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肺癌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管理中的应用

预见性护理在肺癌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管理中的应用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212000

【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肺癌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4月到2015年9月于我院治疗的早期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都给予手术切除病灶治疗,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运用预见性护理。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肺癌全肺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护理满意率高。

【关键词】肺癌全肺切除;并发症;预见性护理

肺癌是临床高发的一种恶性肿瘤,多出现在支气管黏膜上皮,男性患者最为常见。全肺切除术是治疗肺癌的常用手段,但术后患者易出现心血管系统、呼吸循环系统等多种并发症,预后差,因此在全肺切除术后患者中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是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重要手段。

一、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4年4月到2015年9月于我院治疗的早期肺癌患者80例。其中男45例,女35例;平均年龄(56.25±2.14)岁;平均体重指数为(20.98±4.12)kg/m2;平均病程为(3.11±0.45)年。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入选标准:影像学或内镜及病理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适应手术治疗;经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患有肝、肾功能不全等严重疾病;合并有精神疾病;合并有小细胞肺癌、肺癌发生其他远处转移。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与病程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干预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手术切除病灶治疗并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加用预见性护理,术后前2天可做些床上运动,如下肢登床、四肢锻炼、抬腿、上肢屈肘运动、握拳、深呼吸等;术后第3天起到术后2周,患者可以下床站立,慢走;术后2周到术后1个月进行轻度与循序渐进的体育锻炼;鼓励患者咳嗽、咳痰,每日对患者进行翻身、扣背、咳痰,及雾化吸入,使痰液便于咳出。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在术后1个月内发生的并发症情况,主要为胸膜感染、支气管胸膜瘘、呼吸道并发症、低血压、心律失常等;所有患者在术后1个月应用简化生活质量量表SF-36(theshortform-36healthsurvey,SF-36)进行调查,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4个维度,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4.0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显著。

1.5护理方法

1.5.1健康宣讲

多数的肺癌患者都有抽吸习惯,所以在患者进行手术以后,护理人员就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引导患者进行心肺功能的锻炼,同时也要做好心肺功能检查和血气分析;在患者手术以后,护理人员要让患者多进行深呼吸运动,从而防止肺泡萎缩。

1.5.2呼吸系统的护理

在患者手术以后通常都会有呼吸系统的并发症,比如说低氧血症、肺炎、呼吸功能衰竭、肺不张等,因此,在患者手术以后,护理人员就要严格的监测、护理患者呼吸道,比如说充分供氧,从而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也要及时的有效止痛,让患者可以有效的咳痰、咳嗽,在需要的时候还可以给予患者适量的钾、输血、抗生素、白蛋白等,从而避免术后发生肺水肿。

1.5.3心血管护理

很多患者的年龄都较高,而随着手术方式的不断进步,使得切除术手术指征也有所放宽,那么这也就增加了术后出现心血管并发症的几率,很多患者在手术以后都会发生心律失常问题,而且多数都是在手术后3d内发生的,这是因为在切除一部分肺组织以后,心肌应激性、自律性增高和低氧血症所致的。因此,为了避免患者在术后以后发生心血管并发症,那么就要尽量的给予面罩给氧,同时也要时刻观察好患者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对于一些术后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要给予利尿剂、强心剂、镇静剂等,而且也要控制好输液速度和输液量,从而降低心脏应激反应程度[10]。

1.5.4肺癌合并糖尿病护理

肺癌患者在手术以后会因为白细胞功能变差、糖代谢紊乱等原因而出现肺部感染等并发症,这样患者就很可能因为呼吸衰竭而致使死亡。因此,对于此类患者就要加强血糖检测,如果患者血糖值每升没有超过11mmol,但是却有肺部感染问题,那么就可以给予适量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从而改善细胞代谢,起到控制感染的作用

二、结果

2.1并发症情况对比:经过观察,治疗组术后1个月内的胸膜感染、支气管胸膜瘘、呼吸道并发症、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三、讨论

现在空气污染不断加剧,使得肺癌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升高,在各种恶性肿瘤中,肺癌的发病率、致死率是最高的。肺癌在早期的临床表现是没有特异性,但是如果不积极治疗,那么生存期不会超过3个月,因此,对于肺癌患者最好进行切除术来根治。有关报道曾经表明,在进行全肺切除手术以后的30d内,有50%的几率会出现并发症,而致死率则在5%左右。本次研究中,对进行全肺切除术的肺癌患者开展健康宣教及相关并发症护理以后,与进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心力衰竭、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方面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通过本次研究笔者发现,在对围术期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要注意这些问题:(1)在患者手术之前,要重点护理患者的呼吸道,嘱咐患者不要吸烟,同时要注意保暖,指导患者进行爬楼、腹部呼吸等运动,从而增加患者的肺活量,如果患者营养不良则要予以纠正,通过有效的身体护理、心理护理让患者的身心状态能达到最佳;(2)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一定要协助好主治医师的工作;(3)在手术以后,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要做好输液、引流管、疼痛、卧位护理等,从而让患者能够早日康复。通过本次研究证实,对进行全肺切除术的肺癌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也得到了明显控制]。

参考文献:

[1]杨丹,杨波。体外循环下局部晚期中心型肺癌切除术的手术配合[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7):1598.

[2]周芹。全肺切除术后1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4,10(10):98.

[3]石娥。老年肺癌全肺切除术围术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9):159.

[4]马丽琴,章跃文。全肺切除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导刊,2013,12(1):268.

[5]肖开阳,古群英,洪滔,等。围术期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对肺癌术后恢复的影响[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11(5):72.

[6]武平。老年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3(9):2381.

标签:;  ;  ;  

预见性护理在肺癌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管理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