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治疗顽固性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

米非司酮治疗顽固性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

(青海省海南州人民医院青海海南州813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米非司酮治疗顽固性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自2012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顽固性功能性子宫出血病例共56例,所有病例均经常规药物治疗且在使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前行诊刮术,排除恶性病变。所有病例均在每日固定时间前后2小时内空腹服用米非司酮一次,连续治疗15~60天。并在接受治疗前1天、停药后第1天及第30天通过B超检查测定子宫内膜厚度,对于接受治疗大于30天的患者每隔30天进行肝肾功能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子宫出血症状消失,平均2~6天。在接受治疗期间有4例患者出现经量少的月经来潮。在停止治疗的一个月内,有55例患者恢复月经,经量偏少或中等。患者在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的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没有出现异常变化。结论:使用米非司酮对顽固性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实施治疗,效果明显,且治疗费用低,副作用少,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予以推广。

【关键词】米非司酮;治疗;顽固性功能性子宫出血;效果;良好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0-0146-02

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称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对于这类子宫异常出血患者,在临床治疗上以药物治疗为主,主要包含止血、调整月经周期、促进排卵等,对于严重的子宫出血患者,通常需要实施刮宫手术进行治疗。顽固性功能性出血,是指病程较长且经上述治疗方法仍然无效的患者。对于这类患者来讲,由于长期受困于病症的困扰,不仅损害的病患自身的身体健康,给她们带来了极大的精神压力,而且也影响到了病患的正常的生活工作及学习。为交流经验,并与同行分享,现收集我院自2012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顽固性功能性子宫出血病例共56例,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者56例,年龄33~52周岁,平均年龄38.5±2.6岁,病程3~8个月,其中病程小于3个月的有11人,病程在3~6个月的有29例,病程在6个月以上的有16例。

入选标准:(1)所有病患均接受过一般止血药物治疗,或者使用过单一雌孕激素治疗,或者使用过雌孕激素联合用药治疗,但未取得明显效果。(2)剔除贫血合并心肺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3)患者在接受米非司酮治疗前5~40天内做诊刮术,病理报告显示,5例患者混合性子宫内膜,6例患者分泌不足,14例患者单纯性增生过长,31例患者增生期子宫内膜,排除恶性病变。

1.2方法

对患者实施治疗前,进行B超检查,所有患者子宫形态、大小均正常,排除子宫及附件其他病变。每日固定时间前后2小时,患者在空腹状态下服用50mg米非司酮(取25mg米非司酮2片,压碎,分5次服用,每次10mg),连续治疗15~60天,在接受治疗前1天、停药后第1天及第30天,对患者进行B超检查以测定子宫内膜厚度,对于接受治疗大于30天的患者每隔30天进行肝肾功能检查。

2.结果

所有患者子宫出血症状消失,平均2~6天。在接受治疗期间有4例患者出现经量少的月经来潮。在停止治疗的一个月内,有55例患者恢复月经,经量偏少或中等。患者在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的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没有出现异常变化。B超测定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见下表统计。

备注:使用B超测定子宫内膜厚度,<5mm相当于月经的卵泡前期;5~9mm相当于月经的卵泡中晚期;>9mm相当于排卵前期[1]。

3.讨论

根据相关统计,在功能性子宫出血中,大多数(约70%~80%)功能性子宫出血无排卵性,少数(约20%~30%)功能性子宫出血有排卵性[2]。按照本组病例情况,根据在接受治疗前所做诊刮报告,无排卵性为45例,占比为80.4%;有排卵性为11例,占比为19.6%。大多数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能够通过药物治疗的方式治愈,本组56例病患在接受治疗前均经过性激素止血治疗和一般药物止血治疗,且使用的性激素药物种类较繁多且紊乱。患者出现了用药后停止出血,停止用药后再次出血,再次出血后又用药或辅以刮诊的现象。针对此类病患,在临床治疗上我们采用了小剂量的米非司酮连续给药,同时进行观察及跟踪,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米非司酮,是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医学的发展而产生的由人工合成的类固醇类激素。相关临床研究表明,米非司酮除了具有抗孕激素类药物的功能以外,对人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各个环节均具有相应的作用。当其对人的下丘脑产生作用时,能够通过抑制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LHRH)的分泌而影响垂体分泌卵泡刺激素(FSH)和促黄体激素(LH);当其作用于人的垂体时,能够抑制垂体分泌卵泡刺激素(FSH)和促黄体激素(LH)的分泌;当其对人的子宫内膜产生影响时,能够阻滞子宫内膜的发育[3];当其对卵巢产生作用时,能够抑制卵泡的发育,推迟排卵。因而米非司酮对月经周期具有明显的干扰抑制作用,通过本组病患资料在服用米非司酮后均取得满意效果亦可证实。使用BC超在服药前后对子宫内膜进行测定,显示了米非司酮使宫内膜处于抑制状态或即落后于月经时相的不同步状态。在停药后第30天的B超测定表明米非司酮对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的抑制作用时可逆的,本组病例的患者在停药30天内恢复月经也证实了这一点(1例患者在治疗前后宫内膜厚度均小于5mm,且年龄为52周岁,在停药后未出现月经来潮,可能与卵巢本省残余卵细胞数量少有关)。

综上所述,虽然对于顽固性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患者可以使用其他治疗手段进行治疗,但是由于使用米非司酮对顽固性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实施治疗,具有效果明显,治疗费用低,副作用少,易于恢复功能,易于在基层推广等优点,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美芝等.妇科内分泌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452-455.

[2]史常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类型及其诊断[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4,22(5):394.

[3]朱四军等.RU486对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内膜轴的功能影响[J].生殖与避孕,1995,25(4):345

标签:;  ;  ;  

米非司酮治疗顽固性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