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置换模型论文_陈禹银,刘凡,刘永春

导读:本文包含了计量置换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模型,硅胶,热力学,色谱,固体,液相,丁酸。

计量置换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陈禹银,刘凡,刘永春[1](2005)在《硅胶自环己烷溶液中吸附苯甲酸和苯的计量置换吸附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293 ̄313K温度范围,研究了硅胶在环己烷溶液中对苯甲酸和苯的吸附.发现苯甲酸能非常好地服从计量置换吸附模型(SDM-A).在用SDM-A处理苯的吸附时,出现折线形的吸附等温线,折线的转折点正好是单分子层吸附与多分子层吸附的分界点.基于SDM-A,研究了吸附热力学,建立了吸附热力学的计算公式.发现在环己烷溶液中苯甲酸被硅胶吸附是自发的、放热的熵增大过程,而苯被吸附是自发的放热的熵减少过程,苯甲酸的吸附自由能大于苯,而吸附焓小于苯,这是因为苯甲酸有更大的亲吸附剂作用和疏溶剂作用的结果.(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05年11期)

陈禹银,刘凡[2](2004)在《硅胶自环己烷溶液中吸附苯、萘和菲的计量置换吸附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测定了硅胶自环己烷溶液中吸附苯、萘和菲的吸附等温线。用液-固吸附中的计量置换模型(SDM-A)处理实验结果。发现它们都能基本遵循SDM-A。还发现:苯和菲按SDM-A处理时,用lgPa~lgC-1表示的吸附等温线是‘V’形折线,其顶点正好是单分子层吸附和多分子层吸附(或另一种吸附状态)的分界点。只是菲的吸附量比苯大得多。萘的吸附等温线是分段线性的,按SDM-A得到的lgPa~lgC-1直线是分段的平行线,也存在与苯、菲类似的分界点。研究了吸附热力学,讨论了吸附机理。(本文来源于《乐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4年05期)

孙瑞丰,罗晖,沈忠耀[3](2004)在《计量置换模型在分子印迹聚合物色谱分离手性化合物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计量置换模型是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用于液-固界面吸附的理论模型,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它已经成功的应用于反相色谱中,在其它类型的色谱中也有了一定的应用。计量置换模型综合考虑了色谱体系中溶质、溶剂与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它的理(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12届反应性高分子(离子交换与吸附)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预印集(一)》期刊2004-05-01)

孙瑞丰,罗晖,隋洪艳,沈忠耀[4](2003)在《计量置换模型在分子印迹聚合物色谱分离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N叔丁氧羰酰L色氨酸为印迹分子,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合物. 色谱评价的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对印迹分子有特异选择性的吸附作用. 依据液相色谱溶质计量置换保留模型(SDMR),分析了印迹分子与固定相和流动相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机理. 发现在以异丙醇、乙腈混合液为流动相时,印迹分子与固定相吸附时覆盖的活性位点数量是其对映体的1.2倍;印迹分子失去的溶剂分子数是其对映体的1.5倍. 可以认为, 在这种条件下,分子识别作用主要是由于分子印迹聚合物中的叁维孔穴结构.(本文来源于《过程工程学报》期刊2003年02期)

耿信鹏,解凤霞[5](2002)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羊毛纤维上吸附的计量置换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有关文献报道的常温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羊毛纤维上吸附的实验数据,用液/固吸附计量置换模型(SDM-A)研究了线性吸附参数βα和解吸参数q/z.由这些线性参数不仅成功地解释了加盐效应及碳氢链长对于吸附性质的影响事实,而且依据SDM-A的热力学计算出不同吸附体系的吸附亲和能、解吸能及置换吸附总过程的自由能,以便认识吸附机理的细节.(本文来源于《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期刊2002年04期)

席琛,韩素琴[6](2002)在《4-氨基-叁氮唑树脂吸附贵金属的计量置换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计量置换模型 (Stoichiometric Displacement Model)对 4-氨基 -叁氮唑树脂吸附贵金属的行为进行了研究 .在研究范围内 ,树脂吸附贵金属遵循计量置换模型(本文来源于《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2年02期)

陈禹银,刘凡[7](2002)在《硅胶自水溶液中吸附丙酸和丁酸的计量置换吸附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研究了硅胶在293、303和313K下,从水溶液中对丙酸和丁酸的吸附.发现该吸附服从液-固吸附中的计量置换吸附模型(SDM-A).根据吸附模型的线性参数研究了吸附热力学和吸附机理.该吸附是一个自发的、放热的熵减少过程.丁酸的标准吸附自由能比丙酸大,而标准吸附焓比丙酸小.推导出了实验条件下吸附自由能变化的计算公式.(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02年01期)

