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结合蛋白论文_卢阳,宋科官,黄志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铜结合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蛋白,基因,转录,层析,海州,活性,香薷。

铜结合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卢阳,宋科官,黄志鹏[1](2019)在《铜结合蛋白在癌症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铜是生物体内不可缺少的金属元素,在机体的生物化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体内大多数铜离子都是与蛋白质相结合的。本文总结了铜离子及铜结合蛋白在癌症中的作用以及铜结合蛋白与癌症的关系,并讨论其增强铂类化疗药物的作用。我们特别关注铜结合蛋白如细胞运动介质1(MEMO1)、赖氨酰氧化酶(LOX)、LOX样蛋白和富含半胱氨酸的分泌蛋白(SPARC)如何从分子水平调节化疗药物。由于铜在癌症侵袭、迁移过程具有重要作用,故铜结合蛋白可能成为癌症防治的新靶点。(本文来源于《肿瘤药学》期刊2019年03期)

李爽,何滨,王丽媛,张艳淑,姚林[2](2016)在《铅暴露大鼠海马铜结合蛋白组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显示铅暴露可导致神经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的铜蓄积,引起神经损伤作用。本研究利用铜螯合亲和层析技术(Affinity chromatography technique,IMAC)联合iTRAQ技术分析铅暴露后铜结合蛋白组学变化,筛选差异蛋白,进一步认识铜结合蛋白在铅神经毒性中的作用,为铅暴露致神经损伤的防控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健康雄性SPF级F344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铅暴露组,醋酸铅组给予0.03%醋酸铅饮水20周。利用Cu-IMAC分离海马中铜结合蛋白,采用iTRAQ技术结合LC-ESI-MS/MS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和鉴定差异蛋白,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蛋白质功能。结果:铅暴露后,大鼠海马组织铜结合蛋白总量为1104.86±17.99μg,显着高于对照组(993.41±62.20μg);蛋白组学分析后共鉴定到4137种蛋白质。铅暴露组海马组织中差异表达蛋白为108个,其中上调蛋白65个,下调蛋白43个;通过对差异蛋白进行功能分析发现,上调蛋白中主要为信号传导相关蛋白(16个)、细胞骨架相关蛋白(12个)、脂质转运与代谢相关蛋白(8个)、氨基酸转运代谢相关蛋白(5个)、无机离子转运与代谢相关蛋白(3个)。下调蛋白主要有分子伴侣相关蛋白(8个)、氨基酸转运代谢相关蛋白(6个)、信号传导机制相关蛋白(5个)。对差异蛋白序列进行分析发现,铜结合蛋白中组氨酸(His)、甲硫氨酸(Met)及半胱氨酸(Cys)含量较高,基序结构(motif)主要为H-(X)n-H(n=0-9)、H-(X)n-M(n=1-6)、C-(X)n-C(n=2-4)。结论:Cu-IMAC联合iTRAQ技术高通量筛选获得铅暴露大鼠海马组织表达差异铜相关蛋白质,主要变化的铜结合蛋白与细胞信号转导、无机离子转运相关。(本文来源于《2016中国毒理学会神经毒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6-12-03)

张怡昕[3](2016)在《水稻两种铜结合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重金属污染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Cu是参与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微量元素,作为辅助因子参与植物体内的多种酶促反应。然而过量的Cu却会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为了适应重金属污染环境,植物逐渐形成了一系列适应机制,包括限制跨膜运输、根部屏障作用、细胞区室化作用、抗氧化系统、金属结合蛋白等。水稻二硫键异构酶(OsPDIL1-1)和泛素结合酶SPM2(OsSpm2)是两种铜结合蛋白,本研究的目的是初步探究这两种铜结合蛋白在Cu、Cd胁迫环境中发挥的功能。本实验以粳稻日本晴作为实验材料,以OsPDIL1-1(在GenBank中登录号为AAX85991.1)和OsSpm(在 GenBank 中登录号为 ABA99827.1)全长 cDNA 序列为基础,设计一对简并引物,运用RT-PCR方法克隆获得水稻OsPDIL1-1和OsSpm2的cDNA序列。其中OsPDIL1-1序列全长为1539 bp,编码由512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OsSpm2序列全长为441 bp,编码由146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分别对其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学分析发现,两种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均高度保守,且与单子叶植物同源性较高。利用定量RT-PCR进行组织表达分析发现,OSPDIL1-1和OsSpm2在水稻根、茎、叶中均有表达,且均在根部的表达量较高。重金属诱导表达特性分析表明,过量Cu、Cd胁迫可以诱导水稻根部OsPDIL1-1和OsSpm2表达上调,但诱导时间的变化对两种基因表达的影响存在差异。24小时内,OSPDIL1-1在Cu、Cd胁迫条件下表达量随时间的增加不断增加;而OsSpm2对Cu、Cd毒害非常敏感,在很短时间内基因表达上调到最大值,而后迅速降低,一直维持在与对照相似的水平。另外,DMTU和DPI预处理能够明显抑制水稻根部Cu、Cd胁迫下OSPDIL1-1的表达上调。将水稻OsPDIL1-1与原核表达载体pET-30a连接,将重组质粒pET-30a-OsPDIL1.1转化到大肠杆菌中诱导其异源表达。经IPTG诱导6小时,得到约57 kDa的融合蛋白。进一步进行大肠杆菌转化子耐性分析发现,在Cu、Cd胁迫条件下,转基因大肠杆菌生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菌。结果表明,转入OsPDIL1-1能够有效提高大肠杆菌对重金属胁迫的耐性。(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丁雪琴,梁珂,仇丽颖,许信华,张静瑶[4](2012)在《细胞核铜结合蛋白通过抑制天冬酰胺酰羟化酶确保缺氧诱导因子的转录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我们的前期研究表明铜有促进缺氧诱导因子(HIF-1)转录活性的作用,基因沉默天冬酰胺酰羟化酶(FIH)可以逆转缺铜对HIF-1转录活性的抑制作用。本研究将探讨铜如何作用于FIH而调节HIF-1的转录活性。方法:用2-酮戊二酸同系物DMOG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HIF-1α的蛋白含量,用real-time RT-(本文来源于《国际心脏研究会(ISHR)中国分会(第十一届)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受体与信号转导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期刊2012-11-20)

