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汶口文化论文_钱益汇,吕慧媛,李昱龙,朱雪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汶口文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文化,遗址,墓葬,考古学,滕州,枕骨,遗存。

大汶口文化论文文献综述

钱益汇,吕慧媛,李昱龙,朱雪峰[1](2019)在《山东平阴周河遗址大汶口文化墓葬(M8)发掘简报》一文中研究指出周河遗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洪范池镇周河村北、浪溪河支流旁的高地上,南距洪范池镇约1公里(图一)。1981年和1987年,济南市文化局文物处等对平阴县进行了文物调查,共发现包括周河遗址在内的文化遗址42处~([1])。1999年4~6月,为配合考古专业田野实习,山东大学考古系、济南市文化局文物处对周河遗址进行了发掘,主要清理出一批大汶口(本文来源于《文物》期刊2019年11期)

赵永生,肖雨妮,曾雯[2](2019)在《从人骨材料谈大汶口文化居民西迁》一文中研究指出枕骨变形和人工拔牙等是大汶口文化居民独特的文化现象。大汶口文化中晚期,河南郑州西山、淅川沟湾,湖北房县七里河、枣阳雕龙碑等遗址的古代居民也发现有枕骨变形、人工拔牙等现象;而且从遗传特征最为明显的颅面部来看,这四处遗址的古代居民最接近于大汶口文化居民。此外,遗址内还出土了一些带有大汶口文化因素的器物,且墓葬中亦存在随葬猪下颌骨的现象,故而推断这四处遗址应该有从海岱地区迁徙而来的大汶口文化居民。由于未发现大规模的创伤现象,此次大汶口文化居民西迁应为和平的人口流动。(本文来源于《东南文化》期刊2019年05期)

孙浩然[3](2019)在《梁王城遗址大汶口文化墓葬相关问题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江苏邳州梁王城遗址共发现139座大汶口文化时期墓葬,根据随葬品的数量差异,可分为叁个等级。在前人的分期研究基础上,通过对不同时期墓葬的等级分布、墓主性别和墓均随葬品数量进行对比分析可知,梁王城遗址在大汶口文化中晚期时出现了具有分层社会特征的社会分化现象,但明确的社会阶级尚未形成;基于性别的社会分工已经出现,但男性和女性的性比存在异常,女性的地位高于男性。(本文来源于《文物春秋》期刊2019年05期)

杨光海,苏学忠,苗勇,张桑,孟姝含[4](2019)在《山东滕州岗上遗址出土大汶口文化玉器》一文中研究指出岗上遗址位于山东滕州市东沙河镇陈岗村(因拆迁,村庄现已废弃)东部的河边高地之上,因早年在此遍植桃树,故村民称其为"桃行地"。小漷河自南向北在遗址东部流过,又在遗址东北处折而向西。其东及东北部,隔小河与枣庄市山亭区城头镇徐时遗址及陈时遗址相邻,叁者同属大汶口文化中晚期,有可能属一个遗址。S343省道在遗址中南部东西向穿过(图一)。经初步调查,岗上遗址东西约500、南北约800米,(本文来源于《海岱考古》期刊2019年00期)

[5](2019)在《陶钵(大汶口文化时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管子学刊》期刊2019年03期)

张智亮[6](2019)在《大汶口文化的命名及其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汶口遗址以其独特的优势、前后连续的丰富文化内涵和领先于其他同类遗址的社会发展水平,成为大汶口文化的命名地。突破了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黄河流域只有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两大系统以及50年代出现的仰韶、龙山两大阶段的研究格局,为进一步探索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问题开辟了道路,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泰山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孙春丽[7](2019)在《大汶口文化墓葬等级分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墓葬作为考古发掘中常见的遗迹现象,往往承载着众多能够反映当时社会历史状况的信息,对于墓葬中投入的能量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当时的人类社会生活。截止目前,大汶口墓葬发现了两千余座,通过对大汶口文化的墓葬研究,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文章首先梳理了大汶口文化墓葬的发现情况,为后文的分析研究准备了基础的材料来源。同时将大汶口文化的分布区域根据自然地理之间的差异分为七个区域,分别为汶泗河流域、沂沭河下游、沂沭河上游、淄潍河流域、黄河沿岸地区、胶莱河以东地区、颖涡河流域。在分区的基础上将大汶口文化划分为早中晚叁个阶段六期11段,并将每个区域遗址的分期对应到大汶口文化的分期中。其次,在分期的基础上以区域为单位,就每一时期发现的墓葬进行研究,分别从墓圹面积、墓葬结构、随葬品数量、随葬品质量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得出各区域大汶口文化等级分化的过程。最后,将各区域等级分化的过程整合起来,整体分析得出大汶口文化的等级分化萌芽于大汶口文化二期叁段,中期阶段是大汶口文化墓葬等级分化的发展阶段,晚期阶段大汶口文化墓葬的等级分化加剧发展。除此之外,运用文化因素分析的方法,探讨大汶口文化等级分化的动因,得出早期阶段的等级分化出现是氏族内部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中期受良渚文化北上的影响,晚期入侵中原造成等级分化加剧。(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9-06-01)

