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学批评论文_杨晓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态文学批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态,文学批评,批评,人与自然,美国,海明威,视角。

生态文学批评论文文献综述

杨晓辉[1](2019)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中国生态批评话语体系——第八届海峡两岸(粤台)生态文学研讨会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批评研究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其发展经历了叁次浪潮。从1995年前后的第二次浪潮始,研究者不再局限于英美学者,研究对象也从欧美国家扩及东亚地区。第八届海峡两岸(粤台)生态文学研讨会为中国最大规模的生态文学学术会议。此次会议以"中国生态批评话语之建构"为主题,与会者探讨了如何构建中国范式的文论关键词、如何有效消化西方文论、如何将生态批评本土化等现实问题。本次会议的创新点及亮点在于往建构中国生态批评话语道路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除了以往藉英美主流以攻玉之作之外,还有多篇阅读中国经典文本的深刻论文,并扩及日韩等与中国文化圈关系密切的东亚作家作品研究,而南亚、西亚生态相关议题之报告,更增添了此次会议的标志性意义。(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蒋林,余叶子[2](2019)在《生态文学批评的跨学科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学与生命写作》(原着英文名为:Ecology and Life Writing)一书是由德国阿尔弗雷德·霍农教授和北京大学赵白生教授合编的论文集,2013年由德国海德堡冬季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收录24篇学术论文,分“生态与文学”“自然与文明”“树(本文来源于《中华读书报》期刊2019-06-05)

李大西[3](2019)在《生态批评对生态文学创作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批评作为一种带有"觉醒"意味的批评方式,它的出现除了对社会文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之外,其对生态文学创作的影响也是革命性的。在生态批评视域下,生态文学创作不但要顾及文学艺术自身的规律,更要凸显生态批评的理念与视野,这对于生态文学创作而言,既是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下)》期刊2019年05期)

胡燕春[4](2018)在《当代美国生态文学批评的自然科学维度及其借鉴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美国生态批评中的自然科学取向予以全面梳理与综合研究可以发现,美国生态批评中的地球科学、生物科学与科学技术视域及其相应诸种研究成果呈现出独特的发展轨迹、表现特征以及形成原因,进而对于中国乃至世界学术领域相应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参照价值。(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8年32期)

王佳[5](2018)在《“生态文学批评的先行者”——评《飞鸟不惊的地方》》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思考人与自然和谐等相关问题的研究,是当代俄罗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而这个内容在《飞鸟不惊的地方》一书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本书是俄罗斯作家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普里什文(1873—1954年)经过实地考察,总结资料所写的一部生态文学散文随笔集。《飞鸟不惊的地方》细致而生动地描绘了白海沿岸地区的地理景观和人文活动,刻画出质朴、原生态、尚未被现代文明冲击和影响的自然环境,以富有民间文学特色的绚丽语言描述了尚未被现代文明冲(本文来源于《学术交流》期刊2018年08期)

龙其林[6](2018)在《非人类中心膜拜、生态批评泛化及思想主题癖——对当前国内生态文学研究中常见问题的批评》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的生态文学研究不断升温,逐渐形成了一个特点鲜明的生态文学研究群落。但也应该看到,当前的国内生态文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一些研究中也存在着常见的问题:一些学者的生态文学概念过于强调作品的自然属性,从而导致对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盲目膜拜;随着生态文学研究逐渐成为显学,一些研究者在缺乏足够的生态文学积累的情况下照搬生态概念和理论,将生态批评随意泛化;既有的生态文学研究大多停留于对于作家、作品思想主题的解释上,还缺乏对于生态文本的审美、语言等层面的研究。(本文来源于《青海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何成洲[7](2018)在《全球在地化、事件与当代北欧生态文学批评》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意义上的全球在地化其实就是思考全球化,行动在地化。这引出两个话题,一是如何继承和发扬本地的传统文化?二是如何将全球化与环境的议题在地化?这可以从北欧生态文学的全球在地化获得一些答案。山妖是北欧文学的一个神话原型。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欧文坛上出现了一些重写山妖的虚构作品,如瑞典的《天沟森林中的绿林好汉》,芬兰的《山妖:一个爱的故事》。在这些作品中,山妖被用来构建新故事,生成了全新的文学话语。《天沟森林中的绿林好汉》启示人们,一个人的动物本能对于理解人的行为是至关重要的。《山妖:一个爱的故事》以后现代碎片化的叙事方式,讲述山妖故事,影射生活在都市中的动物境况。这部芬兰语小说启发人们,动物性其实是人类的一个话语建构,文明和自然的划分是人为的而非本质性的。北欧山妖叙事的破旧立新,受到全球化的深刻影响,也深深打上了北欧文化的印记,反映了全球在地化的文化特点。(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张芬[8](2017)在《海明威的自然观——生态文学批评视角下的《老人与海》》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世界文坛的瑰宝,《老人与海》自问世起,就备受瞩目,国内外专家和学者从多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随着全球生态环境每况愈下,人们试着从生态文学批评角度来重新阐释这部经典。本文立足于人和自然的关系,运用生态批评理论,探讨海明威的生态意识,发现海明威矛盾的自然观——人与自然处于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唐山文学》期刊2017年10期)

