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剩余信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剩余,信息,译文,马克思,读者,英汉翻译,控制权。
剩余信息论文文献综述
孙雨,邓燕华[1](2019)在《技术治官下的剩余信息生产权博弈——以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试图从信息控制权的视角探讨技术治官的实践。借鉴"控制权"的分析框架,我们将信息控制权分为信息激励权、信息解释权和信息生产权叁个维度。随着统计、文档、制图、信息通讯等技术的发展和集成使用,中央政府在一些重要的任务环境中,基本掌握了信息的激励权和解释权,并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生产的能力。但信息生产权一方面受制于技术,另一方面容易为地方政府的行动所影响。因而,尽管中央政府采取技术压缩地方政府在信息生产上的空间,地方政府依然可以争取"剩余信息生产权"。本文以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为例,指出在强激励、不可解释的任务情境下,地方政府会采取各种策略,与中央政府就剩余信息生产权展开或明或暗的博弈。本文认为,"技术治官"的效果不仅有赖技术本身,还取决于作为"行动者"的地方政府的回应。(本文来源于《南京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徐丽娟,李杺恬,唐刚[2](2019)在《数据安全之剩余信息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全球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长。随之而来的数据安全问题也日益增多,侵犯个人隐私、窃取个人信息等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数据安全问题日趋严重,已经成为影响国家公共安全、社会安全的突出问题。数据安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对剩余信息的保护,即对用户使用过的信息,当该用户不再使用或不再存在时,应当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保护,防止剩余信息造成用户隐私的泄露。论文从标准要求、保护对象、在等级保护测评中面临的挑战、检测方法等多方面对剩余信息保护进行了分析,为等级保护测评中的剩余信息保护测试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网络空间安全》期刊2019年01期)
陈莉君,田野,郑华利[3](2018)在《Linux磁盘剩余信息保护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Linux剩余信息安全删除目前存在的耗时问题,设计一种基于LKM的加密安全删除方法。该方法通过LKM的形式利用系统调用劫持来修改unlinkat系统调用的逻辑,可以减少上下文切换及数据拷贝次数。针对大文件且I/O次数少的场景,添加加密模块实现文件头和文件体不同粒度的删除,可以减少总体的覆写次数,使得整体的安全删除性能有所提升。通过实验证明基于LKM的加解密剩余信息保护功能是可用的。(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期刊2018年06期)
杨丁贵,田光[4](2016)在《巴泽尔产权剩余思想与价值剩余、信息剩余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价值剩余、产权剩余和信息剩余思想分别源自马克思、巴泽尔和作者创设,它们各有自己特定的含义,彼此之间联系广泛却又存在多维差异,这种比较研究具有生动的现实意义和新颖的理论意义。理论意义上表现为马克思主义资本逻辑与产权逻辑、信息逻辑关系的提炼,资本逻辑突出的是生产资料私有权基础上的劳资之间的经济不平等关系,产权逻辑信奉的是权力是否界定拥有,信息逻辑强调的是信息力量对利益分配的决定作用,叁种逻辑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影响。现实意义上强调对现实经济社会问题的说明需要多种逻辑的协同合作。(本文来源于《河北经贸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蒋志国[5](2014)在《从剩余信息理论视角看《菲利斯表妹》汉译中的增译和减译》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奈达的理论,剩余信息是指“信息传递中超过最少需要量的信息量”。这一概念在翻译中可衍生为两层涵意:一层是指原文中内蕴而未有外在表达的信息量,另一层是指原文重复表达或者只有其形而无其意的信息量。前一种理解指导了翻译过程中增译技巧的运用,后一种理解指导了翻译过程中减译技巧的运用。《菲利斯表妹》是一本描写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乡村生活的小说,书中多用复杂的长句刻画人物、展现人际交往等多种日常生活情景,繁复的语言风格在语言转换的过程中会形成一定的剩余信息。如何在保留原文风格的同时正确地运用增译和减译技巧处理好原文中的剩余信息是译者翻译实践中面临的一个难点。本文在翻译语篇《菲利斯表妹》的实践基础上,结合具体的例子,分析了在剩余信息理论指导下,如何运用增译和减译技巧处理原文中受文化和语言表达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剩余信息。(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4-04-26)
张焰明[6](2004)在《剩余信息在翻译中的应用——兼评祝庆英和黄源深的《简·爱》译本》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论已运用于语言学尤其是翻译学中,给翻译理论增添了新鲜血液,以其独特方式解释了翻译中的增词和减词现象。该文通过对上海译文出版社祝庆英和译林出版社黄源深的《简·爱》译本上的一些译例进行对照,旨在说明剩余信息理论在翻译中的增词和减词的作用。(本文来源于《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4年01期)
