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三个代表”统领司法行政工作 与时俱进 诚心为民(论文文献综述)
张军[1](2017)在《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治理能力提升问题研究》文中提出自从人类建立国家以来,如何持续推动国家治理能力提升,就成为一个永恒的课题。如果一个国家拥有强大的治理能力,那么这个国家就兴盛;如果一个国家的治理能力不强,那么就容易陷入衰败。从世界各国发展历程看,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可以说,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与国家治理能力的强弱是呈高度正相关的。就中国共产党来说,领导中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的民主革命,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改变了中国历史上只有将相王侯等少数人统治绝大多数人民的面貌,并确立了以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开启了强有力的国家治理新时代。尽管这种治理模式在一段时间内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是并不是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这条道路既没有凸显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又不能彰显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模式,反而使中国最终形成了高度计划与集中的“全能主义”治理模式。全能主义治理模式的特点集中体现在:党和政府高度集中的管控能力,致使国家垄断绝大部分权力,社会、市场和个人的空间被大大地压缩。与此相对应的是国家法律和制度建设滞后、体制机制反应僵硬迟钝等问题的出现。因此,这个时期的社会发展活力不足,不能有效推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缓慢。经过长期的适应与调整,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发展阶段、现实国情进行了全方位分析,实现了国家中心工作从阶级斗争向经济建设的转移,确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此为契机,在国家治理模式上,也改变了“全能主义”的管理模式,实现了“刚性”治理向“柔性”治理的重大转变,统治和管制色彩不断淡化。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对国内外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严峻的形势和艰巨的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目标,而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治理能力的提升,因此本论文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治理能力提升问题研究》为题,主要包括六个组成部分:首先,在绪论部分主要分析了国家治理能力的研究意义、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前沿现状。第一章主要阐释了国家治理能力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国家治理能力的基础概念,中国国家治理能力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治理理论与实践、西方国家治理理论以及中国古代国家统治经验的关系。第二章主要对改革开放近四十年以来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历程进行了归纳并进行了经验提炼。第三章主要指出了当前中国国家治理能力提升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社会转型、权力腐败、科学技术发展等给国家治理能力提升带来的挑战。第四章主要对国家治理能力提升面临诸多挑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我们认为制度的不完善、治理主体的能力不足、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消极因素是阻碍中国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第五章则是根据第四章分析影响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因素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推动中国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路径选择:一是要通过加大制度供给、严格制度执行、增强制度的包容性、健全公共权力的运行体制机制的方式,进一步完善国家制度;二是要不断提升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能力、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等国家治理主体的作用,并处理好各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三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四是要合理借鉴英国、美国、新加坡、韩国等东西方典型国家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成功实践。
