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药化学论文-陈雪剑

血清药化学论文-陈雪剑

导读:本文包含了血清药化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加味小柴胡汤,有效物质部位,血清药物化学,有效成分

血清药化学论文文献综述

陈雪剑[1](2018)在《加味小柴胡汤有效物质部位血清药化学及有效成分抗幽门螺杆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加味小柴胡汤是以小柴胡汤经典方剂为基本方,加味黄连、生姜、炒白术、茯苓等药味组方而成;具疏肝和胆、辛开苦降、调节脾胃之功效,主要用于脾胃病的治疗。东莞市中医院周爱军主任医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采用加味小柴胡汤治疗胃溃疡疾患数百例,疗效显着,优于原经典方剂。本实验室前期对加味小柴胡汤的有效物质部位进行了抗幽门螺杆菌的筛选研究;确定了该方剂的生物碱类和挥发油为其主要有效物质部位,并对各有效物质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本学位论文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对加味小柴胡汤的生物碱物质部位和挥发油物质部位进行了血清药物化学研究,并对该方剂各有效物质部位的主要成分进行了抗幽门螺杆菌的药理学研究。通过灌胃给药模型大鼠体内过程的实验研究方法,分别对加味小柴胡汤的生物碱类和挥发油物质部位进行血清药化学研究。采用HPLC-MS现代分析方法,从该方剂的生物碱物质部位的含药血清中分析鉴定出黄连碱、巴马汀、表小檗碱、木兰花碱、小檗碱、药根碱等生物碱类移行成分;采用GC-MS现代分析方法,从该方剂的挥发油物质部位的含药血清中分析出(R)-(+)-TRANS蒎烯、萜品油烯、莰烯、O-decylhydroxylamine移行成分。参考文献资料报道,上述血清中分析鉴定的移行成分均具有抗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表明加味小柴胡汤生物碱物质部位和挥发油物质部位的主要有效成分能进入体内发挥药效作用,从而为加味小柴胡汤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提供了现代科学实验依据。采用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现代科学技术,对加味小柴胡汤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抗幽门螺杆菌的筛选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均取得了预期研究结果。因此,本项研究对诠释加味小柴胡汤的药效物质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并为该有效方剂后续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5-28)

许波,窦志华,罗琳,顾薇,孟萍[2](2016)在《茵陈蒿汤血清药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血清药化学方法对茵陈蒿汤(YCHD)的入血成分进行分析。方法以SD大鼠为供体,灌胃给药制备YCHD及各缺味方、单味药含药血清,建立含药血清HPLC指纹图谱。与空白血清指纹图谱比对,指认含药血清中的药源性成分;与各缺味方、单味药含药血清比对,分析各药源性成分来源;与体外指纹图谱、对照品指纹图谱色谱峰保留时间及紫外吸收光谱图指纹图谱比对,对各药源性成分进行鉴别。结果 YCHD含药血清中检测到23个药源性成分,其中6个为体外原形成分,17个为体内代谢产物。6个原形成分分别为来源于栀子的京尼平苷酸、栀子苷、西红花酸类成分,来源于大黄的大黄酸及蒽醌类成分。17个代谢产物中的1个为环烯醚萜类成分代谢产物,7个为蒽醌类成分代谢产物,9个为西红花酸类成分代谢产物。结论 YCHD含药血清中的药源性成分主要为来源于大黄的蒽醌类成分、来源于栀子的环烯醚萜类成分和西红花酸类成分及以上成分的代谢产物,这些药源性成分可能构成了该方保肝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窦志华,许波,候金燕,施忠,卞理[3](2016)在《大黄总蒽醌胶囊血清药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初步分析大黄总蒽醌胶囊含药血清中药源性成分。方法:大鼠灌胃给予大黄总蒽醌胶囊内容物,采集含药血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指纹图谱,与相同条件下测定的胶囊内容物、对照品及空白血清图谱比较,分析大鼠给药后体内产生的药源性成分并进行鉴定。结果:含药血清中产生药源性成分20个,其中6个为体外原形成分,14个为代谢产物,6个原形成分分别被鉴定为大黄素-8-O-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1个代谢产物被鉴定为芦荟大黄素-8-O-葡萄糖苷,其余13个代谢产物均具有大黄蒽醌类成分的紫外吸收特征。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大黄总蒽醌胶囊血清药化学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药学杂志》期刊2016年04期)

