结构、现状和运行方式,阐述了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SCADA)在集中供暖系统中的应用,为分户热计量方法和室温控制技术的研究打下了基础。以流体力学、传热学、数据处理等理论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集中供暖系统数学模型的分户热计量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建立整个集中供暖系统的分户热计量模型,给出计量误差修正算法,根据模型和算法编制热计量软件,软件再根据采集到的热力管网系统的压力、流量和温度等相关数据计算出用户用热量。该方法只需安装少量传感器就能实现分户热计量。运用集总参数法的建模思想建立了供暖房间的完整室温控制模型,该模型包括围护结构热动态子模型、房间热动态子模型、散热器热动态子模型和外墙热动态子模型。模型考虑了大量的能够影响室内温度的因素,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模型能够更加实际地反应房间热动态过程。这些研究和仿真分析为室温控制技术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以前面建立的室温控制模型为基础,从实际工程经验和仿真分析出发,设计出了室温模糊控制系统。主要对室温模糊控制器进行了分析和设计,完成了输入变量的模糊化、模糊规则的设计和解模糊方法的选择等工作。基于Simulink仿真平台建立了室温模糊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仿真分析不同外界扰动下控制器对房间温度的控制效果,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不但能够实现房间温度的自动控制,还能提高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
褚存礼[9](2011)在《分户热计量在青岛某小区采暖系统改造工程中的应用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分户热计量系统是集中供暖领域的一次变革,采用分户热计量系统的采暖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适时的调节室内温度,不仅可以达到期望的舒适度,而且还可以大大的节约能源。本文着重对分户热计量系统的运行特性及青岛某小区改造前后节能性进行测试及分析。由于采暖用户的自主调节使得整个供暖管网的水力工况不断变化,水力失调问题比传统采暖系统更加突出。本文从阀门选取及特性、散热器热力工况、现有不同供暖系统的特点及改造条件等方面分析分户热计量系统的运行特性,并就水力失调产生原因及其解决办法进行阐述。由于用户的调节使得各室温度差别较大,负荷计算方法与以往系统不同,而且集中供暖收费制度已改变。本文对分户热计量系统负荷计算及热费分摊方法进行介绍。分析现行的户间传热计算方法和收费方法,并提出各自存在的问题。最后以青岛某小区改造前后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小区改造前后采暖耗热量、热费分摊及分户热计量系统的节能性。并从耗煤量、温室气体排放量、舒适性、改造投资费用及投资回收年限方面对分户热计量系统的优点进行分析论述。
丁藏银[10](2009)在《浅谈住宅供暖分户热计量及节能改造》文中研究说明针对住宅供暖分户热计量及节能改造进行了阐述。
二、浅谈集中供暖分户热计量的实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集中供暖分户热计量的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物联网的集中供暖分户计量方法和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与现状 |
1.2.1 国内外分户计量供热发展现状 |
1.2.2 基于物联网的集中供暖分户计量系统的研究现状 |
1.2.3 面向可靠传输的组网算法研究现状 |
1.2.4 异常用热行为检测现状 |
1.3 集中供暖分户计量系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1.4.1 本文研究内容 |
1.4.2 本文章节按排 |
第二章 相关技术综述 |
2.1 常用的数据采集方法 |
2.1.1 ZigBee技术 |
2.1.2 蓝牙技术 |
2.1.3 WiFi技术 |
2.1.4 总线技术 |
2.1.5 GPRS技术 |
2.2 集中供暖分户计量的计量方法 |
2.2.1 温度法 |
2.2.2 户用热量表法 |
2.2.3 通断时间面积法 |
2.2.4 流量温度法 |
2.2.5 面积法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一种基于RSSI机会路由的数据采集方法 |
3.1 传统的无线自组网算法 |
3.1.1 基于逻辑拓扑结构的路由协议 |
3.1.2 基于地理位置的路由协议 |
3.2 机会路由概述 |
3.2.1 常见的机会路由 |
3.2.2 影响机会路由性能的因素 |
3.3 基于RSSI的机会路由的数据采集方法 |
3.3.1 基于RSSI优先级评定规则 |
3.3.2 基于时间调度和ACK确认的双重协作机制 |
3.4 实验结果与仿真 |
3.4.1 实验场景设置 |
3.4.2 实验结果分析 |
3.5 本章小节 |
第四章 基于SVM的异常用热分析 |
4.1 支持向量机理论 |
4.2 样本数据预处理 |
4.2.1 相关性分析 |
4.2.2 数据归一化 |
4.3 分户热计量方法 |
4.4 实验与仿真 |
4.4.1 libSVM简介 |
4.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分户热计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5.1 基于温度面积法的热量分摊方案 |
