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松突圆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马尾松,多毛,若虫,品红,菌株,成虫,桉树。
松突圆蚧论文文献综述
王莎莎[1](2017)在《虫生广布拟盘多毛孢侵染对松突圆蚧生理生化影响及其与七种杀虫剂的相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松突圆阶(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是严重危害松属植物的害虫,由于其特殊的隐蔽方式致使防治工作尤为困难。近年来,利用虫生广布拟盘多毛孢(Entomogenous Pestalotiopsis disseinata)制成的一种生防菌,对松突圆蚧的防治获得了理想的防治效果,但其致病机制尚未完全了解。通过研究虫生广布拟盘多毛孢GXSTYJ03菌株在侵染过程中对松突圆蚧营养物质代谢的影响,以及对保护酶、解毒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以此为深入研究虫生广布拟盘多毛孢致死松突圆蚧机理提供科学依据。此外还研究了虫生广布拟盘多毛孢与林间防治松突圆蚧有较好效果的7种杀虫剂的相容性,为该菌株与化学试剂混用防治松突圆蚧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依据。本研究的结果如下:1.使用浓度为1× 107孢子/ml虫生广布拟盘多毛孢孢子悬浮液侵染松突圆蚧后,虫体内蛋白质、葡萄糖、海藻糖含量以及海藻糖酶活性均发生变化,表现为:松突圆蚧体内的营养物质蛋白质和海藻糖的含量明显下降,葡萄糖的含量是先升高后降低,海藻糖酶的活性升高。染菌3d后,葡萄糖含量就迅速升高至3.1479mmol·L-1,是对照组的1.92倍,海藻糖酶活性也明显升高,达到了对照组的1.45倍。说明松突圆蚧体内的营养物质在受到真菌侵染后被大量消耗。2.被虫生广布拟盘多毛孢感染后的松突圆蚧,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以及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变化的趋势从总体上看都是先升高后降低,但各自的变化程度又存在不同。SOD活性在第2d显着升高,第3d达到峰值随后呈下降趋势;POD活性则是在第4d达到峰值;CAT酶活性变化波动幅度很大,在染菌3d后,CAT酶活性便达到了至高点,而随后迅速下降,在6d时下降至最低点。3.松突圆蚧被虫生广布拟盘多毛孢感染后,体内解毒酶系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以及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变化有着不同程度的表现。羧酸酯酶的活性在染菌前4d与对照组无差异,在第5d迅速升高至最大值,是对照组的1.76倍,在染菌第6d酶活力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后迅速下降。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在染菌第3d急剧升高,且在染菌第5d达到峰值,是对照组的1.90倍,随后便开始下降。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是在感染真菌2d后开始出现升高,且在第3d酶活力达到峰值。4.测定了 7种不同浓度的杀虫剂对虫生广布拟盘多毛孢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孢子萌发后菌丝生长以及产孢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叁种不同浓度下的溴氰菊酯对虫生广布拟盘多毛孢孢子萌发、产孢量、菌丝生长的影响都很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其中吡虫啉:啶虫脒(1:1)复配杀虫剂至少在稀释10倍后才不会对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7-06-01)
