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黑井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高粱,石榴,古镇,高粱酒,果农,梯度,基层组织。
黑井镇论文文献综述
金丽菊[1](2019)在《黑井镇:“枣”脱贫 早致富》一文中研究指出金秋瓜果香,黑井小枣甜。近日,禄丰县黑井镇千余亩小枣成熟上市,随着一车车核小、皮薄、肉质致密、味甜的小枣发往外地,果农们的“腰包”也越来越鼓。黑井小枣已有6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为实现小枣种植的规模化、标准化,让枣农有一个自己的“家”,2010年5(本文来源于《楚雄日报(汉)》期刊2019-09-02)
崔校[2](2019)在《云南楚雄黑井镇明清时期空间格局的复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黑井古镇位于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中部,拥有丰富的盐矿资源,自唐代至明清,一直作为井盐的高产地位居盐业重镇。近代以来,黑井因落后的传统制盐方式不断衰落。本文选取“明清时期黑井镇空间格局”为研究对象,以田野调查为基础,在古今重迭型城址研究方法的指导下,参照明代、清代、民国等时期的考古成果与文献等资料,对明清时期黑井镇在不同时段空间格局进行逐一复原,绘制复原示意图,同时对明清时期黑井镇市镇格局特色的影响因素进行简要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介绍黑井镇的概况,涉及古镇兴起的地理环境、交通情况以及建制沿革。第二章对镇内的历史遗存进行考察,将考古资料与史料相结合,对遗存的历史沿革和保存状况进行梳理记录。第叁章主要是对明清时期黑井镇的空间格局进行复原,包括古镇的交通系统、镇内建置以及盐井井区的分布,并绘制基本示意图。第四章根据复原成果对明清时期黑井镇核心区的形成与发展,以及镇内各功能区分布进行分析。明清时期黑井镇处于盐业发展的兴盛期。镇内建置大部分沿用,以盐井井区为中心形成多个内部功能齐全的区域聚集区。大井井区发掘于元代,是古镇最早的盐产区,在其周围形成古镇的核心区。明代开凿东井,形成以东井为中心的新聚集区,大井核心区位置未发生改变。清代在大井附近新开新井,增设文庙街,进一步扩展核心区范围,强化了核心区地位。(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期刊2019-05-20)
周云峰[3](2017)在《黑井镇有效实施“双推进”项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禄丰县黑井镇为今年脱贫摘帽的贫困乡镇,针对辖区9个村委会“睁眼就见山、抬脚就爬坡”的恶劣地理条件,近年来,该镇紧紧抓住被列为全省基层党建与扶贫开发整乡“双推进”项目实施的机遇,坚持以“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思路,把基层党建与扶贫工作深度融合,(本文来源于《楚雄日报(汉)》期刊2017-07-13)
巧合[4](2017)在《黑井镇 千年盐都寻味》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玉碧山下,"曲径高山险,山峦欲接天"的龙川江两侧,有个千年"盐都"黑井镇。黑井因盐而生,因盐而盛,也因盐而衰,黑井的发展是井盐兴衰的映照。据《黑盐井志》记载:"土人李阿召牧牛山间,一牛倍肥泽,后失牛,因迹之,至井处,牛舔地出盐。"遂称此地为黑牛盐井,后又简称黑井。明清时期,黑井上缴的盐税一度占云南总盐税的67%,成为西南着名的"盐都"。新中国成立后交通便利,成本更低(本文来源于《农家书屋》期刊2017年02期)
杨瑞钊[5](2015)在《黑井镇石榴、小枣产业发展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黑井镇石榴、小枣产业的发展,分析产业发展的优势,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石榴、小枣发展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科技培训,稳定农技推广队伍,发展营销组织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农业开发与装备》期刊2015年11期)
董华[6](2015)在《着力加快脱贫攻坚步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近日,州委常委、州委统战部部长杨静深入扶贫联系点和基层党建联系点禄丰县黑井镇调研指导工作。 杨静一行深入黑井镇叁合村委会实地察看了人畜饮水、村组道路建设以及产业发展情况,深入叁合小学察看办学情况,与镇、村干部座谈,共同研究解决存(本文来源于《楚雄日报(汉)》期刊2015-12-02)
苗红武[7](2015)在《谋发展 促和谐 聚民心》一文中研究指出禄丰县黑井镇叁合村山高、坡陡、箐深,水利条件差,农作物收成偏低,群众增收困难。2014年末,全村共有510户2023人,人均有粮286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4850元,是一个资源禀赋差、贫困程度深的典型“后进村”。因村集体经济长期“空壳”,无力为群众办事,(本文来源于《楚雄日报(汉)》期刊2015-10-28)