5.2 基于物联网的集中供暖分户计量系统体系结构 |
5.2.1 管理服务器 |
5.2.2 应用服务器 |
5.2.3 协调器 |
5.2.4 用户采集终端 |
5.3 数据采集方法的实现 |
5.4 异常用热检测机制的实现 |
5.5 系统测试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2)集中供热分户计量温控一体化实施方法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国外集中供热及供热计量发展现状 |
1.2 我国集中供热及供热计量发展现状 |
1.3 我国集中供热及供热计量存在的问题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分户热计量方法及选择原则 |
2.1 供暖系统分户热计量方式 |
2.1.1 热计量概述 |
2.1.2 分户计量供暖系统热计量方式分类 |
2.1.3 分户热计量方法适用范围比较分析 |
2.2 供热计量方法的选择及案例分析 |
2.2.1 实施热计量节省热费计算 |
2.2.2 实施热计量代价费用计算 |
2.2.3 热计量方法选择的建议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分户计量供热系统水力特性及运行调节方式 |
3.1 供热系统水力平衡调节 |
3.1.1 管网水力平衡调节的意义 |
3.1.2 供热系统水力失调产生的原因 |
3.1.3 热计量温控一体化供暖系统运行特点及设计要求 |
3.2 分户计量供暖系统的调节方式 |
3.2.1 传统供暖系统的调节方式 |
3.2.2 分户计量供暖系统的调节方式 |
3.3 供暖系统调节控制系统的组成 |
3.3.1 调节控制系统的组成 |
3.3.2 分户计量供暖自动调节控制装置 |
3.4 水力平衡度对供暖系统运行效果影响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两部制热价及热计量分摊模式分析 |
4.1 我国供热收费的形势与热价制定原则 |
4.1.1 热价制定的形势背景和政策依据 |
4.1.2 热价制定的原则 |
4.2 两部制热价的应用原理 |
4.2.1 两部制热价的含义 |
4.2.2 两部制热价的原理依据 |
4.3 供热量热费分摊模式 |
4.3.1 一级分摊计费模式 |
4.3.2 二级分摊计费模式 |
4.3.3 三级分摊计费模式 |
4.4 两部制热价的实际应用效果及存在问题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既有建筑供热计量改造实施案例分析 |
5.1 改造案例供暖系统概况 |
5.2 改造方案 |
5.2.1 围护结构与热源及管网的改造 |
5.2.2 室内采暖系统热计量及温度调控的改造 |
5.3 改造后效果分析 |
5.4 供热计量推行中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 |
5.4.1 当前供热计量推行中存在问题 |
5.4.2 促进我国热计量推广的建议措施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城市供热企业绩效标杆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序言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自然垄断企业的技术经济体征及政府规制 |
2.1.1 自然垄断企业的技术经济特征 |
2.1.2 政府规制 |
2.2 自然垄断企业绩效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国外研究 |
2.2.2 国内研究 |
2.3 绩效标杆竞争理论的理论基础 |
2.4 自然垄断企业的有效竞争 |
2.4.1 马歇尔冲突 |
2.4.2 自然垄断企业的可竞争性 |
2.4.3 有效竞争——竞争与垄断的均衡 |
3 城市供热企业发展与企业绩效概况 |
3.1 我国城市供热企业改革与发展 |
3.1.1 第一阶段:供热改革阶段(1995——2003 年) |
3.1.2 第二阶段:“两改一保”(2003——2009 年) |
3.1.3 第三阶段:热计量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2009——今) |
3.2 我国城市供热企业绩效概况 |
3.3 国外发达国家供热企业发展与绩效概况 |
3.3.1 国外典型国家供热企业发展及绩效概况 |
3.3.2 国外典型国家供热企业绩效良好原因分析 |
3.4 国内供热企业绩效不良的原因分析 |
4 城市供热企业绩效标杆评价分析 |
4.1 供热企业绩效标杆评价研究方法选择 |
4.2 评价指标的选择 |
4.3 城市热水供热企业绩效标杆评价分析 |
4.3.1 城市热水供热企业统计量描述性分析 |
4.3.2 热水供热企业城市经济环境聚类分析 |
4.3.3 热水供热企业城市聚类城市绩效标杆分析 |
4.4 采用蒸汽和热水供热的供热企业绩效标杆评价分析 |
4.4.1 采用蒸汽和热水供热的供热企业统计量描述性分析 |
4.4.2 采用蒸汽和热水供热的供热城市经济环境聚类分析 |
4.4.3 采用蒸汽和热水供热的供热企业绩效标杆分析 |
4.5 城市蒸汽供热企业绩效标杆评价分析 |
4.5.1 城市蒸汽供热企业统计量描述性分析 |
4.5.2 蒸汽供热企业的城市经济环境聚类分析 |
4.5.3 蒸汽供热城市绩效标杆分析 |
4.6 城市供热企业绩效标杆评价分析总结 |
5 结论 |
5.1 本文研究结论 |
5.2 供热企业绩效改进途径建议 |
5.2.1 统一全国各供热城市供热企业的统计指标 |
5.2.2 为被评为绩效标杆的企业制定激励机制 |
5.2.3 建立独立的供热监管机构 |
5.2.4 建立供热消费者保护协会 |
