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思维的培养

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思维的培养

白玛多吉西藏日喀则市吉隆县中学858700

【摘要】初中阶段对于道德素质以及价值观等的培养极为关键,此时学生不论是是非分辨还是诱惑抵抗等能力都较差,家校必须对其思想动态予以高度关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在学习过程中,生活化思维的培养可以让学生更加用心地学习,在生活感悟中学到知识。为此,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用心观察与体验生活,培养学生的生活化思维。

【关键词】初中;道德素质;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8-083-01

生活化思维是学生学习和思考的一种教学思维模式。生活化思维是指教师结合学生现阶段的生活体验和思想认知状况,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作为教学的背景,引导学生在学习教学理论时主动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生活引进课堂,抛去脱离实际的理论,让学生带着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一、培养生活化思维的重要性

1.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素材取自于初中生的实际生活,趣味性强,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教材图文并茂,紧跟实际,不但介绍了法律、爱国等重要的课题;还从学生自身出发,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如珍惜时间、胸怀梦想、善于学习、自我认知等与初中生的价值观形成和人格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的话题。教师教学上加以引导,让学生自我讨论和总结爱国的伟大意义;从身边的事物变化中总结人为什么要有梦想、现阶段的初中生如何成长和学习。在思考这些问题时,他们有着很浓厚地学习兴趣和代入感。

2.增强生活实践能力。

目前,各个学科都有海量的配套学习资料,知识点总结得非常详尽,学生回答问题时懒得思考,缺乏对知识的思考和内化,理解流于表层,学过考过就忘了。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学生的生活化思维,让学生从一开始接触学習就能形成良好的思维方法,培养他们善于动脑、乐于思考的习惯,注重生活的体验与感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学生一旦形成了生活化思维,犹如在现实生活中长了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把课堂中学到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设身处地思考现实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感悟与思考,收获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极大地提高自身的生活实践能力。

3.培养创新学习能力。

《道德与法治》这门科目不仅仅是教材理论的死记硬背,还设置了开放式的思考和实践环节。初中生生活和学习中的点点滴滴,其实都可以都被拿来作为道德法制教学的重要素材。教材有着理论作为指导,但是生活中的课题是千变万化的。开放式的问题督促学生突破以往的惯性思维,用创新的学习方式去面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化解周边生活中的难题。同时也引导他们观察生活和热爱生活,积极探索课本之外的大千世界。

二、培养生活化思维的教学方法

1.创设教学情境,丰富生活体验。

创设教学情境能让教学过程更加直观形象,能迅速在学生心中勾勒中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将他们的思维和注意力拉动到课堂教学中。比如在讲解《友谊》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解自己与好朋友之间的开心的事;再让学生讲解自己是否与好朋友发生过矛盾,这些矛盾是怎么解决的,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如何跟朋友相处。教师之后总结和归纳,怎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什么样的友谊才是健康的友谊。

2.多媒体教学,提升生活感悟。

初中阶段的学生普遍喜欢一些色彩鲜艳和直观性强的动画,动画的场面会对他们的感观有着直接的刺激,这种刺激容易让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帮助学生很快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在学习《生命可以永恒吗》这一课时,教师先播放一段《西游记》妖怪要吃唐僧肉的片段,然后教师向学生发问:真的有长生不老的情况存在吗?然后再播放人从出生到衰老的容貌变化,得出生命是否永恒这个话题的答案。最后总结出,生命是有长度的,所以我们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有价值有意义的事物上去。互联网中的许多话题都可以拿来为教学所用。例如,在学习《感受生命的意义》时,可以给学生播放电影《当幸福来敲门》、《阿甘正传》的片段。

3.开展课外活动,强化生活实践。

教师可以以某个课堂知识点为切入点,设计开放式的课外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贴近生活,获取生活实践经验,强化生活能力。在课外活动中,要经常鼓励学生独立自主思考,积极探寻问题解决方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如让学生开展小调查活动,收集资料,撰写调查报告等。当然,也可以尝试做一些有创新的实践性活动。例如《爱在家人间》一课给出的探究活动是“和一位家人尝试一起完成任务”,据此,可以为学生设置四种任务——完成一项家务活、做一次心灵对话、探讨一则生活要闻、周末一起出游。明确的任务目标,让每位学生与家人都能在家庭生活中进行实践操作。活动结束,学生纷纷表示与家人间多了一份理解与关爱,彼此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4.关注生活热点,开拓生活视野。

互联网的时代使得资讯的传播变得越来越便捷。利用社会热点来对学生开展教学,会瞬间引发他们的共鸣和关注,激发他们联系自身的生活化思维方式的建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社会热点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者将学生分成小组来进行辩论。尽量做到每一节课程,都找到相应的社会热点问题去匹配。学生也会认为这样的学习方式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死读书,而是有着实践意义的学习和思考。比如频发的交通安全事件,可以让学生明白规则的重要性;将社会上的赡养老人事件引入到《亲情之爱》教学中;将学生用父母的钱“打赏”事件应用到《网上交友新时空》中,教导学生如何正确地使用网络。

总之,生活化思维的培养就是把教材中抽象、深奥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融合在一起,把生活变成学习的主要阵地,消除学习的距离感,让课堂知识变得更加简单直观,很好地实现课堂学习与生活的融合,焕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新的光彩。

参考文献:

[1]修雪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思维的培养[J].黑河教育,2017,(06),35-36。

[2]齐笑蕾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17。

[3]孟召贤.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注重开发课外课程资源[J].学周刊,2016,(35).

标签:;  ;  ;  

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思维的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