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滨(广西合浦县中医院536100)
【摘要】随着CT使用的日益普及,目前CT在诊断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已占首选地位。笔者整理本工作单位2007-2009年间55例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病例,结合临床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广大骨科、放射科医师对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CT诊断及临床意义的认识。
【关键词】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CT诊断临床
【中图分类号】R4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6-0099-02
1材料和方法
本组55例,男性29例,女性26例,年龄7-75岁,车祸撞伤13例,高处坠落伤15例,摔撞伤27例。临床体征表现为完全截瘫7例,不完全截瘫26例,局部疼痛17例,无症状5例。CT扫描采用PHILIPSTOMOSCANAV单层螺旋CT机,用仰卧位,根据根临床体征和X线平片提示决定扫描范围,扫描平面力求与椎体垂直,层厚、层距均为5mm,加局部放大、重建、软组织窗及骨窗摄片。
2结果
爆裂性骨折分布情况
其中多发爆裂骨折24例,L1、L2同时骨折有6例占25%,l2、L3同时骨折1例占4.16%,T12-L1同时骨折17例占70.2%。
所有病例椎节均见骨折线外,还可见骨质错位、骨质不连、骨小梁密集及紊乱.骨碎片后移突入或脱落椎管,其中多个中心突入椎管19个椎节,单个中心突入椎管18个椎节,骨碎片一侧突入椎管23个椎节,粉碎性骨折12个椎节。伴椎板骨折者28例,其中右侧椎板骨折11个椎节,左侧椎板骨折5个椎节,两侧椎板同时受累12个椎节,28例椎板骨折同时延及棘突者24例.骨折脱位者7例,CT表现为骨质错位形成双弧征象。骨折波及二柱者3例,三柱者4例。根据Wolter[1]用0、1、2、3,四修正指数来表示CT扫描时显示的椎管受累程度,椎管完整无狭窄者指数为0,椎管或使其狭窄占横断面的1/3者为1,2/3者为2,椎管完全堵塞者为3。对每一例胸腰椎骨折根据外伤机制、三柱解剖结构、椎管受累情况进行综合分析:(1)以中柱或椎体后份是否受累来确定压缩型或爆裂型骨折,前者可累及一部分而不累及椎体后壁,后者骨折线可通过椎体后壁:(2)无椎管狭窄者见于压缩型,有狭窄者多见于爆裂型:(3)有无脱位可判断爆裂型和骨折脱位型,前者以椎体压缩变扁为主,后者则以骨折脱位为主。这种分类方法包含了骨折类型、受累范围和程度及椎管的情况。本组病例中,1度狭窄者27例,临床表现无截瘫者15例,不全截瘫者12例。2度狭窄者18例,临床表现无截瘫者5例,不全截瘫者10例,完全截瘫者2例,3度狭窄者10例,临床表现无截瘫1例,不全截瘫者4例,完全截瘫者5例,爆裂骨折合并其它脏器损伤,其中肾肝混合性挫裂伤1例,肾脏挫伤并包膜下血肿1例,肺挫伤3例,腰大肌挫伤肿胀2例,胸腔积液3例,硬脊膜外血肿1例,椎间盘突出3例,合并多发肋骨2例。
3讨论
3.1脊柱爆裂骨折受伤机制爆裂骨折占所有脊柱骨折的14%,是由沿身体纵轴作用的暴力使椎间盘被压入椎体终板,进入松质骨内而致伤。椎体由中央“爆炸”样裂开,将骨折片推向四方,伴有椎体后缘骨折,一且有骨折片突入椎管内,椎弓根之间的距离增宽。常合并后方椎板的纵行骨折,前方椎体裂开越大,椎板骨折就越明显[2]。多数爆裂骨折发生于T11~L2椎体,这一节段是坚硬胸椎转移至可屈曲的腰椎的应力转变区域[3],其中L1受累最高,占半数病例[1]。本组病例中L1爆裂骨折占49.1%与其结果相仿.
