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密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58300
【摘要】目的:了解艾滋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对本院近年来所诊为艾滋病患者1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人群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确的传播途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及机会性感染情况等。结果:146例艾滋病患者中男性122例,女性24例,男女之比约为5.08∶1;年龄10-71岁,平均36.6岁。146例中经性接触传播128例,静脉吸毒感染3例,输血及生物制品感染3例,母婴感染1例。感染途径不详11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等肺部症状;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皮疹、鹅口疮、口腔毛状白斑等皮肤黏膜症状;头痛,视力改变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以各种非特异性症状为主。
【关键词】艾滋病;临床特征;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R512.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097-01
前言: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综合征。在全球的流行一直呈上升趋势,我国自1981年第1例AIDS报告以来,AIDS在全球的流行一直呈上升趋势,现已进入快速增长期。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0年发现首例患者,至2015年8月共诊治艾滋病患者146例,其中门诊100例,住院46例。男性122例,占83.56%;女性24例,占16.44%,男女比例为5.08∶1。男性患者数明显高于女性。年龄分布:20岁以下4例(2.74%),20-49岁136例(93.15%),大于50岁6例(4.11%),平均年龄36.6岁,其中年龄最小10岁,最大71岁。已婚者76例,占52.05%,未婚者69例,占47.26%。幼年者1例,占0.68%。农民27例(18.49%),民工36例(24.66%),无业及待业者18例(12.33%),商业服务人员23例(15.75%),个体经营者17例(11.64%),退休工人11例(7.53%),干部3例(2.05%),学生3例(2.05%),公务员2例(1.37%),教师2例(1.37%),医师1例(0.68%),其他职业及不详者3例(2.05%)。性接触感染128例(87.67%),其中异性感染71例(配偶间传播11例),同性感染57例,吸毒感染3例(2.05%)。输血及生物制品感染3例(2.05%),母婴感染1例(0.68%)。感染途径不详11例(7.53%)。
1.2方法
对本院近年来所有146例确诊为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人群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的传播途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及机会性感染情况等。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录入和SPSSl1.0软件进行描述分析。
2.结果
146例住院患者中22例已开始HAART治疗,11例因严重不良反应住院,过敏反应(发热皮疹)7例,肝脏毒性(转氨酶升高)2例,骨髓抑制(可逆性贫血)2例。机会性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包括肺结核及结核性胸膜炎、盆腔结核、肺外结核)3例,合并肺部感染(包括卡氏肺孢子菌肺炎)8例,新型隐球菌脑炎2例,脑弓形虫病1例,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卡波氏肉瘤2例,手足口病3例,艾滋病痴呆综合征1例。89例患者进行了CD4+细胞计数检查。
3结论
近年来HIV感染者染者已陆续进入发病阶段,艾滋病患者逐年增多,近3年,发病病例呈大幅上升趋势,流行态势日益严重。患者以青壮年为主,近年有高龄化趋势。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社会经济的发展,50岁以上年龄组艾滋病的发病数不断增长,不安全性行为是快速增长的主要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中老年男性应该成为未来艾滋病预防宣传教育及检测干预工作的重点人群之一。从分析结果来看,性传播仍为HIV主要传播途径,同性传播占很大比例这种现象不能忽视,男同性恋者极有可能成为我国HIV的年流行速度增长最快的人群,将成为中国艾滋病蔓延的又一危险因素,应加强对这一特殊群体健康教育干预。已婚者占52.53%,配偶间传播达14.5%,应及早采取预防措施,以及推广家庭内100%安全套的使用来有效预防这种方式的传播。包括皮疹在内的各种不同的皮肤损害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本组患者皮肤黏膜损害高达65.82%,所以临床医师对于一些反复出现的迁延不愈的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皮肤病难以诊断时,应想到HIV感染的可能。此外,发热、腹泻也为艾滋病的主要临床表现。HAART的应用改变了HIV感染的自然史,使HIV/AIDS从“不治之症”变为可控制的慢性感染HAART能够将患者体内的艾滋病病毒载量控制在现有方法无法检测的水平推迟了感染者的临床进程,有助于患者的免疫重建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和存活率,并可显著降低母婴传播的危险性。艾滋病进行性发展的重要标志是CD4+细胞数急剧下降,本组患者CD4+细胞<250个/mm3占82.02%,本组住院患者一半以上未经过HAART治老年人患感染性疾病的症状往往不典型,主要表现为厌食、乏力、神志模糊,发热常呈低热甚至无发热。本组病人以乏力、消瘦、发热、咳嗽,口腔病变为主要表现,这也是HIV/AIDS常见表现。机会性感染以肺部炎症、口腔炎及念珠菌感染为主,与成人组相似;败血症发病率较成人组高,结核病病发病率相对低;东南亚地区成人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多见,但本老年组发生率仅4.3%(4/93),比较低;多重感染49.5%(45/93)、消耗综合征20.3%(19/93),较成人组高;入院时CD4+T淋巴细胞低,而且易于出现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等电解紊乱,结果导致老年AIDS死亡率升高。本老年组合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病、脑梗死、冠心病、糖尿病以及癌症也较多。可见,老年AIDS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存在多重机会性感染,基础疾病多,病情重,病死率高。本研究还发现被误诊、延迟诊断的病例多,这可能除了老年AIDS无特异表现外,也同首诊医师常常认为他们不是吸毒人群或性活跃人群而忽视了HIV感染的可能有关。本组35例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29例效果好,国外研究表明老年AIDS患者接受ART治疗后病毒学指标下降明显,而免疫功能恢复缓慢。尽管如此,ART使AIDS患者体内艾滋病病毒复制得到抑制,恢复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发生,延长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疗效是值得肯定的。
参考文献:
[1]李洲林,尹正留,段一娟,等.瑞丽市1989-2009年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与趋势分析.中国艾滋病性病,2010,16(2):187-188.
[2]秦倩倩,王璐,丁正伟,王岚,郭巍,丁国伟,阎瑞雪,王丽艳,李东民,黑发欣.2008年全国艾滋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质量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9,(06):1785-1787.
[3]肖占沛,郭宏雄,还锡萍,等.江苏省抗病毒治疗者HIV-1基因耐药性及影响因素的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2(1):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