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刀郎画的保护与发展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刀郎画的保护与发展

新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乌鲁木齐新疆830053

本文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资助项目“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项目批准号:2015BSH03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并发展起来、并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的具有一种稳定形态的文化;同时,传统文化也是一个不以时代划分的、动态的和发展的历史范畴。它是一个民族的血脉与灵魂,它的发展是不断推进的过程,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并积累的过程。传统文化包罗万象,有语言文字、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传统节日、传统道德、民间文艺、古籍、工艺、文物、传统体育和医药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又具有其自身的一些特征,其一,它首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其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往往与宗教联系密切,宗教社会化、宗教政治化和传统文化宗教化是是其文化的特征,宗教成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手段,甚至是维系民族情感和民族认同的重要标志;其三,传统文化的形式多种多样,表现在衣食住行、艺术、哲学、建筑、伦理、医药等各个方面;其四,传统文化的地域特色浓厚,同时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兼容并蓄。

有许多学者对中国各个地区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做了大量研究,如云南少数民族、海南少数民族、东北少数民族和西北少数民族等。典型的研究有徐万邦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通论》,它是我国第一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研究的学术著作;李资源的《中国共产党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研究》,系统地论证了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对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各个方面的政策与措施。就新疆地方少数民族的研究有:樊传庚的《新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分析了新疆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价值和保护方式;焦雪岱的《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研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做了解释并提出对策。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和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要传承并创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就要提高其文化自觉性,调整心态,加强其自身对传统文化的调适、转换,进而推进民族文化的重塑和整合,其前提必须是懂得自己的文化,热爱自己的文化;此外,要能够准确地认识到自己的文化的真正价值,这样才会珍惜它,爱护它,并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来保护、发展它。

然而民族地区的城市化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带来了一系列的考验,如城市化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使传统文化的受众越来越少;它带来的打工潮动摇了传统文化的根基,并使现代工业用品逐渐替代手工制品,使民族民间工艺逐步退出历史的舞台。而且,城市化导致民族凝聚力的减弱,使民族传统文化的成长失去了组织的依托,民族传统文化不受重视,传承机制脆弱,使民族传统文化后继乏人。林庆(2009)提出从生存论层次的现代化而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要继续生存,就只能作总体的、根本的适应性转型,走一体化的道路,并以依附性的边缘文化形态存在。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如果不加以创新和变革,就没有生命力,也就无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创新的目的是使传统文化恢复活力,创造性地转换为现代文明,生生不息,世代绵延。尊重传统并弘扬传统,适应时代要求,吸收新思维、新概念,对传统进行新诠释,推陈出新,从而丰富文化内容。

刀郎人是维吾尔族的一支,他们是古代居住在塔里木盆地边缘、叶尔羌河流域个别地区人的自称。刀郎人以勇敢慓悍、勤劳朴实著称,直到现在,阿瓦提、巴楚、麦盖提等地,有许多人仍自称为刀郎人,并把他们居住的地方也称为刀郎。如今,“刀郎文明”、“刀郎文化”、“刀郎艺术”、“刀郎风格”等词汇已成了时髦用语。而刀郎文化作为维吾尔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内涵丰富、包罗万象,其包括刀郎木卡姆、刀郎麦西来甫和刀郎画。在2008年的中央电视台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上,一个来自麦盖提的刀郎组合以他们高亢明亮的歌声赢得了这次大奖赛的银奖,他们的神秘身影吸引了许多人追寻他们的足迹、他们的文化——刀郎文化。

刀郎农民画起源于十九世纪末,最早用简单画画的方式记实叙事,成为最初的农民画。刀郎人放下锄头,拿起画笔,尽情挥洒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农民画焕发出新鲜的生命力,它不仅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在表现手法上也用色鲜艳、民族特色浓郁,是刀郎人展示自我、热爱生活、歌颂赞美生活的一种自然流露。