朱丽玲[7](2000)在《英汉互译中不可忽视剩余信息与隐性信息》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剩余信息与隐性信息的体现形式和概念分析入手,阐述了英汉互译中适当处理好剩余信息和隐性信息的重要性。揭示了剩余信息与翻译中的减词,隐性信息与翻译中的增调两种语言现象的规律。(本文来源于《湖南商学院学报》期刊2000年01期)
刘继超[8](1996)在《适度剩余信息在交际中的代码类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剩余信息量是否适度是衡量交际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适度的剩余信息可以使交际产生理想的效果。以说写者为着眼点,适度的剩余信息分可分为同形同义、异形同义、补充成分、特殊语音或字体、并用等五种代码类型。(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1996年02期)
孙迎春[9](1989)在《剩余信息理论与英汉翻译中的增、减词技巧》一文中研究指出1948年美国数学家申农(C.E.Shannon)发表《通讯的数学理论》一文,宣告了作为信总科学理论基础的信息论的诞生。信息同材料、能源一起,被你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叁大支柱。美国着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A.Nida)在《翻译科学初探》和《翻译理论与实践》二书中所详加阐述的剩余信息理论,是信息论在语言学,特别是翻译学领域结出的硕果。剩余信息理论为多种翻译技巧,尤其是增词法与减词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旨在利用剩余信息理论对英汉翻译中的增词、减词技巧作一些探讨。(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1989年01期)
孙迎春[10](1988)在《剩余信息理论与英汉翻译中的增词减词技巧》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作为日常用语,指音信,消息。作为科学术语,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接受者预先不知道的报道,但在不同的学科中有不同的涵义。信息同材料、能源一起,被称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叁大支柱。信息概念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美国着名翻译理论家尤金·A·奈达(Eugene A.Nida)在《翻译科学探索》、《翻译理论与实践》二书中所阐述的剩余信息理论,是信息论在语言学,特别是翻译学领域结出的硕果。剩余信息理论为多种翻译技巧,特别是增词法与减词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本文来源于《中国翻译》期刊1988年04期)
剩余信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全球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长。随之而来的数据安全问题也日益增多,侵犯个人隐私、窃取个人信息等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数据安全问题日趋严重,已经成为影响国家公共安全、社会安全的突出问题。数据安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对剩余信息的保护,即对用户使用过的信息,当该用户不再使用或不再存在时,应当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保护,防止剩余信息造成用户隐私的泄露。论文从标准要求、保护对象、在等级保护测评中面临的挑战、检测方法等多方面对剩余信息保护进行了分析,为等级保护测评中的剩余信息保护测试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剩余信息论文参考文献
[1].孙雨,邓燕华.技术治官下的剩余信息生产权博弈——以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为例[J].南京社会科学.2019
[2].徐丽娟,李杺恬,唐刚.数据安全之剩余信息保护[J].网络空间安全.2019
[3].陈莉君,田野,郑华利.Linux磁盘剩余信息保护技术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8
[4].杨丁贵,田光.巴泽尔产权剩余思想与价值剩余、信息剩余的比较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6
[5].蒋志国.从剩余信息理论视角看《菲利斯表妹》汉译中的增译和减译[D].南京大学.2014
[6].张焰明.剩余信息在翻译中的应用——兼评祝庆英和黄源深的《简·爱》译本[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7].朱丽玲.英汉互译中不可忽视剩余信息与隐性信息[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0
[8].刘继超.适度剩余信息在交际中的代码类型[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
[9].孙迎春.剩余信息理论与英汉翻译中的增、减词技巧[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
[10].孙迎春.剩余信息理论与英汉翻译中的增词减词技巧[J].中国翻译.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