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甘蔗收获机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甘蔗,机械,收割机,地下,行距,闭环,转速。
甘蔗收获机械论文文献综述
陈远玲,梁浩昌,孙英杰,李文全,魏威[1](2019)在《机械式转速跟踪器在甘蔗收获机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甘蔗收获机械恶劣的作业工作环境,提出一种机械式转速检测及跟踪调节装置,用于对作业机构转速的检测及反馈。介绍机械式转速跟踪装置的工作原理,运用ADAMS对该机械进行仿真分析,并搭建试验平台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机械式转速跟踪器的输出转速等于目标转速与跟踪转速之差的一半,与理论分析结论一致。基于机械式转速跟踪器的转速输出特性,构建甘蔗收获机械作业机构的机电液速度闭环控制系统,建立该系统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应用MATLAB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响应特性。仿真结果表明:机械式转速跟踪器能够满足甘蔗收获机械各子系统间转速的协调联动控制要求。(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9年20期)
杨业彬,韦开军,邓思,阳康春,周颀[2](2019)在《适应机械收获的宿根甘蔗不同种植行距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甘蔗宽行距种植与当地常规行距(1.0 m)种植对宿根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效应以及不同品种对不同行距的适应性,探索适应不同收获机型的甘蔗品种和甘蔗宽行距宿根管理技术,为甘蔗机械收获的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方法】在新植蔗种植行距试验的基础上,留宿根观察,以桂糖29号、福农39号和粤糖60号3个优良品种为供试甘蔗品种,设3种种植行距(1.0、1.2、1.4 m),对其在3种种植行距下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结果】种植行距1.4 m处理,桂糖29号每667 m2含糖量734 kg,比对照增产26.99%,粤糖60号宽行种植处理与对照接近;桂糖29号和粤糖60号在宽行距种植下其农艺性状、产量性状综合表现均优于对照,对宽行种植具有良好的适应性。【结论】福农39号在宽行距种植上不具有优势,不适宜进行中大型机器种植管理;桂糖29号对宽行距种植具有良好的适应性,生产上可采用1.4 m行距作为适宜机械化全程种植管理的最佳行距;粤糖60号对宽行种植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生产上可采用1.4 m行距作为机械化全程种植的最佳行距。(本文来源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晓林[3](2019)在《我国甘蔗收获机械研发历程及竞争态势》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甘蔗种植面积约2300万亩,位居世界第3位。但甘蔗种植机械化水平很低,尤其是收获环节是制约甘蔗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的短板。目前甘蔗收获基本上靠原始的人工砍伐完成,收获手段落后严重制约着我国甘蔗糖业的发展。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大中型甘蔗收获机存量仅800多台,机械化收获迫在眉睫。(本文来源于《农机质量与监督》期刊2019年02期)
温翔,杨佳敏[4](2019)在《我国甘蔗收获机械除杂装置现状及问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整秆式甘蔗收获机械除杂装置和切段式甘蔗收获机械的除杂装置工作原理及现状进行了论述,并对其除杂装置除净率低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农机使用与维修》期刊2019年02期)
李健,尹显波,潘伟,曹炬,施杨明[5](2018)在《浅谈甘蔗收获机械的发展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据2017中国甘蔗机械化博览会的所见所闻和笔者多年对甘蔗收获机械的研究,首先论述国外品牌的甘蔗收获机械的发展状况,然后论述国内品牌的甘蔗收获机械的发展状况,特别是广西甘蔗收获机械的发展状况,最后论述了甘蔗收获机械的发展趋势:技术指标更先进,智能化程度更高,小型化、安全性和舒适性更好。(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期刊2018年05期)
刘高源,赵培方,高欣欣,郭家文[6](2018)在《机械收获对甘蔗品种地下芽库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机械收获后甘蔗地下芽库的变化,进而在群体变化层面上评价不同甘蔗品种对机械收获的适应性。采用人工与机械两种收获方式对新台糖22号、粤糖93-159、云蔗05-51、桂糖32号和福农39号等5个甘蔗品种进行收获,并调查两种收获方式下不同甘蔗品种地下芽的数量及萌发情况。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平均地下芽数量差异不显着,地下芽总量由前1年蔗桩数决定。粤糖93-159与福农39号机械收获萌发率显着低于人工收获。新台糖22号、云蔗05-51、桂糖32号对机械收获的适应性较好,适合进行机械收获。(本文来源于《亚热带农业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半哑[7](2018)在《甘蔗收获机械发展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中国甘蔗机械化博览会于2017年12月10日在广西来宾市如期举办。来宾甘蔗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是全国第二大甘蔗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近16.7万hm~2(250万亩)。展会有国内外近150家农机制造企业参展,展出了耕、耙、播、管、收和运等机具,几乎囊括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所需产品种类。其中有近20家企业展出近30台套各类型甘蔗收割机,迪尔、凯斯、中联和柳工等企业的大型机和其他企业的小型机各有特色,结构五花八(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期刊2018年01期)