5.2.5 逐步建立社会主义竞争的、市场化的供热体制 |
6 本文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5)康顺公司热计量项目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选择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中国北方供暖伴随的问题 |
1.1.2 研究意义:分表计量改变用户使用习惯 |
1.1.3 研究方案考察:国外解决此问题的方法 |
1.2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2章 市场营销相关理论 |
2.1 营销理论 |
2.2 营销调研5C分析 |
2.3 外部宏观环境(PEST)分析 |
2.4 市场分析的STP战略 |
2.5 市场营销的4P策略 |
第3章 康顺热计量项目市场营销调研5C分析 |
3.1 外部宏观环境(PEST)分析(Circumstance) |
3.1.1 政策(与法律)环境(Politics)分析 |
3.1.2 经济环境(Economic)分析 |
3.1.3 社会环境(Society)分析 |
3.1.4 技术环境(Technology)分析 |
3.2 公司分析(Company) |
3.2.1 康顺公司简介 |
3.2.2 康顺公司热量表系列产品简介 |
3.2.3 康顺公司的营销愿景和现状 |
3.2.4 康顺公司目前存在的营销问题及原因分析 |
3.3 热计量市场主要竞争对手分析(Competitor) |
3.3.1 进口品牌简述 |
3.3.2 国产领导品牌 |
3.4 客户分析(Customer) |
3.5 合作者分析(Collaborators) |
第4章 康顺热计量的STP营销战略分析 |
4.1 市场细分(Segmenting) |
4.2 目标市场选择(Targeting) |
4.3 明晰市场定位(Positioning) |
第5章 康顺热计量的4P营销策略改进建议 |
5.1 产品策略(Product) |
5.1.1 提升热量表单质并加以差别化宣传 |
5.1.2 对温控系统进行互联网升级 |
5.1.3 将远程抄表技术同远程付费服务相结合 |
5.1.4 从产品销售到服务营销 |
5.2 渠道策略(Place) |
5.2.1 线下公益活动:发起“康顺杯——治霾从我做起”的公益长跑活动 |
5.2.2 线上公益微电影:制作一则节能环保主题的公益广告 |
5.2.3 线下渠道管理:合理选用及维护渠道商 |
5.2.4 相关产业网络合作和衍生网络经营 |
5.2.5 通过参与制定行业标准提升品牌形象 |
5.3 定价策略(Price) |
5.4 促销策略(Promotion) |
第6章 本文主要结论及展望 |
6.1 本文主要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6)住宅集中供暖系统分户热计量和收费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的目的与条件 |
1.1 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的目的 |
1.2 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的实施条件 |
2 采暖系统的形式与热负荷计算方式 |
2.1 采暖系统的形式 |
2.2 热负荷计算差别 |
3 集中供暖系统分户计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3.1 集中供暖系统分户计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3.2 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 |
4 结语 |
(7)关于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实行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的主要目的与基本条件 |
1.1 实行分户热计量的主要目的 |
1.2 实行分户热计量的基本条件 |
2 集中供暖分户热计量系统与传统集中采暖系统的区别 |
2.1 采暖系统形式与管道敷设的各自特点 |
2.2 热负荷计算的区别 |
2.3 采暖设备选择的特殊要求 |
3 分户热计量户内采暖系统形式的选择 |
3.1 户内采暖系统的主要形式 |
3.2 不同户内采暖系统形式的比较 |
4 推行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存在的现实问题与解决方法 |
4.1 推行分户热计量存在的现实问题 |
4.2 解决问题的方法 |
5 小结 |
(8)集中供暖系统节能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2 集中供暖系统及其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 |
2.1 集中供暖系统的结构 |
2.1.1 热源中心 |
2.1.2 热力管网系统 |
2.1.3 终端用户 |
2.2 集中供暖系统的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 |
2.2.1 系统组成 |
2.2.2 室温控制系统 |
2.2.3 分户热计量系统 |
2.2.4 热力站控制系统 |
2.2.5 热源中心控制系统 |
2.3 本章小结 |
3 基于集中供暖系统数学模型的分户热计量方法 |
3.1 目前常用的分户热计量方法 |
3.2 基于集中供暖系统数学模型的分户热计量原理 |
3.2.1 用户用热量计算模型 |
3.2.2 用户供水端压力计算模型 |
3.2.3 用户流量计算模型 |
3.2.4 用户供水端温度计算模型 |