耿信鹏[8](2001)在《液/固吸附计量置换模型及其热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新近发展的液 /固吸附定量理论——吸附计量置换模型 ( SDM-A) ,以及依据SDM-A所发展的热力学理论 .扼要介绍了 SDM-A的理论依据、数学表达式、线性关系、线性吸附参数 ,并与常用的 L angmuir模型和 Freundlich经验式作了比较 .特别是介绍了依据SDM-A和能量加和原理 ,将传统的置换吸附总的热力学函变分成溶质吸附和溶剂解吸的相应两个热力学函变分量的新进展 .展望了这些研究的应用前景 .(本文来源于《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期刊2001年02期)

耿信笃,F,E,Regnier,王彦[9](2001)在《分离过程中计量置换模型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世纪80年代初反相色谱中的计量置换模型问世以来,引起了国内外色谱界的广泛关注.由于此模型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经过这十几年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已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中.简要介绍了液-固界面上的计量置换模型(SDM)的概念、发展史及其新近的发展,包括了SDM的理论基础,在物理化学、液相色谱、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中重要的数学表达式及其应用.(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01年11期)

耿信鹏[10](1997)在《用液/固吸附计量置换模型计算热力学函变分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液/固体系中溶质吸附计量置换模型的热力学研究,导出溶质吸附Gibbs自由能的两个分量随温度和溶质活度变化的计算公式.发现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的亲合Gibbs函数变化分量ΔG(βα)及在相同的溶质平衡活度αPDm时溶剂自吸附剂表面的解吸Gibbs函数变化分量ΔG(q/z,PDm)均是温度的线性函数;当温度一定时,ΔG(βα)为常数,ΔG(q/z,PDm)则与logαPDm呈线性关系.由这两个分量分别对温度线性作图可获得溶质吸附焓变和熵变的相应分量值.对于所有这些热力学函数变化分量值的计算公式用于取自文献吸附数据的定量计算表明,其结果是令人满意的(本文来源于《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期刊1997年02期)

计量置换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测定了硅胶自环己烷溶液中吸附苯、萘和菲的吸附等温线。用液-固吸附中的计量置换模型(SDM-A)处理实验结果。发现它们都能基本遵循SDM-A。还发现:苯和菲按SDM-A处理时,用lgPa~lgC-1表示的吸附等温线是‘V’形折线,其顶点正好是单分子层吸附和多分子层吸附(或另一种吸附状态)的分界点。只是菲的吸附量比苯大得多。萘的吸附等温线是分段线性的,按SDM-A得到的lgPa~lgC-1直线是分段的平行线,也存在与苯、菲类似的分界点。研究了吸附热力学,讨论了吸附机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计量置换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陈禹银,刘凡,刘永春.硅胶自环己烷溶液中吸附苯甲酸和苯的计量置换吸附模型[J].物理化学学报.2005

[2].陈禹银,刘凡.硅胶自环己烷溶液中吸附苯、萘和菲的计量置换吸附模型[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

[3].孙瑞丰,罗晖,沈忠耀.计量置换模型在分子印迹聚合物色谱分离手性化合物中的应用[C].中国化学会第12届反应性高分子(离子交换与吸附)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预印集(一).2004

[4].孙瑞丰,罗晖,隋洪艳,沈忠耀.计量置换模型在分子印迹聚合物色谱分离中的应用[J].过程工程学报.2003

[5].耿信鹏,解凤霞.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羊毛纤维上吸附的计量置换模型研究[J].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2002

[6].席琛,韩素琴.4-氨基-叁氮唑树脂吸附贵金属的计量置换模型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7].陈禹银,刘凡.硅胶自水溶液中吸附丙酸和丁酸的计量置换吸附模型[J].物理化学学报.2002

[8].耿信鹏.液/固吸附计量置换模型及其热力学[J].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2001

[9].耿信笃,F,E,Regnier,王彦.分离过程中计量置换模型的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01

[10].耿信鹏.用液/固吸附计量置换模型计算热力学函变分量[J].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1997

论文知识图

异丙醇为添加剂时的色谱图流动相极性参数对保留因子的影响一4、VAx/HIC柱上分子定向一计量置换理...柱温的影响Fig.4Effectofcolumntempera...计量置换保留模型一等度和梯度洗脱过程中沿色谱柱中溶质...

标签:;  ;  ;  ;  ;  ;  ;  

计量置换模型论文_陈禹银,刘凡,刘永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