李庆钰[9](2017)在《基于生态文学批评视角下分析《最危险游戏》》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的迅猛发展,使人类逐渐成为自然界的主宰,让人类在地球家园为所欲为,站在了食物链的顶端。但是在经济高度发达的背景下,人类开始反思,开始关注于人与自然之间到底应该以怎样的关系相处。《最危险游戏》从生态文学批评视角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和谐相处是最高法则,人类只是自然界的一个部分,人类错误的观念可能给人类带来灭亡。(本文来源于《芒种》期刊2017年14期)

石玉涵[10](2017)在《《生态文学批评》(第七章、第八章)翻译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一篇翻译报告,该报告选用了格雷格·杰拉德博士(Greg Garrard)《生态文学批评》(Ecocriticism)一书的第七章“动物”(Animals)和第八章“未来:地球”(Futures:The Earth)作为翻译源语文本进行描述。《生态文学批评》(Ecocriticism)的翻译任务由小组四人合作完成,笔者翻译的两章共计16499字,符合专业学位的要求。第七章和第八章以批判性的视角讨论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应如何看待并对待动物和地球。随着科技的发展,有机体和机械体之间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紧密结合,使得二元对立模式不断被打破。在后现代世界里,模拟与现实难以区分,人类对地球的两种解读也暗示了生态文学批评可能的未来。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运用多种翻译技巧,如转换法、增译法、重构法等,力求完整准确地呈现译文,使译文通顺连贯,为读者所接受。本翻译报告详细阐述了译者的翻译过程、指导理论、翻译技巧、重难点分析和译后心得。通过此次翻译实践,译者加深了对翻译工作的理解,专业水平得到了提升,同时也为今后的翻译实践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生态文学批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生态学与生命写作》(原着英文名为:Ecology and Life Writing)一书是由德国阿尔弗雷德·霍农教授和北京大学赵白生教授合编的论文集,2013年由德国海德堡冬季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收录24篇学术论文,分“生态与文学”“自然与文明”“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态文学批评论文参考文献

[1].杨晓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中国生态批评话语体系——第八届海峡两岸(粤台)生态文学研讨会综述[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9

[2].蒋林,余叶子.生态文学批评的跨学科实践[N].中华读书报.2019

[3].李大西.生态批评对生态文学创作的意义[J].美与时代(下).2019

[4].胡燕春.当代美国生态文学批评的自然科学维度及其借鉴意义[J].名作欣赏.2018

[5].王佳.“生态文学批评的先行者”——评《飞鸟不惊的地方》[J].学术交流.2018

[6].龙其林.非人类中心膜拜、生态批评泛化及思想主题癖——对当前国内生态文学研究中常见问题的批评[J].青海社会科学.2018

[7].何成洲.全球在地化、事件与当代北欧生态文学批评[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8].张芬.海明威的自然观——生态文学批评视角下的《老人与海》[J].唐山文学.2017

[9].李庆钰.基于生态文学批评视角下分析《最危险游戏》[J].芒种.2017

[10].石玉涵.《生态文学批评》(第七章、第八章)翻译实践报告[D].河南师范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河南大学鉴定验收项目(13)河南大学鉴定验收项目(1)河南大学鉴定验收项目(3)河南大学鉴定验收项目(2)河南大学鉴定验收项目(7)河南大学鉴定验收项目(6)

标签:;  ;  ;  ;  ;  ;  ;  

生态文学批评论文_杨晓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