吴贤波,董培志,周海,谢毅强,朱海燕[4](2015)在《基于主成分分析和代谢物预测的防风血清药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鉴定防风血中移行成分及代谢产物,揭示防风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Angi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8 Rapid resolution HT(3.0 mm×100mm,1.8μm);0.1%甲酸溶液-乙腈流动相体系梯度洗脱;流速:0.5 ml/min;柱温:30℃;质谱采用ESI源;m/z 50~1200范围内正离子扫描模式;获得质谱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防风原型成分数据库对防风血中移行成分及代谢物进行鉴定。结果原型入血成分5种,鉴别出其中4种(升麻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汉黄芩素、印度榅桲素);代谢产物22种,鉴别出其中两种,分别为升麻素的代谢物和印度榅桲素的代谢产物。结论该方法可靠、有效,可用于防风体内成分鉴别,并为进一步的药效学实验提供参考和依据。(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5年04期)

戴琪,周元科,黄婕,叶晓川,周爱军[5](2014)在《大青龙汤方中桂枝-生姜药对的超临界CO_2萃取物的血清药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大青龙汤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桂枝-生姜药对的超临界CO2萃取物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进一步诠释其药效物质基础。方法将大青龙汤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桂枝-生姜药对的超临界CO2萃取物灌胃给药大鼠,采用GC/MS技术分析方法测定其含药血清的总离子流图,并与大青龙汤桂枝-生姜药对的超临界CO2萃取物和空白血清的总离子流图比对分析,探讨大青龙汤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桂枝-生姜药对的超临界CO2萃取物的入血成分。结果大青龙汤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桂枝-生姜药对的超临界CO2萃取物中的桂皮醛经体内氧化为桂皮酸入血。结论通过对大青龙汤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桂枝-生姜药对的超临界CO2萃取物入血成分与其大青龙汤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桂枝-生姜药对的超临界CO2萃取物比对分析,得知超临界CO2萃取物中的主要成分桂皮醛经体内氧化为桂皮酸入血进而在体内发挥药效作用,从而进一步阐释了该经典方剂抗病毒的药效物质基础。(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安莉萍[6](2014)在《五味子质量控制及血清药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的核心和难点,目前没有统一模式,传统方法是成分分离后进行活性测试或活性引导下追踪分离,采用传统方法确实阐明了一些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但该法所确定的成分是否是药效的代表性成分有时有待商榷。首先,中药是多成分、多靶点的复杂体系,其药效往往是多种成分在不同靶点整合的结果,化学分离使这种整合作用消失;其次,传统的口服给药形式决定了中药中被吸收进入体内的物质才能产生活性,而且进入体内发挥作用的可能是原形成分,也可能是代谢产物。因此,有学者提出了基于“含药血清”的研究策略,其指导思想是:中药要在体内产生效应,其效应成分应在预期的时间里以有效的浓度到达靶器官或组织,且必须由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并以血液为介质输送到靶器官或组织,因而可以把给药后的血清(即含药血清)作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对象。虽然吸收进入体内的成分不全是有效成分,但是经过胃肠道的处理,进入体内成分的种类和数目大大减少,这样可以简化中药复杂体系,而且其确定的有效成分是体内直接产生药效的物质基础。基于“含药血清”的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策略包括“血清药理学(Serum Pharmacology)"和“血清药物化学(Serum Pharmacochemistry)"研究。“血清药理学”指将含药血清作用于体外细胞模型进行药效评价;“血清药物化学”指采用现代分析方法对含药血清中的药源性成分(包括体外原形成分和体内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两者相结合研究可以基本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是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 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其中联苯环辛烯类木脂素(又称五味子类木脂素)是其主要化学成分,也是主要活性成分,目前已从五味子中分离到该类成分50个。五味子类木脂素具有确切的保肝作用,其活性与结构有关,也与体内代谢过程有关,但对该类成分的构效关系及在体内真正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目前的研究并无定论。因此,采用血清药化学方法研究五味子类木脂素的体内过程对阐明其保肝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及构效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有鉴于此,本课题在对五味子进行质量控制及提取工艺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血清药化学方法及指纹图谱技术、LC-MS等检测手段,对大鼠灌胃给药后体内产生的原形五味子类木脂素成分及其代谢产物进行了定性定量研究。论文分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文献研究。