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间相互作用势论文-田荟琳,刘国兴,李国英

离子间相互作用势论文-田荟琳,刘国兴,李国英

导读:本文包含了离子间相互作用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胶原,4-硫酸软骨素,相互作用,二维红外相关分析

离子间相互作用势论文文献综述

田荟琳,刘国兴,李国英[1](2019)在《离子强度对胶原与4-硫酸软骨素间相互作用的影响(续)》一文中研究指出胶原与硫酸较骨素(CS)间相互作用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和病理意义,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二维红外分析(2D IR)研究离子强度对胶原与4-硫酸软骨素(CSA)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DSC结果表明:相同胶原/CSA质量比下,共混物热稳定性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相同离子强度下,共混物热稳定性随着CSA量的增加而增强。2D IR结果表明:CSA含量小于50%时,离子强度影响胶原与CSA间相互作用的强度和种类;离子强度为0.2 mol/kg时,胶原分子与CSA间存在氢键作用和静电相互作用;进一步增加离子强度,胶原分子带正电荷的基团与CSA离子化的硫酸根基团和羧酸根基团间的静电作用消失,仅存在胶原分子与CSA间的氢键作用。CSA含量大于50%时,离子强度仅影响胶原分子与CSA间相互作用的强度;离子强度增至0.3~0.4 mol/kg时,胶原分子与CSA间均存在静电作用及氢键作用。随着溶液离子强度的增加,胶原与CSA间相互作用的强度均随之减弱。(本文来源于《中国皮革》期刊2019年06期)

田荟琳,刘国兴,李国英[2](2019)在《离子强度对胶原与4-硫酸软骨素间相互作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胶原与硫酸较骨素(CS)间相互作用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和病理意义,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二维红外分析(2D IR)研究离子强度对胶原与4-硫酸软骨素(CSA)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DSC结果表明:相同胶原/CSA质量比下,共混物热稳定性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相同离子强度下,共混物热稳定性随着CSA量的增加而增强。2D IR结果表明:CSA含量小于50%时,离子强度影响胶原与CSA间相互作用的强度和种类;离子强度为0.2 mol/kg时,胶原分子与CSA间存在氢键作用和静电相互作用;进一步增加离子强度,胶原分子带正电荷的基团与CSA离子化的硫酸根基团和羧酸根基团间的静电作用消失,仅存在胶原分子与CSA间的氢键作用。CSA含量大于50%时,离子强度仅影响胶原分子与CSA间相互作用的强度;离子强度增至0.3~0.4 mol/kg时,胶原分子与CSA间均存在静电作用及氢键作用。随着溶液离子强度的增加,胶原与CSA间相互作用的强度均随之减弱。(本文来源于《中国皮革》期刊2019年05期)

陈慧珍[3](2019)在《离子液体基液对纳米流体吸收性能的影响及分子间相互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化石能源开始走向枯竭这个问题愈发严重,迫使人们寻找更多的可再生能源来解决目前的能源短缺问题。我们都知道,太阳能是非常有价值的可再生能源,它的可使用量丰富,对环境也不会造成污染。太阳能集热器可以收集太阳光,并通过将太阳光转换为热或者电来应对日常所需,其中的集热流体对集热器的效率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由于离子液体基液中阴阳离子半径对纳米流体吸收性能影响方面的文章目前还没有被报道过,所以本文致力于高效率集热流体的选择方法方面的研究。通过选择几种液态范围宽、热分解温度高并且包含不同阴阳离子的离子液体,系统研究了基液中阴离子和阳离子半径分别对纳米流体吸收性能的影响。本文通过两步法配备了九种质量分数相同的Fe_3O_4/离子液体基纳米流体,其中九种离子液体包含不同的阴阳离子半径,之后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仪对这些纯离子液体及相应的纳米流体进行200-2100 nm波段内的透射率测量。结果表明,九种纯离子液体透射率图谱之间的差别比较小,证明纯离子液体的透射率都比较高,而相应的纳米流体的透射率图谱则出现了很大的区别。当离子液体的阴离子相同时,随着阳离子半径的增大,相应纳米流体的透射率整体上出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即吸收性能逐渐提升,这是因为阳离子半径增大时,粘度随之增大,扩散率逐渐降低,导致整个体系分散的更加均匀从而拥有更好的吸收。当保持阳离子不变时,随着阴离子半径的增大,除了包含[EMIM][Ac]离子液体的纳米流体以外,其他四种纳米流体的透射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我们推测是因为阴离子半径增大时,可以提供更大的空间从而导致两相体系更加均匀的分散,所以带来更好的吸收效果。本文通过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对九种纯离子液体及相应的纳米流体进行了检测(检测的波段范围为0.4-3.5 THz)。提出了从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角度尝试解释阴阳离子半径的大小对吸收性能造成影响的观点,从而为更容易理解宏观现象背后的微观因素提供新思路。结果表明,对改变阳离子的纳米流体来说,纳米颗粒的添加可能对离子液体阴阳离子间的分子间作用力产生影响;对改变阴离子的纳米流体来说,不能完全用阴阳离子间的分子间作用力来解释添加纳米颗粒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4-01)