丁雪琴,梁珂,仇丽颖,许信华,张静瑶[5](2012)在《细胞核铜结合蛋白通过抑制天冬酰胺酰羟化酶确保缺氧诱导因子的转录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我们的前期研究表明铜有促进缺氧诱导因子(HIF-1)转录活性的作用,基因沉默天冬酰胺酰羟化酶(FIH)可以逆转缺铜对HIF-1转录活性的抑制作用。本研究将探讨铜如何作用于FIH而调节HIF-1的转录活性。方法:用2-酮戊二(本文来源于《中国病理生理杂志》期刊2012年11期)

贺翔,银兴峰,张留辉,阳小燕,孙雪松[6](2010)在《利用固定化金属亲和层析和质谱技术鉴定化脓性链球菌铜结合蛋白》一文中研究指出化脓性链球菌是一种常见的高致病性革兰氏阳性菌,每年都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大量的感染现象与病死案例。金属蛋白在微生物的代谢以及毒性构成中的作用已经逐渐得到重视。通过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合层析技术对化脓性链球菌中铜结合蛋白进行分离,配合质谱技术的使用,共鉴定出21个铜结合蛋白,这些蛋白分别在翻译、代谢、离子通道等各个生理进程中发挥相应作用。(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0年11期)

陈炜俊,蔡美琴[7](2008)在《铜结合蛋白在铜稳态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铜稳态的破坏是神经系统病变性疾病如Menkes综合征和Wilson’s症的发病基础。铜结合蛋白是指与铜具有高亲和力,在细胞中与铜的转运、分布及分泌过程密切相关的一系列铜受体和靶蛋白。本文主要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铜结合位点、铜结合能力及结合铜后的胞内传递等方面对重要的几种铜结合蛋白进行综述,并探讨其在胞内铜稳态中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期刊2008年04期)

冯莲[8](2007)在《微紫青霉菌菌株GXCR中胞内铜结合蛋白的分离纯化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早期筛选到的一株青霉菌Penicillium janthinellum菌株GXCR为试验材料,对铜离子诱导和未诱导两种情况下所产生的胞内铜结合蛋白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为克隆与铜抗性相关的基因奠定基础。在未诱导的情况下,提取胞内蛋白,经铜亲和层析柱分离出一系列与Cu~(2+)相结合的蛋白质,对其中的12个蛋白进行MALDI-TOF-MS质谱分析,分析结果提交在SWISS-PROT和NCBI数据库,发现其中的12个蛋白质与数据库的部分蛋白质相匹配,分别为谷氨酸脱氢酶、泛素连接酶E3、泛素、组氨酰-tRNA合成酶、谷氨酸脱氢酶、天冬氨酸转氨酶、Metaxin1 homolog、SHE4,其余4个为假定蛋白。目前尚未有这些蛋白质与重金属抗性相关的报道,它们在Penicillium janthinillum GXCR中抗重金属的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铜离子诱导产生的铜结合蛋白经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75)层析和离子交换(纤维素DEAE-52)层析,分离纯化出约为20kDa的铜结合蛋白纯品。经MALDI-TOF-MS分析得到的肽质量指纹谱在SWISS-PROT和NCBI数据库中搜索不到相匹配的蛋白,还需要进一步鉴定。(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07-06-01)

具英花,于占武[9](2005)在《大鼠肝脏溶酶体中新的铜结合蛋白的分离和纯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离大鼠肝脏溶酶体中铜结合蛋白质,并分析其氨基酸序列。方法:G25液相层析,铜结合层析,高效液相色谱,氨基酸序列测定。结果:G25和铜结合液相层析得到溶酶体中蛋白质成分。SDS-PAGE电泳分析铜结合蛋白质,得到两条主要蛋白带,这些蛋白质的分子量分别为 58kDa, 40kDa。两种主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测定Band1(分子量 58kDa):AFQILYLTHNL。同源性分析表明蛋白质与哺乳动物蛋白质无同源性。结论:从大鼠肝脏溶酶体中分离纯化得到的蛋白质是一种新的蛋白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01期)