引用文献83篇,综述了五味子化学成分及五味子类木脂素血清药化学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简要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案设计。第二部分,实验研究。包括以下内容:一、五味子质量控制及木脂素类成分提取工艺研究1、基于指纹图谱与一测多评法相结合的五味子质量评价方法研究采用HPLC法测定了12批五味子样品的指纹图谱,建立了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指纹图谱标定共有峰24个,通过对照品比对,指认了其中6个木脂素类成分分别为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和五味子丙素。12批样品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等于0.991。以五味子醇甲为内参物,建立了五味子醇乙、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丙素与五味子醇甲的相对校正因子,一测多评法计算了各成分在12批样品中的含量。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了12批样品中以上6个木脂素类成分的含量,比较了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以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建立的相对校正因子重现性良好,采用校正因子计算的含量值与实测值之间无显着差异。2、五味子及其种子、果皮中6种木脂素类成分的含量比较采用HPLC法对五味子种子和果皮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和五味子丙素等6种木脂素类成分进行了含量测定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和五味子丙素在种子中的含量占果皮和种子总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91.23%、87.49%、95.10%、90.76%、93.43%和90.54%。提示五味子中木脂素类成分主要存在于种子中。3、五味子种子中木脂素类成分提取工艺研究以五味子总木脂素类和6种主要木脂素提取量加权作为指标,以回流次数、回流时间、乙醇浓度和乙醇用量为考察因素,每个因素设3个水平,选用L9(34)正交表安排试验优选了五味子种子中木脂素类成分提取工艺,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回流次数、回流时间对木脂素类成分提取率有显着影响,乙醇浓度和乙醇无明显影响,最终优选的提取工艺为6倍量95%乙醇回流3次,每次60min。4、五味子种子提取物指纹图谱研究及木脂素类成分含量测定采用HPLC法测定11批五味子种子提取物的指纹图谱,建立了指纹图谱共有模式,11批样品指纹图谱标定了共有峰24个,通过对照品比对,指认了其中6个木脂素类成分分别为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和五味子丙素。11批样品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0.994。采用与药材含量测定相同的一测多评与外标法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提取物中上述6种木脂素类成分的含量,并对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无显着差异。二、五味子种子提取物血清药化学研究1、五味子种子提取物含药血清指纹图谱研究雄性SD大鼠一次性灌胃给予五味子种子提取物(折算成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的剂量分别为29.44、8.45、7.76和14.2mg/100g)后6h采集血浆,采用与五味子指纹图谱的相同的色谱条件测定了10批含药血浆HPLC指纹图谱,建立了指纹图谱共有模式,通过与空白血浆图谱比较,标定了10批含药血浆中代表药源性成分的共有峰16个,与提取物及对照品指纹图谱比对发现,16个共有峰中体内代谢产物9个,原形成分7个,其中4个原形成分分别被指认为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2、五味子提取物及其含药血浆中木脂素类成分的UPLC-ESI/MS分析采用UPLC-ESI-MS对五味子种子提取物及其大鼠灌胃给药后的含药血浆中的药源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结果发现,提取物中含五味子类木脂素29个,通过对照品比对,其中的5个分别被鉴定为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参考相关文献推测了其余24个的结构。大鼠灌胃五味子种子提取物后,体内产生了28个药源性成分,其中原形成分17个,代谢产物11个,17个原形成分中4个被鉴定为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未检测到五味子酯甲,参考相关文献推测其余13个成分分别为异五味子醇甲、戈米辛D、巴豆酰戈米辛H、当归酰戈米辛H、戈米辛F、五味子酯乙、五味子酚、巴豆酰戈米辛P、Gomisin M1、表戈米辛O、戈米辛N、苯甲酰异戈米辛O和五味子丙素。参考相关文献推测11个代谢产物中的10个分别为7,8-顺二羟基-3-去甲基五味子醇甲、戈米辛H的异构体、戈米辛P、7,8-顺二羟基-2-去甲基五味子醇甲、戈米辛H、7,8-顺二羟基五味子醇甲、戈米辛(戈米辛的异构体)、Deangeloylgomisin B、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或五味子甲素)的代谢物、五味子乙素的代谢物;还有一个有待鉴定。3、五味子提取物中4种木脂素与其单体的药代动力学初步比较雄性SD大鼠,一次性灌胃给予五味子种子提取物、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后15min、30min、1h、2h、4h、6h、8h、10h、12h和24h采取血浆,通过比较醇提物和单体成分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发现五味子醇甲和五味子醇乙的药动行为可能受其他木脂素成分的影响,延缓了体内代谢时间,提取物中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甲素单体、提取物中五味子乙素和五味子乙素单体的药动行为相差不大,且除五味子甲素单体,其他成分均在24h未能在体内完全代谢,排出体外。以上结论,为下一步研究主要木脂素成分的药代动力学提供基础。(本文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4-03-22)