刘佑生[2](2013)在《警察道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新旧交替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建立与新时代相适应的伦理道德体系显得尤为迫切,而在此过程中,关注与加强警察道德建设也是其中重要的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必须肯定的是,多年来人民警察思想道德建设是卓有成效的,特别是在政治态度、服务宗旨和工作作风上总体来说是令人满意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市场经济逐步深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球化大背景下,人民警察道德体系的现实状况还存在明显的不适应或者不适宜的情形。人民警察道德体系从理论到实践的探索仍然是一个颇具紧迫性的时代课题。故此,作者特选取“警察道德”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交叉学科研究方法,拓宽警察道德论研究的视角,从伦理学、历史学、哲学等角度挖掘出警察道德行为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互动关联及其深层次原因。运用历史分析,对人类社会道德、东西方警察道德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渊源进行了全程回顾,集中笔墨重点论述中国警察道德体系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历史环境中所呈现出的不同面貌,从特定的历史条件中探索警察道德体系建设的演变规律。运用比较分析,对警察道德体系进行不同法系、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的研究,针对社会转型期我国警察道德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重大问题和实际运行效果,发现影响警察道德体系发展的现实制约因素,从而为我国警察道德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提供真实可靠的分析决策依据。运用系统分析,将警察道德行为选择、警察道德评价、警察道德修养、警察道德理想等内容置于警察道德体系的有机整体中,通过对警察道德主体在警察道德建设过程中控制权限分配的探讨,通过多元化系统目标和评价维度的指引,展示出警察道德体系的实践特征。运用规范分析,从新时期伦理道德体系出发,理顺我国现有警察道德体系中警察权合理行使与公民权利全面保护之间的逻辑关系,从立法层面探讨如何建构协调、严谨的警察道德规范体系。具体包括六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是警察道德概述。主要探讨警察道德的本质、特征、内容和功能。将警察道德界定为一种职业道德,它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重视人权保障及人道主义关怀,有着强烈的政治性和巨大的社会示范性特征,是对警察在公安工作中“应该如何”所做出的特殊的道德要求。第二部分是警察道德的历史演变。通过分析人类社会道德发展的历史类型以及具体规律,全面阐述了东西方警察道德的形成渊源与发展历程。第三部分是警察道德的规范体系。以不断深入的方式,先后对警察道德规范的根据、基本原则、他律性与自律性以及警察道德规范体系的结构进行了全方位探讨。并科学构建出以对党忠诚、为民服务、秉公执法、廉洁自律、机智勇敢、纪律严明、文明值勤为基本内容的现代警察道德规范体系。第四部分是警察道德行为的选择。通过对警察道德行为选择机制之解析,深入研究了警察道德选择的自由与责任以及警察道德选择的实现方式。第五部分是警察道德评价。通过阐述警察道德是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之统一的论点,深入研究了警察道德评价的标准以及警察道德评价的手段与途径。第六部分是新时期我国警察道德建设的实践路径。通过对警察道德修养的意义与实质之分析,以及警察道德修养的具体内容之探讨,全面论证了警察道德修养提升的根本途径在于实践之观点。随后,通过对一般道德理想的涵义与特征之概述,分析警察道德理想的涵义、价值与基本内容,从而勾勒出警察如何树立道德理想之蓝图。最后,通过对我国警察道德建设的运行现状之研究,深入剖析我国警察道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成因,从而对完善我国警察道德建设的现实路径进行了全面而有益的探索。
赵姗姗[3](2012)在《转型时期我国政府信任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政府诚信是政府合法存在的源泉和政府职能的本质要求,它不仅代表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文明程度,而且是这个国家政治文明应该具备的准则。取信于民是政府政策有效执行的保证,也是维护国家政权和社会安定,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但是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各种矛盾凸显,政府失信现象频频发生,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也不断下降,政府信任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历史继承与时代创新、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文献分析法等方法,针对我国政府信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从政府和公众两大主体入手挖掘深层次的原因,并从三个层面对构建诚信政府进行了论述。本文认为,政府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塑造诚信理念,坚持社会公正原则,完善权力监督制度和政府问责制,通过制度建设缩小贫富差距,并建立有效的政府和公众互动交流的平台,加强政府和公众的对等沟通,创造条件引导公众对政府进行理性怀疑;提高政府权威性。重视政府信任问题研究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支持,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政府自身建设的迫切要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政府信任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本文相信,通过政府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就必定能迎来新世纪下中国政府信任建设的胜利曙光。
