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辉(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150040)
【中图分类号】R72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4-0118-01
【关键词】过敏胃肠道疾病
胃肠道的食物过敏反应包括孤立的胃肠道反应以及伴有其他系统症状的反应(包括呼吸、皮肤或心血管);可呈急性/亚急性发作及慢性/持续性症状。
1胃肠道特殊疾病和临床综合征
1.1食物过敏引起的胃肠道反应食物过敏可以仅有胃肠道症状,亦可伴有其他系统的过敏反应,可以呈急性或慢性发作。此外还要考虑食物过敏在特殊疾病/临床症状中的可能原因。
1.2速发型胃肠道超敏反应在速发型胃肠道超敏反应中,食入过敏蛋白可导致速发的(从数分钟到1~2小时)胃肠道症状,包括恶心、呕吐、上腹痛和腹泻。更常见其他系统的表现,如系统性过敏病人伴有其他变态反应性疾病。除了已知的病史外,应用过敏蛋白检测IgE抗体的试验是阳性的。
2食物过敏的诊断
2.1病人的选择婴儿和儿童比成人更可能有食物过敏疾病。急性胃肠道反应如呕吐或腹泻,如果一个病人对某种特殊的食物是否存在IgE抗体还有怀疑,吃入该食物后即出现上述症状,最有可能是食物过敏。但是,这种例子是少数。当伴有食物过敏的其他疾病存在时,食物过敏最可能引起胃肠道症状,如变态反应性皮炎,对食物的急性反应,哮喘或过敏的家族史。总之,如上所述,特殊的疾病/综合征可由食物过敏引起。
2.2实验室检查特异的IgE抗体:在评价IgE介导的食物过敏时,特异性的试验能够帮助确认或排除反应性食物。确定是否存在特异性IgE抗体的一种方法就是应用皮肤划痕或皮肤针刺试验。在针刺位置出现风团和皮肤发红反应指示存在食物特异IgE抗体(风团>3mm被认为是阳性)。皮肤划痕试验阴性最具有诊断价值,但假阳性率很高,并可伴随有系统性的反应包括致命的过敏反应。
其他的免疫试验:针对食物的血清IgG抗体的检测其诊断价值还有争议。细胞免疫试验如淋巴细胞增殖分析正处于实验阶段,许多其他实验室参数,如活检标本或大便标本中嗜酸细胞产物的测定亦处于研究中。食物特异IgG。抗体的测定、激发中和反应、细胞毒反应、应用运动学等其他没被证实的方法尚不能被应用。
2.3活检、功能研究、辅助试验内镜和活检在建立诊断以及在某些情况下为了证实食物过敏(如肠病综合征的绒毛肿胀和EG或EE的嗜酸细胞浸润)是必须的,吸收不良实验或酸反流(pH标记)在某些疾病中发挥同样的支持作用。大便标本中的潜血检测亦是有帮助的辅助检查。然而这些试验对食物过敏都不具有特异性。
总之,食物过敏常用的诊断标准为:①对所吃入的食物的过敏史或类似过敏的高敏感性;②排除解剖、功能、代谢或感染原因;③病理发现与过敏原因一致(通常是嗜酸粒细胞症);④吃入特殊食物诱发的表现与临床诱发试验或反复的、非故意的接触引起的临床表现之间关系的确立;⑤食物特异性IgE抗体在建立lgE介导性疾病中的依据;⑥针对解剖、功能、代谢或感染性病因的传统治疗反应无效;⑦对过敏性炎症治疗(如强的松)的临床反应;⑧已被证实或预测是由免疫机制引起的临床症状的相似性;⑨缺乏对类似过敏反应的其他解释。这些内容考虑了食物过敏性疾病的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与非食物过敏性疾病有重叠。除了那些由食物特异IgE抗体介导的疾病,对大多数所描述的疾病缺乏免疫致病机制的依据。
对许多疾病来说,如果不清除食物因素,对治疗就无反应,即使对药物或外科治疗反应良好,在这种情况下,亦不能肯定排除食物过敏作为一个病因因素。
3食物过敏的处理
3.1食物变应原的清除一旦确定了变应原应严格避免再进食,这是最有效的防治手段。决定是否是食物过敏导致临床表现的第一步就是清除所有形式的可疑食物并观察症状的缓解。清除食物有3种食谱:①清除1种或几种诱发症状的可疑食物或特殊食物的饮食;②去掉所有的食物,但保留某些“允许”食物,或保留不全抗原食物;③应用一种以氨基酸为基础的食谱或要素饮食。选择哪种清除饮食依赖于被评估的临床表现、病人的年龄和食物特异性IgE抗体试验的结果。
3.1.1简单饮食能量来自于一种以氨基酸为基础的食谱,包括了各种可能被耐受的食物。但是,如果症状持续存在亦可能是这些食物所致。这种食物除了婴儿一般很难被病人依从。极少数病人通过鼻饲喂养这种饮食。要素饮食一般用于对多种食物过敏的疾病如EG。
清除饮食是评价食物过敏作为病因的第一步。不能获得症状的缓解可排除食物过敏,虽然成功的食物治疗并不能证明食物过敏是病因。
3.2药物酮替酚、皮质类固醇作用小而不良反应大,一般不主张应用。口服色甘酸钠曾广泛研究过,得出了比较矛盾的结论。口服色甘酸钠后大约98%随大便排出体外,从而肯定其作用在肠壁。不良反应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精神不佳和便秘等。IgE介导的食物严重过敏反应的急症处理见相关医学书籍。
3.3结论食物过敏并不是一种单独的疾病,而是包括了多种胃肠道疾病/综合征,它的诊断依靠口服食物激发试验及清除过敏食物后症状消失。更常见于儿童和婴儿,成人少见。
参考文献
[1]林一帆,林小平,杨卓,王立新,刘阳,巩阳,陆宇平,陈山泉,奚艳秋,王长洪.固本益肠汤与食物日志指导饮食调整联合治疗脾虚泄泻的价值[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