泮莞坤,朴美花[2](2016)在《检疫性有害生物-松突圆蚧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松突圆蚧Hemih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是危害松属的我国检疫性的有害生物。本文阐述了松突圆蚧的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的研究概况。(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信息》期刊2016年31期)
洪贞[3](2016)在《受松突圆蚧不同程度危害后马尾松家系次生物质含量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受松突圆蚧不同程度危害的马尾松家系主要次生物质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高抗马尾松家系(330、386、318、465)针叶的黄酮、单宁及总酚含量显着高于高感的马尾松家系(439、469、458),不同抗性马尾松家系间均存在显着差异。研究还表明,不同抗性的马尾松家系,其受害后,针叶中主要次生物质黄酮、单宁及总酚含量与未受害相比,均呈增加的趋势,但增加的幅度差异较大;高抗马尾松家系(330、386、318、465)主要次生物质含量增加幅度达100%以上,极显着高于高感马尾松家系。说明针叶中主要次生物质含量高低与马尾松家系的抗虫性有一定关系。(本文来源于《生物灾害科学》期刊2016年02期)
吴耀军[4](2016)在《桉树枝瘿姬小蜂与松突圆蚧——防治病虫害系列科普文章之十二》一文中研究指出桉树枝瘿姬小蜂与松突圆蚧为上世纪入侵广西的危险性外来有害生物,对全区林业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两种害虫在本土成功定居,难以彻底根除。掌握它们发生规律,实施可持续治理的控制措施,阻止害虫扩散蔓延,对保护桉树、松树等有着关键作用。桉树枝瘿姬小蜂桉树枝瘿姬小蜂属膜翅目姬小蜂科,成虫在桉树主脉、叶柄、嫩梢、嫩枝等部位产卵,幼虫发育形成虫瘿,导致枝叶生长扭曲、畸形,新梢、新叶变细小,主(本文来源于《广西林业》期刊2016年05期)
林立群,张飞萍,陈振东,梁光红[5](2015)在《松突圆蚧和枯斑拟盘多毛孢在马尾松林复合危害的时空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松突圆蚧和枯斑拟盘多毛孢都是目前危害马尾松松针的重要林业有害生物,二者的复合危害加重了马尾松松林的衰败,是值得重点关注和研究的现象。通过野外系统定位调查研究了松突圆蚧和枯斑拟盘多毛孢在马尾松松针上复合危害的时空格局,结果表明:在松突圆蚧危害的针叶中,约有50%被松突圆蚧和枯斑拟盘多毛孢产生复合,是一种典型的共寄生现象;在6-10月松突圆蚧种群低谷期,复合危害的针叶中松突圆蚧的总虫口密度、活虫密度及其有活虫针叶的比例均显着大于非复合危害针叶;说明在松突圆蚧入侵的松林中,两者复合危害的现象较为普遍,且有利于加剧松突圆蚧的危害和提高该虫的生境适应性。这一结果对揭示松突圆蚧入侵和暴发机制,完善松突圆蚧的治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福建热作科技》期刊2015年04期)
赵鑫,于澜[6](2015)在《松突圆蚧的为害及防治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又名松栉盾蚧或松栉圆盾蚧,属昆虫纲Insecta,同翅目Homoptera,蚧总科Coccoidea,盾蚧科Diaspididae,突圆蚧属Hemiberlesia。松突圆蚧原产地为日本冲绳群岛和先岛群岛,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台湾、澳门、香港、广东和福建等地。港澳地区主要是由每年从日本和中国台湾输出的带松突圆蚧的圣诞树所致,20世纪(本文来源于《植物医生》期刊2015年06期)