3.2分类在胸腰椎骨折CT的分类上,Denis[4]在Holdsworth[5]等前人基础上创建了三柱学说:前柱是前纵韧带与椎体和椎间盘的前、中1/3组成、中柱为椎间盘的后1/3和后纵韧带组成,后柱由椎管、椎板及其附件、黄韧带、棘间韧带、棘间韧带组成。三柱结构中,中、后柱是极为重要的解剖结构。
根据Ferguson[6]的观点,单纯压缩性骨折,仅累及前中柱的爆裂型骨折属稳定型骨折,若前中后柱均受累,特别是后柱损伤则为不稳定型骨折。本组55个椎节爆裂骨折,不稳定骨折,神经损害发生率高,由于CT对后柱损伤程度的确切估价,对判断脊柱损伤的稳定性有重要意义。临床常用于:1损伤累及三柱中两柱以上:2骨性椎管变形狭窄:3骨折脱位和或较严重的后突畸形的标准来判断脊柱失稳。张雪哲等[7]认为判断脊柱骨折稳定性的标准有:(1)骨折累及、二柱或二柱:(2)椎管狭窄;(3)脊柱滑脱或成角畸形。符合上述两项者,即可判断为不稳定性骨折。
梁碧玲等[2]认为脊柱爆裂型骨折又可分成五种:A型同时有上、下终板损伤,伴有椎体后缘骨折片突入椎管,压迫脊髓,产生神经系统症状。B型椎体上半部骨折,椎体后方压缩,有骨折片旋转进入椎管内,此型最多见。C型下方椎体终板损伤。D型爆裂型合并有旋转骨折,除有爆裂型骨折特征外,还可见旋转棘突偏歪一侧。E型爆裂型骨折合并侧方压缩骨折,骨折线斜行过椎体,椎弓根距离增宽,椎体两侧高度不一,常伴有多发横突骨折,此型最不稳定。
3.3临床表现1.有明显的外伤史。2,局部有明显剧烈的疼痛,不能站立,翻身困难,搬动病人时疼痛加重。3.局部有明显剧烈的疼痛,不能站立,翻身困难,搬动病人时疼痛加重。骨折部位有明显的压痛和叩击痛。但部分多发性损伤患者,胸腰椎压痛可相对较轻,容易漏诊。4.腰背部活动受限,肌肉痉挛。5.胸腰椎损伤后腹腔出血可刺激植物神经,引起腹胀、腹痛、大便秘结等改变。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脱位伤及脊髓或马尾神经时,产生神经症状。主要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和膀胱、直肠功能障碍,其程度与脊髓损伤的程度和平面有关,严重者可出现瘫痪[8]。
3.4CT诊断及临床意义CT对骨折的检出率高于平片,在评估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甚至优于MRI。CT横断面图像克服平片的局限性,可排除各种重叠因素的影响,易于显示与周围结构重叠部位的骨折及除水平以外的各种方向骨折,CT可清晰显示骨折细节,它能显示胸腰椎骨折的类型、程度及范围,特别是脊柱后部结构的骨折、移位的骨折片,突入椎管骨碎片的大小、形态及位置,显示椎管狭窄的程度,评价是否脊柱失稳。CT的多平面重建技术提供了脊柱的纵行排列,显示水平方向走行的骨折线,确定骨折的方向,进一步了解椎体受压缩的程度,骨折片向椎管移位情况。CT还提示合并损伤,如椎间盘突出,椎管内血肿,腰大肌血肿,胸腹部脏器损伤,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后随仿提供重要资料。
3.5CT局限性1.屈曲暴力骨折椎体前部压缩而后部存有水平裂隙时,横断面CT扫描不易显示,矢状或冠状重建图像有利于诊断确立。2.骨折合并的韧损带伤、硬膜囊撕裂损伤和马尾神经疝CT常无法显示。3.平片仍为初检手段必不可少,它可定位损伤并大致显示到损伤的范围及程度。4.由于金属在CT图像上产生伪影响术后复查,置入固定器随访复查者可酌情选择平片。5.MR检查不仅能显示脊椎骨折,而且能显示脊髓损伤,如脊髓水肿、出血、脊髓软化和外伤后脊髓空洞积水症等,并可判断脊椎损伤的预后。
参考文献
[1]AtransmR,BogtnLG.Theradiographicch~'acerizationOfbursLthespine.A.IR,1986,147;575.
[2]梁碧玲.骨与关节疾病影像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280-281.
[3]ThomasR.J.,Lynne.S.S(美)编著.矫形外科影像精要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6440?.
[4]DenisF,Thethreecolu.~spineamdiLSsignificanceintheclassficationOracutethoracolumbarspinalinjuries,spine,1983,8:817.
[5]foldsworthFE.fracture,dislocatiosandfracture-dislocatiosOfthespJ.ne.jointsurg,1970,52;1534.
[6]fergusonRL,allenBL.AmechanisticclassificationOfthoraccolumbarOfspinefractures.
[7]张雪哲.脊柱爆裂骨折的影像学诊断.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32;61.
[8]李联忠.脊椎疾病影像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版社,1999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