王莉,王超,廖春发,杨幼明[4](2018)在《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对离子吸附型稀土浸出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化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浸取机制,从溶液化学的角度对稀土的浸出行为进行了研究。实验中采用不同浓度氯盐及硫酸盐(阳离子为:Na~+,NH_4~+,Mg~(2+))作为浸取剂对高钇重稀土矿进行了静态浸取,并利用离子相互作用理论对浸出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低浓度时,浸取剂对稀土的浸出能力与其阳离子的吸附能力一致,SO_4~(2-)较Cl~-对稀土表现出更强的配位助浸作用。反之,提升浸取剂浓度时,离子间逐渐增强的静电作用会抑制稀土的浸出,尤其对于高价态阳离子;此时SO2-4对浸取阳离子的络合作用明显,生成的络合离子会对稀土的浸出造成屏蔽。因此,对稀土浸出行为特性的研究中有必要考虑到浸取剂本身的阴、阳离子特性。(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期刊2018年09期)

郭冰冰,乔国富,欧进萍,刘军龙[5](2018)在《耦合离子与水化产物间相互作用的水泥基材料氯离子传输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筋混凝土结构为土木工程领域应用最广泛的结构形式,而氯离子诱发的钢筋锈蚀为降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以往的研究中,基于Nernst-Planck方程的数值模型通常被用来模拟混凝土中离子的传输,进一步预测混凝土结构的服役寿命,然而这些数值模型并未考虑传输过程中离子与水化产物之间的热力学作用。因此,本文基于离子传输的物理化学作用的本质过程,建立了饱水状态下水泥基材料中多离子传输的数值模型。首先,采用表面络合模型和相平衡模型,建立了孔溶液中离子与水化产物间的热力学数值模型;然后,借助于算子分裂算法,求解了耦合热力学作用的Nernst-Planck方程多离子传输的有限元模型,得到了水化产物中各相成分、孔隙率及孔溶液中各自由离子浓度的演化规律。最后,通过已有文献的试验研究验证了本文建立的数值模型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复合材料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夏斐斐,胡俊,杨凤丽,郑纯智,房春晖[6](2018)在《Li_2SO_4溶液中离子间的缔合相互作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密度泛函理论,使用B3LYP/aVDZ方法对[Li_2SO_4(H_2O)_n]~0(n=0~10、18)水合团簇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并结合Car-Parrinello分子动力学(CPMD)模拟了不同浓度的Li_2SO_4溶液结构,目的在于理解在Li_2SO_4溶液中离子间缔合相互作用及可能存在的物种。研究发现,对于[Li_2SO_4(H_2O)_n]~0(n=0~10、18)水合团簇,双配位单齿螯合接触离子对结构比双配位双齿螯合接触离子对结构更稳定,溶剂共享离子对结构最不稳定。同时,CPMD模拟结果表明,在3.09和3.17 mol/kg的Li_2SO_4溶液中,双配位单齿螯合接触离子对结构仍然是主要物种。以上结果表明在饱和的Li_2SO_4溶液(3.16 mol/kg)中,Li~+和SO_4~(2-)离子间的相互缔合作用主要以双配位单齿螯合接触离子对结构的物种存在,而具有双配位双齿螯合离子对结构的物种占少数,溶剂共享离子对结构几乎不存在。