杨自冲[4](2010)在《我国企业诚信缺失根源研究》文中提出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在我国历史上长期的封建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中,没能生长出符合现代商品经济所需要的商业诚信,更没有将商业诚信法制化的传统。传统体现个人情感的道德诚信在物质利益面前受到很大的冲击,加上我国没有商业诚信的传统和现行法制不健全,企业诚信问题在社会的转型期就在所难免。近年频繁发生的食品、煤矿、工程质量等安全事故说明当前我国企业诚信缺失问题严重。我国每年因企业失信带来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元人民币。企业诚信问题已是影响社会和谐的重大问题之一。所以,深刻分析我国企业诚信缺失根源,以有效遏制当前企业失信行为,提升整个社会企业诚信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认识规律,从历史的角度,运用对比和密切联系实际的方法分析我国企业诚信缺失的根源,从而得出当下解决企业诚信问题主要从法制角度着手的结论。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企业诚信涵义,包括诚信的渊源和企业诚信涵义两部分。这部分重点通过对比企业诚信与个人诚信的不同,并从认识规律角度分析企业诚信的特点。第二部分概述我国企业诚信现状,包括我国企业诚信建设成就和诚信缺失表现两部分。说明我国企业诚信缺失主要体现在企业与银行之间、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第三部分分析我国企业诚信缺失的根源,是论文的核心部分。从实践、制度、观念三个层面分析。第四部分是加强我国企业诚信的对策。这部分论证了当前在我国特殊国情下加强法制建设才是企业提升企业诚信水平的主要途径,然后再分点提出从各方面加强制度建设。论文的特点在于从认识的规律、历史的角度、对比的方法分析我国企业诚信缺失根源,并结合我国特殊的国情,提出相关法制建设才是当前提升我国企业诚信的主要途径,不同于以往论文在构建企业诚信体系时没能结合实际全面铺开,在实践中没有可操作性。
刘建敏[5](2009)在《在2009年全区文化(文物)局长会议上的总结讲话》文中指出2009年全区文化(文物)局长会议,经过全体与会人员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会议的各项议程和任务,今天就要闭幕了。下面,我对会议作一个小结,对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讲几点意见。
吴泽宽[6](2006)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源头治理权力失控的几点思考》文中提出在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失去约束力的权力容易产生腐败,一些部门和单位的违纪违法案件不断发生,造成了很坏的社会影响。针对这一时期腐败现象的新特点,要积极探索反腐败工作规律,不断推进体制和制度创新,与时俱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这样才能有效遏制直至消除腐败。
江玲[7](2004)在《在社会分化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思考》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不是面对文本而言的理论清理工作。它的提出是在中国社会发生高速与大规模的社会分化,而中国的政治领域却存在大量积弊,并且已经达到了严重阻碍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具体实践中。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面对改革开放和中国现代化建设如何可以得到有效推进的社会系统工程。文章将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思考与中国当前高速大规模的社会分化这一最大的国情相结合,在充分参考和利用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比较等方法,发现社会分化所导致的收入差距的拉大、利益冲突、制度创新的滞后和公民政治参与的扩大化等问题制约着当前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给它提出了一系列挑战。文章以直面挑战探寻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途径为主体,主旨在于将社会分化给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所带来的一系列挑战转化为契机,给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注入问题意识,加快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步伐,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为建立一个具有优良政治秩序的社会奠定基础。文章共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概念界定。指出社会分化是社会变迁的基本形式。社会分化是指社会结构系统不断分解成新的社会要素,各种社会关系分割重组最终形成新的结构及功能专门化的过程。政治文明,简单地说,就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促进民主制度化的建设,切实落实人民当家作主的主权地位,坚持依法治国,维持政治稳定。而当前社会分化所导致的群体间利益差距的拉大、利益冲突、制度创新建设的滞后等问题严重制约和挑战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二部分从利益、利益集团与阶层、价值观念这三个维度考察了中国社会分化的基本现状。 <WP=4>第三部分分析了社会急剧的分化给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出的挑战:它增加了党整合社会的难度,利益分化过程中由于相关监督机制的缺失所导致的严重政治腐败使人民对党的领导产生信任危机,极大地挑战着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阶层分化中群体和个体之间收入差距的拉大,弱势群体问题的突显,有失于社会主义的公平性,也对政治稳定造成严重的威胁;公民政治参与的扩大化在参与机制的相对滞后和参与渠道不畅通的情形下,不利于以人民当家作主为主题的民主政治建设,有失社会主义的公正性;社会价值观念的分化也在冲击着主流政治意识。第四到第八部分是直面这些挑战,探寻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途径。