日常创作中,麦盖提县农民画创作者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融入感恩伟大祖国、讴歌幸福生活、畅想美好未来等健康向上为内容,创作的农民画先后在意大利、巴黎、纽约、北京、深圳等国家和城市展出,受到了专家学者的较高评价,被国际、国内收藏134幅,被《人民日报》、《文化报》、《新疆日报》、《新疆画报》等报刊转载发表200余幅,以刀郎农民画为主要内容的《民生新疆双语画丛》彩绘版系列连环画,2012年由新疆人民出版总社编辑出版成功发行,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张春贤书记称为“可喜的探索”。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刀郎农民画的继承和发展也面临着挑战:随着年老艺人的老去,年轻人向城市的流动,青黄不接的局面愈加凸显。近年来,麦盖提县为进一步抓好刀郎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工作,县委、县政府出台了《麦盖提县保护、传承、弘扬、提升刀郎文化暂行规定》,建立健全了民间艺人保障激励机制,县财政在国家、自治区补贴的基础上人均年补助3000—5000元,并通过为民间艺人办理农转非、享受低保、免除义务工、建造刀郎艺人之家等方式,促使刀郎文化传承人和民间艺人进一步发挥“传帮带”作用,年人均培养徒弟3人以上,同时在县职业中专和技工学校开设了刀郎农民画制作专业班,在全县中小学校开设了以《刀郎木卡姆》、《刀郎麦西莱甫》、《刀郎农民画》为内容的素质教育课,在广大学生中普及刀郎文化、弘扬刀郎文化,使刀郎文化后继有人。

据悉,截止目前,麦盖提县全县刀郎农民画骨干画家已达380余人,农民画爱好者2000余人。

麦盖提县的库木库萨尔乡是刀郎农民画的世界。这里每栋民居沿街的墙面上,向着人们扑面而来的是火热、爽朗、奔放、异彩的画乡精彩世界。刀郎农民画是最真实的生活写照,其画风构思奇特、风格随意、用色大胆、色彩艳丽。拿得了坎土曼的手也能拿得了纤细画笔,带着泥土气息和颜料的芬芳,成就了刀郎画的味道。

农民画的影响越来越大,农民画也为农民带来了切实的好处,增加了就业机会,也增加了家庭收入。为传播刀郎文化、推动刀郎文化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为了深入挖掘市场潜力,麦盖提县库木库萨尔乡按照国家3A级景区标准,首期投资2800万打造了“刀郎画乡”文化旅游基地建设项目。该项目将创作、培训、展示、销售、民俗民风体验、民族特色餐饮、刀郎木卡姆精品曲目欣赏、旅游纪念品制作等融为一体,进一步加快了刀郎农民画相关产业的发展。

通过为老艺人创建工作室、艺术馆,尽可能改善老艺人的生活环境、保障他们的切身利益,从而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如何加强传统工艺的保护和开发,如何让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产品从手工作坊走向更大的市场,从代代相传转向广为流传,是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政府部门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因为没有了保护,传承也就失去了保障。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和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要保护并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就要提高其文化自觉性,调整心态,加强其自身对传统文化的调适、转换,进而推进民族文化的重塑和整合(林庆,2009)。

刀郎画文化作为社会主义社会主流文化之外的边缘形式存在的文化形态对于文化的多样性的存在是有积极的意义的。因此,我们要探索积极的方法与手段保护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首先,通过课堂和文化实践等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培养文化自觉。

其次,通过经济发展消除贫困、打破民族封闭、扩大文化交流,使优秀的民族文化和世界各民族文化相融合、汲取精华摒弃糟粕。

最后,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科技的投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进而推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徐万邦.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通论[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

[2].李资源.中国共产党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马晓玲(1977-),女,讲师,新疆乌鲁木齐人,主要研究社会语言学、翻译理论等。

[3].樊传庚.新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4].焦雪岱.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研究[M].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

[5].林庆、李旭.城市化进程与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存前景[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7(4)P17-21.

标签:;  ;  ;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刀郎画的保护与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