(本文来源于《盐湖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刘飞,吴蔚闳,卢运祥,彭昌军,刘洪来[7](2016)在《氨基酸离子液体的理论研究:结构、分子间相互作用及碱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对6种氨基酸阴离子和不同链长咪唑阳离子形成的离子液体的结构、阴阳离子间相互作用以及碱性进行理论研究。优化得到5种稳定构型,并且阴阳离子间存在2种氢键。利用分子中的原子理论(AIM)、非共价键相互作用理论(NCI)及自然键轨道理论(NBO)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阴离子羰基中的O与H(C2)能形成更强的氢键且具有一定的共价性质。利用最负表面静电势(V_(s.ming))和平均局部离域化能(I_(s.ming)),在微观水平上对氨基酸离子液体的碱性进行分析,发现当引入氨基或羟基到阴离子中时,离子液体的碱性变强。(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田荟琳,沈乐耀,李国英[8](2016)在《离子强度对胶原与4-硫酸软骨素间相互作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胶原与硫酸软骨素共混体系相互作用的研究有助于考察细胞外基质的生理和病理意义,并为开发新型细胞外基质生物材料奠定理论基础。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二维红外分析(2D IR)研究离子强度对胶原与4-硫酸软骨素(CSA)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DSC结果表明,相同胶原/CSA质量比下,共混物热稳定性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相同离子强度下,共混物热稳定性随着CSA量的增加而增强。2D IR结果表明,CSA含量小于50%时,离子强度影响胶原与CSA间相互作用的强度和种类;离子强度为0.2 mol/Kg时,胶原分子与CSA间存在氢键作用和静电相互作用;进一步增加离子强度,胶原分子带正电荷的基团与CSA离子化的硫酸根基团和羧酸根基团间的静电作用消失,仅存在胶原分子与CSA间的氢键作用。CSA含量大于50%时,离子强度仅影响胶原分子与CSA间相互作用的强度;离子强度增至0.3-0.4 mol/Kg时,胶原分子与CSA间均存在静电作用及氢键作用。随着溶液离子强度的增加,胶原与CSA间相互作用强度均随之减弱。(本文来源于《2016第十一届全国皮革化学品学术交流会暨中国皮革协会技术委员会第21届年会摘要集》期刊2016-07-27)

张宝庆,刘洋健,阮英波,刘琛阳[9](2016)在《SiO_2纳米离子材料组分间相互作用与流变性能的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离子材料(Nanoscale Ionic Materials,NIMs)是聚合物-无机纳米混杂材料的一种特殊形式,一般由表面经过修饰带上电荷的无机纳米粒子作为内核,与多个带反电荷的低聚物配对形成[1]。由于纳米离子材料具有类似于离子液体的结构特征,在没有溶剂的存在下可具有类流体的流动行为[2,3]。本研究中,以磺酸化的SiO_2纳米粒子(SiO_2-SIT)为内核,分别与叔胺型、伯氨型或双-NH_2官能团封端的PEO-PPO嵌段共聚物通过酸碱反应配对,制备出组分间相互作用强度不同的叁类纳米离子材料。外层配对离子的结构改变对材料的流变性能产生显着影响。在相同的固含量条件下,所得材料的动态模量和黏度可以相差几个数量级。在大应变动态测试中,叁种材料也表现出不同的响应行为。(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十七分会:流变学》期刊2016-07-01)