于洋春子[8](2019)在《汶泗沂沭流域大汶口文化随葬工具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墓葬出土的工具是复原史前社会分工,展现史前丧葬观念的基础材料。作为新石器时代黄河下游流域一支独特的考古学文化,大汶口文化墓葬出土的工具对研究史前社会发展和社会意识变迁具有重要意义。汶泗沂沭流域是大汶口文化分布的核心区域,本文以这一区域大汶口文化墓葬出土的工具为研究对象,运用类型分析和计量统计的方法,结合前人研究,分析随葬工具的演变特征及原因。全文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明确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概述汶泗沂沭流域大汶口文化墓葬出土工具的研究现状,说明本文的选题目的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结合原始材料,对典型随葬工具重新进行类型划分和统计。第叁部分将流域分为汶泗河和沂沭河两个部分,依据典型墓地的分期对随葬工具进行分段,再整合两个区域的分段研究流域内随葬工具的分期演变规律。第四部分从环境变迁、文化交流、社会意识转变叁个方面分析随葬工具的演变原因。第五部分为结语,总结全文。通过类型学的分析与统计,汶泗沂沭流域大汶口文化随葬工具共经历早、中、晚叁个时期。在发展的过程中,骨角蚌牙陶质工具逐渐衰落,石质工具逐渐兴起。环境变迁、文化交流、社会意识转变是影响随葬工具阶段性变化的叁个主要因素,其中社会意识的转变对随葬工具的演变起到了潜在的推动作用。(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9-06-01)

赵兴彬[9](2019)在《大汶口遗址与大汶口文化再认识——基于当代世界考古学视野》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文化——历史考古学"为范式的中国传统考古学,跟世界先进考古学相比,具有很多局限和缺陷,这在整体上主要表现为观念的陈腐、理论的匮乏和方法的落后。如果摆脱中国传统考古学的羁绊,用世界先进考古学的视野和理念,重新审视、思考大汶口遗址与大汶口文化的若干具体问题,可以得出许多新认识、新启示。(本文来源于《泰山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王杰[10](2019)在《章丘焦家遗址2017年出土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动物遗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研究古代遗址中出土的动物遗存,动物考古学可以帮助我们认识遗址中动物的种类、古代的自然环境和古代人类与动物的各种关系,进而研究古代社会的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探讨人类文明演进的历程。焦家遗址是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鲁北地区一处大型都邑性聚落遗址,出土了数量丰富的动物遗存。本文以2017年发掘出土的焦家遗址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动物遗存为研究对象,运用动物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复原当时的动物群面貌和自然环境,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人类对动物资源的利用模式,重建古代人类生活。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选题背景及研究方法,并简要梳理海岱地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动物遗存的发现情况。第二部分,动物遗存概况。按照门、纲、目、科、属、种的类别介绍焦家遗址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出土动物遗存。第叁部分,古环境复原。根据各种动物的生态习性,推测遗址周边的自然环境。第四部分,动物资源的综合利用。通过年龄结构分析、数量比例计算、肉量估算和表面痕迹分析等方法,探讨当时的家畜饲养、肉食来源及骨器制作等人类利用动物资源的方式。第五部分,动物遗存特殊埋藏分析。根据其出土背景和空间布局,探讨不同类型动物遗存特殊埋藏的含义。第六部分,结语。总结本次研究的结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的研究提出展望。(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5)

大汶口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枕骨变形和人工拔牙等是大汶口文化居民独特的文化现象。大汶口文化中晚期,河南郑州西山、淅川沟湾,湖北房县七里河、枣阳雕龙碑等遗址的古代居民也发现有枕骨变形、人工拔牙等现象;而且从遗传特征最为明显的颅面部来看,这四处遗址的古代居民最接近于大汶口文化居民。此外,遗址内还出土了一些带有大汶口文化因素的器物,且墓葬中亦存在随葬猪下颌骨的现象,故而推断这四处遗址应该有从海岱地区迁徙而来的大汶口文化居民。由于未发现大规模的创伤现象,此次大汶口文化居民西迁应为和平的人口流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汶口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1].钱益汇,吕慧媛,李昱龙,朱雪峰.山东平阴周河遗址大汶口文化墓葬(M8)发掘简报[J].文物.2019

[2].赵永生,肖雨妮,曾雯.从人骨材料谈大汶口文化居民西迁[J].东南文化.2019

[3].孙浩然.梁王城遗址大汶口文化墓葬相关问题探讨[J].文物春秋.2019

[4].杨光海,苏学忠,苗勇,张桑,孟姝含.山东滕州岗上遗址出土大汶口文化玉器[J].海岱考古.2019

[5]..陶钵(大汶口文化时期)[J].管子学刊.2019

[6].张智亮.大汶口文化的命名及其价值[J].泰山学院学报.2019

[7].孙春丽.大汶口文化墓葬等级分化研究[D].河南大学.2019

[8].于洋春子.汶泗沂沭流域大汶口文化随葬工具初步研究[D].山西大学.2019

[9].赵兴彬.大汶口遗址与大汶口文化再认识——基于当代世界考古学视野[J].泰山学院学报.2019

[10].王杰.章丘焦家遗址2017年出土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动物遗存研究[D].山东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大汶口文化白陶-大汶口文化白陶鬶2大汶口文化连贝纹缸形器②汶泗流域大汶口文化时期遗址点空...二汶泗流域大汶口文化白陶器五 西进大汶口文化器物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白陶鬶

标签:;  ;  ;  ;  ;  ;  ;  

大汶口文化论文_钱益汇,吕慧媛,李昱龙,朱雪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