李丕银[8](2013)在《千年盐都黑井镇》一文中研究指出我的家乡是一个千年盐都,她就是云南禄丰县黑井镇。黑井产盐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距今2000年前的汉代,黑井先民就开始采卤盐而食。唐代南诏时期,黑井人民掘池汲卤,用釜煎盐,黑井盐成为专供王室的贡盐;元代,中央置威楚路提领管黑盐井盐运使司。明洪武年间,中央政府在黑井设正五品的盐课提举司,直隶于省。到清朝,黑井盐业到达鼎盛,所缴纳的盐税占云南盐税总量的64%,即便是开始走向衰落的清末民初也曾占到46%。(本文来源于《中国边防警察》期刊2013年02期)
赵跟喜[9](2012)在《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学前一年纳入义务教育体制的思考——以云南省禄丰县黑井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学前教育义务化成为社会热门话题。其中,将学前一年纳入义务教育的关注程度最高。我们通过对西部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个案调查分析,认为在西部民族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学前教育问题多多,但是我们在看到问题的同时,更应理性地分析怎么做才能获得最大的效果,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即对其现实的可行性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讨与求证。(本文来源于《社科纵横》期刊2012年12期)
武爱萍[10](2012)在《洋芋花开迎客来》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高的旋窝山上,宽敞的水泥路从村口延伸到村间,错落有致、具有苗族特色的16幢民居及村文化活动室、风光互补太阳能路灯……告别昔日低矮破旧的土基房、杂草丛生的院墙、通向山外唯一的一条崎岖坑洼的土路,禄丰县黑井镇青龙村委会旋窝山村的苗族村民站在崭新的村落中,兴(本文来源于《楚雄日报(汉)》期刊2012-07-25)
黑井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黑井古镇位于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中部,拥有丰富的盐矿资源,自唐代至明清,一直作为井盐的高产地位居盐业重镇。近代以来,黑井因落后的传统制盐方式不断衰落。本文选取“明清时期黑井镇空间格局”为研究对象,以田野调查为基础,在古今重迭型城址研究方法的指导下,参照明代、清代、民国等时期的考古成果与文献等资料,对明清时期黑井镇在不同时段空间格局进行逐一复原,绘制复原示意图,同时对明清时期黑井镇市镇格局特色的影响因素进行简要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介绍黑井镇的概况,涉及古镇兴起的地理环境、交通情况以及建制沿革。第二章对镇内的历史遗存进行考察,将考古资料与史料相结合,对遗存的历史沿革和保存状况进行梳理记录。第叁章主要是对明清时期黑井镇的空间格局进行复原,包括古镇的交通系统、镇内建置以及盐井井区的分布,并绘制基本示意图。第四章根据复原成果对明清时期黑井镇核心区的形成与发展,以及镇内各功能区分布进行分析。明清时期黑井镇处于盐业发展的兴盛期。镇内建置大部分沿用,以盐井井区为中心形成多个内部功能齐全的区域聚集区。大井井区发掘于元代,是古镇最早的盐产区,在其周围形成古镇的核心区。明代开凿东井,形成以东井为中心的新聚集区,大井核心区位置未发生改变。清代在大井附近新开新井,增设文庙街,进一步扩展核心区范围,强化了核心区地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黑井镇论文参考文献
[1].金丽菊.黑井镇:“枣”脱贫早致富[N].楚雄日报(汉).2019
[2].崔校.云南楚雄黑井镇明清时期空间格局的复原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9
[3].周云峰.黑井镇有效实施“双推进”项目[N].楚雄日报(汉).2017
[4].巧合.黑井镇千年盐都寻味[J].农家书屋.2017
[5].杨瑞钊.黑井镇石榴、小枣产业发展的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
[6].董华.着力加快脱贫攻坚步伐[N].楚雄日报(汉).2015
[7].苗红武.谋发展促和谐聚民心[N].楚雄日报(汉).2015
[8].李丕银.千年盐都黑井镇[J].中国边防警察.2013
[9].赵跟喜.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学前一年纳入义务教育体制的思考——以云南省禄丰县黑井镇为例[J].社科纵横.2012
[10].武爱萍.洋芋花开迎客来[N].楚雄日报(汉).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