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氮沉降和降水格局变化是全球变化的重要内容。作为“生态系统的工程师”,蚯蚓对地上地下关键生态过程均有深刻的影响。蚯蚓群落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反馈是生态学和全球变化相关领域的研究前沿。了解氮沉降及降水格局对蚯蚓群落特征的影响,是系统开展蚯蚓与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切入点。处于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的河南信阳鸡公山地区,其生物群落兼具温带和亚热带的特征,对气候变化可能相对敏感。本研究基于2012年建立的鸡公山模拟氮沉降和增雨实验平台,在施氮和增雨处理5年后,于2018年5月对蚯蚓群落、蚯蚓的潜在食物来源以及蚯蚓生存的环境条件(理化环境及微生物群落)等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因为蚯蚓营养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蚯蚓潜在的生态功能,本研究可以较全面的揭示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森林蚯蚓群落对氮沉降和增雨的敏感性。探究了蚯蚓群落结构(物种组成、数量和生物量)和营养级(13C和15N自然丰度)特征对施氮方式(林冠和林下)和施氮浓度(25 N ha-1yr-1和50 kg N ha-1yr-1)的响应规律;同时,探究了林冠低氮(CN25)和林冠增雨(+30%本底降雨,CW)对上述蚯蚓群落特征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结果表明,尽管鸡公山地区的蚯蚓群落组成理论上可能兼具古北界和东洋界的特定,但本研究仅发现少量的古北界的蚯蚓类群(正蚓科蚯蚓),而东洋界的代表性蚯蚓(环毛类)为优势类群。林下林冠模拟氮沉降实验发现:1)林冠模拟氮沉降与传统的林下模拟氮沉降对蚯蚓群落结构的影响不完全一致。林下低氮处理未显著影响蚯蚓的数量和生物量,林下高氮处理则显著降低了蚯蚓的数量和生物量。但是,所有林冠施氮处理均未显著影响蚯蚓的数量和生物量。可见,传统的林下高氮模拟氮沉降实验可能会高估了氮沉降对蚯蚓的负效应。2)施氮方式对两个代表性蚯蚓种类(Amynthas sp.1和Amynthas sp.2)的营养级没有显著影响,但林下和林冠高氮处理均提高了蚯蚓的营养级。3)林冠施氮显著增加了土壤总氮和硝态氮含量,显著降低了土壤pH值、土壤总磷和有效磷含量;林下施氮显著降低了凋落物钙含量,土壤pH值、土壤碳、总磷以及铵氮含量。4)施氮方式和施氮浓度对主要土壤微生物类群的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5)RDA的结果表明蚯蚓群落结构与凋落物和土壤的理化性质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等都有紧密的联系。凋落物的总氮含量及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的生物量与蚯蚓群落大小负相关,而土壤pH值和DOC含量与蚯蚓群落大小正相关。可见,虽然土壤微生物与蚯蚓群落关系密切,上述氮沉降对蚯蚓群落特征的影响,并非通过改变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的生物量而实现,更可能与氮沉降对凋落物和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有关。林冠模拟氮沉降和林冠增雨实验发现:1)林冠施氮和增雨对蚯蚓数量和生物量均无显著影响,但施氮和增雨交互时显著降低了蚯蚓数量以及表栖型蚯蚓Amynthas sp.1的生物量。2)林冠施氮和增雨均对Amynthas sp.1营养级无显著影响,但增雨有提高Amynthas sp.2营养级的趋势(P=0.063)。3)林冠施氮显著降低了凋落物总磷、土壤总磷和钙含量及土壤pH值;增雨则显著提高了凋落物总磷和土壤总磷含量,显著降低了土壤铵氮含量;林冠施氮和增雨共同作用时显著降低了凋落物碳、氮和钙含量。4)林冠施氮和增雨均对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的生物量无显著影响,但在施氮的基础上增雨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胁迫指数。5)RDA结果表明,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可解释94.67%的蚯蚓群落结构的差异,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凋落物理化性质也与蚯蚓群落结构有一定联系。其中,凋落物氮磷比,土壤DOC与蚯蚓群落大小正相关,土壤有效磷和细菌胁迫指数与蚯蚓群落大小负相关。可见,林冠施氮和增雨共同作用下,蚯蚓群落和土壤细菌活性都被抑制,具体机制仍不清楚,但可能与氮磷有效性的明显增加有关。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申智锋
导师: 张卫信,傅声雷
关键词: 蚯蚓,群落结构,营养级,氮沉降,增雨
来源: 河南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
单位: 河南大学
分类号: Q958
总页数: 100
文件大小: 5410K
下载量: 129
相关论文文献
- [1].厦门郊区大气主要含氮化合物组成特征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9(S2)
- [2].氮沉降模拟实验亟待研究大气氨浓度增加的影响(英文)[J].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20(03)
- [3].模拟氮沉降对小兴安岭地区人工红松林土壤氮转化的影响[J]. 土壤通报 2017(03)
- [4].基于图谱可视化的中国大气氮沉降研究态势分析[J]. 水土保持通报 2017(05)
- [5].浅析大气氮沉降的基本特征与监测方法[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6(07)
- [6].模拟氮沉降对温带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J]. 生态环境学报 2014(09)
- [7].模拟氮沉降对入侵植物薇甘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生态环境学报 2013(12)
- [8].2008-2013年川中丘陵区典型农田生态系统大气氮沉降数据集[J].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19(04)
- [9].大气氮沉降机制及其生态影响研究进展[J]. 污染防治技术 2018(06)
- [10].植物响应大气氮沉降研究进展[J]. 世界林业研究 2019(04)
- [11].大气氮沉降监测方法研究进展[J]. 应用生态学报 2019(10)
- [12].氮沉降对森林土壤主要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J]. 林业勘查设计 2017(04)
- [13].浅析大气氮沉降的基本特征与监测方法[J]. 企业技术开发 2018(04)
- [14].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气氮沉降特征[J]. 环境科学 2018(10)
- [15].北京市内到郊区氮沉降时空变化特征[J]. 环境科学学报 2016(05)
- [16].模拟氮沉降下杜仲幼苗的光谱响应[J]. 浙江林业科技 2014(06)
- [17].大气氮沉降的基本特征与监测方法[J]. 应用生态学报 2014(02)
- [18].大气氮沉降及其对水体氮负荷估算的研究进展[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4(05)
- [19].2010年中国大气氮沉降特征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05)
- [20].我国雷州半岛典型农田大气氮沉降[J]. 生态学报 2014(19)
- [21].大气氮沉降数值模拟的演替进程与模型筛选[J]. 干旱区地理 2013(03)
- [22].模拟氮沉降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2(01)
- [23].大气氮沉降研究进展[J]. 干旱区研究 2012(06)
- [24].基于苔藓氮含量及δ~(15)N分析探讨农村大气氮沉降状况[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07)
- [25].陕北典型农区大气干湿氮沉降季节变化[J]. 应用生态学报 2010(01)
- [26].大气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1)
- [27].大气氮沉降的研究进展[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6)
- [28].大气氮沉降现状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6)
- [29].氮沉降和降水增加对榆树幼苗不同器官碳氮磷分配格局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20(03)
- [30].亚热带常绿阔叶天然林凋落物动态对短期氮沉降的响应(简报)[J].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