刘高源,赵培方,高欣欣,郭家文[8](2017)在《机械收获对不同甘蔗品种地下芽库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蔗是重要的糖料及能源作物,近年来由于国内甘蔗生产的成本较高,国内甘蔗糖产业受到国际市场冲击出现巨大亏损,降低生产成本是我国甘蔗种植业的迫切需求。人工成本高是制约我国甘蔗种植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降低人工成本最有效的途径是开展机械化,甘蔗产业机械化中的关键环节是机械收获。机械收获会直接或间接地限制甘蔗宿根上地下芽的生长发育,使宿根甘蔗来年的营养繁殖受到影响。宿根蔗的地下芽的总体称为甘蔗的地下芽库,它代表了甘蔗种群的营养繁殖潜力。甘蔗品种地下芽库对机械收获反应的好坏,决定了品种是否适合机械化收获。采用人工收获与机械收获两种收获方式分别对ROC22、粤糖93-159、云蔗05-51、桂糖32号和福农39号5个甘蔗品种进行收获。收获后调查两种收获方式下各甘蔗品种宿根上地下芽的数量及萌发率,将芽的数量与萌发率作为表征甘蔗地下芽库的特征参数,比较不同品种不同收获方式的地下芽库差异。结果表明各品种不同收获方式之间的地下芽数量在(p<0.01)水平下无差异,说明机械收获对地下芽的数量无影响。ROC22、云蔗05-51、桂糖32号叁个品种不同收获方式之间的地下芽萌发率在(p<0.01)水平下无差异,说明机械收获对这叁个品种的地下芽萌发无影响,粤糖93-159、福农39号两个品种不同收获方式之间的地下芽萌发率在(p<0.01)水平下有差异且机械收获的萌发率低于人工收获的萌发率,说明机械收获会降低这两个品种的地下芽萌发能力。ROC22、粤糖93-159和云蔗05-51叁个品种的地下芽数量之间在(p<0.01)水平下无差异且高于桂糖32号的芽数量,桂糖32号的芽数量高于福农39号。桂糖32号的地下芽萌发率在人工与机械收获中均最高分别为21.17%和20.34%,粤糖93-159的萌发率均最低分别为14.09%和10.11%。最后能反应对机械化收获适应性好坏的指标为萌发芽总数,云蔗05-51的萌发芽数最高为11498个/公顷,粤糖93-159的最低为7083个/公顷。综合以上结果分析,甘蔗第一年宿根的地下芽的数量取由品种自身特性决定,收获方式的不同影响的是芽的萌发率,开展机械化收获品种的选择应首先考虑机械化收获对品种芽库萌发情况的影响。机械收获对ROC22、云蔗05-51、桂糖32号叁个品种的萌发率无显着影响,该叁个品种适合进行机械收获。粤糖93-159和福农39号机械收获后芽库萌发率显着下降,不适合进行机械收获。(本文来源于《2017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7-10-19)
张聘,商贺阳,李宇峰,郭强,黄有总[9](2017)在《机械收获对甘蔗根际土壤物理性状、酶活性和农艺性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机械收获、人工收获的田间试验表明,机械收获处理显着提高了蔗地土壤容重,降低甘蔗的发株率和分蘖率,但对株高和茎径没有明显影响;机械收获后甘蔗根际土壤蔗糖酶活性降低,但随着甘蔗生长,处理之间的土壤蔗糖酶活性差异逐渐缩小,而土壤脲酶活性高于人工收获处理。(本文来源于《热带农业科技》期刊2017年03期)
覃江明[10](2017)在《甘蔗收获机械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依据目前我国甘蔗收获机械化发展情况,对甘蔗收获工作的机械化推广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形成原因和问题进行详细分析,阐述了甘蔗收获机械化推广问题的解决办法,为促进我国甘蔗收获机械化发展而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南方农机》期刊2017年12期)
甘蔗收获机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甘蔗宽行距种植与当地常规行距(1.0 m)种植对宿根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效应以及不同品种对不同行距的适应性,探索适应不同收获机型的甘蔗品种和甘蔗宽行距宿根管理技术,为甘蔗机械收获的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方法】在新植蔗种植行距试验的基础上,留宿根观察,以桂糖29号、福农39号和粤糖60号3个优良品种为供试甘蔗品种,设3种种植行距(1.0、1.2、1.4 m),对其在3种种植行距下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结果】种植行距1.4 m处理,桂糖29号每667 m2含糖量734 kg,比对照增产26.99%,粤糖60号宽行种植处理与对照接近;桂糖29号和粤糖60号在宽行距种植下其农艺性状、产量性状综合表现均优于对照,对宽行种植具有良好的适应性。【结论】福农39号在宽行距种植上不具有优势,不适宜进行中大型机器种植管理;桂糖29号对宽行距种植具有良好的适应性,生产上可采用1.4 m行距作为适宜机械化全程种植管理的最佳行距;粤糖60号对宽行种植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生产上可采用1.4 m行距作为机械化全程种植的最佳行距。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甘蔗收获机械论文参考文献
[1].陈远玲,梁浩昌,孙英杰,李文全,魏威.机械式转速跟踪器在甘蔗收获机的应用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9
[2].杨业彬,韦开军,邓思,阳康春,周颀.适应机械收获的宿根甘蔗不同种植行距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9
[3].晓林.我国甘蔗收获机械研发历程及竞争态势[J].农机质量与监督.2019
[4].温翔,杨佳敏.我国甘蔗收获机械除杂装置现状及问题分析[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9
[5].李健,尹显波,潘伟,曹炬,施杨明.浅谈甘蔗收获机械的发展现状[J].农业机械.2018
[6].刘高源,赵培方,高欣欣,郭家文.机械收获对甘蔗品种地下芽库的影响[J].亚热带农业研究.2018
[7].半哑.甘蔗收获机械发展现状[J].农业机械.2018
[8].刘高源,赵培方,高欣欣,郭家文.机械收获对不同甘蔗品种地下芽库的影响[C].2017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摘要集.2017
[9].张聘,商贺阳,李宇峰,郭强,黄有总.机械收获对甘蔗根际土壤物理性状、酶活性和农艺性状的影响[J].热带农业科技.2017
[10].覃江明.甘蔗收获机械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南方农机.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