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陈塘园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天津市300220
摘要: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市政道路体系逐步建立并完善,公路交通已成为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形式。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建设进一步深入,作为其建设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政工程道路的施工建设对于缓解城市空间运输压力,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关注。从实践过程来看,施工技术的把控是市政工程道路建设管理的难点之一,如何通过施工技术的优化实现市政工程建设质量的提升是所有工程建设人员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由此展开分析。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技术;问题;对策
引言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高品质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了众多人的追求,在追求便捷的需求下,我国居民的私人汽车的拥有量更是不断上升,这同时也推动着我国的道路交通相关行业发展,促使市政道路建设水平的提升。市政道路作为体现城市形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城市的快速发展起了推动作用的同时,也为市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众多的便利。因此,对市政道路建设严格要求,认真施工,并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技术性问题寻找相应的解决对策,引进现代施工技术,严格要求施工质量,对促进城市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
本文结合了笔者实践经验来对市政道路施工技术进行详细探讨,并针对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适的解决对策,为市政道路施工技术的改善提供借鉴。
一、市政道路施工技术常见问题
1、路基下沉
施工不到位是造成路基下沉最主要的原因。在对下水道与路基之间的衔接处进行施工时,由于选用的施工用料出现问题,使得施工结束进行路基碾压时,路基密度未能达到压实标准。若路基压实密度出现问题,路基一旦被重物压过,就会出现下沉现象。同时,路基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对于路基施工过程中路基的压实密度具有重要影响,未能使用水含量适宜的路基土壤进行施工是造成路基下沉的重要原因。过多的水含量使得在进行施工时,路基压实密度不达标,使得道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道路路面施工技术的问题
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会遇到埋设在地底的各种管道,但部分工程人员为了加快施工进度,没有经过仔细分析就随意地开挖地底管道,导致路面出现裂缝,甚至出现了塌陷的情况。就目前来看,部分的道路路面用的材料是沥青混凝土。因为沥青路面的价格比较便宜,所以被广泛应用在路面施工中。但它的硬度不够强,抗压性也比较差,所以到了下雨天就会出现积水、甚至路面塌陷的情况,也会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还有部分市政道路路面用的材料是水泥混凝土,据调查显示,水泥的稳定性并不高。若是水泥混凝土的混合比例不符合标准,那么道路路面的硬度以及强度就会变得很低,会导致在后期道路施工的过程中出现路面开裂、甚至塌陷的情况。在道路路面施工的过程中,也要对收抹压光的时间进行控制,不能过早也不能过晚,时间过早,会扩大路面裂缝的面积;时间过晚,道路路面会出现起砂以及道路路面不平整的现象。除此之外,部分施工单位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按照标准的混合比例对水泥和沙土进行调配。为了减少资金投入量,施工单位往往会采购价格比较便宜、质量比较差的水泥材料,从而导致整个市政道路工程的工程质量出现问题。
3、排水施工技术问题
在市政道路工程项目投入建设之后,道路漫水以及排泄功能受损都是比较明显的技术性问题,这主要是由于道路排水系统故障引起。如果在城市道路的排水系统中出现管道阻塞或渗水的情况,则会严重影响到排水系统的正常工作,进而导致路面积水情况产生,这样一来不但导致交通受阻,同时也带来很大隐患。通过笔者研究发现,导致排水系统出现问题的原因涉及多方面,除管道的质量、管道铺设基础不稳定,不平整等外,排水系统不规范施工而引发质量问题也是造成路面积水、排水不畅的主要原因。
二、市政道路施工问题的解决措施
1、路面与路基施工技术的改进
路面施工技术的改进能够有效地解决路面裂缝以及路面塌陷问题。混凝土结构是路面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好坏决定了路面的结构质量。施工人员在路面施工完成的最后阶段,要定期的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养护处理,以确保混凝土不会受到狂风、暴雨以及暴雪等外力因素的影响,使得路面结构能够保持长时间的稳定性。例如,施工人员在养护的过程中要保持混凝土结构中的水分适中,不能暴晒也不能过于湿润。也可以用钢筋来固定混凝土结构,以避免出现裂缝甚至塌陷的情况。市政道路的路基对路面起到支撑的作用,道路路基的稳定性越高,路面塌陷的几率就越小;反之,道路路基的稳定性越小,路面塌陷的几率就越大。由此可见,道路路基施工技术的好坏对路面施工质量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2、排水施工技术问题应对措施
市政道路工程设计环节中应当妥善分析道路周边地质水文情况,依据周边环境实际情况对排水系统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严格依据排水系统施工设计图纸中提出的要求完成排水管道铺设工作,并依据实际铺设过程中地质变化情况及障碍物情况来对施工方案进行调整,以便于可以对排水系统的运行安全性及稳定性做出保证,促使道路排水系统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可以将自身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3、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提高施工技术水平有利于提升市政道路施工的整体质量。首先,应提高准入门槛。在面向社会招聘施工技术人员时应加大考核力度,要对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与工作经验加以高度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技术人员的水平能满足市政道路施工的实际需求。其次,强化培训。应将现有的施工技术人员分为多个小组,同时进行小组学习,并定期考核这些施工技术人员的学习成效,应把考核成绩与施工技术人员的工资相挂钩,使施工技术人员意识到自我提升的重要性,这对强化施工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来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缓解我国日益增长的城市道路交通负荷,我国市政道路建设工程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施工技术作为市政道路施工中的一项关键环节,其实施效果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整体质量。为了促进市政道路施工的顺利实施,必须加强施工管理和技术的投入。
参考文献
[1]冯森,陈金坦.市政道路工程石灰土基层施工技术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38):267-268.
[2]周德兵.市政工程建设中混凝土道路施工质量的控制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38):270.
[3]吴青松,焦俊杰,肖扬,等.市政道路工程中路基排水施工技术论述[J].建材与装饰,2018(38):274-275.
[4]白红银.公路工程关键部位设置技巧及施工技术探讨[J].山西建筑,2018,(35).
[5]王烨,吴巨良.有关公路工程施工中关键部位施工技术的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