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结构抗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结构,结构设计,建筑,教学改革,相互作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
结构抗震论文文献综述
马玲[1](2019)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理念》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中,抗震结构设计是重要的组成内容,关系着后期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抗震设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进行抗震结构设计中,应当用发展的目光看待结构设计,对传统设计中不完善之处进行改善。当前很多地区仍然沿用传统设计方法,没有更新和完善防震结构设计,没有多国家行业走势和日常数据进行深入地分析,单纯地进行套用,导致建筑结构设计存在一定的不足。设计人员需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抗震结构设计理念,积极借鉴先进的经验,吸取传统设计经验,提升建筑结构整体防震性能,提升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进而全面保证工程质量。(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9年36期)
李述涛,刘晶波,宝鑫,王菲,王东洋[2](2019)在《基于自由场局部变形的地下结构抗震Pushover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地下结构抗震Pushover分析方法进行了改进,采用自由场局部变形峰值作为目标位移,局部变形峰值时刻对应的土层水平加速度作为等效惯性加速度输入。给出了局部变形峰值和等效惯性加速度确定方式,详细介绍了基于自由场局部变形的地下结构抗震Pushover分析方法实施步骤、使用方法和功能特点。该方法更有针对性地考虑了强地震作用下不同埋深地下结构与土体的非线性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分析变形和受力情况可以得到完整的能力曲线,更好地评估地下结构抗震性能。使用本文方法对3种埋深的地下结构进行计算,并与动力非线性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本方法在计算稳定性和模拟精度方面优于基于自由场整体变形的Pushover方法;对于不同的输入地震波,能力曲线的吻合程度更高;在强震和罕遇地震情况下,对于深埋地下结构,计算结果略大于动力非线性结果,对实际工程而言更加安全。(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吴小强[3](2019)在《基于微课模式下的《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教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微课模式下的《结构抗震设计》课程着手,重点介绍了课程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对课程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文来源于《河南建材》期刊2019年06期)
邵李娜,华全庆[4](2019)在《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变革,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和措施等也在不断改进,但是在当前的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论文简要阐述了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工作,分析了菏泽地区高层建筑抗震性能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提出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问题的解决措施。(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2019年22期)
何荣炳,李冉[5](2019)在《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近年来,地震灾害频繁发生,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已成为重要的设计内容。论文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以期提高现代建筑抗震性能,提高发生地震时建筑物的安全性。(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2019年22期)
马肖彤,包超,马艳,张立新,陆华[6](2019)在《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动力性能与抗侧向倒塌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动力性能和抗倒塌能力,针对一典型的2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展开研究。首先,利用静力弹塑性方法对结构进行推覆分析,得到多遇、设防、罕遇地震下的性能点处相关参数;然后,选定合适的地震动记录和损伤指标,利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研究结构的地震反应和抗倒塌能力。结果表明:在小震和大震作用下,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均满足规范限值要求,Collapse塑性铰主要出现在结构底层,可以实现大震不倒;随着楼层的增加,结构的层间剪力逐渐减小,有个别地震动记录在15层左右剪力会突然增大;结构50%倒塌概率对应的地震加速度为2. 41 g,说明该结构的抗倒塌能力较强。(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马立荣,安纪业,崔立杰[7](2019)在《基于超高层公共建筑结构抗震的设计与弹性分析——以曲江·华着中城T2办公楼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曲江·华着中城T2办公楼结构抗震设计的阐述,输入地震波,通过初步的模型分析与计算,分析T2办公楼的层剪力位移和层间位移角,抗侧性能及抗扭转能力能够保持良好,达到结构设计安全可行的目标。(本文来源于《居舍》期刊2019年33期)
王强,袁宇坤,张馥雯,饶宇曦[8](2019)在《某混合结构办公楼的检测分析与抗震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既有建筑物进行改造加固时,对建筑物主体为砖混结构而屋顶为钢结构的混合结构的检测鉴定是较为复杂的。通过对某混合结构形式的办公楼整体结构检测与抗震分析,阐述了混合结构检测鉴定的内容与方法以及运用PKPM软件进行建模分析和抗震验算的过程。鉴定分析结果可为该建筑的改造加固提供意见,也可对同类混合结构的检测鉴定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9年32期)
陈迪[9](2019)在《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层混凝土建筑进行结构设计时,要将建筑体的抗震性设计作为主要出发点。如果这一点得不到基本保障,那么高层建筑体的打造不仅难以实现,也会在后续的使用中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因此,提升高层混凝土建筑体结构设计的质量非常重要,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外企业家》期刊2019年33期)
路畅[10](2019)在《土木工程结构中的抗震问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对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的意义展开分析,然后分析结构设计中需要把握的要素,最后提出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性能的具体措施,旨在保证结构设计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在使用的过程中保障安全。(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9年31期)
结构抗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地下结构抗震Pushover分析方法进行了改进,采用自由场局部变形峰值作为目标位移,局部变形峰值时刻对应的土层水平加速度作为等效惯性加速度输入。给出了局部变形峰值和等效惯性加速度确定方式,详细介绍了基于自由场局部变形的地下结构抗震Pushover分析方法实施步骤、使用方法和功能特点。该方法更有针对性地考虑了强地震作用下不同埋深地下结构与土体的非线性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分析变形和受力情况可以得到完整的能力曲线,更好地评估地下结构抗震性能。使用本文方法对3种埋深的地下结构进行计算,并与动力非线性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本方法在计算稳定性和模拟精度方面优于基于自由场整体变形的Pushover方法;对于不同的输入地震波,能力曲线的吻合程度更高;在强震和罕遇地震情况下,对于深埋地下结构,计算结果略大于动力非线性结果,对实际工程而言更加安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结构抗震论文参考文献
[1].马玲.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理念[J].建材与装饰.2019
[2].李述涛,刘晶波,宝鑫,王菲,王东洋.基于自由场局部变形的地下结构抗震Pushover分析方法[J].地震工程学报.2019
[3].吴小强.基于微课模式下的《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教学研究[J].河南建材.2019
[4].邵李娜,华全庆.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
[5].何荣炳,李冉.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
[6].马肖彤,包超,马艳,张立新,陆华.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动力性能与抗侧向倒塌能力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9
[7].马立荣,安纪业,崔立杰.基于超高层公共建筑结构抗震的设计与弹性分析——以曲江·华着中城T2办公楼为例[J].居舍.2019
[8].王强,袁宇坤,张馥雯,饶宇曦.某混合结构办公楼的检测分析与抗震鉴定[J].价值工程.2019
[9].陈迪.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9
[10].路畅.土木工程结构中的抗震问题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