张波,朱惠明,江雪伦,朱伟雄,向安强[7](2015)在《广东外来有害生物松突圆蚧入侵的历史阶段与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松突圆蚧是国际公认的十大森林虫害之一,是我国重要外来入侵生物之一,广泛分布于粤闽两省.广东是我国大陆松突圆蚧最早发现的入侵区,1983年疫情得到确认,其给广东经济、社会、生态等各方面造成极大损失.松突圆蚧入侵历史分为叁个阶段:入侵初期与局部发生时期,蔓延与危害显现时期,虫害跨境爆发和综合防控时期.该虫害传播能力强,危害性大、难以根治,且有不断向周边扩散蔓延的趋势,对该虫的防控防治值得关注.(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朱健雄[8](2014)在《松突圆蚧本土寄生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利用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寄生蜂已经20多年,但除了占比例很少的试验点外,均未达到控制松突圆蚧成灾、扩散、蔓延、恢复林木长势的目的。为了系统的了解松突圆蚧寄生蜂的应用情况,本文对本土寄生蜂防治松突圆蚧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以期全面的认识本土寄生蜂防治松突圆蚧的实际情况。1国内本土寄生蜂防治松突圆蚧的基本情况在广东省松突圆蚧疫区,经过二十几年的自(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期刊2014年05期)
吕成群,黄宝灵,任涵,李文禄,黄蓉[9](2014)在《虫生广布拟盘多毛孢GH10菌株对松突圆蚧的致病力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虫生广布拟盘多毛孢GH10菌株对松突圆蚧的致病力,明确其对松突圆蚧致病力的影响因素,为深入研究广布拟盘多毛孢致死松突圆蚧机理及开发利用广布拟盘多毛孢防治松突圆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前期研究中分离得到的对松突圆蚧有较高毒力的广布拟盘多毛孢GH10菌株为研究对象,设5种GH10菌株孢子悬浮液浓度(1×104、1×105、1×106、1×107和1×108个孢子/mL)、5种温度(15、20、25、30、35℃)及4种湿度(65%、75%、85%、95%),测定不同孢子浓度、温度和湿度下GH10菌株对松突圆蚧的致病力。【结果】以1×107个孢子/mL孢子浓度下对松突圆蚧的致病力最强,接种10d后松突圆蚧的校正死亡率达48.72%;1×107个孢子/mL孢子浓度下,温度在25℃时,接种10 d后松突圆蚧的校正死亡率较高,为87.52%,湿度为95%时的校正死亡率最高,为90.52%。【结论】在25℃、湿度>95%条件下,孢子浓度为1×107个孢子/mL的虫生广布拟盘多毛孢GH10菌株悬浮液对松突圆蚧的致病力最强,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黄蓉[10](2014)在《虫生广布拟盘多毛孢侵染对松突圆蚧胞外酶作用及酚氧化酶原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是我国南方松林危害性极大的昆虫,具有个体小、掩蔽性强等特点,多寄生于松针叶鞘内,形成叶鞘和介壳的双层保护,因此防治难度比其他森林害虫更大。虫生广布拟盘多毛孢(Entomogenous Pestalotiopsis disseminata)是一种防治松突圆蚧的生防菌,其对松突圆蚧具有强致病力,是一种利用分离于自然死亡蚧虫尸体的真菌。本文通过研究虫生广布拟盘多毛孢GXSTYJ03侵染松突圆蚧产生的蛋白酶、几丁质酶、脂肪酶活性变化,以及虫生广布拟盘多毛孢对松突圆蚧酚氧化酶原系统的影响,探讨虫生广布拟盘多毛孢GXSTYJ03胞外酶的作用、对松突圆蚧酚氧化酶原系统的影响,并分析影响虫生广布拟盘多毛孢对松突圆蚧致病的毒力因子,松突圆蚧对虫生广布拟盘多毛孢侵染的免疫反应等,以探索虫生广布拟盘多毛孢对松突圆蚧的侵染机制和致病机理,为进一步应用虫生广布拟盘多毛孢对松突圆蚧的防治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对虫生广布拟盘多毛孢GXSTYJ03菌株不同孢子含量产酶活性的测定及其毒力相关性研究,1×107孢子/mL的虫生广布拟盘多毛孢孢子悬浮液是酶制剂生产和病虫害防治的最佳使用量,该孢子浓度接种松突圆蚧后,松突圆蚧的校正死亡率比低浓度孢子悬液接种得到的校正死亡率高,且它们之间差异显着;该浓度与1×108孢子/mL得到的校正死亡率差别不大。即当虫生广布拟盘多毛孢孢子悬浮液的浓度为1×107孢子/mL时,其蛋白酶、几丁质酶、脂肪酶的产量最大,杀虫的效果最好。2.虫生广布拟盘多毛孢GXSTYJ03胞外蛋白酶、几丁质酶、脂肪酶活力与其对松突圆蚧致病力显着相关,即菌株毒力随着蛋白酶、几丁质酶、脂肪酶活性的增高而增强,用于侵染和致死松突圆蚧的效果也最好。