郑瀚灏[10](2016)在《重离子在碰撞中的对称轴取向和核-核相互作用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登上理论上预言的“超重岛”,近几十年来核物理领域掀起了合成超重元素的热潮。当前,超重元素合成的主要方法是重离子熔合反应,通常采用中等质量的炮弹去轰击重的靶核,通过熔合反应获得复合核。近年来,随着理论的发展和实验的需求,产生了一些理论模型来描述重离子核反应的机制。在对反应机制的研究中,原子核取向和核-核相互作用势是研究的重要方面。形变原子核的取向能够影响复合核的形成概率,对两核轴取向的变化研究将可以使得我们对熔合机制的理解更加深入。另外,原子核的形变对两核的相互作用势也有较大的影响,探索形变对核-核相互作用势的影响也可以得到更多关于熔合机制的信息。因此,本文将采用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对两核碰撞中的轴取向变化和原子核形变对密度冻结的核-核相互作用势的影响进行探讨和分析。首先,我们对弹核和靶核在相互靠近过程中的对称轴取向的演化进行了研究。我们计算了具有初始四极形变的弹核和靶核在不同的入射能量和不同的碰撞参数下进行碰撞时两核对称轴的变化。结果显示,两核的对称轴相对旋转的概率比较大。并且碰撞参数越大(小于两核半径之和),对称轴的旋转角度就越大,反之亦然。另外,在相同的碰撞参数下,入射能量越高,对称轴的旋转角度越小。其次,我们研究了两核的静态核-核相互作用势。对于形成相同的复合核的不同弹靶体系,不对称度较大的弹靶体系,其静态核-核相互作用势越小。此外,我们还考查了不同原子核取向下的静态核-核相互作用势,计算发现,tip-tip模式(或tip-sphere、sphere-tip模式)的库仑位垒较小而准裂变位垒较深,而belly-belly模式(或belly-sphere、sphere-belly模式)的库仑位垒较大而准裂变位垒较浅。最后,我们对整个研究作了总结和展望。(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期刊2016-06-30)

离子间相互作用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胶原与硫酸较骨素(CS)间相互作用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和病理意义,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二维红外分析(2D IR)研究离子强度对胶原与4-硫酸软骨素(CSA)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DSC结果表明:相同胶原/CSA质量比下,共混物热稳定性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相同离子强度下,共混物热稳定性随着CSA量的增加而增强。2D IR结果表明:CSA含量小于50%时,离子强度影响胶原与CSA间相互作用的强度和种类;离子强度为0.2 mol/kg时,胶原分子与CSA间存在氢键作用和静电相互作用;进一步增加离子强度,胶原分子带正电荷的基团与CSA离子化的硫酸根基团和羧酸根基团间的静电作用消失,仅存在胶原分子与CSA间的氢键作用。CSA含量大于50%时,离子强度仅影响胶原分子与CSA间相互作用的强度;离子强度增至0.3~0.4 mol/kg时,胶原分子与CSA间均存在静电作用及氢键作用。随着溶液离子强度的增加,胶原与CSA间相互作用的强度均随之减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离子间相互作用势论文参考文献

[1].田荟琳,刘国兴,李国英.离子强度对胶原与4-硫酸软骨素间相互作用的影响(续)[J].中国皮革.2019

[2].田荟琳,刘国兴,李国英.离子强度对胶原与4-硫酸软骨素间相互作用的影响[J].中国皮革.2019

[3].陈慧珍.离子液体基液对纳米流体吸收性能的影响及分子间相互作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9

[4].王莉,王超,廖春发,杨幼明.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对离子吸附型稀土浸出行为的影响[J].稀有金属.2018

[5].郭冰冰,乔国富,欧进萍,刘军龙.耦合离子与水化产物间相互作用的水泥基材料氯离子传输模型[J].复合材料学报.2018

[6].夏斐斐,胡俊,杨凤丽,郑纯智,房春晖.Li_2SO_4溶液中离子间的缔合相互作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研究[J].盐湖研究.2018

[7].刘飞,吴蔚闳,卢运祥,彭昌军,刘洪来.氨基酸离子液体的理论研究:结构、分子间相互作用及碱性[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8].田荟琳,沈乐耀,李国英.离子强度对胶原与4-硫酸软骨素间相互作用的影响[C].2016第十一届全国皮革化学品学术交流会暨中国皮革协会技术委员会第21届年会摘要集.2016

[9].张宝庆,刘洋健,阮英波,刘琛阳.SiO_2纳米离子材料组分间相互作用与流变性能的调控[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十七分会:流变学.2016

[10].郑瀚灏.重离子在碰撞中的对称轴取向和核-核相互作用势研究[D].深圳大学.2016

标签:;  ;  ;  ;  

离子间相互作用势论文-田荟琳,刘国兴,李国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