窦志华,罗琳,安莉萍,陈敏,缪应祥[7](2013)在《五味子血清药化学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五味子含药血清中的药源性成分。方法:大鼠灌胃给予五味子乙醇提取物,采集含药血清,高效液相法测定其指纹图谱,与相同条件下测定的提取物、对照品及空白血清图谱比较,并参照相关文献,分析大鼠给药后体内产生的药源性成分并进行鉴定。结果:含药血清中产生药源性成分13个,其中8个为药材原形成分入血,5个为代谢产物,8个原形成分分别为五味子醇甲、戈米辛D(或戈米辛E)、五味子醇乙、五味子酯乙、五味子甲素、γ-五味子素(戈米辛N)、五味子乙素和五味子丙素。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五味子血清药化学研究。(本文来源于《中药材》期刊2013年07期)

谢长[8](2012)在《菝葜抗炎有效部位群提取物的多指标成分同谱含量分析及其血清药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菝葜为百合科(Liliaceae)植物菝葜(Smilax china L.)的干燥根茎,为传统中药,收载于《中国药典》2005和2010年版一部,具有利湿去浊、祛风除痹,解毒散瘀之功效;用于小便淋浊,带下量多,风湿痹痛,疔疮痈肿等症。以菝葜药材为原料制备的金刚藤胶囊是中药大品种,为湖北福人药业公司的主导产品,治疗妇科炎症疾患,疗效显着。但是金刚藤胶囊为传统中药制剂,存在物质基础不明确、质量标准不完善、服用剂量过大等弊端。本实验室与湖北福人药业公司实施产学研结合,前期对菝葜抗炎作用的物质基础进行了研究,并采用中药现代共性关键技术,提取纯化了菝葜有效部位,获得黄酮、皂苷和鞣质等成分组成的有效物质部位(群)。本论文采用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法,结合HPLC指纹图谱对比分析,对菝葜抗炎有效物质部位进入血液的原形成分和代谢产物及谱效关系进行了研究,逆向追溯菝葜抗炎药效活性成分;建立了菝葜有效物质部位群提取物的多指标有效成分同谱测定的含量分析方法,以期更全面评价菝葜药材的质量。采用HPLC波长切换法,建立了同谱测定菝葜有效部位群提取物中落新妇苷、黄杞苷、白藜芦醇和槲皮素4种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本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靠性强,可全面评价菝葜有效部位群提取物的质量,并为进一步完善201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菝葜药材质量标准中含量测定方法提供了参考依据。采用血清药物化学的方法,以大鼠口服菝葜抗炎有效部位后的血清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菝葜入血成分的分析方法。通过比对分析菝葜有效部位群提取物、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HPLC指纹图谱,确定45种入血移行成分,其中25种为原型成分,其余20种可能为原型成分的代谢产物;在含药血清指纹图谱中指认了菝莫有效部位群的主要有效成分落新妇苷、黄杞苷、白藜芦醇、槲皮素等入血成分。这些入血成分为菝葜抗炎有效部位群在体内发挥药效作用的有效成分,从而进一步诠释了菝葜抗炎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并为其二次开发创新中药新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药大学》期刊2012-05-30)

孙进[9](2009)在《菝葜活性部位群提取纯化工艺及其血清药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菝葜为百合科植物菝葜Smilax china L.的干燥根茎。又名“金刚藤”,为较常用中药,收载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具有祛风利湿,解毒散瘀的功效,用于筋骨酸痛、小便淋漓、带下量多、疔疮痈肿。临床多用于治疗附件炎、附件炎性包块及妇科各种炎症,疗效显着。本论文对菝葜不同化学部位进行抗炎和抑菌筛选研究,确定其抗炎活性部位群为黄酮类、皂苷类和鞣质类成分。在此基础上,对菝葜抗炎活性部位群进行提取纯化工艺研究,对菝葜提取物进行了质量标准及血清药化学研究,以期探讨该中药抗炎活性的物质基础及其提取纯化工艺,为菝葜制剂二次开发奠定基础。采用溶剂法和沉淀法将菝葜提取分为不同物质部位,以大鼠蛋清诱发的足肿胀、棉球肉牙肿、大鼠炎足PGE2试验及抑菌试验为药理指标,对菝葜不同物质部位进行了抗炎抑菌活性筛选研究,确定了菝葜的活性部位群为黄酮类、皂苷类和鞣质类成分。采用正交试验法对菝葜提取工艺进行了考察;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采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技术,对菝葜活性部位进行了分离纯化工艺研究,获得了可靠的技术参数,进行了中试验证,可过渡到产业化。以芦丁、薯蓣皂苷、没食子酸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菝葜提取物中总黄酮、总皂苷、总鞣质的进行了含量测定;采用HPLC法对菝葜提取物中槲皮素和薯蓣皂苷元进行了含量分析研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质量标准,为菝葜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采用血清药化学的研究方法,对菝葜活性部位群进行了研究。血清药化学HPLC图谱分析结果表明,有效部位中白藜芦醇、没食子酸等有效成分的色谱峰能找到归属,为进一步诠释菝葜药效物质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学院》期刊2009-05-30)