3.分别用Folin-酚法、DNS法和对硝基苯酚法测定虫生广布拟盘多毛孢GXSTYJ03蛋白酶、几丁质酶和脂肪酶的活力,结果发现蛋白酶的产酶高峰期要早于几丁质酶和脂肪酶,为第5天;几丁质酶产酶高峰为第7天;脂肪酶为第8天。而产蛋白酶的活性一般都高于几丁质酶和脂肪酶的活性。4.松突圆蚧表皮蛋白质的含量为85%,几丁质的含量为9%,脂肪的含量为6%。松突圆蚧表皮中蛋白质的含量均高于几丁质、脂肪的含量,即蛋白质>几丁质>脂肪。5.酚氧化酶最适温度为35℃,当温度在20-40℃的范围内该酶的稳定性较高;酚氧化酶最适pH值为7.5,在pH6.5-7.5范围内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以L-DOPA为底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即浓度较小时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1-2mg/mL浓度时酚氧化酶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在2mg/mL浓度时酶活性有最大值;大于此浓度,酚氧化酶反应速度随着底物浓度的不断增加反而呈现下降趋势。6.虫生广布拟盘多毛孢GXSTYJ03对松突圆蚧的酚氧化酶激活系统具有显着作用。研究表明,菌丝裂解液具有激活作用:血浆和血细胞裂解液中酚氧化酶的活性受到菌丝裂解液的影响后,活性能显着提高;菌丝裂解液具有抑制作用:用昆布多糖将血浆或血细胞裂解液中酚氧化酶原激活后,再加入菌丝裂解液,酚氧化酶的活性随之下降。7.松突圆蚧在受到虫生广布拟盘多毛孢GXSTYJ03侵染后出现明显的酚氧化酶活性的上升,说明松突圆蚧对虫生广布拟盘多毛孢GXSTYJ03有一定的免疫反应。受侵染的松突圆蚧与未受侵染的松突圆蚧接受昆布多糖注射后的酚氧化酶的酶活性水平差异显着,前者活性水平比后者的低;另外,在受到侵染后的第5天开始,昆布多糖的注射已经对酚氧化酶的没有太大影响,差异性已不显着,表明虫生广布拟盘多毛孢GXSTYJ03在侵染过程中具有抑制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统的功能,以此来克服松突圆蚧的免疫反应。(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4-06-01)
松突圆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松突圆蚧Hemih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是危害松属的我国检疫性的有害生物。本文阐述了松突圆蚧的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的研究概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松突圆蚧论文参考文献
[1].王莎莎.虫生广布拟盘多毛孢侵染对松突圆蚧生理生化影响及其与七种杀虫剂的相容性[D].广西大学.2017
[2].泮莞坤,朴美花.检疫性有害生物-松突圆蚧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
[3].洪贞.受松突圆蚧不同程度危害后马尾松家系次生物质含量变化分析[J].生物灾害科学.2016
[4].吴耀军.桉树枝瘿姬小蜂与松突圆蚧——防治病虫害系列科普文章之十二[J].广西林业.2016
[5].林立群,张飞萍,陈振东,梁光红.松突圆蚧和枯斑拟盘多毛孢在马尾松林复合危害的时空动态[J].福建热作科技.2015
[6].赵鑫,于澜.松突圆蚧的为害及防治对策[J].植物医生.2015
[7].张波,朱惠明,江雪伦,朱伟雄,向安强.广东外来有害生物松突圆蚧入侵的历史阶段与特点[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8].朱健雄.松突圆蚧本土寄生蜂的研究[J].林业科技.2014
[9].吕成群,黄宝灵,任涵,李文禄,黄蓉.虫生广布拟盘多毛孢GH10菌株对松突圆蚧的致病力测定[J].南方农业学报.2014
[10].黄蓉.虫生广布拟盘多毛孢侵染对松突圆蚧胞外酶作用及酚氧化酶原影响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