3.3 模型参数辨识和误差修正算法 |
3.3.1 模型参数辨识 |
3.3.2 误差修正算法 |
3.4 分户热计量的实现方法 |
3.5 本章小结 |
4 室温控制模型的建立及仿真分析 |
4.1 供暖房间热动态过程分析 |
4.2 室温控制模型的建立 |
4.2.1 房间热动态模型 |
4.2.2 散热器热动态模型 |
4.2.3 围护结构热动态模型 |
4.2.4 室温控制模型传递函数的推导 |
4.3 室温控制模型仿真分析 |
4.3.1 室温控制仿真模型的建立 |
4.3.2 仿真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系统节能控制技术研究 |
5.1 室温变化过程分析 |
5.2 室温节能控制技术研究 |
5.2.1 模糊控制理论介绍 |
5.2.2 室温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5.2.3 室温模糊控制系统仿真分析 |
5.3 热力站和热源中心的节能控制 |
5.3.1 热力站的节能控制 |
5.3.2 热源中心的节能控制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项目情况 |
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
(9)分户热计量在青岛某小区采暖系统改造工程中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
1.2 分户热计量的研究发展 |
1.2.1 国外分户热计量的发展 |
1.2.2 国内分户热计量的发展 |
1.2.3 现存的问题 |
1.3 课题研究方法 |
1.4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章 分户热计量系统特性的理论分析 |
2.1 分户热计量系统采暖负荷影响因素及其计算 |
2.2 分户热计量系统运行特性 |
2.2.1 散热器的热力工况 |
2.2.2 各种采暖系统的可调性分析 |
2.2.3 水力失调及其解决办法 |
2.2.4 采用水泵变频技术的必要性 |
2.2.5 控制阀门、仪表的特性 |
2.3 分户热计量系统计费策略分析 |
小结 |
第3章 某小区分户热计量改造方案及其成效 |
3.1 小区概况 |
3.2 改造前小区供热系统形式及改造条件 |
3.2.1 改造前小区供热系统形式 |
3.2.2 小区改造条件分析 |
3.3 采暖系统改造方案 |
3.3.1 改造内容 |
3.3.2 改造措施 |
3.3.3 热计量设备的选取 |
3.3.4 改造后供热系统形式 |
3.3.5 热费收取办法的改变 |
3.3.6 青岛某小区实施分户热计量改造的效果 |
小结 |
第4章 小区分户热计量改造节能性分析 |
4.1 改造前小区耗能状况 |
4.2 改造后小区耗能状况 |
4.3 改造投资 |
4.4 改造后能效分析 |
4.4.1 耗煤量分析 |
4.4.2 舒适性分析 |
4.4.3 环保效益 |
4.4.4 热费对比 |
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浅谈住宅供暖分户热计量及节能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 集中供暖系统可以实施分户热计量 |
2 实现集中供暖系统分户计量的前提条件 |
2.1 要有好的室内供暖设计。由于实施供暖系统的设计要求更高。体现在: |
2.1.1 要有准确的热负荷计算。 |
2.1.2 要正确地选择供暖系统型式。 |
2.1.3 要认真地做好水力平衡设计计算。 |
2.2 要有完善的调节控制措施和高水平的 |
2.3 实施分户热计量的室内供暖系统需要有高水平的施工安装作保证。 |
3 分户收费问题 |
4 现有建筑室内供暖系统的改造方案 |
4.1 增设跨越管、温控阀和蒸发式热表 |
4.2 增设跨越管和蒸发式热表、手动调节阀 |
4.3 增设跨越管、锁闭阀、蒸发式热表 |
4.4 增设跨越管、温控阀、热力表 |
5 供热管网节能改造 |
四、浅谈集中供暖分户热计量的实施(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物联网的集中供暖分户计量方法和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李世伟. 江苏大学, 2017(11)
- [2]集中供热分户计量温控一体化实施方法研究与应用[D]. 高长亚. 山东大学, 2016(02)
- [3]城市供热企业绩效标杆评价研究[D]. 王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6(02)
- [4]集中供暖的温度控制和热计量技术的分析[J]. 陈茵茵.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6(04)
- [5]康顺公司热计量项目营销策略研究[D]. 张晨杰. 上海交通大学, 2015(08)
- [6]住宅集中供暖系统分户热计量和收费的探索[J]. 李娜.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4(07)
- [7]关于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的几点思考[J]. 张兵,田雨忠,王逸雪,迟媛.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12(02)
- [8]集中供暖系统节能控制技术研究[D]. 叶本利. 重庆大学, 2012(03)
- [9]分户热计量在青岛某小区采暖系统改造工程中的应用分析[D]. 褚存礼. 青岛理工大学, 2011(04)
- [10]浅谈住宅供暖分户热计量及节能改造[J]. 丁藏银.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