樊文娟[10](2009)在《脑得生软胶囊药学及血清药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脑得生片(丸)为传统中药制剂,收载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由叁七、川芎、红花、葛根、山楂五味中药组成,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用于瘀血阻络所致的眩晕、中风,症见肢体不用、言语不利及头晕目眩;脑动脉硬化、缺血性中风及脑出血后遗症,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确切。本研究论文对脑得生片的剂型改革、质量标准、药物稳定性、生物等效性、血清药化学等进行了研究,旨在为脑得生片的二次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对该复方的新剂型“脑得生软胶囊”的制剂成型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囊芯液的制备、囊材制备等技术参数,并进行了中试放大验证。采用现代分析方法,对脑得生软胶囊的性状、薄层鉴别、装量差异、崩解时限、含量测定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制订了脑得生软胶囊较完善的质量标准。采用加速试验和自然贮藏留样观察的方法,对脑得生软胶囊的叁批中试样品进行六个月的药物初步稳定性考察,按本品质量标准各项指标检测,均符合相关要求,表明该中药品种药物稳定性较好。进行了生物等效性试验,对脑得生片和脑得生软胶囊是否在生物学上等效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两制剂等效,为脑得生片的二次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对脑得生片和脑得生软胶囊的入血移行成分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脑得生软胶囊药效物质基础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学院》期刊2009-04-05)

血清药化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采用血清药化学方法对茵陈蒿汤(YCHD)的入血成分进行分析。方法以SD大鼠为供体,灌胃给药制备YCHD及各缺味方、单味药含药血清,建立含药血清HPLC指纹图谱。与空白血清指纹图谱比对,指认含药血清中的药源性成分;与各缺味方、单味药含药血清比对,分析各药源性成分来源;与体外指纹图谱、对照品指纹图谱色谱峰保留时间及紫外吸收光谱图指纹图谱比对,对各药源性成分进行鉴别。结果 YCHD含药血清中检测到23个药源性成分,其中6个为体外原形成分,17个为体内代谢产物。6个原形成分分别为来源于栀子的京尼平苷酸、栀子苷、西红花酸类成分,来源于大黄的大黄酸及蒽醌类成分。17个代谢产物中的1个为环烯醚萜类成分代谢产物,7个为蒽醌类成分代谢产物,9个为西红花酸类成分代谢产物。结论 YCHD含药血清中的药源性成分主要为来源于大黄的蒽醌类成分、来源于栀子的环烯醚萜类成分和西红花酸类成分及以上成分的代谢产物,这些药源性成分可能构成了该方保肝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血清药化学论文参考文献

[1].陈雪剑.加味小柴胡汤有效物质部位血清药化学及有效成分抗幽门螺杆菌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8

[2].许波,窦志华,罗琳,顾薇,孟萍.茵陈蒿汤血清药化学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

[3].窦志华,许波,候金燕,施忠,卞理.大黄总蒽醌胶囊血清药化学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

[4].吴贤波,董培志,周海,谢毅强,朱海燕.基于主成分分析和代谢物预测的防风血清药化学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5

[5].戴琪,周元科,黄婕,叶晓川,周爱军.大青龙汤方中桂枝-生姜药对的超临界CO_2萃取物的血清药化学研究[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

[6].安莉萍.五味子质量控制及血清药化学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

[7].窦志华,罗琳,安莉萍,陈敏,缪应祥.五味子血清药化学初步研究[J].中药材.2013

[8].谢长.菝葜抗炎有效部位群提取物的多指标成分同谱含量分析及其血清药化学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

[9].孙进.菝葜活性部位群提取纯化工艺及其血清药化学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9

[10].樊文娟.脑得生软胶囊药学及血清药化学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9

标签:;  ;  ;  ;  

血清药化学论文-陈雪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