施积炎,陈英旭,袁小凤,武贝,黄宇营[10](2004)在《同步辐射X荧光分析海州香薷根中铜结合蛋白的微量元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 Sephadex G-50 凝胶过滤从 Cu 处理海州香薷根中分离得到两个不同的铜结合蛋白。用同步辐射 X荧光(SRXRF)分析了两个蛋白的微量元素,结果表明分子量较小的铜结合蛋白 2 与 Cu 络合能力要强于分子量较大的铜结合蛋白 1。另外,Pb、Fe 和 Zn 等金属元素可以与铜结合蛋白竞争结合。两个铜结合蛋白中 S 含量都很低,说明海州香薷根中铜结合蛋白可能并不以含硫量较高的金属硫蛋白(MTs)或植物络合肽(PCs)为主。实验证明 SRXRF 技术可以很好地用于凝胶过滤分离蛋白的元素分析。(本文来源于《核技术》期刊2004年10期)

铜结合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显示铅暴露可导致神经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的铜蓄积,引起神经损伤作用。本研究利用铜螯合亲和层析技术(Affinity chromatography technique,IMAC)联合iTRAQ技术分析铅暴露后铜结合蛋白组学变化,筛选差异蛋白,进一步认识铜结合蛋白在铅神经毒性中的作用,为铅暴露致神经损伤的防控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健康雄性SPF级F344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铅暴露组,醋酸铅组给予0.03%醋酸铅饮水20周。利用Cu-IMAC分离海马中铜结合蛋白,采用iTRAQ技术结合LC-ESI-MS/MS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和鉴定差异蛋白,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蛋白质功能。结果:铅暴露后,大鼠海马组织铜结合蛋白总量为1104.86±17.99μg,显着高于对照组(993.41±62.20μg);蛋白组学分析后共鉴定到4137种蛋白质。铅暴露组海马组织中差异表达蛋白为108个,其中上调蛋白65个,下调蛋白43个;通过对差异蛋白进行功能分析发现,上调蛋白中主要为信号传导相关蛋白(16个)、细胞骨架相关蛋白(12个)、脂质转运与代谢相关蛋白(8个)、氨基酸转运代谢相关蛋白(5个)、无机离子转运与代谢相关蛋白(3个)。下调蛋白主要有分子伴侣相关蛋白(8个)、氨基酸转运代谢相关蛋白(6个)、信号传导机制相关蛋白(5个)。对差异蛋白序列进行分析发现,铜结合蛋白中组氨酸(His)、甲硫氨酸(Met)及半胱氨酸(Cys)含量较高,基序结构(motif)主要为H-(X)n-H(n=0-9)、H-(X)n-M(n=1-6)、C-(X)n-C(n=2-4)。结论:Cu-IMAC联合iTRAQ技术高通量筛选获得铅暴露大鼠海马组织表达差异铜相关蛋白质,主要变化的铜结合蛋白与细胞信号转导、无机离子转运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铜结合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卢阳,宋科官,黄志鹏.铜结合蛋白在癌症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肿瘤药学.2019

[2].李爽,何滨,王丽媛,张艳淑,姚林.铅暴露大鼠海马铜结合蛋白组学研究[C].2016中国毒理学会神经毒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6

[3].张怡昕.水稻两种铜结合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6

[4].丁雪琴,梁珂,仇丽颖,许信华,张静瑶.细胞核铜结合蛋白通过抑制天冬酰胺酰羟化酶确保缺氧诱导因子的转录活性[C].国际心脏研究会(ISHR)中国分会(第十一届)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受体与信号转导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2012

[5].丁雪琴,梁珂,仇丽颖,许信华,张静瑶.细胞核铜结合蛋白通过抑制天冬酰胺酰羟化酶确保缺氧诱导因子的转录活性[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2

[6].贺翔,银兴峰,张留辉,阳小燕,孙雪松.利用固定化金属亲和层析和质谱技术鉴定化脓性链球菌铜结合蛋白[J].微生物学通报.2010

[7].陈炜俊,蔡美琴.铜结合蛋白在铜稳态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8

[8].冯莲.微紫青霉菌菌株GXCR中胞内铜结合蛋白的分离纯化与鉴定[D].广西大学.2007

[9].具英花,于占武.大鼠肝脏溶酶体中新的铜结合蛋白的分离和纯化[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5

[10].施积炎,陈英旭,袁小凤,武贝,黄宇营.同步辐射X荧光分析海州香薷根中铜结合蛋白的微量元素[J].核技术.2004

论文知识图

与Ccc2二聚体结构(...β-淀粉样蛋白与铜的结合模式图蛋白Tmac1与其它铜蛋白多重序列比对F...2 Sephadex G-50 分离的根铜结合蛋白一9凤眼莲根系抗铜菌胞外铜结合蛋白1 铜处理海州香薷根蛋白质粗提液的 Sep...

标签:;  ;  ;  ;  ;  ;  ;  

铜结合蛋白论文_卢阳,宋科官,黄志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