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清浦中学连晓颖
面对要求越来越高的教育体制变革,苏教版高中教学也有了新的突破,新的课程指标更加突出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致力于加强学生在以自身为主体的情况下,如何塑造自己的思维方式,促进自我的综合素质的形成,从而达到我们素质教育的更深层次的要求。在客观地分析长期以来高中数学教育工作之后,笔者总结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认为学生应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认真地思考,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并加以总结与归纳,从而使自己更深刻地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用生活当中。鉴于以上讨论,笔者对提高学生数学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问题进行以下分析。
一、通过对基本公式,定律、推论的诱导性学习,增强学生的抽象思维理解能力,尤其是归纳总结能力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新课标教材中的公式、定律、推论等内容的诱导性学习来增强学生的抽象思维理解能力,并对一般的数学规律进行合理的总结归纳,通过自己的相关猜想和对规律的合理性把握,在老师的帮助下将知识从根本上进行把握,从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案例: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为学生讲述以下例题:
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上,我们自己动手制作了如图所示的边长为a的2008面等边三角形旗帜,大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最小为多少?
在学完数列的基本公式之后,学生再看这样的例题就显得非常有兴趣,每个人都试图去用自己学过的知识来进行充分的总结归纳,并与其他同学进行探究思考。最后,经过分组讨论,他们得到了共同的规律:由图形可以得知,第一行小三角形有1个,第二行小三角形有3个,第三行有5个......第n行小三角形有2n-1个,即每行的小三角形个数成等差数列,所以前n行小三角形的总数为Sn==n2,由n2≥2008,从而解得n为45,故至少应有45行,即大三角形的边长最小为45a。
对于以上例题,虽然是对等差数列公式的简单运用,但是可以使学生充分理解该公式的递变性规律,经过认真的分析,同学们达到了对基础知识的深刻理解,从而达到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个质的飞跃,有效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让学生在身边的环境中去寻找数学的影子
在比较古典的教学方法中,应试教育占据了正统的教育主流,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教学方式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所以让学生在理解课堂知识之余,指导并鼓励学生在身边的环境里去寻找数学的影子就显得颇为重要。
案例:在我开展生活中的数学之——益智类数学教学时,笔者先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收集相关的益智类的资料,并逐渐将其分门别类进行不同组别之间的互相考查。对笔者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小组在相关杂志上收集到的一个非常简单、但是又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道数学题:有一块金条让你切两刀,使得你每天得到它的七分之一,问你该如何切割?
这种类型的益智类数学题非常有现实意义,在照顾课本知识的同时,也与生活关系密切相关,同时兼顾每一个同学的自己动手能力,值得我们去研讨。在这道题的讨论中,笔者看到有的学生动手制作模型进行实战模拟,有的在草稿纸上进行数学推理,他们之间有协作,也有自己的思考。虽然在这个过程之中老师只是起到了布置任务和归纳总结的作用,却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使他们对生活中的数学充满了兴趣,有效促进了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发现数学世界里的文学王国
上面讨论到学生的兴趣问题,在这里笔者想着重强调一下数学创新思维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那就是让每一个同学都可以从数学历史人物中找到自己值得去一直追随的精神力量。每一个数学大师都有一段非常刻骨铭心的人生历程,通过与语文老师以及历史老师的沟通,共同编制一套完整的有关数学家的文学资料,结合影像信息和老师悉心的讲解,使学生在如痴如醉地学习他们辉煌历史的同时,产生对数学学习最高境界的崇高追求。
案例:在教学期间,笔者主动联系历史老师,共同查阅和下载相关资料,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进行对学生全体的数学文化鉴赏,在鉴赏之余,学生主动反映通过对大家的人生认识,都在自己内心深处有着某种的触动,学习兴趣明显感到有所提升。而且他们都认识到学好数学甚至是其它所有学科,并身体力行将自己的所学所得奉献给社会才是作为新世纪栋梁的必经之路。为此,我感到了意外的欣慰,因为这堂课不但满足了新课标对学生教学的要求,同时也树立了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通过对几何知识的学习,打通学生的数学与几何之间的顽固隔阂,真正地理解“数形结合”的重大意义
案例:教学时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1)圆都有哪些对称性?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什么?
(2)对于一个圆而言,其直径AB在什么情况下会平分非直径的弦CD?请用圆的相关性质来说明你的判断依据。
(3)过圆心的直线垂直于弦就一定将其平分吗?若能平分,证明你的结论,若不能平分,请说出原因。
在布置完这次任务之后,学生开始试图进行利用所学知识解题,但是,会有很多同学碰壁,因为他们无法合适地将数学知识充分利用到几何图形之中。在笔者的指导与强调数形结合的思想下,很快便有学生尝试改变方法,并对问题进行仔细观察分析,并依靠辅助线和数学相关知识,独立完成了问题的解决过程。在后来的几次测验中,学生在此类型的习题中有了明显合理的思路。
结束语
笔者通过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合理讨论,得到如下结论:多样化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苏教版高中数学新课标的改革趋势,以学生为主体,增强抽象思维能力,结合实际生活,在数学大师精神熏陶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观,使创新思维在每一个学生个体中都形成一种强烈的成长中的幼体。同时,在不断发展的教学模式中,达到教师与学生广泛的互动,使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教育与时俱进,不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