首先党可以通过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来加大整合社会的力度,以《党内监督条例》的颁布与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反腐力度,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从而保持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和领导核心的权威;其次通过完善政治参与体制和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渠道为契机,实现民主制度化,促进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再者,缩小城乡差距,关注弱势群体,以维护社会公平和实现政治稳定;然后要在坚持主流政治意识的前提下,允许各种价值观念的合法存在;最后坚持依法治国,在法治的轨道上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王旭东[8](2003)在《用“三个代表”统领司法行政工作 与时俱进 诚心为民》文中研究说明 江泽民同志去年的“5·31”重要讲话特别强调了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深化,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规律新的认识和总结,也是新时期司法行政工作的指南。我们在近年来的学习和工作实践中,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我省司法行政工作,最根本的就在于与时俱进、诚心为民。
二、用“三个代表”统领司法行政工作 与时俱进 诚心为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三个代表”统领司法行政工作 与时俱进 诚心为民(论文提纲范文)
(1)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治理能力提升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四、文章的创新之处以及写作难点 |
五、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国家治理能力的基本理论 |
第一节 国家治理能力的基础概念 |
一、国家治理能力的定义 |
二、国家治理能力的构成 |
三、国家治理能力的特征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治理的思想 |
二、苏联时期关于国家治理的设想与探索 |
第三节 西方国家治理理论 |
一、自由市场主导型的国家治理理论 |
二、政府干预型的国家治理理论 |
三、现代治理理论 |
第四节 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经验 |
一、高度的中央集权 |
二、层级化的官僚体制 |
三、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意识形态控制 |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历程及经验 |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历程 |
一、国家治理能力向常态化的恢复时期(1978-1992) |
二、国家治理能力主要体现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时期(1992-2012) |
三、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入发展时期(2012至今) |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治理能力发展的主要经验 |
一、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
二、注重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
三、必须加强法治 |
四、把发展经济能力作为当下国家治理能力的一个重点 |
五、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体系 |
第三章 当前我国国家治理能力提升面临的问题 |
第一节 社会转型对国家治理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
一、社会转型的涵义 |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加速及其带来的变化 |
三、社会转型对国家治理能力带来的挑战 |
第二节 权力腐败对国家治理能力的弱化 |
一、权力腐败的本质 |
二、当前我国权力腐败的主要表现形式 |
三、权力腐败腐蚀国家治理能力 |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国家治理能力带来的挑战 |
一、科学技术与国家治理能力 |
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国家治理能力的挑战 |
第四章 当前我国国家治理能力提升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一节 国家制度建设不完善 |
一、制度的内涵与发展 |
二、制度在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中的功能定位 |
三、国家制度建设不完善 |
第二节 国家治理主体的能力不足 |
一、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治理主体从单一向多元的发展 |
二、国家治理主体的构成 |
三、国家治理主体能力不足 |
第三节 传统政治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影响 |
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内涵 |
二、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主要特征 |
三、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消极性因素 |
第五章 当前我国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路径选择 |
第一节 进一步完善国家制度 |
一、加大制度供给 |
二、严格制度执行 |
三、扩大制度的包容性 |
四、优化制度的运行机制 |
第二节 提升国家治理主体的能力 |
一、科学界定国家治理主体之间的边界 |
二、全面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
三、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 |
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
五、积极培育社会组织 |
第三节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中国政治文化发展 |
一、批判和继承传统中国政治文化 |
二、科学对待西方政治文化 |
三、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
四、大力培养社会主义公民意识 |
第四节 合理借鉴域外典型国家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成功经验 |
一、域外典型国家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主要做法 |
二、域外典型国家国家治理能力提升做法的经验启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
(2)警察道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警察道德概述 |
第一节 警察道德的本质 |
一、道德、职业道德 |
二、警察道德的本质 |
第二节 警察道德的特征 |
一、重视人权保障及人道主义关怀 |
二、政治性特征 |
三、巨大的社会示范性 |
第三节 警察道德的内容 |
一、警察道德研究对象 |
二、警察道德的内容 |
第四节 警察道德的功能 |
一、对警察的功能 |
二、对国家和社会的功能 |
三、对人民群众的功能 |
第二章 警察道德的历史演变 |
第一节 警察道德在中国的产生 |
第二节 警察道德在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 |
第三节 中国特色的人民警察道德的形成和发展 |
第三章 警察道德的规范体系 |
第一节 警察道德规范体系 |
一、警察道德规范的根据 |
二、警察道德的基本原则 |
三、警察道德规范的他律性与自律性 |
四、警察道德规范体系的结构 |
第二节 现代警察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
一、对党忠诚 |
二、为民服务 |
三、秉公执法 |
四、廉洁自律 |
五、机智勇敢 |
六、纪律严明 |
七、文明值勤 |
第四章 警察道德行为的选择 |
第一节 警察道德行为选择的机制 |
一、警察道德行为及其基本特征 |
二、警察道德选择及其形式 |
三、警察道德选择的机制 |
第二节 警察道德选择的自由与责任 |
一、警察道德选择的自由 |
二、警察道德选择的责任 |
第三节 警察道德选择的实现 |
一、警察道德选择的尺度:目的与手段之争 |
二、警察道德选择应追求手段的道德性与效果性的统一 |
第五章 警察道德评价 |
第一节 警察道德评价及其作用 |
一、警察道德的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及其统一 |
二、警察道德评价的作用 |
第二节 警察道德评价的标准 |
一、警察道德评价的一般标准 |
二、警察道德评价的具体标准 |
第三节 警察道德评价的依据 |
一、几种片面的观点 |
二、坚持动机、手段与效果的有机统一 |
第四节 警察道德评价的手段与途径 |
一、警察道德评价的手段 |
二、警察道德评价的途径 |
第六章 新时期我国警察道德建设的实践路径 |
第一节 加强警察道德修养 |
一、警察道德修养的儒家伦理背景 |
二、警察道德修养的意义与实质 |
三、警察道德修养的内容 |
四、警察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
第二节 要培育警察道德理想 |
一、道德理想的涵义与特征 |
二、警察道德理想的涵义与价值 |
三、警察道德理想的基本内容 |
四、培养警察道德理想 |
第三节 新时期我国警察道德建设的运行现状 |
一、我国人民警察道德建设所取得的成就 |
二、当前我国警察道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三、当前我国警察道德建设的问题成因 |
第四节 完善我国警察道德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
一、我国警察道德建设应坚持的理念与原则 |
二、西方主要发达国家警察道德建设的相关经验 |
三、完善现有的警察管理制度 |
四、强化监督机制建设 |
五、健全完善多重保障机制 |
六、加强警察队伍文明形象建设 |
七、加强警察道德的针对性教育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3)转型时期我国政府信任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关于政府信任问题的研究 |
1.2.2 国内关于政府信任问题的研究 |
1.3 研究方法 |
第2章 政府信任问题的理论基础 |
2.1 信任及政府信任的涵义 |
2.1.1 信任的概念界定 |
2.1.2 政府信任的涵义 |
2.2 政府信任问题的形成因素 |
2.3 政府信任的类型 |
2.3.1 政府制度的信任 |
2.3.2 公共政策的信任 |
2.3.3 政府官员的信任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转型时期我国政府信任的基本状况 |
3.1 转型时期的界定 |
3.2 我国政府信任取得的成就 |
3.2.1 不断完善的理论基础 |
3.2.2 不断丰富的实践经验 |
3.3 我国政府信任存在的问题 |
3.3.1 微观层面的信任遭到破坏 |
3.3.2 宏观层面的信任尚需完善 |
3.4 我国政府信任所存问题的成因分析 |
3.4.1 政府层面分析 |
3.4.2 公众层面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加强政府信任的基本途径 |
4.1 加强政府信任的目标和理念 |
4.1.1 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 |
4.1.2 塑造诚信理念 |
4.2 通过制度创新提升政府信任 |
4.2.1 完善权力监督制度和政府问责制 |
4.2.2 坚持社会公正并缩小贫富差距 |
4.3 加强政府信任的具体措施 |
4.3.1 寻找权威性资源的新生长点 |
4.3.2 引导公众进行理性怀疑 |
4.3.3 建立有效的政府和公众互动交流的平台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我国企业诚信缺失根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企业诚信涵义 |
1.1 诚信渊源 |
1.2 企业诚信涵义 |
2 我国企业诚信现状 |
2.1 我国企业诚信建设成就 |
2.2 企业诚信缺失表现 |
2.2.1 入市不规范 |
2.2.2 企业间相互拖欠 |
2.2.3 逃避银行债务 |
2.2.4 制假售假、发布虚假广告 |
2.2.5 财务失真现象严重 |
3 企业诚信缺失根源 |
3.1 实践层面 |
3.1.1 企业伦理文化建设滞后 |
3.1.2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 |
3.1.3 企业征信业发展滞后 |
3.1.4 政府信用问题 |
3.2 制度层面 |
3.2.1 法制不健全 |
3.2.2 产权制度不合理 |
3.2.3 计划性的体制惯性 |
3.3 观念层面 |
3.3.1 管理者诚信意识淡薄 |
3.3.2 历史传统障碍 |
3.3.3 中西诚信文化差异 |
4 加强企业诚信对策 |
4.1 制度建设是加强企业诚信的主要途径 |
4.2 加强企业诚信的制度保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5)在2009年全区文化(文物)局长会议上的总结讲话(论文提纲范文)
一、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 就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自治区的总体部署和这次会议的具体安排上来 |
二、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文化事业的新理念 |
三、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升科学发展文化事业的新能力,提高文化工作水平 |
(一)进一步提高把握文化方向的能力 |
(二)进一步提高占领文化阵地的能力 |
(三)进一步提高统筹发展的能力 |
四、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就是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转变作风,狠抓落实 |
(6)市场经济体制下源头治理权力失控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加强政治道德教育, 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政治氛围 |
二、加强监督机制建设, 塑造不会腐败的政府形象 |
三、完善监督体制建设, 建立新的防控腐败体制 |
四、完善廉政立法, 营造不敢腐败的法律环境 |
五、提供一定的经济基础, 培植不愿腐败的条件 |
(7)在社会分化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中 文 摘 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 概念界定 |
二、 中国社会分化的基本现状 |
三、 中国社会分化对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出的挑战 |
四、 直面中国社会分化的挑战,保证党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的领导核心地位。 |
五、 直面中国社会分化的挑战,促进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
六、 直面中国社会分化的挑战,关注弱势群体,维护中国的政治稳定 |
七、 直面中国社会分化的挑战,加强政治意识文明的建设。 |
八、 直面中国社会分化的挑战,坚持依法治国,在法治的轨道上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
注 释 |
参考文献 |
后记 |
(8)用“三个代表”统领司法行政工作 与时俱进 诚心为民(论文提纲范文)
一、强化“代表”意识,正确把握司法行政工作方向 |
(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司法行政工作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
(二)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司法行政部门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
(三)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司法行政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
二、强化“发展”意识,努力服务于广东经济建设大局 |
(一)为广东经济建设发展提供法律保障,维护社会稳定是司法行政工作的神圣职责。 |
(二)为广东经济建设发展提供法律服务、发挥职能作用是司法行政工作的光荣使命。 |
三、强化“为民”意识,竭力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 |
四、用“三个代表”统领司法行政工作 与时俱进 诚心为民(论文参考文献)
- [1]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治理能力提升问题研究[D]. 张军. 中共中央党校, 2017(06)
- [2]警察道德研究[D]. 刘佑生. 湖南师范大学, 2013(04)
- [3]转型时期我国政府信任问题研究[D]. 赵姗姗. 燕山大学, 2012(11)
- [4]我国企业诚信缺失根源研究[D]. 杨自冲.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0(03)
- [5]在2009年全区文化(文物)局长会议上的总结讲话[J]. 刘建敏. 西藏艺术研究, 2009(01)
- [6]市场经济体制下源头治理权力失控的几点思考[J]. 吴泽宽.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S1)
- [7]在社会分化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思考[D]. 江玲. 广西师范大学, 2004(01)
- [8]用“三个代表”统领司法行政工作 与时俱进 诚心为民[J]. 王旭东. 中国司法,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